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1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我们关注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其中,城市上涨5.1%,农村上涨6.3%;食品价格上涨20.6%,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7.7%,服务价格上涨1.5%。
近一年CPI同比与环比增速
这5.4%的CPI之所以引人注意,是因为这个数字是八年多以来的新高,2011年时,中国也有一轮通胀,当时正处于金融危机后“强刺激”的消化阶段,最后通胀经过年内三次加息得到了抑制,物价重回稳定。
通胀来源
统计局对于这次通胀已经有了非常全面的解释,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分析,同比涨幅扩大既有春节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因素,也有今年与去年春节错月、去年对比基数较低的因素。环比看,C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1.4%,也主要是受春节及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影响。非食品中,受春节前城市务工人员返乡影响,部分服务价格上涨明显。
考虑到疫情对一月的影响只集中在最后一小部分时间,实际上二月受到疫情影响会大于一月,但二月又有一个春节的基数切换(2019年的2月有春节,2020年的2月没有春节),所以正负抵消,二月CPI是否继续扩大,可能还是取决于我们战胜疫情的进度。

另外,我对于疫情抬高通胀的说法持怀疑态度,因为疫情明显是抑制消费。不过随着未来几个月猪肉价格对应的基数提高,CPI有望逐步回落。
很多人表示中国进入了滞胀状态,但根据官方数据来看,中国并没有进入美国七十年代那样的滞胀,美国滞胀最严重的1974年,GDP下降了0.5%,全年CPI达到11.1%。以2019年中国的数据为例,中国经济增速是6.1%,全年CPI只有2.9%,如果数据可靠,那么我们今天比美国的七十年代是要好多了。
货币两难
通胀是货币政策考虑的重要参考,中国一直以来以国内民生为优先,在决定方向时都倾向于考察国内的情况,正是这个原因,美联储在2015年后连续加息9次,中国利率都还是保持不动,因为当时美国经济出现过热迹象,而中国通胀率低于2%,经济增速逐步放缓,显然不是踩刹车的时候;作为对比,香港采用联系汇率制,货币政策受制于美国,美联储调整利率,香港金管局就必须联动。
事实证明中国的做法是适合自己的,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通胀控制得相当不错,绝大多数时间在2-3%的最优区间浮动。
中国CPI  1995-2020
中国CPI和基准利率 (2007-2011),我们可以发现明显的规律,在金融危机期间外,3%的CPI是加息临界点,2%的CPI是降息临界点,CPI超过3%并继续上升会触发加息,CPI低于2%并继续下降会触发降息
但这一次不一样,既要维护动能趋弱的经济增长,又怕刺破高高在上的房价泡沫,
再高的通胀也只能是推迟一下降息和降准
,却不会改变2020年的宽松趋势。

我们国家在2020年真的很不容易,刚刚签订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久违的阳光刚刚出现,又来了新冠肺炎,好消息是疫情正在逐步被克服,
湖北省外的新增确诊数字连续七天降低,沪指也连续七天上涨。
长期防通缩
如果说倾尽“六个钱包”在2015-2018年带来的短期房价翻番是房价的最后一轮暴涨,那么这一轮供给侧调整叠加猪肉和疫情带来的物价上涨可能也是最后一波明显的通胀。
通胀的动力是需求,需求的来源是人口。我们现在处于深度老龄化的前夜,人口结构与日本1990年高度相似,1990年后的日本发生了什么事呢?日本的物价在1990年后至今几乎没有上涨,东京的房价到现在都还没有1990年高。
中国2020年人口结构 vs 日本1990年人口结构
日本物价指数 1956-2020  日本物价从90年代起几乎零增长
为了摆脱通缩,日本央行使出了浑身力气,放起水来没有任何底线可言。日本是全世界最早使用量化宽松的国家,在2001年,日本基准利率降到了0.1%的超低水平,但经济增长和通胀不见回升,只能通过大量持续购买公债以及长期债券的方式,向银行体系不断注入流动性。
金融危机后,日本重启量化宽松直到现在也没有停下,目前日本是负利率(-0.1%)与量化宽松并存的状态。即使这样,也没有把通胀拉回到2%的水平,可见在重度老龄化社会的萎靡需求下,通胀要起来有多么困难。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日本看到,不能把资产价格的上涨寄希望于放水。

由于量化宽松的操作,目前日本央行资产是十年前的近六倍
人工智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变量,它能克服老龄化吗?答案是很难,因为人工智能只能补充供给而不能提供需求,在供给更加得到保障而需求不振的情况下,通缩压力反而可能更大。
也有说法举反例表示俄罗斯、土耳其、委内瑞拉、津巴布韦等国家的通胀完全超出人口因素而涨上了天,害怕中国也出现这种情况。这个担忧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中国经济体量远大于这些国家、工业门类齐全、生产能力和出口竞争力强,经常账户保持盈余,出现三流经济体那种本币废纸化的通胀是不可能的。
之前有很多声音表示社会变化太快,给人带来太多焦虑,但实际上我们已经站在转折点上了。物价十年不涨、房价十年不涨、工资不再大幅上升的新常态,你准备好了吗?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房东经济学」 更多有趣内容伴你看世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