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按: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打击严重,全国经济持续停摆会造成国民经济的系统性难题,其后果可能会比瘟疫的危害更大。各级政府频频出台企业纾困政策,但实际效果未如理想。作者提出各地应降低防疫级别、免缴近期社保费、鼓励劳资合作以及政府为企业提供复工所必须的口罩等四点建议,促进企业尽快复工,经济活跃起来。
文 | 唐大杰,赛意企业研究所研究部主任
作者授权发布

从春节前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对我国经济的打击十分严重。疫情对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交通、住宿、娱乐、餐饮业的打击深重。我国旅游业对GDP的贡献已经达到11%左右,直接和间接从业人数超过1个亿。春节黄金周的旅游消费预计应占行业全年的10%,但很多企业今年的业务几乎归零。制造企业难以开工,国民经济几乎陷于停顿。在一份关于疫情期间企业开工的调查报告中显示,67.7%的企业难以承受超过两周的开工延期。全国经济持续停摆会造成国民经济的系统性难题,其后果不堪设想。用黄奇帆的话说,那样会比瘟疫的危害更大。因此,当前最重要的目标是企业复工,经济开转。
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应急政策,缓报税、缓缴社保、贷款绿色通道、降低贷款利率、减房租、降税负等大小政策数十项。政府的应急政策有助于提振企业的信心,但实际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通过罗列数十项政策,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多数的政策效应是滞后的。比如财政部规定,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这对有盈利能力、竞争力强的企业是个利好,但实际效果将在未来8年里逐步显现。再比如,最多的纾困政策是减税降费,但很多企业在这一、两个月里没有收入或收入甚微,本来税负就不多,减税的作用不大。
受政府行政规范的约束,几乎所有的优惠政策都要事后申请,不会有“先斩后奏”的事情发生。因此,这些效果滞后的政策不能直接激励企业复工。
二、针对性不强。金融政策主要针对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和大中型企业,而多数中小微企业本来就得不到贷款,贴息、降息、续贷、展期等等优惠都与它们无关。大中型企业的企业债、股权质押风险,容易出手帮助,但帮助千百万家中小微企业的难度就大了很多。
三、政策有模糊空间,影响实际执行。比如北京对返还社保政策就有“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中小微企业、职工平均人数等限定条件。可想而知,到具体落实的时候其审核工作量之大。
上海关于小微企业免税的规定则直接明了——疫情防控期间,按照定期定额纳税的个体工商户依法免于缴纳定额税款。而另一个直辖市是这样规定的:对受疫情影响的“定期定额”户,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定额,或简化停业手续。这样的规定落实起来会非常困难。
四、措施不细致,导致落实错位。多数地方都制定了延期缴纳社保的规定,但本周一政府部门上班后就启动了社保自动扣款,企业还没上班,但已经收到社保自动扣款的银行通知。经咨询,社保局的答复是,只要账上还有钱就会自动扣款,如果没钱,可以接受缓缴申请。缓缴社保政策还没开始就打了个大大的折扣。
综上,那么多企业纾困政策,真正能落实的不多,落实的难度也很大,而直接惠及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极少,对鼓励中小微企业复工开工的作用甚微。
复工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复工还存在巨大的困难,根本原因是抗疫和生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停工隔离则经济损失,开工生产就会有疫情扩散的危险。具体来说有三点值得重视:第一,各地的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机制级别不太一样,采取的措施也有差异。有的地方严厉到小区隔离、村村隔离,有的地方则相对宽松。有的地方员工回城后需要强制隔离一周,有的地方只需要自己掌握。因此很多员工想回回不来,回来了也上不了岗。第二,虽然政府号召开工,经济急需启动,但企业复工需要政府许可,获得许可的条件还相当高。企业需要配备足够的口罩、消毒液、酒精、体温计,需要有隔离场所和设施等才能获得开工许可,这对于普通公司很难做到。第三,如果不是全国复工,很多企业依靠的产业链仍然处于断裂状态,物流不通畅,一市一省的复工于大局无补。
国际形势也不乐观,截至2月5日,已有99个国家对中国采取了入境管制措施。包括停飞、缩减中国航班,禁止中国公民入境,对入境人员进行隔离观察等。身处全球产业链中的中国经济进一步受到打击。
自2月10日各地有限度开工以来,全国的总体表现极为平淡。2月10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1257.7万人次,比去年春运同日下降84.8%。根据百度迁徙规模指数显示,11日迁徙规模指数只是底部小幅回升,仍然没有大规模返工的迹象出现。广东省是迁入人数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迁入数的24.38%,超过排名后四位省份的总和。说明只有广东占到了开工的先机。
对企业尽快开工的四点建议
要排除现有困难尽快实现企业复工,早日全面复工,国民经济活跃起来,国家、社会减少损失,也是战胜瘟疫的重要基础。建议企业、员工、政府共同努力,采取更直接、精准的政策措施,切实帮助企业克服困难,顺利开工,稳定就业。
(一)建议降低防疫级别,让人员自由流动
为保障劳动力的流动,保障人员到岗,建议湖北省以外地区立即取消封闭小区、大楼,隔离外地人等强制性措施。在复工过程中,企业基本上都遵守政府规定,要求员工保持不少于七天的自我隔离,个人、企业和主管部门共同努力,疫情扩散的风险应该是可以控制的。
(二)免缴疫情期间的社会保险费
本周一政府开工,多数企业还处于停工状态,但社保费被自动扣缴,企业还没来得及申报缓缴,账上资金就被划走。社保缓缴和减免政策是被认为对企业最实惠的政策之一,未开始就破产。本人建议简化政策,对所有企业直接减免一、二月份的社会保险费,已扣社保费原数退回。
(三)鼓励企业内部协商,促复工、保就业
疫情期间,经营困难,企业背负沉重负担。员工应该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尽快复工、稳定就业。大部分的小微企业都不存在劳资对立问题,老板往往是最辛苦的员工,员工也往往与企业共同成长。2月7日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等五家单位共同对企业复工复产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建议灵活处理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动用工问题,鼓励协商解决复工前的用工问题。人社部门要指导企业参照国家关于停工、停产期间工资支付相关规定与职工协商,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按有关规定发放生活费。《意见》还支持困难企业协商工资待遇,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延期支付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帮助企业减轻资金周转压力。希望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在非常时期起到作用,让企业和员工一起度过时艰。
(四)政府应为企业提供口罩
口罩、消毒液、体温计等防疫物资是否齐备,防疫培训和准备是否充分,是企业获得开工许可的必要条件。目前,一般的中小微企业不仅难以买到口罩,即使买到也数量有限、价格奇高。配备必要的口罩成为企业的一大负担,也是一笔特殊的成本。政府为企业提供口罩,要比减税的效果更直接更有效。
传言某一线城市还发生了政府强制征用了企业口罩的事件,导致企业无法开工,希望这只是谣传。口罩的供应不足,是公共卫生管理的失责,这一责任理应由政府承担。加之疫情当前,经济亟待恢复,政府更有责任帮助企业开工开业,政府提供足够的口罩应是责无旁贷的。
中小微企业生于卑微,长于风浪,本来就不是依靠什么政策来发展的。遇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危难之际,中小微企业自有强大的生命力,去适应环境、走出困境。
但如果,实在买不到口罩,还得请政府帮忙代购......谨此建议。
2020年2月12日星期三
扶持政策
适合企业
小微
中小
大型
防疫
财政税收
对纳税人运输疫情防控重点物资和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为扩大产能新购置的相关设备,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可以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
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
缓期报税
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上海:疫情防控期间,按照定期定额纳税的个体工商户依法免于缴纳定额税款。免除全部税收;北京:对受疫情影响的“定期定额”户,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定额,或简化停业手续。
贴息
减免租金
暂时退还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和补贴文化事业建设费。
深圳:减免基础电费
北京:提供中小微企业服务券支持。
北京:对受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停征特种设备检验费、污水处理费、占道费。
社保
延长社会保险缴费期。
适当下调职工医保费率。将职工医疗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下调0.5个百分点。
公积金率降低,杭州缴存比例最低至3%
对保就业企业返还社会保险
杭州:临时性降低医保费率
金融
对中小企业增加首贷
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续贷、展期
票据贴现开通再贴现绿色通道
疫情防控企业债
新增贷款的风险损失补偿比例上限由50%提高到80%
鼓励各银行机构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减免手续费
增加融资担保,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费减免。多数地区减半或者限额收取,杭州免收担保费。
深圳:发债增信资金、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
上海: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由财政再给予一半的贴息,确保企业贷款利率低于1.6%。支持在沪金融机构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特定用途债券等,将所筹资金用于疫情防控相关领域。
劳动关系
可通过调整薪酬、轮岗轮休、弹性工时、综合调剂使用年度内休息日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具体方式由企业与员工协商确定。允许劳资协商调整薪酬。
杭州:引导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政府按每人500元予以补助。
补贴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公共服务
深圳、北京:出租车补贴
深圳:完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保护受影响企业信用;北京:对因疫情造成中小微企业出现信用负面记录的,暂不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
中小文化企业、滑冰滑雪场所、旅行社、连锁餐饮(早餐)、菜店(生鲜超市)、便利店等、展会项目,出台特殊政策。
杭州:统筹解决返工人员过渡性住宿。全市统筹床位5万张以上,政府安排2亿元予以补助。
黄奇帆: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复工复产依然困难重重
二月十日复工、复产、是大部分地区规定的,但是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复工复产依然困难重重
一是疫情防控所导致的工人极度短缺。工人返回工厂手续很多,各级政府之担忧确实能理解,复工申请层层批复、复工培训、疫情防控、人员梳理管控,每一个细节都重要,这确实是无奈之举;不过只要手续齐全,效率还是很快的。但是工人依然回不来,封路、封村、劝返、拒入、户籍、住所、隔离时间等问题,这才是导致复工的第一大难点!二是疫情导致很多产业供应链残缺不全。全国各地大部分企业都有很多外协零部件供应商,大家都会面临工人短缺、材料短缺、部件短缺的问题。这些企业处于不同城市的不同区域,政策不同程序不同,恢复生产时间不同、互相匹配极难,这是第二大难点!三是疫情期间的企业物流运输几乎停顿。除了疫情必需的物资,全国各地设置了各路关卡,供应商原材料、零部件进不来,复工生产后产品运不出去;同时人员限制流动导致市场拓展极难开展。尤其是外贸,目前60多个国家限制中国进入,市场损失巨大。此乃第三大问题!
目前控制疫情和及时复工确实是矛盾,处于胶着状态,我们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但是我们能熬多久?国家目前要求企业不裁员、正常发工资,可是企业的产品生产不出来,生产出来又流通不出去,资金不能及时收回来,如何保障员工工资?就怕疫情没有了,工厂也没有了,社会失去了造血的机器,这比起疫情本身其实更可怕!
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除了现在各级政府所采用的税收等政策以外,建议加快如下几方面改革:一是尽快落实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有关政策,快速解决制造业用工短缺问题。如果 3 亿农民工中有 2 亿能在城市落户,不仅可以纾解春运压力,还能快速补充城市劳动力、有效延长农民工工作年龄、年度工作时间,延长人口红利机遇期。二是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是 1990 年代初从新加坡学来的,现在我国房地产早已市场化,商业银行已成为提供房贷的主体,住房公积金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将之取消可为企业和职工直接降低 12% 的成本。三是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实行年金制度,并疏通企业年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渠道和机制。这不仅有利于补充社会养老保险资金,还有利于形成庞大的长期资本供给,为资本市场繁荣稳定奠定基础。四是想方设法降低物流成本。此次疫情将给一些“在线”产业带来重大机遇,也对物流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建议重点提高铁路运输货运量在各类运输方式中的比重,将铁路线尽快延伸到各类开发区、厂矿企业去,打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