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标⭐「维小维生素」

一起做一个有料的人

“坚持原创的公众号不到7%,你真有眼光”
这是「维小维生素」第533篇原创文章
全文阅读约需8分钟

老实说,其实我对于影视娱乐并不感冒。
不过,昨天刷屏了一个新闻:
韩国电影《寄生虫》创造了历史,成为奥斯卡史上第一部获奖的非英语最佳影片,也实现了亚洲电影历史性突破。
这引起了我的关注,忍不住去找资源来看看究竟是什么神片。
看完内心只有两个字:硬核!
故事情节安排巧妙,人物刻画传神深刻,细节隐喻拍案叫绝,故事展现流畅自然,确实是实至名归。
这还不止。
这部电影揭示的穷富根源问题,犹如指尖倒刺被撕开,被割裂。
残酷,真实,直戳人性。
在今天的疫情之下,我值得跟你们掰扯掰扯它——《寄生虫》。
荒诞又现实的故事
直抵心底的刺痛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家四口穷苦的人,住在廉价的地下室出租房里。
父母失业,儿女终日无所事事,全家人都靠折披萨盒子为生。
连wifi流量,都要靠跑到厕所去蹭。
一次偶然的机会,儿子获得了一份家教的工作,这工作得来不靠什么,完全靠骗!
他让妹妹帮忙,PS了一张假学历证,再加上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应聘成为社长女儿的英语教师。
看见富人家庭这么好骗,他用同样的计谋,将妹妹包装成艺术心理学专家,去为社长的小儿子辅导绘画;
后来,他们联手诬陷社长家的司机,让爸爸成功上位取而代之;
三人配合做局,让社长夫人解雇了最难搞的女管家,妈妈替代之。
至此,这一家四口成功寄生到富人家中,甚至在社长一家出外游玩时,大摇大摆在豪宅里吃喝拉撒,当成了自己的家。
就在这家人沉浸在自己靠骗回来的安稳日子时,突然发生了无法预料的意外(是什么意外就不剧透了,留给还没看的童鞋自己解密)。
最终引爆了矛盾冲突,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这家人还是住回了地下室,靠骗回来的好日子,终究是黄粱一梦。
故事的结局:富人依然是富人,穷人依然是穷人。
看完的一刻,我内心只浮现了两个字——犀利。因为它触及了人类社会中最敏感的问题:阶层。
对于“阶层”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电影采用一系列的暗喻来表达。
例如楼梯,富人家要往上坡走,而穷人家却总是顺着楼梯往下走。
富人在上,穷人在下,他们之间的台阶又高又陡。
例如,开场不久,儿子的朋友敏赫带来了一块神奇的石头,其实寓意——不切实际的幻想。
穷人家的儿子却深信,这块石头能带来财富与好运,即使家中被大雨淹没也要带走石头。
同样令人叫绝的隐喻还有“气味”。
味道,寓意着穷人的身份标签。
电影里,虽然这家人隐瞒了真实身份,假装互不相识,但身上去不掉的地下室霉味,暴露出了他们伪装的身份。
尽管这家人用尽各种方法,依然无法彻底清洗掉身上的味道。
正如富人家的男主人台词所表达:“搭地铁的人都有这种特别的味道。”
而女主人当时则立刻回答:“我很少坐地铁。”
阶层差异,真实得一针见血!
气味,就如同阶层一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时时刻刻存在,承载着穷人对自我身份深深的自卑感。
穷不是原罪
懒惰与贪婪才是
电影中用“气味”来隐喻不同阶层,让人拍案叫绝,也确实戳中了不少人的内心。
在知乎上,一位答主就“气味”分享了自己的故事,非常有代表性。
这位答主的父母,经营着一家小吃店。
全家人就住在小吃店的阁楼上,因此他的衣服上常年沾染着洗不掉的油烟味。
学校里的小朋友嫌弃他不愿跟他玩,他母亲的中学同学来到店里吃东西,也奚落母亲身上的味道。
对于身上这股仿佛标签一般的“穷味”,深深刺痛了他们一家。
后来,他努力读书考出好成绩,他父母勤勤恳恳的工作,终于买了房子,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老实说,故事很普通,也很励志。
它说明:真正的贫穷,不决定于你身上的味道,而是决定于你对生活的态度。
如果你每天得过且过,却又幻想一夜暴富,那么大概率就会催生出自私、妒忌、贪婪的坏毛病。
就像《寄生虫》里这一家人的贫穷陋习:懒惰、自私、瞎做梦。
就连这家人的妈妈自己也承认:“如果自己有钱了,肯定会变得更善良。
其实,并不是人有钱了就会变善良。
而是,有钱之后,你可以对阴暗选择说不
  • 你不必再为了生存下来而苟且,
  • 不必为了抢夺资源而去欺骗,
  • 你可以通过堂堂正正的途径,获得你想要的生活。
像《寄生虫》电影里的这一家穷人,他们真的没有能力求职吗?
儿子基宇虽然没有大学毕业,但无论口才还是英文实力,连推荐他当家教的朋友都说比大学生好;
妹妹基婷的修图能力可以帮哥哥伪造出以假乱真的学历证,相信去应聘个设计师应该问题不大;
爸爸轻松通过驾车考验(明明就没车),妈妈8分钟就做出听都没听过的料理,难道就真的只能待在家熬着?
一家四口人都有能堂堂正正赚钱的技能,说白了,就是只想赚点轻巧钱,混吃等死得过且过。
这不就像我们生活中有些人,明明可以做到80分的工作就60分万岁,每天把领工资当作薅羊毛,能混一天就混一天过。
还有的人,总是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一头扎进股市,上涨就追,下跌就跑,结果就是,钱没赚到,还折腾得每天心惊胆跳。
世界上哪有不劳而获的童话!
就连股神巴菲特,他如今80%的财富,都是在他50岁之后积累下来的。
人人都想变得有钱,谁都知道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正如电影里,穷人一家的爸爸曾感叹:钱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烫平了。
然而,穷人之所以穷,并不一定是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而是,输给了人性中的贪婪、惰性、不思进取。
不劳而获是一种幻梦。
一旦迷失在里头,就像走上了《寄生虫》那道向下的楼梯,离优雅、自由、美好越来越远。
改变现实
从拥抱不确定性开始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得不感叹:为什么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归根结底,穷人,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没有提前做“确定赚钱”的事情。
现在我们每天面对的,同样是各种不确定的情况:
肺炎疫情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已经有第一批中小企业扛不住现金流压力宣布倒闭。
有网友们分享,公司开始要求员工主动降薪15%,自己第一天复工,面对的就是所在部门工作岗位的调整合并。
然而我发现,朋友圈中,哭穷的继续哭穷;没工夫哭的,早就已经在卖口罩、消毒液和酒精喷雾了。
不确定的未来,我们无法预知,但是,聪明人只做一件事:适应。
将长期存在的不确定性,拥抱成一种确定的存在。
此外,我看到有些不少朋友利用这个长假期,报名线上课程学习充电;有些人用视频教人如何宅在家里减肥,已经成了网红博主;有些人看到了健康产业的商机,投资了口罩生产线……
有准备的人,见机行事,快人一步。
不是他们天赋异禀,而是明白,这个世上没有侥幸的成功,埋怨和懈怠救不了自己的未来。
写在最后
网上有人调侃,这一场疫情很有创造力——让全民成为了厨子,老师成为了主播,干部成为了门卫。
我只想说:时代想改变谁,从来都不带商量。
被时代抛弃的人,很可能就一辈子像《寄生虫》这部电影里面的一家人,沉沦在最边缘的底层。
很残酷,也很真实。
我曾经看过一句特别网红的话:你可能需要用一两代人的付出与改变,才换来下一代人的真正幸福。
是啊,阶层是不那么容易反转。甚至经过一代人的奋斗都改变不了。
像电影中的一家人,靠假学历住进了富人的大house,沉溺在石头带来的好运、酒精带来的兴奋中,无疑只能说明——这些都是不真实的。
酒精,石头,假学历,当然无法改变现实。
能改变现实的,只有持续不断的向上生长。
你仍在原地踏步,那么,真的离被抛弃不远了。
小维の叨逼叨:
想看这部电影吗?我这有资源,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维小维生素】后台回复“寄生虫”就可以获得了。这部剧值得二刷,反正我是刷完两遍了。今天留言谈一下,你认为穷人真正穷的原因是什么?当然了,想摆脱穷人思维还能学习一下我们的小白理财训练营,特别超值!
来,留言后,点个“在看”参与抽奖吧↓↓
中奖的小伙伴请联系助理微信:tgss15,新一轮抽奖看这里!点我抽奖!点我抽奖!
-END-
标⭐「维小维生素」不再错过有料文章
小维推荐你参加9元就能学的训练营
更多小维原创文章
点击即可阅读▼
欢迎关注我专门写理财笔记的新号
至少你在赚钱这条路上
不会退步
原创不易,“在看”一下为作者加鸡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