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挪威
这是新90后早起推的第 238 篇文章
这次疫情让很多好媒体,好文字——当然是我认为的好——涌现出来了。
我的认知里,好媒体的标准之一是:
不是领导喜欢看什么就报道什么;
不是民众喜欢看什么就报道什么。
自媒体时代,文章发出去随时就能看到数据反馈和留言反馈的时代,做到这两点,不容易。
你一篇文章几千字出去,骂你的人可能看了前面两句,「傻逼、去死吧、垃圾」之类的词就飘来了。
所谓独立、尊重、包容,在这个骂人像放屁一样脱口出的互联网里,比较难。
很多人能做到不迎合就不错了,例如我,比较没骨气,经常拍读者的彩虹屁。
但还是有很好的媒体,哪怕得罪民众,得罪领导,该说的话,还是会说。
这是我特别欣赏「财新」的原因。
他们的很多文章,明知不讨喜,但还是写了,发了。当时被人各种骂,时间过去,那些文字,慢慢变成这世界里的现实。
最典型的例子,是财新大概一月前采访的关于香港医学专家管轶的文章,在那篇文章里,管轶表达了自己对这场疫情的担心:
包括「感染人数会比非典多得多」,「非典都没怕但这次怕了」,「选择了当逃兵」之类的话,都原原本本地出现在了报道中。
文章一出来,骂声铺天盖地。

——我都能想象到在那时候说那种话,发那种报道,肯定会被骂。
有文章痛骂管轶是败类,因为现在根本还没到说「当逃兵」的时候,一个医学专家居然就在媒体公开表示自己的巨大忧虑,担当呢?责任呢?
微博上也有很多骂管轶的,认为他制造恐慌,「还专家呢!就只知道逃命」——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那个时候,管轶是国际顶尖的医学专家,在全球各大顶尖科研杂志上都发表过研究成果;
骂他的人,是什么身份,就不知道了,可能「流行性感冒」和「感冒」这两个概念都未必分得清楚。
现在,你看看疫情的实时动态数据,再回过头看看财新对管轶的采访文章,他的很多观点都应验了。
你更能感知管轶在那时候说那些话的无力感。当然,也更能知道财新在那时候发这样一篇文章的勇气。毕竟被骂「恶意制造恐慌」然后被无数人喷的压力,是很大的。
2月20日,财新刊发了一篇报道,《武汉养老院现多例疑似新冠感染》,爆出武汉社会福利院11位老人因反复发烧、呼吸衰竭而死。

如果我没记错,在我当时接触到的所有报道中,这是最早关注到武汉福利院老人死亡事件的文章。

▲财新网的报道
21日,一则辟谣出来了:「对于排查出来的确诊、疑似病例立即向相关医疗机构转移,没有网上报道中所说11名老人因反复发烧、呼吸衰竭而死的问题」。
并且称,「死亡老人仅有1例,在转运过程中离世。」
后来,还可以普及了一下法律,说恶意造谣最高可判7年。

财新没有删稿,没有道歉。
24日,财新硬核回应,并在报道中贴出了11位死亡老人的名单,包括其患有的基础性疾病以及死亡原因、死亡时间等。
▲财新网的报道
明确指出,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对院内人员开始筛查和确诊,在2月11日之后。
但财新获得的死亡名单,则是从12月23日开始的,到2月11日,「短短50天,共15人死亡」,继续到2月18日,又有4人去世。
还贴出了对于福利院工作人员的采访:

「因为没有确诊,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新冠,但在疫情之前,即便是福利院的老人有些基础疾病,也没有这么密集地走过。」
▲财新网的报道
最终,也是这篇报道,让社会关注到了曾经被遗漏的角落。
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的防疫开始被重视起来。
媒体的很大一部分作用,是让你看到你看不到的世界,你可能认为那个世界并不存在,某些逻辑与观念,超出你的常识认知之外。

媒体就是要告诉你,对不起,你认为不存在的东西,在这个世界广泛地存在着。
然后,你才会关注、尊重、尝试着贴近理解。
如果媒体的作用是只让你看到你喜欢看到的东西,无论你是民众还是其它什么身份,结果只能是一个:
有一部分世界被隐藏了。
但生活在那个世界里的人,也是人,也值得被关注,也应该有声音传出来。
从1月25日开始,作家方方陆陆续续写就《武汉封城日记》,好文笔,没有情绪煽动,但看得人极有触动,沉浸感很强。
可能是过于真实和琐碎,那些悲伤、焦虑、彷徨、坚强,乃至于卑微,都让你看到了「英雄武汉」这四个字的另一面:「人间武汉。」
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但武汉也同样是由一个个普通的人组成的城市。

这二者并不相悖。
方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武汉的病人去世了,临终前,写下遗书,一共11个字。但是报纸宣传时,却只用了前7个字,「我的遗体捐国家。」
而实际上,这位病人的遗书还有另外四个字:「我老婆呢?」
他遗书的全文是:「我的遗体捐国家,我老婆呢?」

也许是报纸觉得只有「捐国家」的遗书才有被报道的意义,所以把后面那句「我老婆呢」截掉了。
于是,你就只能看到这世界的一面,充满热血的、英雄气概的一面。
但如果一个世界只有热血,只有英雄气概,这世界一定是残缺的,你看到的世界,也一定是残缺的。
网上很多人骂方方矫情,什么「仗义每多屠狗辈分,负心皆是读书人」之类的话,都出来了。

▲微博
我很不能理解为什么方方也会被骂。
为什么只是单纯记录另一个真实世界也会被骂:
大概在这些人眼里,英雄气概才是人,儿女情长就不是人了。
在我们的固有认知里,辛弃疾从来都是一位热血澎湃的爱国诗人。
你可能知道他写了很多爱国诗词,例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类。
但你辛弃疾也写过这样的句子:「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此刻他不想家国天下,就看远处的山与近处的路。
人是立体的,社会、世界,都是立体的。当你开始骂(注意是骂,不是讨论)另一种真实,世界就开始残缺了。
我们是作为一个人活着,是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的有机个体活着,而不是作为一架集体机器的螺丝钉活着。
人有做英雄的权利,也有脆弱的权利。END


*本文封面图来自电视剧《北平无战事》
*另外我们的微博:@爱新觉挪威 @许天同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