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在国外的诗歌里,咏老鼠的好像真是不多的。我知道的只有英国人彭斯,有一首《致老鼠》。可能是因为西方诗歌里猫头鹰多,就没有老鼠了。但是在我们中国的诗歌里,不仅最早在《诗经》里就有咏老鼠的篇章了,而且还挺多。
关于《诗经》中提及“鼠”的篇目,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硕鼠》,全篇用“鼠”讽刺君王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这篇《相鼠》也是以鼠起兴,却没有像《硕鼠》一样,交待“鼠”到底对人民造成了何种侵害。而是直接用老鼠本身的特点来进行讽刺“人”。“人”到底是谁呢?这首诗里没有说。
根据《毛序》里的说法,我们只知道这是一首讽刺“不知礼”的诗。到了朱熹《诗集传》,他认为此诗“为卫大夫刺宣公、惠公、懿公诸君的‘无礼’之作”, 说明了“人”的含义,也点明了该诗的主题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硕鼠》中,诗歌以“硕鼠”比喻统治者,而在《相鼠》中,诗歌反而说,连老鼠这种“禽兽”都“有皮”、“有齿”、“有体”,而“人”却“无仪”、“无止”、“无礼”,可见,在作者眼里,诗中的“人”连“老鼠”都不如。
用此诗第二章的话来说,老鼠至少有皮”、“齿”、“有体”还可以苟活; 人既然“无仪”、“无止”、“无礼”,不如马上去死好了
全诗一连用了三个“死”字,这样极端的表述在《诗经》中绝无仅有。一般来说,将统治者比作老鼠已经够尖刻了,将无礼的“人”比作连老鼠也不如,则更为刻薄。此诗末章直接反问君主“不去死你还做什么呢”,作者将“人”作为一个生命体的意义也否定掉了。
因此,这首诗的层次推进就变为“人不如鼠”——“人不如死”——“人不如马上去死”,足以见到百姓对“无仪”“无”“无礼”的“人”,既不爽,又拿人家没什么办法。
文 / 洁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