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侍御
唐 ·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看到一个新闻,日本舞鹤市政府给大连捐赠物资,物资的包装箱上写了一句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句诗出自王昌龄的《送柴侍御》,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首诗。
盛唐诗人王昌龄,以七绝见长。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是边塞诗写得极好。其实王昌龄的送别诗也写得不错,数量很多,在他现存的170多首诗歌里,送别诗有大概50余首,《送柴侍御》便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明明是送别,却被作者写得很轻快。从第一句所提供的地点线索来看,这首诗大致写于诗人被贬龙标尉时。可能是柴侍御从龙标前往武冈,王昌龄送行。沅水流经龙标后,其支流接通了武冈,两人本来分隔在龙标和武冈两地,被王昌龄这么一写,送别就少了些伤感,多了份友人间的温情。
王昌龄就是这样,在送别时分,他没有白居易写“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的百般不舍,也不像王维写“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的落寞伤感。他安慰友人,即使两分隔两地,他们二人还是在同一座青山的四周,遭遇相似,拥有同一片天空和明月,谢庄在《月赋》里说“隔千里兮共明月”就是如此。
说到送别诗,早在《诗经》里就有:“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还有:“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屈原在《楚辞》里也写:“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汉魏送别诗增多,到了南北朝,送别诗的诗题中开始出现固定字样。
唐代,送别诗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提高。清人沈德潜所编《唐诗别裁》收入的1900首诗里,送别诗有近300首。王昌龄是重要的作者之一。
写到末尾,突然想起孟郊也有一首《古怨别》: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同样是用明月送别,却和王诗完全不一样。
文 / 洁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