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大前研一
来源 | 泰普洛领导力(ID:Taplowleadership)
编辑 | 永日
什么是“质问力”?
为什么需要“质问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和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应对?首先就需要进行质问,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自己前进的正确方向。
所谓的“解决问题”可以理解成:
在发现问题的那一瞬间,6成左右的工作就结束了;反过来说,只有发现了问题点,才能够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
所以,在问题的解决上,最重要的就是「发现问题」这件事。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切就要从这样的质问开始。
培养质问力的三个前提
1、决不放弃已知的前提条件
决不能放弃所有前提条件,从各个角度来质问,发现问题点,提出解决方案。
发现事情的真相,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由此思考解决策略,才有可能是正确的。
发挥“质问力”作用,除了会解决自己的疑问点,还可以作为自己独有的知识,成为一件有力的武器。
2、“逻辑思维”能力
大前先生认为:逻辑思维的能力和算数一样,都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因此,无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只要从逻辑思考出发,所有人都能理解。
而他正是熟练地使用了这个工具,无论是作为经营顾问在世界各国研讨或演讲,还是出书,都能迅速得到理解。
所以,“从逻辑思考出发,比起只是单纯大量积累知识的人来说,将是绝对的强者”
早就在2300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就得出了逻辑思维的方法,比如“如果A=B,B=C,那么A=C就成立”,这又可称之为“推论”,是日常运用逻辑思维的基础。
举个例子:麦肯锡的“金字塔结构”
在麦肯锡,“金字塔结构”是最常用和推荐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简单而言,就是从视觉上整理、探讨和发现问题。首先提出中心观点,再逐渐展开命题,逐一列出支持观点的事实证据,全部问题和事实罗列出来就像金字塔一样。
经过反复的刻意练习,金字塔结构的表达模式,就可以成为一种习惯,在说话之前会自动在脑海里呈现出金字塔的结构。
每当看到一个命题,大脑就会一瞬间出现这样的逻辑结构,帮助你快速整理并说明自己的想法。在聆听对方谈话时亦如此,反复质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证据,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样就可以在短时期内得到真相。
一直这样质问自己,就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无论什么时候在哪里,是谁,提出什么样的质问,都去假设“如果是我…”,然后立即展开金字塔式的论点。
这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3、刻意练习
“质问力”并非天生就欠缺,反倒是像阑尾一样,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常常使用,那这个功能就会慢慢退化。只有不断接受有意识地训练,才有能慢慢恢复起来。
这种训练并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技术。
首先,常常反省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了?
其次,即使是自己有一点点不明白或疑问,也要追究到底。求助他人或者搜索引擎,都是很好的渠道;但是,切勿不要依赖唯一的一种信息源,这点非常重要!
对于知识,切勿现学现卖,一定要探究到自己彻底领会,成为自己认知体系一部分为止。
一个例子:如何发挥质问力,看日本教育改革的问题 
几年前,在日本,是否提倡“宽裕教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宽裕教育”意味着要减少学习时间和工作量,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落伍”教育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支持者认为:
若能推行“宽裕教育”,在学习之外,老师和学生就能有宽裕的时间,可以利用这些时间交朋友,也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精进自己的思维模式。
而该模式的反对者认为:
如果那样,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可能变得低下,实力也可能慢慢降低,所以必须要保证学习的学习量和学习时间。
而大前先生是如何如此进行思考和质问的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大家必须质问“日本以后教育制度的目标是什么”。在此之前,还需质问“日本以后究竟要靠什么立足?”这样就会有所启发,明白教育应该需要培育出具备什么样能力的孩子。
那么问题来了,未来究竟需要有什么样才能的人才呢?是培养一些IT精英?还是擅于语言表达的人?又或者是那种能解决问题,有“思考能力”的人?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未来有清晰的判断。在工业时代,需要大量的生产型人才,也就是对人才的需求是尽量平均化。而到了今天的不确定性为主的信息时代,拥有高能力的顶尖人才,能推进产业技术革新的人才,才是引领国家走向富强的引领者。
大前先生给出的回答是:现在的日本最需要的,最欠缺的人才,是“异才”!也就是一突出构想、突出能力和特色的人才。
大前先生的“质问力”习惯,从何而来?
在美国麻省理工(MIT)大学留学时,他已经养成了质问的习惯。他还举了另外几位MIT同学的例子。
一位叫维德玛的瑞士人,他很优秀,但做事不得要领,计算时都是从最基本的公式开始,不使用几张草稿纸是不能推导出复杂公式的。所以这家伙考试成绩很差,但是,无论什么难题他都能解开。
另一位叫弗雷德里克森的美国人,一切题目都喜欢从原理开始计算。在班级内讨论时,他总是能从本质论者的角度提出独创想法。
在大前先生看来,正是像维德玛和弗雷德里克森这样的人,推动了美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繁荣,领导了NASA。
在这之前,他已经在麦肯锡公司工作了20年以上,有非常丰富的咨询公司服务经验。麦肯锡聚集着很多善于逻辑思考的员工,大家都认为有了质问力才能够生存;如果能提早捕捉到事物的本质,就会提早认识很多存在的隐藏事物。
正因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养成了大前研一先生对任何问题都会提出质问的习惯。在他看来,教育和工作背景,也是能养成质问力习惯的重要原因。
在加入麦肯锡之前,他是一名工程师,所以思维模式的出发点就是去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他没有好好上过学,这样也就未受体制内教育弊端的影响。
为什么说企业的经营者,尤其需要质问力精神?
公司的经营者需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时,就必须作出战略的判断,预先筹划并制定对策。尤其在当前这个剧变的时代,质问力对企业经营者来说,更是成为必备能力。
大前先生认为:日本的企业经营者没有考虑「问题的根本在哪里」的习惯。所以,在日本公司的组织结构中,感觉不到有问题,感觉到时也不说。潜意识中会觉得「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可是又害怕一旦说出来就变成了事实,所以就不说了。但是,又没有能喊出「我们改变前进方向吧」这样的人。
他举了日本汽车制造业的例子,日产和三菱,都是因为公司管理的官僚体制,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相反,丰田汽车的情况就很好,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模仿他人。而是自己不停质问,然后自己寻找答案。只有这样,拥有研究能力的企业才会不断发展壮大。
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如果只是沉默,你就不会知道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如果能用自己的大脑多去质问“Why”,然后用心去经营管理,即便是在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下,还是会挖掘出很多潜力和可能性的。
从现在起,就必须刨根问底,直至所有问题都明朗清晰,这样我们的想法才能客观准确。
领导者培养质问力的9条建议
大前先生认为:对一位卓越的领导者来说,聪明的聆听和强有力的质问,是必备的特质。
领导者不能只是知道答案,知道得到结果的过程的人,才能成为领导。
只因看了「攻略书」能回答出答案,可是却不能说明过程。换句话说,不能指明通道的人,是不能胜任领导工作的。
具体如何有意识地训练呢?这里有9条培养质问力的建议:
1. 保持疑问的习惯
经常性地问对方:真的是这样吗?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呢?
事实上,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所以我们看小朋友就会常常提问,问我们为什么?而我们大人总是回答“等你长大了,自然就会明白”。但随着小朋友渐渐长大,未必什么事情都知道,反倒好奇心慢慢消失了,也很少再问为什么,只跟我们的大人一样,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
而不断提问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重拾自己的好奇心。
2. 学习质问的技巧
发挥质问力,就是要能够说出自己感到疑惑或不解之处,也要让对方表达出不同的看法。所以我们可以说:我认为是这样的,难道不是这样吗?我很想听听你的看法?
3. 提出质问前,必须认真深度思考并做足功课
产生质疑时,必须自己先认真思考过,并能够预先去搜集资料,这样跟对方讨论问题时,才能有效切入主题。
4. 不是和对手论胜负,是要有求真理的意识
因为辩论仅是追寻真理的过程,最后所获得的解决方案或是寻求到真理才是最好的回报。
5. 不怕意见的对立
如果我们的心里感到恐惧,就无法探讨问题;如果我们担心得罪人,就不会敞开心胸说真心话,所以不要害怕意见的分歧,而要沟通、沟通、再沟通。
6. 对问题的探讨,必须将人与内容分开
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或者被自己的主观限制住,对于问题的探讨必须将人跟内容分开。
7. 质问并非主张,而要有理由
提出质问,并非维护我们的主张。如果所谈的是主张,就会陷入主观不可更改的立场,必须提出理由是什么,这样才有探讨的空间,也才能真正找到真理和真相。
8. 学习理论的同时,必须不断实践
学习质问的理论和方法,就必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运用和训练。否则,你根本不可能拥有真正的质问力。只有时时刻刻把所学的理论去实践,这样的质问力才能为你所用。
9. 建立容易议论的企业文化
当探讨问题时,必须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也愿意去听别人提出的“异见”,如此才能塑造出人人愿意畅所欲言的企业文化。
最后,我们以大前研一先生的序言作结:
在这个不确定的剧变时代,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甚至国家,都必须在黑暗中,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各自探寻自己前进的方向。而寻找这条通往光明道路,最强有力的探照灯,正是“质问力”。


你可能会喜欢:
每天问一遍:你点在看了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