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微博的时候,刷到一则动画短片,看完以后,感觉心里被扎了一些细如牛毛的针,不会让你一下子哭出来,却隐隐作痛。
短片来自南洋理工大学,BGM很好听,内容是对社交的深度思考,结局一阵悲凉。
在某一个神秘的次元,住着一群魔方小人,他们的头是一个九宫格的魔方。魔方正面涂上了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可以根据颜色来判断同类。
颜色一致的,大家碰杯喝茶,交谈互动。颜色哪怕有一块不同,也会被拒绝交流。
主人公小方天赋异禀,他的魔方是可以转动的,拼成不同的颜色,就可以和不同的人社交。但是他好累,不停的转动让他头上的魔方碎成一地。
他孤独地从人群中跑来跑去,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一个同样拥有很多面的同类,递给他一瓶酒。
只是,在他举起酒瓶要和对方碰一下的时候,才发现也需要转动魔方,和对方一致。
本以为遇见了可以包容一切的同类,谁料只是又一次的轮回。
一个人挨打会痛,两个人反而成了英雄。所以我们通过改变自己来融入圈子,并没有什么不妥。
甚至会有人觉得,合群一点受益的是自己,只是稍微改变一下,就可以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于是像魔方小人一样,不断变换自己的颜色来迎合别人。
但是,圈子不同,不能强融。比你厉害的圈子,硬挤根本没有用,就算把头转坏了,你还是融不进去。
有的圈子,你进去了也会被“退”出来。最好的感情是势均力敌,最好的圈子也必定与你旗鼓相当,你说的话大家都懂,才能如鱼得水。
为何我们会觉得社交如此之累?
仔细想来,或许是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看起来情商很高,能跟各种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打上交道、谈笑风生,可当我们的期许与自己的能力不契合时,八面玲珑就成为一个压在头上的重担。
又或者是,我们从一开始对社交的理解就错了,把“迎合”当成社交的关键,忘记了最令人舒服的社交状态是什么样子。
最让人舒服的社交,既不是惶恐落单而努力合群,也不是躲在角落享受自我,而是一种不咸不淡、不卑不亢的态度,叫彼此欣赏。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就职的学校搬迁到新校区,教师宿舍尚未落成,老师们住在大教室里,12个人一间宿舍。
宿舍的课余生活很丰富,抽烟喝酒,打牌吹牛,每隔几天就要出去小聚一次。虽然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但即便是刚入职的,也早在大学期间就把社交技能点加满了,大家很快打成一片。
12个人当中,只有我和一个年长的语文老师不怎么合群。他写得一手好字,拟对联无出其右,被称为语文学科的泰斗。但是他不喜欢饮酒,只爱好品茶,不擅长吹牛,只沉迷看书。
有一次宿舍聚餐,他连接WiFi观看国学讲座正看得精彩,推脱不去了。安装WiFi的老师就“威胁”他,你不去我就把网线拔了,重置后也不告诉你密码。
他勉为其难合群了一次,被劝喝酒的时候,看他又尴尬又无奈。
后来,他主办的校刊需要确定一个英语翻译是否正确。就要印刷了,很着急,他在几百人的群里询问。
同一宿舍的几个英语老教师,酒桌上拉着手许诺过要为彼此赴汤蹈火,结果哗众取宠跟着一起调侃的反而是他们,最后还是新老师给出了正确的翻译。
泰斗在群里发了一句“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估计也只有少数人知道他想说的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那是我第一次对推杯换盏的社交方式感到失望,也不再因为自己没有融入宿舍生活而自责。
彼时,我正在写我的第一本书。常常在深夜,一个人批完作业备完课才开始写东西,从办公室回到宿舍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两点。
怕吵醒其他人摸黑洗漱上床睡觉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平凡人,以后的每一步都要比别人更努力才看得到阳光,所以一步都不敢慢下来。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想我们都不止一次做过魔方小人。
小时候,为了当好长辈们口中的“乖孩子”,努力忍着熊孩子拿走自己的玩具,忍着老师对唯成绩论英雄的偏心,几乎忍了所有讨厌的人和事。
上中学,为了做老好人默默忍受同学借钱不还,攒了好几个月的零花钱打了水漂。为了不被说早恋,不敢向喜欢的人表白,看着她和别人在一起,内心在滴血。
一味迎合本以为能换得同学们的好感,没想到带着这样的人生观长到18岁,却发现自己浑身都散发着虚伪的气息。
上大学,明明是手残党,却跟着玩lol,可是大家除了连麦骂脏话,通宵泡网吧,并不能为未来的人生储备点什么。
去图书馆总有人说长道短,后来不经常去了,就跟着在宿舍打牌,用脸盆喝酒,可是梦想并不是酒精上头吹几句牛就能实现的。
参加了不少没必要的饭局,牛鬼神蛇都要出来教你做人,都是没必要的阿谀奉承,觉得恶心,但不得不吃。
工作后,已经习惯了一切,再丑的人发自拍,也会点个赞,夸朋友圈里的人类幼子很可爱很有天赋,搜集表情包,假装很污。
为了合群,你学习讲俏皮话,学习夸奖别人,学习察言观色,学会敷衍联络,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上一次发自内心开怀大笑是什么时候?还要装多久才可以不再为讨好别人而活?
余华说: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尼采说:
你今天是一个孤独的怪人,你离群索居,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民族。
有很多人,是因为孤独,才牺牲独立精神和真实意愿,推杯换盏融入群体,这样确实能获得安全感,并且以他人为镜还可以明得失。
但是盲目的合群,却也是平庸的开始。你呆的圈子决定了你的高度,你身边的人会将你同化,让你变得和他们一样平庸。高端局的骚操作你玩不来,就只能在青铜局虐菜鸡,还以为自己多厉害。
你努力合群的样子,好让人心疼。但其实,合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可以使你进步的人,和他们做朋友。 
至于“性格孤僻”“不合群”的标签,只要不对你的生活构成实际影响,没有损害到你的利益,根本不必理会。
海洋之星永恒神秘,沙漠骆驼短促无味,随波逐流的人雨打风吹。
世界依旧熙攘拥挤,人潮始终川流不息,你要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点赞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Herm一直在这里

关于作者:衷曲无闻(ID:zhongquwuwen知道你会来,我已经等了很久。
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被伪自律榨干的年轻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