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标⭐「维小维生素」

一起做一个有料的人

“坚持原创的公众号不到7%,你真有眼光”
这是「维小维生素」第528篇原创文章
全文阅读约需8分钟

这几天大家都不免讨论一个问题:供不应求的时候,涨价到底对不对?
大多数人都会骂一句“我呸,发国难财的最没有良心!”然后再配一个恨不得吐一口水狠狠踩几脚的表情包。
也有人说,这不就是个市场行为嘛!稀缺的东西自然应该贵。
这不,昨天晚上,双黄连口服液猝不及防地迎来了它的“稀缺时刻”:
自从人民日报报道,双黄连口服液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人民群众连夜排队,各大药房库存告急。
不出所料,双黄连口服液的价格也突然一夜之间水涨船高,每盒涨价40%。
这40%已经是相当轻微的了,这段日子,口罩价格甚至能翻三番。涨价就算了,我身边买到假口罩的人还不计其数。
爆红、涨价、脱销。
囤货、造假、敛财。
无论是双黄连还是口罩,不管是大米还是护目镜,这几个关键词轮番蹂躏着我们。
国人最喜欢一哄而起,商家也很委屈啊:这你情我愿的事情,有钱我难道不赚吗?
老实说,这一买一卖的价,真不是一句 “太没良心了”可以解释过去的事情。
这当中牵扯到一个相当惹人深思的问题:做生意,逐利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掏心窝说一句,商业本身是没有错的。
商业运转本身,就是为了赚钱。
没有钱,没有做生意的工厂,没有物流配送的公司,疫区的口罩甚至都供应不上。
它有时候是万恶的。为了把利润赚到极致,难免存在一些没那么高尚,没那么有人情味的事情。
它有时候也是温情的。那些赚到了钱的企业(BAT、华为、京东、拼多多……)纷纷驰援武汉,出钱出力,证明企业首先要赚到钱,才能真正做到“为社会做贡献”。
赚不到钱的商业机构,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先要讨论活着,连捐款的底气都没有。
不过大部分人都不会理解到这一点。毕竟多数人本身不创业,不知道赚钱之难。
这所谓“大部分人”,也曾包括我自己。
我过去,也非常厌恶过分商业化的态度。
这源于我以前追随过一个老板多年,论才能、论魄力是相当的让人佩服。
但是最后公司业绩一落千丈,必须裁员的时候,他却显示出让我出乎意料的商人的冷静:
砍掉不赚钱的部门,性价比低的人员,他能做到该用的裁人手段都用上——能不赔偿就不赔偿,想方设法让员工深受委屈,能自己走人就自己走人。
曾经有员工弱弱地问,过往自己被承诺的股权怎么算?
他回应:“过去的承诺是过去的事情,我的钱只配发给未来替我努力的人。”
当时目睹这全程的我,心里免不了暗暗骂一句:资本家!
但是,到今天我倒是终于理解了这件事的全部——
“商业的本质,无非就是交换。”
那些要被裁掉的部门和员工,已经失去了交换的价值,所以老板的行为也只能没那么高尚。
但是这位老板结束这段“交换”的姿态,未免有点low。
商业是交换没错,但是不代表它不应该有契约精神,更不代表着不应带着善意去经营。
简而言之就是,承诺的股权不该出尔反尔,裁人的把戏不该玩到极致。
守约、善良,这才应该是我文初提及的“逐利底线”之所在。
回到这次疫情物资涨价这件事本身,我认为底线也分三个层次。
第一种涨价,商品紧俏,稍作涨价。
作为紧急调拨、临时运输、春节加班等等理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只能说这种生意人没有做慈善公益,但是也并非置他人不顾。
第二种涨价,3倍5倍,肆意叫价。
虽然也算是你情我愿的市场机制,但是显然因此问津者减少,买得起的也只是少数人。
如果放任如此,前线医护又能用什么来防护呢?人家已经“不计酬劳,无论生死”了,难道还让他们连口罩都戴不上吗?
这种涨价就明显就属于缺德无理,不顾大局。
第三种涨价,用廉价品以次充好。
明明不符合医用标准的口罩,却打着N95的旗号销售;拿三无产品出售,虚假制造生产证照。
这种涨价,明显就是违背道德底线,彻底击穿最底层的“守约”标准,更别说什么“善良”标准了。
要知道,在经济世界里,虽然你定价是市场化的,但是民众的情绪也是市场化的。
就好像独家配方的飞天茅台,也曾一度从1499涨价到3000多块钱,甚至这样的情况下还一瓶难求。
但是3000多块的价格不是茅台报的,而是炒家报的。
茅台的官方价格并不是一夜登天,而是一步步提升的。因而,它的股价也走得很漂亮,市场给它的情绪回馈是稳定的。
但回头试想,如果公众知道了某商家以次充好,甚至因此造成了人员感染的话……我相信大家都会用命去跟他拼的。
逐利的底线实在太low,就算能赚到钱,但是也不能睡稳觉。
当然了,赚钱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摆在不同的情形,就有不同的答案。
但是无论怎样,万事都有两条线:
  • 第一条线是道德,
  • 第二条线叫法律。
比如,最近我看到一个博主说:楼下小区超市的老板来自武汉,但是居然在封城的前一晚风尘仆仆回到小区里(小区不在武汉)。
回来就回来了,竟然接着不戴口罩营业了十几天,每天超市进出人流量超过1000。
这种,就是超越了道德标准的线。
再比如,曾经有一个很大的课程平台,还没开始合作,就要求我提供全部课程的逐字稿。
结果,最后合作不了了之,我们却看见极度相似的内容出现在对方“原创”的课程里。
蔑视知识产权,堂而皇之地抄袭,这种,就已经践踏了法律的底线。
那怎样才能防止某些人为了钱而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呢?
没什么特别神秘的,第一,用激励。第二,用惩罚。
怎样用激励呢?
比如最近,我加入的十几个群里面都有人会组织捐献。总有特别热心的大哥大姐忙前忙后,组织奔走。
因此,他们在群里都拥有相当高的地位。大家对认真付出的组织者给予热烈的掌声,常常一呼百应,一倡百和。
这就是激励的一种——群体的认可,是最好的激励之一。
中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古有岳飞精忠报国,今有医护人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这其中最根本的激励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赋予价值,实现理想——这也是另一种比钱更重要的激励。
那怎样用惩罚呢?
很简单,用法规,用行政手段,用临时政策。
违法,必罚!
比如非常时期,口罩就应该限价,高于限价出售举报罚款。当民警叔叔的车开到你楼下,你还敢啊?
再者,屡禁不止的事情就应该重罚。
比如新加坡对随地吐痰这件事非常严厉,第一口罚款1000新元(约5000人民币),第二口2000新元(约1万人民币)。
就问你还敢不敢吐一口这么昂贵的痰?
写在最后
说白了,商业到底丑不丑陋,涨价到底对不对——看善意,看契约,看底线。
最高级的商业,都带着善意。否则就真的只为了赚个钱。
最近特别火爆的《精英律师》里面的一句台词,深深感动了我:
我们为什么要做律师?
如果仅仅是为了赚钱,我们完全可以去从事利润率性价比更高的行业。
那是因为我们热爱那些,不能够用钱买来的东西,比如说公正、是非,对错。
这句话,一针见血解释了“做生意为什么要善良?”
虽然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现实,捅破那层窗户纸吧,总有人为了多赚一点,就是要从别人口袋里多挖些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些突破底线的生意,才是我眼里所谓的丑陋的商业。
但如果有的商业交换发生时,你明知道对方没有底线还要继续……(比如价格涨翻天了你还是不得不买)
那不是你错了,那只证明了:在这场商业游戏里面,你并没有谈判的筹码。
你唯一应该做的不是埋怨万恶的金钱,丑陋的商人,而是告诉自己:只有你变强了,世界才不敢欺负你。
小维の叨逼叨:
昨天开始广州市从8点开始,就可以预约买口罩。我一家人守着那个叫做“穗康”的小程序,捣鼓了半个小时都一直“拥挤”在预约人群里进不去服务器。后来听说,即使进去服务器了还要摇号,有人人生第一次处女摇,竟然不是给车也不是给房,而是给了口罩……好吧,挺有意思的,摇号也是一种“限价”机制,但愿这个机制尽快完善起来。
今天留言谈一下:这个春节,你抢购过什么东西?
留言区,我们挑5个点了在看的小伙伴,赠送钱猫学堂的小白理财训练营资格。大过年又不能上街最适合就是学习了!
此外,钱猫学堂现在针对武汉地区的朋友也开展免费学活动,请转发给你身边武汉的朋友吧。有需要的添加薇薇学姐咨询即可↓↓
-END-
标⭐「维小维生素」不再错过有料文章
既然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不如参加9元就能学的训练营
更多小维原创文章
点击即可阅读▼
欢迎关注我专门写理财笔记的新号
至少你在赚钱这条路上
不会退步
点亮“在看”,给全国抗疫一线的人们加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