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电视剧《芝麻胡同》的热播,剧中首次引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酱菜腌渍工艺也渐渐走入大家的视线。说道这酱菜,小编已经忍不住流口水了。今天,咱就来聊聊酱菜的那些事儿~
一部京味十足的国产年代剧《芝麻胡同》在各大卫视及多家网络平台热播,该剧以解放前到改革开放前的30多年为时间轴,讲述了男主一家几十年来经营一家名为“沁芳居”的老牌酱菜铺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整部剧中,酱菜可以说是最为硬核的一个文化元素。
酱菜是怎么来的?
说到酱菜,大家应该并不陌生,老北京酱菜、扬州酱菜、云南酱菜……不同地区的风格和口味都不尽相同,通常来说,北方的酱菜偏咸,而南方的酱菜偏甜。不论哪个地区,酱菜几乎已经成为许多人早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下饭佐粥,鲜甜咸辣尽在唇齿之间。是不是也默默流下了口水?
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剧中传统酱菜腌渍工艺步骤图。剧中不仅展现了老字号酱菜厂的制作工艺,拍摄时也选用真正老字号酱菜作为道具,上屉、打耙、踩黄子……剧中的一招一式都极大地还原了非遗酱菜技艺,不少网友看后不禁感慨:莫非这部剧的别名叫“舌尖上的酱菜”?
在我国,酱的制作工艺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也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改良优化。从远古时期简单的用盐腌制,到先秦时期用各种肉料(加入适量的谷粉)与酒合制,再到汉代以豆子、麦子等取代肉料以及此后陆续推陈出新的制曲工艺,都充分说明了人们对于酱的品质有着更高的追求。
剧中的“沁芳居”酱菜有原型吗?
有观众好奇《芝麻胡同》中的沁芳居酱菜是否有原型呢?提到酱菜,大家想到的应该是六必居,六必居酱园店也是在北京,其大匾是明朝严嵩所写,六必居的创始人是赵家三兄弟,刚开始只是小店铺,卖柴、米、油、盐、酱和醋,所以取名为六必居,距今已经有488年,也是百年老字号。剧中的沁芳居也借鉴了许多六必居的特点,不过它还是有自己的特色。
舌尖上的非遗 - 六必居酱菜
老北京人讲究炒菜吃丰泽园,酱菜吃六必居,烤鸭吃全聚德,吃药就去同仁堂!今天咱不说别的,就说说闻名于京城的六必居酱菜吧!
六必居的酱菜,早在明清时期即十分热销。上至皇宫贵族大小官员的满汉大席上,少不了六必居的酱菜;下至百姓庶民的普通家常便饭桌上,也要有一两碟六必居的酱黄瓜、甜辣萝卜干等甜酱小菜。
六必居酱园始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由山西临汾西杜村人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开办。至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是京城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老字号之一。因其加工技艺精湛、色泽鲜亮、脆嫩清香、酱味浓郁、咸甜适度,畅销海内外。
请静静地欣赏 默默地流口水
好了好了,
本文写完,
口水满地。
大家除了买酱菜,
(Ps.不是广告 > < )
别忘了订阅啊啊啊!
下期预告
《都挺好》之银幕味蕾
记得收看哦~
了解更多请订阅iTalkBB TV
我们还有Facebook、Instagram和YouTube
定时更新
在这里
我们来点不一样的
注: 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