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创肖像第 04 篇 -
Olga最被大众熟知的身份是“浮什么海”书店老板,那是上海为数不多一家以独立漫画为主题的线下书店。但这个坐落于建国中路的空间,最终只短暂地存在了三个月。
纯色大衣,清爽的短发再加上一幅圆框眼镜,Olga与在路上遇到的上班族看起来并无二致。回忆起营业之初的情况,Olga说:“销售额超好的,然后(我)想说,疯了吧,这么多人都来买这个书, 他们回家看吗?”店里几乎被年轻人占据,他们大都精心打扮,如同去赴约。这个发现却让Olga自己感到纳闷,“怎么时髦的年轻人都在这儿。实际上我不是一个时髦的人啊。”
小时候想做厨师,后来开了独立漫画书店
曾经的“浮什么海”独立漫画书店
Olga是浙江湖州人,兴趣广泛的她小时候还想过成为一名厨师。“我对很多事情都有一点好奇,什么都想学一点。”只有美术是她从小到大的陪伴,家里人一致认为Olga未来会成为一名画家。高中时期,Olga进入学校的美术班,把一半的时间花在美术应试技法的练习上,进入大学后开始全面系统性地学习美术。
2013年,Olga去往英国伦敦的坎伯韦尔艺术学院专修插画艺术。当时她有一位老师是著名漫画家,自发为学生增设了独立漫画课。就这样,大二时的她很偶然地被带入了独立漫画的世界。原先只接触过日本商业漫画的她看了欧美独立漫画后的感觉是”被震撼到了“。德国漫画家Aisha Fanz_Brigitte的《BRiGiTTE UND DER PERLENHORT》是她印象中接触到的第一本独立漫画。整本漫画书中的文字部分都是德语,Olga完全看不懂,但她看着图片还能清楚地记得这本漫画讲述了一只母犬追求爱情的故事。
Olga接触到的第一本独立漫画书
看了第一本独立漫画,便很快有了第二本、第三本。2014年,国内由胡晓江创办的独立漫画分享平台“异常漫画指南”正巧刚刚起步,在这个平台上汇聚了不少独立漫画的推荐、图解和汉化。身处伦敦的Olga一边沉浸在欧美独立漫画的阅读环境中,一边通过阅读“异常漫画指南”了解亚洲独立漫画,在中西方独立漫画的双重影响下,她愈发深入到独立漫画之中,并且想挖掘更多。大三时Olga用漫画的形式完成了两门课的作业,成为了13级坎伯韦尔艺术学院插画专业中成绩最佳的中国学生。
毕业后,Olga便想着把独立漫画带入国内,让更多人看到。2000年左右,国内已经出现了《special comix》《cult青年的选择》等独立漫画刊物,但Olga并没有放弃,只是觉得可以紧跟前辈的步伐继续做下去。她发现国内独立漫画书店很少且规模不大,便想先尝试在上海开一家。
独立漫画杂志
开店之初她完全没想过之后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是单纯觉得遇到了什么情况就去努力解决。但当她真正运营起书店后才发现有些问题超出了她的预计。首先,独立漫画书大都属于进口书和独立出版物,它们都受到政府严格管制,即便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也会受到审查。
除此之外,书籍的定价也是个难题。进口书和独立出版物的特别性使每本书的成本价都不低,但漫画书的受众大多是初入社会的青年人,他们并没有太多钱。Olga还没开书店前,曾询问北京木鸟独立漫画书店的老板李一鸣,为什么卖得这么便宜。他说,“我就是想让更多人看到这些书,如果卖太贵,门槛就太高,而且学生都没钱。”Olga把这句话记住了,“导致我们店里的书也卖得挺便宜的。”她回想起这一段往事,不禁向我感叹了一句。
北京木鸟书店是国内另一处有名的独立漫画书店

在Olga常逛的伦敦独立漫画书店里,她看到漫画书按照适宜阅读年龄、类型题材被分门别类地摆放在书架上,而国内的独立漫画书则是简单地按照出版社进行摆放。显然国外的分类法会对读者更友善,因此Olga坚持把这套分类法应用在自己的书店里,哪怕这给库存管理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现在回忆起那段短暂的开书店时光,她坦言说自己并不是个适合开书店的人,因为自己不太擅长交际,甚至会有一种恐慌。在《漫无边际》这部纪录片里她坦承说,“到现在这样可以(坐在镜头前)讲话,其实也是过了很久。因为我在做老板,不能太害羞。”她也不觉得那段时间是浪费的,相反帮助她理解了很多之前无法明白的事。
从上海到宁波,带着独立漫画落脚
2018年3月关闭“浮什么海”书店后,Olga到宁波安家。刚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她也曾迷茫过,想过去一家母婴类公司的做设计工作。但最后还是开了独立漫画工作室,与合伙人Qiliq成立了独立漫画出版机构O.Q.Comics(奥奇漫画)。
奥奇漫画落户在宁波,一个东南沿海的二线城市,距离上海两百多公里,开车需要三个多小时。Olga想在独立漫画的空白市场里试试看。“宁波对我来说,感觉除了‘假杂志’外,它就是一片空白,空白的话还挺有趣的,没准可以弄出点什么东西出来。”在我与Olga接触的三个月内,她不停地在宁波寻觅合适的场地。
O.Q.Comics(奥奇漫画)Logo旗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地域不再是漫画家寻找扎根点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大家不必像以前那样常常聚集在一起,而是可以在网络上沟通交流,时不时在各类艺术书展上碰面聊天。互联网让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发声渠道,相较于之前需要拿着作品跑出版社,这样的时代在Olga的眼中已经是不错的了。“现在是你画完了就发,然后只要你的东西够好,就会被认可。”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给漫画家们带去便利的同时,手游也占据了人们的大量的空余时间,漫画家们担忧人们不再喜欢看漫画。Olga和合伙人Qiliq都是游戏爱好者,她们也很想知道游戏在年轻一代的生活中占据着怎么样的比重和意义。于是在2018年11月,Wild Things Press以“游戏”为主题,从46件作品中甄选出24件集合成了《Game》独立漫画合辑。
Wild Things Press“闭门作品”《Game》漫画合辑
为了配合《Game》的宣传售卖,Olga时不时往北京和上海这些艺术氛围较浓厚的城市跑。对于这两座城市的氛围,她有截然不同的感觉。
她觉得北京是一座“大家很容易抱团的城市”,在那里有很多画独立漫画的朋友,大家像是在学校里那样讨论着画画的事,这让她觉得特别开心。而上海是一座“混设计圈的人肯定比混漫画圈的人要好,来看abC艺术书展的人好像已经把这一年中最好看的衣服都穿来了”的光鲜城市
即便如此,不同的城市里都会存在两类独立漫画家,一类选择当下流行的话题进行创作,相对而言他们更容易找到商业合作,容易赚到钱。另一类是苦行僧式的创作者,他们受日本漫画的影响更深,情愿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到自己的创作中,希望有朝一日凭着腾空出世的漫画作品被世人所知,这就会相对过得辛苦些,因为想要通过出书拿版税的路并不好走。“时髦的(漫画家)都不愁赚钱,不时髦的(漫画家)都愁赚钱”。Olga聊起独立漫画家的生活状况时,给了一句很直白的概括。
对于创作,Olga始终抱着一种认真严肃的态度。“我想做很好很好的漫画,所以我一直画不出来。”关掉书店的她终于能回归到独立漫画家的身份中,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创作。同时,Olga的创作心态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之前她承认自己身上有一股子艺术家的“傲气”,不太愿意走普罗大众都能接受的漫画创作路线,更多想着追求创作技法和漫画语言上的创新。但当她看了更多的独立漫画后,慢慢知道到这条路几乎没有可能,于是她开始画自己的故事。在《Game》合辑中,微信表情包里,陆陆续续出现了她的身影。
 Olga创作的表情包
“后来我意识到,如果你真的想让那个故事打动到别人,它必须是真实的......我现在想画的那个故事,放在前两年我肯定不会画,我想到了也不会画,我只觉得这个故事挺平庸的。但我现在想法是,先把它画出来看一下,因为人的感情就是很平庸的,但是平庸不代表它不珍贵
我问Olga觉得自己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变与不变。
她沉思了好几秒,说:“好像没有什么变的。(我)还是喜欢漫画。无论是看漫画,画漫画,包括看漫画评论也好,整件事情对我来说依然充满了吸引力,恰巧身边特别聊来的朋友都是画漫画的,就感觉在这个圈子里好像是自己最自在的时候。”
Olga(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
·
·
 本文作者 
壹零
每晚争取在十二点前入睡的小娘
更多文创肖像
《LOST》杂志主理人Nelson帮朋友做了本
婚礼摄影书,却意外见证了朋友的转型之路
“假杂志”言由
自称遇到困难就会退缩的人,做了七年独立出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