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万港漂都在这儿
这两天香港讨论最多的恐怕就是这条新闻了吧
(图片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昨天香港最新《财政预算案》出炉,其中最瞩目的一条就是:给所有18岁以上香港永久居民派钱,每人10,000港币。
按往常政府公布政策后的香港市民反映,一般都是褒贬不一声音很多,这次也不例外。
FB上的评论
(图片来源:FB)
昨天圈君就在后台看到这样一个段子留言:
两个很非典型案例的问答:
某人A:
香港政府问:你住香港吗?
A:住,我家每年绝大部分时间都住在香港。
香港政府问:你在香港工作吗?
A:我在香港有全职工作,我工作很努力的。
香港政府问:你在香港交税吗?
A:我每年按时报税交税。
香港政府问:你在香港有任何违法行为吗?
A:没有。
香港政府问:你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吗?
A:不是,我还没...
香港政府:哦,那没你什么事了。
市民B:
香港政府问:你住香港吗?
B:不住,我早移民加拿大了,每年顶多来香港两天。
香港政府问:你在香港有工作吗?
B:没有。
香港政府问:你在香港有交税吗?
B:没有。
香港政府问:你在香港有任何违法行为吗?
B:也就是去年来香港扔了扔汽油弹,砸了砸店铺,bully了一下普通话人士。
香港政府问:你是过18岁了吗?
B:过了。
香港政府问:你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吗?
B:是。
香港政府:Ching,辛苦了,这一万块先拿着花。
虽说这条留言是个玩笑,但无意中大概说出了一些真相.....
被忽视的港漂
在任何城市乃至国家,年轻又有较高教育程度的劳动力都是宝贵稀缺的资源,是推动持续繁荣的重要要素,因为他们贡献很多、交税很多、社会福利需求又很低(很多地方都需要这样的人才,不然中国内地为什么这么多城市都在进行抢人大战,而很多国外发达地区也有很多高学历人才引进政策)。
港漂,是一群通过学生签证来香港读书,或者通过专才优才计划来港工作的人。人数累计有几十万,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之间,普遍接受过大学教育。
他们大多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经过一轮又一轮筛选,年纪不大就来到香港读书然后工作,或者通过优才专才计划到香港实现人生理想的一群人。努力、拼搏正是他们身上最明显的标签。
(图片来源:网络)
据圈君了解,港漂大多分布在金融、地产、传媒、零售等行业,而且越来越多的技术人才,开始投身能支持香港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科技浪潮中,而恰巧这些行业都是香港当下以及未来的支柱行业。
通常港漂熟悉内地海外市场,又了解香港运行规则,起着连接内地、国外和香港的作用,而恰巧这也是香港的地缘跟资源优势所在。 
毫无疑问,港漂的存在一直在帮助香港更好的发挥窗口作用,是香港持续繁荣不可缺少的一环。
(图片来源:网络)
同时,港漂年轻,父母也大多在内地,对医疗、福利需求都不大。换言之,港漂的经济、税收贡献是远远大于他们对社会资源、社会福利的占用的。
如果把近一年来香港动荡的社会环境再考虑在内,港漂又通常是坚定支持特区政府施政、维护祖国完整、香港稳定的中坚力量。
(图片来源:网络)
可如今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受影响,政府却把一直参与香港建设的港漂排除在外?
圈君相信,大多数港漂的不满不是因为拿不到1万块钱,疫情当前,很多港漂都一腔热血,特别想捐款给基层、给香港。大家不解,也不满的是香港政府一直在忽视甚至漠视某些群体的存在,以及他们对香港所做的贡献。
确实,一条政策如果不简单一刀切,就没有更高明的方法吗?可能隔壁的经验可以参考一下!
隔壁澳门
澳门的全民派钱相信各位港漂都有了解啦,由于疫情,最近澳门把“现金分享计划”由年底提前到了四月。
而他们的派钱方式是:澳门永久居民每人发10,000,澳门非永久居民每人发6,000。
虽然是差额分发,但至少大层面上澳门做到了相对兼顾。
(图片来源:网络)
远一点呢,我们也可以再来看看新加坡。
新加坡上周三(2月19日)也公布了《财政预算案》,同样因为疫情和经济,政府花了16亿坡元(约89亿港元)来纾解民困,其中也有派钱。
(图片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他们的派钱方式是:贫多富少——向年满21岁的国民发放100至300坡元(约558至1674港元)现金补助,金额多少视乎年薪而定。
年薪低于2.8万坡元,领取最多的300坡元;年薪在2.8万至10万坡元,领取200坡元;年薪高于10万坡元,领取100坡元。
(图片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香港这次派钱呢,没有像澳门一样做到雨露均沾,也没能像新加坡一样做到精准扶贫。不管住半山还是住劏房,永居每人平均派发10,000港币,非永居0港币,政府作为社会资源重新分配跟调节机制的主导者,感觉出手未免有点粗旷。
其实,港漂所遭遇的无差别政策又何止昨天的派钱?买房也是其中一个例子。
港漂的买房苦恼
一直以来,香港非永久居民在港买房都要缴15%的买家印花税。
而2016年11月5日香港政府又把政策加辣:将买卖住宅物业印花税率提高至15%。
(图片来源:网络)
换句话说,当港漂还是非永久居民时,在港买房税率高达30%!
当然,香港这样的政策源于当年外部游资来港炒房导致楼价高升,但是把有住房刚需的非永居港漂也一并限制,是否太过于一刀切呢?
留在香港的港漂,在拿到永居之前的七年里,一直在各行各业为社会作贡献,并为政府库房创造了稳定的税收收入。
当他们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所处领域占领一席之地,并且想要在拼搏、恋爱、结婚后,也能实现买房愿望把小家安顿下来时,却遇到了高税的阻碍。
这不仅对港漂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也从心理上大大削弱了港漂对香港的认同和归属感。
(图片来源:网络)
看看隔壁深圳,作为同样以外来人口为主要劳动力的年轻城市,为了吸引人才不断推出住房福利政策,除了本科以上学历可申领不同等级的租房补贴之外,优秀领军人物甚至还能申请几十万的补贴。
(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有利外来人士发展的福利政策,都是促使深圳近几年能飞速发展重要原因。而目前香港,且不谈买房福利政策,是否至少能做到对港漂一视同仁?
其实要想解决游资炒房问题方法有很多,例如香港非永久居民只要有特定年份或者特定额度以上的缴税经历,是否就能获取非惩罚性的买房资格呢?
港漂有话要说
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人口组成复杂,大家都很理解制定一些政策要兼顾每个群体是非常困难的。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又容易众口铄金,但这并不是表示,有些问题和政策一刀切,有些人完全忽视,就是好的办法。
其实除了在工作的港漂之外,次疫情还有一些,交了学费,没法来港读书,只能在家上网课,毕业之后没有就业着落的同学,他们有没有得到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这次疫情还有一些,通过单程证来港的基层人士,他们可能住着劏房,做着最底层的工作,疫情当下还要面对无薪假和裁员,他们有没有得到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这次疫情还有一些,双非的家庭,他们要面临子女上学困难,又不知如何转学,他们有没有得到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他们很多都尚未跨过7年那个坎,但他们也是香港的一份子,也都很需要帮助,纾困政策、优待政策,他们也配拥有自己的姓名。
每一个城市的建设者都应该有自己的姓名,也都应该有自己的贡献,也都应该得到相应的关注。我们推崇狮子山精神,团结互助体谅,我们也要有公平兼顾的原则。让每一个来香港的新香港人,都能不寒心,小暖心,人人都以香港为家,热爱香港,贡献香港,香港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图片来源:网络)
最后,港漂是不是应该集中力量向政府呼吁下我们的存在呢?港漂的你是否也在香港遇过其他觉得可以改进的政策,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图片及资料源于网络,本文为港漂圈原创,转载请联络港漂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