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do you like Hong Kong? 是过去一年直到现在我还要不断回答的问题。

你想纽约吗?是大家问我第一个问题后的follow up。
在每一个时间段,我有着不同的答案。
从最开始的还不错,还可以,到现在的我要回来,一定要回来。
也很久没有更新了呀,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去年下半年的状态真的很差,另一部分是觉得自己还没有足够多的新的感受来分享。
原本和朋友约好打边炉来庆祝一周年纪念因为疫情原因,我还在湾区每天享受着阳光,他还被困在哈尔滨。
去年情人节晚上10点多我收到公司律师发来的邮件,说所有的签证都弄好了,已经Fedex邮寄出来了,3天到。我兴奋至极,还专门在ins上发了个状态。三天后我收到签证,认认真真的撕下来贴到我的护照上,紧接着买了纽约到香港的单程机票。
那一刻,别提我有多迫不及待。2月23号抵达香港我和朋友在候机大楼碰面的时候,我们竟都觉得这一幕不太真实。
这一年真的发生了好多故事,突破瓶颈期又瘦了快10斤,各个地方跑签售,收到了很多该属于我和不该属于我的认可、鲜花和掌声。第一次晕倒,第一次上了120,差点把脚踝崴骨折,人生除了起水痘第二次请了病假,第一次针灸。意外的在东京看了一场日出,和YJ在酒吧把一个男生喝哭,认识了一些有的没的的新朋友,弄丢了自己最喜欢的戒指却又在机场买到了最后一个。去了很多自己一直想去的地方,在西班牙有比电视剧更扯的偶遇,去年一起过圣诞的人今年还在一起。
但也因为当时的奋不顾身快要丢了最原本的自己。我想,谢谢去年那些鼓励过我的人,也谢谢那些在我到香港后不断的来称赞我勇敢的人。我没有你们说的那么好,我也不过是不想在人生里留一段遗憾罢了
我从来没有为大家眼里所谓的“冲动“和”勇气“后悔过。相反,如果当时我没有做出这个决定,而由于我没有去尝试过而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结果,我才会后悔,才会自责,才会觉得自己真的怂。
你这一生可能会有很多个心动的瞬间,但心动以后回归平静之后做了什么呢?有的事情是要享受过程的,有的事情是要看重结果。在你做这件事情之前你就要清楚的知道这件事到底以什么为导向。我反而庆幸,在自己25岁的时候,还有过这样一段像是在电视剧里的剧情。
人生很神奇的,你心里最想去的地方最想见的人,最后都会以某种形式实现。不管是你希望的还是不希望的,总之,它就悄无声息的实现了。
再次想起刚到香港和同事喝酒时他问的问题,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我终于有了答案。我不后悔也不遗憾,不后悔自己的每一个决定,不遗憾命运的每一种安排。当我有勇气迈出那一步,离开美国的时候,我就做好了各种各样的准备。
但我多幸运啊,我把这一切都抛在了2019年的最后一天。从塞维利亚飞巴塞罗那的时候所有的一切就都翻篇了。特意选在了巴塞跨年,就是因为可以许下12个愿望。
我和朋友录了两段视频,是想要对30岁的自己说的话。在人山人海的西班牙广场,后面放着烟火,手里还拿着装12颗葡萄的袋子,旁边是一波又一波的喝彩,我们约定好,30岁的新年,再打开这段视频,看看当年的愿望实现了多少。
在巴塞的最后一天,午饭后我们跑到海边待了一下午,看着眼前澄澈透蓝的地中海,头顶不断有海鸥飞过,远处有父亲带着小孩子嬉戏打闹,我躺在石头上,望着天,耳机里塞着乱七八糟的音乐,在手机备忘录里慢慢写下40岁之前想要完成的50件事。没写完,人生那么长,慢慢填充。
最近因为疫情莫名的在湾区待了一个多月,虽然每天吃吃睡睡活的像个废柴,却真的意外的过上了我最理想中的生活。白天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晚上工作。其实去年在想要迈出一些尝试的时候,我就慢慢摸到了自己的底线,我是一个不能没有生活只有工作的人,work-life balance对我尤其重要。
其实在2019年的下半年很迷茫,很清楚自己需要一些改变,却又不知道真的要怎么改变。你看人生的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一段空白格,你们是,我也是。
10月的时候帮《西藏人文地理》写一位很有声望的国际艺术家的专访,周二接到专访约稿,周三周四在家里不停的循环她的音乐,浏览市面上所有的相关报道,去领略她的艺术和尝试思考背后的关联,准备了2000字的背景资料和采访提纲。周六早上9点到她下榻的酒店访问,一个半小时,超出预期时间。但这一个半小时里带给了我太多感动。我看到生命和艺术的厚度,也看到艺术家本有的执着和个性。那些听起来就很有画面感的故事,那些音乐背后的考量,对生命的思考,对本我的理解认识和对传承的坚持。
很久没有做专访,而这篇来的恰到好处,对于那段时间再一次深省、徘徊、纠结的我来说,它仿佛重新点亮了我的生活,让我重新见了光,也更加清楚自己其实对专访依然沉迷。
·
那天清晨跑马地的阳光格外柔和,温柔的仿佛可以抚平所有时光留下的纹络,回归少年模样。
这两年每年的生日过后都格外难熬,总是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而且惊人的相似。而唯一不同的是,在经历过一次最扯淡的故事后,在某些方面我好像有了防御系统,当它再一次发生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慌张,也没有像上一次低气压很久。我反而想好了所有的可能性,而且为自己做好了随时失业的心里准备。
甚至想好了如果有一天我失业了,失业后的三个月我要怎么过。意外的是,这种假设越想越兴奋,竟然到最后变得期待自己失业,仿佛失业后想做的事情,才是我的热爱所在。
这段时间在湾区乱窜,去听了想听的课,见了很多湾区的朋友。一个从前想过被搁浅的想法又慢慢浮出水面,变得越来越清晰。
在香港还没有找到任何归属感,一如我之前一直觉得对一个地方开始有真感情要至少三年,但是都一年了,我还没找到一家可以让我觉得有家的感觉的餐厅,没有一家让我想要重复去吃的又有烟火气的餐厅,不免觉得有些难过。我甚至在想如果有一天我要离开了,有什么是值得我怀念的。又或者不用假设,因为我来的时候就带着这份假设短暂在这里生活和工作。
越来越清晰的是,什么样的工作我不会做,什么样的钱不会去赚,什么样的地理位置不会去。
其实我从来也没想过这次在湾区的最后两周可以过的这么开心。有一些认识了快十年的朋友也意外的都在湾区,我们聊着这些年发生的事和彼此的成长,恍如隔世。
最近和朋友们不断说的一句话就是做回自己的感觉可真好啊,把心完全的重新打开,去接受一切新的事物,去探索一切可能性,没有任何担忧,没有任何顾虑,不用考虑任何第二个人的感受,那个洒脱的我又回来了。
所以还是要感谢香港吧,让我用一年的时间知道了我最不喜欢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也让我明白你觉得别人身上发着光,其实不过是你拿着的手电筒的光打在他们身上,你才是光源。
新书发布后很久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不知道自己下一个想要的是什么,多幸运在一段段旅程里终于又找到了下一个目标。
2020,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 E N D ---
往期文章:
思睿说:25岁,更自由
思睿说Threeshow
Sirui SHAO
东北姑娘,财经记者
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
喜书法爱国画,好烘培愿旅行
很开心遇见你,不如交个朋友
微博@邵思睿_Daisy微信threeshow33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