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376-疫情下的中国农村 
作者:猫斯图
编辑:养乐多
1 陕西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岳城村的农民马兴堂刚刚度过了他一生中最难的一个春节。
眉县本就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尤其是这里产的猕猴桃,与周至猕猴桃一起,一直是陕西水果的金字招牌。
在水果种植市场化以后,眉县在国家层面为果农争取了不少权益,帮助这里的猕猴桃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还收获了“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中国猕猴桃无公害科技示范县”等荣誉,逐渐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之一。
每年一到秋季猕猴桃下树的时候,眉县人的朋友圈就活跃了起来,多的是卖自家猕猴桃的消息。从宝鸡市里,到省城西安,甚至远到首都北京,都能看到眉县猕猴桃的身影。猕猴桃爱好者常说,眉县的果子不输新西兰的果子,优品甚至比新西兰进口的更偏甜多汁,适合中国人的舌头。
马兴堂,就是这些美味果子背后的男人。
老马是眉县最早开始改种猕猴桃的一批农民。随着眉县果子的名气在全国越来越大,他和家人的生活也越过越滋润,不仅有了积蓄,还造起了自家的水果库房。临近几个村里,像老马这样的果农还有不少,他们都靠这毛茸茸的小果子致了富,改善了生活。
但这毛茸茸的小果子也是出了名的难存放,一旦下了树,就得尽快运送到消费者手里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每年春节前后,本应是这些农民最忙碌的时候。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走亲访友的人们总要提上一篮水果,各种果品销量都远胜平日,猕猴桃也不例外。各地与眉县果农有合作的经销商,此时都要成批地订货拉货,根本不用担心果子的销路问题。
马兴堂也是这么想的。
和往年一样,节前他就在自家的仓库里藏了10万斤猕猴桃。听上去不少,但其实这些果子早就已经是经销商订单里的囊中之物,每斤的价格更是高达2.8元。老马不知道这果子在城里的市场怎么卖,但他觉得这个价格已经能让自己满意。过个年销售额都有28万,放以前的农民都不敢想这收入。
可今年的春节却注定和往常不同。
当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传来,眉县也像各地一样采取封闭措施时,老马就知道要坏事了。
不久,与岳城村合作多年的采购商打来电话,说由于下游合作的水果批发市场有可能被封,今年的猕猴桃采购预计暂停。1月28日,西宝高速眉县常兴收费站关闭,货运渠道断绝,老马也没了自己去城里卖水果的机会。
疫情继续加重,往日里熙熙攘攘的眉县猕猴桃种植村里,一个外来的客商都没有。而猕猴桃即使在最好的仓储条件下,保质期也只有30天,本应在春节期间上架的果子,正在逐渐变软、腐烂。可就算老马和乡亲们把批发价压到了1元/斤,又有谁敢来村子里拉货呢?
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全都打在马兴堂这个农村家庭顶梁柱的心上。他蹲在自家库房门口,一支又一支地抽着烟,却怎么也想不到该拿这十万斤猕猴桃怎么办。
2 山东
当全国的目光都聚焦在湖北城市抗击病毒、担忧其他大城市复工之后会不会引爆二次传播的同时,中国农村的压力却鲜少有人提及。国难当头,中国的亿万农民也无法独善其身,马兴堂在这个春节遇到的灾难,在疫情下的中国农村,时时处处都在发生。
但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却不是自己的苦难,而是如何支援城市,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做出自己的贡献。
山东寿光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和眉县一样,这里也凭借着价廉物美的果蔬,征服了全国人民的胃。尤其是北方大城市居民摄入的膳食纤维,大多受益于这座山东小城。如果真有“宇宙寿光”这个说法,那一定是因为这里的菜农把外星人的膳食纤维也承包了。
能长300斤西红柿的一棵西红柿王!
应该是要给外星人吃的
(图片来自:天田新异 / 图虫创意)
低调种菜的寿光却在最近上了一次热搜,不是因为别的,正是因为他们与武汉红会之间的一场“蔬菜门”公案。寿光援汉的350吨免费蔬菜,最终变成了超商货架上的商品,这才有了多方罗生门与全国热议,至今未有定论。
热搜退潮,感到心寒的寿光农民却并没有停下支援湖北的脚步。在国家发改委、潍柴集团、寿光地方政府的协调下,寿光已陆续援鄂1100多吨蔬菜,预计最终日运输量能达到2000吨。而这些蔬菜,都是由山东方面出资的免费菜,或者平价菜,跨多省长途运输不加价。
“我们山东人就是这样的。你说,你要什么?要多少?管够!”
寿光菜农豪言壮语的背后,却是这座蔬菜之都的农民并不富裕的现实。
2018年,寿光遭遇水灾,冲毁大量蔬菜大棚;2019年,台风过境,寿光菜农又遭遇重创。而反季大棚菜,本是寿光的优势产品,在秋冬季节对北京等北方大城市的物价有重大影响。虽然中央和省里对寿光菜农进行了一定的补贴,但重建菜棚、重新种植的经费大多还是由农民自行承担的,这掏空了不少人的家底,还让一些胆子比较大的农民背上了贷款。
他们的愿望,当然是此后寿光风调雨顺,赶紧把投资赚回来。可谁能想到,仅仅一年半之后,疫情席卷全国,又对寿光蔬菜的供需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葛树圣是寿光市圣宏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总经理,管理着候镇街道200多亩的菜地、76处大棚。当地的农民,被原地聘用为大棚的管理员,负责种植小黄瓜、小西红柿和日本南瓜等特色蔬菜,专供大城市对蔬菜口感挑剔的消费者
可当疫情到来,寿光物流也受到影响,这些菜是进不了城了。
淳朴的山东农民和远在陕西的马兴堂一样,坐在田头唉声叹气,可怜这些漂亮的蔬菜烂在地里。葛经理看了心里也不是滋味,何况他还承担着更大的压力——疫情防控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圣宏合作社每天的营业额只有平时的60%,可即使菜卖不出去,他也得给农民发工资,维护他们脆弱的家庭现金流。
在冰糖心苹果的独家产地山西运城、盛产耙耙柑的四川蒲江、草莓飘香的辽宁东港,随处可见疫情下损失惨重的农民和合作社。他们却又都在用自己的特产拼命温暖着湖北同胞的心。
谁来温暖他们的心呢?
3 广东
广东粤北群山连绵,曾是广府先民的落脚之所。
在离广府祖地南雄不远的乐昌,山区的土地仍然在为今天的广府人供应着美味的山货。比如粤地老饕都知道,乐昌的马蹄最为甘美爽脆,早茶名点马蹄糕要想做得好,必从乐昌进货。曾远走港澳的酒楼,如今也常会回到乐昌,寻找最正宗的广味马蹄。
而乐昌马蹄中的王者又要数北乡镇和周边几个乡镇。乐昌北部市境内共有5万亩左右的马蹄产区,参与农户上万家。小小的马蹄,承载着他们大大的希望,流向全国,是当地脱贫致富的依靠。尤其是在春节期间,95%的乐昌马蹄都会被订走,成为千家万户年夜饭桌上的一员。
香煎马蹄糕,中间白色的颗粒就是马蹄肉了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可今年的疫情却让楼下村的邓叔一筹莫展。他是村子里负责代收的负责人,年前为村民们牵线结识了一家江西的客商,预定10万斤春节马蹄。可马蹄还没从地里起干净,江西客商就因疫情取消了订单。村民们算了一下,这10万斤地里和库里的马蹄,要卖到年中,而马蹄却根本放不了这么久。
为了尽快销出,邓叔和村民们把收购价一降再降,从1.6元/斤降到了0.9元/斤。可是和陕西的马兴堂遇到的窘境一样,马蹄还是卖不出去,打听到的行情是有人打算比0.9元/斤卖得更贱,农产品批发已经开始出现了恶性压价竞争的趋势。
直到刘清灵联系了邓叔。
刘清灵在乐昌创业五年了,她的兔兔农场在淘宝开设网店,卖的就是本地的农特产——马蹄和炮弹香芋。疫情对餐饮和物流的打击同样也波及到了她的网店,无法进货,无法发货,成了那段时间让刘清灵最头疼的难题。
闲来无事在电商后台闲逛,她发现淘宝上线了一项新功能——百亿补贴清理滞销农产品。阿里不仅对想办法解决农民困扰的商店提供现金补贴,还会动用平台强大的调度运营能力,设法帮大家打通物流、展示、销售环节,帮农民和店主度过这个艰难的冬天。
在向阿里小二了解了情况之后,刘清灵急忙联系了邓叔,告诉他村民的马蹄这下有着落了。
虽然三方的意向确认得很快,实际操作时却有无穷无尽的难题需要解决。首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把马蹄运出来
乐昌所属的韶关市虽然没有明确下令封闭式管理,但基层还是有劝返、封村、隔离等措施,邓叔所在的楼下村也是如此。他们是在拯救村民的生计,但为了安全起见,兔兔农场的车还是不能进村,邓叔的车也不能出村。
他们最后想的办法是由邓叔把全村的马蹄拉到村口卸货,再由兔兔农场的人员把马蹄搬上自己的车,无接触式进货。离开楼下村之后,刘清灵和她的团队就要回到乐昌郊区的库房,对新鲜的马蹄进行分拣、打包、发货,一天要往返7、8次,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11点。
虽然累,可看着一包包马蹄终于从自己的小店送往全国各地,每天能卖出3000斤,马蹄批发价也回到了1~1.1元/斤,农民至少不会亏钱了,刘清灵就觉得这样很值。
她说,现在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对她都已经不重要了,她只想把农民的马蹄都卖出去,然后好好给自己放个假。
4 海南
站在刘清灵身后为她提供支援的,是阿里聚划算的“爱心助农”团队。
这支团队成立于阿里“助农抗疫专项组”之后,专门负责利用聚划算在电商领域,尤其是供货端与农村农民对接的经验,在肆虐的疫情中快速打通采摘、分装、仓储、营销、送货的各项环节,完成势单力薄的农民和店主无法完成的艰巨任务。
第一批试点的受益者是以热带水果著称的海南岛。
春节期间正是海南岛水果反季冲销量的时节,却同样被疫情的封锁所阻击,数百吨水果只能停在库房,连大陆都上不去,更别提销售了。海南万宁生鲜的总经理谢是伟就对当时的绝望记忆犹新。
万宁生鲜的合作农户有120个,主要种植辣椒和菠萝。当新冠疫情蔓延到岛上时,孤悬海外的海南很快启动了应急预案,不仅禁止物流,连农民下地采摘也不允许。在海南湿热的天气中,3600吨万宁合作农户的作物烂熟,直接经济损失达600万元。
果农吴小龙就因为疫情不能出门。想到自家的菠萝要烂在地里,孩子明年的学费没了着落,一家人也可能要忍饥挨饿。他恨透了菠萝,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应该怎么办。
没想到,在省农业局的联络下,聚划算团队在成立两天后(2月8日)就为海南水果安排了助农首页,并准备了封闭式货运单元上门收购水果,中国邮政也为农产品批了特号。最终海南水果专页的产品一夜售空,绝望中的吴小龙也把差点闷坏的菠萝销了出去,每个果品的单价还比往年高了些,总损失完全可以接受,一家人明年的生计也算有了着落。
在吴小龙一家不知道的地方,这些水果已经随着货船、飞机,奔向了全国20多个主要城市的家庭,为疫情中的人们带去了甜美的问候。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聚划算的这支助农团队本就擅长农业产品分销,对农村农业情况极为了解,而且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打出了不少助农扶贫的漂亮仗。比如通过众筹预订产地卖空东北大米的“聚土地”、一夜销完云南花田的“卖空”,都是很成功的电商案例。
助农只是手段,聚划算的真正目的是富农,精准扶农。这是他们一直强调的使命。
单纯地给农民金钱补贴,能解决他们一时的生活困难,却不能让农民真正嵌入现代化的供销体系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赚钱门道。但他们并不傻,这些中国最勤恳的人拥有丰富的农业知识和愿意为了致富奋斗的心,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能帮他们把自己的长处对接给城市消费者的管道。
对于很多有特色农产品和种植专家的村庄来说,帮他们解决销路问题,才是真正地扶贫到位。而他们也会用百倍的热情和丰美的产品反哺让他们致富的社会。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也应该有农民一份,危难时刻自然更应该如此。
5 中国
疫情拐点即将到来,农民的拐点也已经到了。
寿光的葛经理接到了鲜馥旗舰店的电话,对方表示在聚划算的配合下将负责合作社蔬菜的分销工作,争取保住合作社的产值,让农民能有所收获。三方的对接很顺利,圣宏合作社在合作中共计获得了200万的收入,和往年持平。分到销售额的社员们用山东人最高的礼赞“及时雨”感谢了合作社和电商店铺,干劲十足地准备起了下一季的蔬菜。
陕西的猕猴桃也通过电商找到了出路。由合作社开的网店从2017年开始运营,已经有了一批回头客,在聚划算策划打通了物流渠道之后,这些老客人纷纷慷慨解囊,坚定支持他们最爱的水果。由于长时间库存和运输,有的猕猴桃到货时已经有了些瑕疵,客人们却说没关系,会赶紧吃完再来买,得把全社200多万斤库存都吃干净。
山西运城临猗县义堂村的赵爷爷也松开了紧缩的眉头。他和乡亲们曾因为运城市的封路政策,一度以为自家种了30年的冰糖心苹果,今年肯定得烂在树上。没想到聚划算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全村2000万斤苹果整装待发,誓要让全国人民吃上盐湖之城的冰糖味。
在湖北、在四川、在辽宁、在云南、在新疆……疫情爆发以来聚划算的爱心助农果蔬销量已经超过了3万吨,覆盖大半个中国,再次点燃了中国农民星星点点的希望,最终将汇成一股热流,冲破病魔设下的屏障,将城市与农村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场千里驰援的意义或许还不止于此。
在传统的果蔬供销渠道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果商。他们在农村收购果品,价高价低都是他们一句话的事,刻意压价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等果品到了批发市场,出售价格还是果商制定,零售商高价进货就只能高价出货,成本1元/斤的水果到了消费者手里就变成了20元/斤。
虽然果商本身参与公平的市场竞争,但在上下游生态中,由于他们对供销信息的垄断知识,所有人都没有议价资格。农民赚得少、零售干得苦、市民吃得贵,差价全都被中间商吞下,也是果蔬市场的常态。
电商的出现挑战了传统的供销体系,部分削弱了果商的垄断权限。但由于农民对电商操作不熟、市民对电商生鲜的不信任等等问题,电商果蔬还是没能完全动摇果商的地位,线下生鲜宰客仍然屡禁不止,能惠及的范围也就相对有限。
而疫情对线下世界的扰乱也许正是这样一个机会,让聚划算这样的电商平台能更好地与农民对接、为市民服务,让城市和农村靠得更近,重塑中国的果蔬供销体系。此时,农民们会发现,自己像吴小龙一样,单品的价格得到了提高;市民们则会发现,吃水果没那么贵,顶级国产车厘子也可以只有20多元一斤。
以上这两个变化,在聚划算上早就已经是真事了。
而聚划算这场“爱心战疫”行动也在想着把疫情中助农的经验复制到更多急需帮助的领域,为餐饮、服装、电子等工业行业带去艰难时期的曙光,让越来越多的拐点,出现在中国的各行各业。
一场始于灾祸的合作,也许会变成长久的互惠共生,让中国人活得越来越滋润、越来越自信。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由阿里巴巴提供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