观田家
唐 ·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今日惊蛰,我们来读一首韦应物的诗。
惊蛰,本来是叫“启蛰”,西汉的《大戴礼记》里有记载:“正月启蛰,言发蛰也”。后来,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讳,“启蛰”改为了“惊蛰”。
蛰”指冬眠蛰伏的虫子,元代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说的就是惊蛰的时候,变暖的气候和响动的雷声惊醒了泥土中冬眠蛰伏的虫子。
按照通俗意义的讲法,惊蛰节气到来,天气暖和,土地解冻,一场雷过后,农人们再也没有清闲的时刻,耕种的季节就到来了。村里所有的壮年男子都在田野间劳作,场圃改成的菜地也初步规整好了。太阳落山以后,农人们才得以回家,还要牵着养的牲口到西面的山涧边去饮水。
对于这一切,劳作的农人们并不觉得辛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就可以足够令他们感到满足。哪怕此时,农人们家中早就已经没有存粮,他们需要面对的,还有无休止的赋税徭役。
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抒情,他一方面为像他自己这样不用耕种但有优厚俸禄的官员感到十分惭愧;另一方面也对百姓报以同情。历代评论家谈论此诗,均以这一句为此诗重点。这种民生意识,对当时的韦应物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唐人对惊蛰的敏感,一般见于雷震时间的早晚及气候变化,如张说《喜度岭》中:“雷雨苏虫蛰,春阳放学鸠”,贾岛《义雀行和朱评事》里: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馀”,像韦诗这样,在惊蛰节气里切身体会农人感受的,在此类诗作中较少。
另外,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叙述性强,不加修饰,几乎可以代表韦应物在五言古诗上的基本风格。韦应物的五言古诗约占他全部作品的百分之六十,是他诗歌成就重要的方面之一。他的近体诗,也有古诗的风调。明代胡应麟:“苏州五言古优入盛唐”,大概也包括了这一首。
想起在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里,每年惊蛰,黄药师都会从东边来找欧阳锋喝酒,那今年呢?不知道黄药师什么时候才会来?
文 / 洁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