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鲍森牧师简介
大卫·鲍森(J.David Pawson)1930年出生。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圣经释经家、神学家、牧师,是英国当代圣经权威教师。他笃信圣经为上帝的话语,无误无谬,毕生研经与教学。原为循道会牧师,后受邀至浸信会牧会,他所牧养的Guildford教会(Millmead Centre)后来成为英国最大的浸信会。
《旧约纵览》和《新约纵览》系列以概论的方式解析圣经,讲述上帝和祂的子民之间那段爱的史诗。大卫‧鲍森牧师利用地图、图表、模型,讲解新旧约每一卷书的背景、写作目的、意义和关联,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宏观的角度,逐卷查经,有别于一般章节式的查经法,大卫‧鲍森牧师以清晰的思路,提纲挈领地勾勒出每卷书的脉络,并提供详细的历史地理背景,帮助读者抓住每一卷书的精义与梗概。无论对于初信者以及忠实的信徒都是大有裨益。

【正文】大卫鲍森新约纵览  第31讲:约翰一、二、三书(二)



视频:第31讲:约翰一、二、三书(二)

文字(字幕整理):第31讲:约翰一、二、三书(二)
在我们结束约翰一书之前,要先来谈一个很难的主题,那就是基督徒犯罪的问题。有几段话看起来好像是互相矛盾的样子;有些地方约翰他认定基督徒一定会犯罪, 有些地方则说基督徒不可能犯罪,因此很多人感到不解。比如约翰一书三章9节说:凡从上帝生的,就不犯罪,因为上帝的种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上帝生的。这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上帝生的就不可能犯罪?各位,真的吗?这表示在座有些人已经很多年没有犯罪了。你敢这么说吗?该怎么解释这句话呢?这句话的意思似乎很绝对:若从上帝而生就不可能犯罪。但是第一章却说,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基督徒,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他怎们能说我们不可能犯罪,又说如果犯罪可以怎么做,好像有矛盾,是吧。先来看看这节经文,虽然我们还有一两节经文要看,但是这节经文最叫人困惑。我们对这节经文有大问号 和小问号。大问号是:这节经文所说的是真的吗?这节经文的第一句说基督徒不犯罪,接着又说:基督徒不可能犯罪,这是因为上帝的「种」。「种」的原文是指精子,这里说上帝的种在基督徒里面,所以他们不可能犯罪。请原谅我在大纲上面玩了文字游戏;有人说只有傻子、诗人才会玩文字游戏,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但是我喜欢玩文字游戏,请各位别介意。我们来举手表决一下,各位如果同意我下面的话的话就请举手:
基督徒会犯罪?(全部举手。)大家都同意,这点没有疑问,非常确定。
基督徒一定会犯罪。在座有多少人同意?(3/4举手。)
基督徒犯罪的话,跟蒙召的身分不相称,基督徒不应该犯罪。有多少人同意这一点呢?(全部举手。)
基督徒不能犯罪,基督徒绝对不可以犯罪。多少人同意这一点?(1/2举手。)大家好像越来越不确定了。
好,下一题。基督徒没有犯罪的借口,我们不需要去犯罪。有多少人同意这一点?(3/4举手。)这一题大家比较确定。
罪的观念根本不适用在基督徒身上,我们基督徒不犯罪。有多少人同意这一点?(无人举手。)
最后一题,基督徒不可能犯罪。(无人举手。)
最后两句话,没有人举手支持,却偏偏是这节经文上所说的。真有意思,所以你们不同意圣经的话?好,大家都在笑,但是我们必须搞清楚怎么回事。这节经文说:我们不犯罪,因为我们不可能犯罪。在座没有人举手同意这句话,你们不太确定这几句话,却明显不同意这几句话,现在我们要来抽丝剥茧。
首先我们要看到这里有几个条件。为什么约翰说我们不犯罪,又说我们不可能犯罪?首先是因为我们是从上帝而生。这是第一点,我们是从上帝而生。第二是因为上帝的种存在我们的里面,这个「种」在原文是精子的意思,很强烈的男性比喻。但是只有这两个因素吗?各位认为只有这两个因素吗?一但我们从上下文来看这节经 ,那么,就会看出还有第三个因素。这句话不是绝对成立的,而是有条件的。绝对成立是放诸四海皆准;有条件则必须要条件符合才能够算数,了解吗?请看上面有一节经文说:凡住在祂里面的,就不犯罪。这句话改变了整个情况,开始有了不同的含意。这里我们要谈一下希腊文,你必须懂希腊文才知道我讲的对或不对,如果不懂,那就只能够相信或不相信我的说法。这里的动词词态很特别,叫做「现在持续式」。希腊文的现在式动词,不只表示目前正在进行,而且还有继续进行的意 思。所以耶稣并不是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开门」。祂乃是说:「持续祈求,就给你们;持续寻找,就寻见;持续叩门,就给你 开门」。连有名的约翰福音三章16节都完全被误解了,因为这节经文也是用现在持续式动词。「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持续信祂的,永不灭亡,反持续得永生」。这有没有改变你对这节经文的了解呢?不是信一次就可以得永生,而是持续相信才能持续得生命。所以约翰一书这节经文应该是:持续活在基督里的人就不会持续犯罪。这里的「活在」和「常在」一样。我是真葡萄树,常在我里面就是持续活在我里面。刚刚大家不太确定的这句话,其实在上文中有一个条件,就是要持续活在基督里。如果这个条件成立,那么这句话就成立。持续活在基督里的人就不会持续犯罪,也不可能持续犯罪。如果不活在基督里,这句话就不适用,各位可以了解吗?如果天天活在基督里,就不会持续犯罪,就不会持续那不好的习性。这习性会被打破,对吗?你会越来越进步。约翰在这里谈到怎样的人不是真正的基督徒,就是没有持续活在基督里,灵命没有进步的人,这种人没有进入这个应许。我来读一两节经文给大家听一下:「凡住在祂里面的就不会持续犯罪, 凡持续犯罪的是未曾看见祂,也未曾认识祂」。所以这节经文在新国际本是这样翻译的:「凡从上帝生的,就不继续犯罪,他也不能继续犯罪」。因为如果活在基督 里,你就会进步,你就会得胜。你和基督的关系是让这个应许成立的条件。希望这样讲你可以了解,因为如果单独引用这节经文,连你都无法同意,你们刚刚还否决了圣经的话呢!我向你们引述了一节经文结果没有人同意是真理,你们还都是基督徒,了解我的意思吗?可见光看一节经文,不看上下文有多危险。读圣经一定要看上下文,各位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因为这整卷书信的前提都是基督徒一定会犯罪,但是不会一再犯罪。希伯来书说罪得赦免以后若一再故意犯罪,就再也没有赎罪祭 献了。基督徒不是不会犯罪,但犯了罪一定会知道悔改,活在基督里的人会想要悔改。基督徒的特征是痛恨自己犯罪,对吧!你不喜欢犯罪,你希望自己不要犯 罪,解决之道就是持续活在基督里。各位,对不对?持续活在基督里的人,不可能持续犯罪,就是不可能。希望我这个说明够清楚。不过第五章还有一处经文谈到 督徒犯罪,情况非常的严重。第五章这里说看见弟兄犯罪时应该尽力去帮助他悔改,这样的话就可以拯救这个弟兄;但是接着他说有至于死的罪,犯了这种罪的弟兄,就不必为他祷告了。这很严重,圣经一直在说,人有可能在信仰上后退到无法回头的地步,有至于死的罪,我们需要认真看待这些严重的警告。希伯来书讲的最清楚:人有可能走到不能再悔改的地步。约翰说若有弟兄犯了这种罪就不必再为他祷告了。这当然是指他没有活在基督里,他已经脱离了真葡萄树,不再和葡萄树相连。把约翰谈基督徒犯罪的话整合起来,就会非常的明白;但是如果只看其中一句话就会失去平衡。比如只看那节经文说有至于死的罪,犯了这种罪的弟兄就不必为他祷告。你如果只讲这个,会让会众惶恐不安的,深怕自己也曾经犯下不可赦免的罪;而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你只说弟兄若犯罪,我们有一位中保,只要认罪就可以得赦免,这样会让人以为继续犯罪无所谓,反正上帝会赦免,这样是不对的。介于这两种极端的是这节经文:凡活在基督里的人就不会继续犯罪。各位,两边要平衡,要把约翰谈基督徒犯罪的话整合起来看,态度才会正确。不会紧张兮兮的或者是安于现状,你对上帝会有适当的敬畏,帮助你持续活在基督里。希望这个说明对你有帮助,我不敢说已经解答了你们所有的疑问,但是总而言之,基督徒犯罪是一件严重的事。如果上帝是光,我们就要行在光中;如果上帝是爱,我们就要行在爱中;如果上帝是生命,我们就要活在祂里面。
好,我们谈完约翰一书了。接下来要谈约翰二书和三书,我要用一个不太寻常的开场白,我要先谈男女的不同…(笑声)。呵呵…,这是上帝造的。神是照祂的形象造男造女,祂让男女互补。叫人惊叹的是:男人的优点正好和女人的缺点互补;女人的优点也正好和男人的缺点互补,男女互相需要。我放这张好笑的图是有原因 的:当我谈到男女的不同,我是指圆圈当中一般的男人和一般的女人。但是男人的特征有一个范围,不是所有男人都像一般男人,也不是所有女人都像一般女人。女人的特征也有一个范围,所以男女特征的范围会有重叠的部分。所以我讲的一般特征也会有例外的情况:比方说我说男人的个子比较高,女人个子比较矮,这样讲没有错吧?我想在座的确有些女人个子比我高。可是一般而言,男人的个子要比女人高。了解我的意思吗?所以不要因为某个例外的情况来指正我说错。有些男人具备 性的特质;有些女人具备男性的特质。人本主义者错在认定人类只有一种特征范围,里面有男性特征、女性特征和混合特征,好像男女都一样,这样不对。男女有 别,但是两种特征范围有重叠的部分。但是也有极男性化的男性和极女性化的女性:象是席维斯史特龙就在那一端,而玛丽莲梦露就在这一端。有两种特征范围,中间有重叠的部分。在这重叠的部分,有许多男人想变成女人。英国有两万五千个男人已经变成女人,国家的健保提供免费的手术,造成了很大的性别错乱;也有很多女人想要像男人,背后是一股强大的女权力量。上帝把男女造的不一样,我们需要了解男女的不同,才能够了解约翰二三书,你相信吗?因为约翰二书是新约圣经中 唯一写给女性的信,而几乎相同的约翰三书却是写给男性,内容相反,但是主题相同。因为一封是写给女性,一封是写给男性,男女大不同。
我们来看看男女有什么不同:
「男人的外表有稜有角,女人的外表像曲线。」是不是很明显?可是在场有一些男士像曲线,有一些女士则是有稜有角。
「男人喜欢靠分析,女人喜欢凭直觉。」我太太的直觉判断会跟我研究六个礼拜的结论一样,这点我实在不能平衡。可是大多数的女人她们确实有很强的直觉,而男人则喜欢坐下来分析研究。
「男人的想法比较抽象,女人的想法则比较具体。」
「男人想的是概括性的事,女人想的是细节的事。」女人她们会想要知道细节。
再来是男女两大不同点:男人以目标为导向,生活必须有目标才行,他们不断的为达成目标而努力;可是女人则是以需要为导向。男人的成就感在于完成他的目标,女人的成就感在于满足她的需求。
接着这一点是男女最大的不同:男人对事物比较有兴趣,女人对人比较有兴趣。几个男人在一起会讨论机车、汽车等等东西;可是几个女人在一起会谈论她们的丈夫…(哄堂大笑)。男女彼此需要。
我另外再举一个不同点,虽然其实好像不太相干,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男人在生活上可以切割,男人可以把理智和感情分开;但是女人却无法切割自己。所以男人可以同时爱几个女人,但是女人一次只能爱一个男人。这是男人需要面对的一个试探,女人需要了解。有个太太发现丈夫外遇,她对丈夫说:「你不爱我了?」丈夫 说:「我爱你啊!」这是真话,但是太太就是不明白。男人可以切割自己的理智和感情,但是不能拿这个借口去犯罪,反而应当要负起管教的责任,因为他们可以切割理智和感情,所以比较能够客观地面对需要处理和处罚的情况。了解吗?我支持死刑。有人问我:你能够当那个行刑的人吗?我说可以,但是我不会要求太太这么做。所以上帝赋予男人在家庭和教会中的管教责任,我们在弟兄特会中都会谈到这个部分。因为男女有这个不同点,所以男人比较关心事实,女人比较关心爱,无条件的爱。男人的危险是太重视事实不够重视爱;女人的危险是不够重视事实可是却太重视爱。了解吗?约翰二书和三书所谈的正好符合这个特点。
现在我们要来看这两卷书信,以上只是概括性的背景介绍,讲到约翰二书三书的主题。这两卷书信很短,只有一张A4纸的大小,一张莎草纸的尺寸正好是A4的大小。这两封信都谈到待客之道,待客之道在初代教会时期非常重要,因为基督徒在各地不是很受欢迎,所以基督徒出门在外必须互相照顾,而且常常会有外地的传道 来教会事奉。教会需要听自己的传道人讲道;也需要听外来的传道人讲道,两者都需要。有些教会只听自己的传道人讲道,从不听外来的传道人讲道,那很危险;有些教会一天到晚请外面的传道人来讲道,自己的传道人却讲的太少。但是从新约圣经可以看出除了教会内的传道人,还有从外地来的牧师、教师、先知和传福音的等等。初代有一份基督教文献警告说:先知如果在同一个教会待三天以上,就是假先知。很有意思的看法,因为先知若在一个教会久留会带给人负担。晓得我在讲什么吗?如果有先知在你们教会久留,你们就惨了,他每个礼拜都会不客气地发预言:上帝说这个…上帝说那个…。听久了反而会麻木,这种情形会很危险。先知需要到各地事奉,传福音的需要到各地事奉,牧师和教师需要留在教会事奉。所以传道人必须做个选择,不能又要牧会又要出外讲道,这对教会不公平。很多教会群龙无 首,会众从来不知道牧师什么时候会在。各位,我们需要听自己的传道人讲道也需要听外来的传道人讲道,尤其需要款待从外地来事奉的传道人。常有人问我住旅馆还是接待家庭?我总是回答:「接待家庭,可是必须要找对人。」这个时候他们就会问:「你的意思是?」我说:「我给你们两个字,我只有这个要求。」各位,你 们觉得是哪两个字?就是「真实」。我请他们帮我找一个不做作的家庭,我别无所求,只要求真实不做作。各位,我们不要期待给外来讲员好印象,或讲员给他好印象,我只要求一个真实的家庭。这是初代教会常见的情况。约翰写这两封信纠正错误的代客之道:第一封是写给一个女士,第二封是写给男士。因为这个女士太好 客,而这个男士不够好客。这是两个典型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功课,我们自己也常常犯这种毛病。这个女士的危险是:太有爱心,不懂得分辨真假,她连不该款待的人都加以款待;她太好客,太容易心软;她来者不拒全都接待,所以就被人利用把错误的教导带进教会。约翰以祖父的角色温和地责备她说:你忽略了真理, 被人利用,把错误的教导带进教会。在这里,我想由衷地提醒大家一件事:有些妻子在教会里过度的热中事奉,还有追求真理,却没有丈夫替她们把关。这种情形我看过很多。我劝所有做太太的,不管你看什么书,听什么讲道都要跟先生商量,让先生来带领你,来帮助你,不要照单全收。女人容易感情用事,所以需要让理性来掌控,这是我的一点分享。各位,记不记得提摩太后书谈到:寡妇和意志力薄弱的人容易听信错误的教导。这些妇人没有男人的保护,因此在真理上被误导。所以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中才会提到妇女不该教导圣经,他说连夏娃都受骗。我要补充一下,夏娃被骗的时候亚当也在场,但是亚当却一语不发,这实在让我以男人为耻。创世纪三章说撒但跟夏娃狡辩的时候亚当在场,但是他却一句话也没说。我在电视上看见记者访问遭遇苦难的夫妻时,都是谁在说话?作丈夫的往往呆坐在那里,但他 应该保护妻子才对,应该要负责发言啊!可是他却把责任丢给妻子。我必须指出男人的不是,因为应该要公平。约翰二书中的这个妻子擅作主张在家里聚会,也许丈夫说没关系,你们聚会时我到别的房间去,这种情况司空见惯。很多丈夫为求耳根清静不敢跟妻子据理力争,反正家和万事兴,不是吗?他说:我不介意你去教会。其实他很介意却不直说,所以这个妻子把家里变成教会,对所有自称是圣经教师的人来者不拒。她说:欢迎来住我家,今天晚上一定要在我的家庭聚会中讲道。约翰说:这样不对,爱心和真理都要兼顾,你必须要先确定这个人教导的是真理,才能让他进你的家门。
但是第三卷书信所讲的则是反过来的危险。约翰写信给这个弟兄,这个弟兄很保护自己的教会,他不肯接待外来的传道人,拒绝他们,这是相反的极端。这里的危险是太重视真理却忘了爱心,这个男人他自以为对圣经的认识最正确,没有人像他这么厉害,所以他紧闭家门。这个男人,他的心态十分刚硬,他的门关的太紧,甚至连好的圣经教师都会吃闭门羹。他们本来可以带给教会很大的帮助,这是男人容易受到的试探,我是以男人的身分说的。男人很容易这么做:太重视真理,忘了爱 心。所以我很喜欢今天早上的祷告,我们必须纠正教会错误的教导,但是要凭着爱心去做,要取得这个平衡不容易。女人很容易太重视爱心忘了真理;男人很容易太 重视真理忘了爱心。男女确实互相需要,上帝创造男女是要互补。这不表示人人都得结婚,不表示只有配偶能帮助我们,耶稣是最好的例子。祂没有结婚,但是却和女人维持完美的关系。祂珍惜女人,帮助女人,也容许她们来服事祂,但是耶稣祂仍然遵守男女该有的角色和责任。希望这能够帮助你对男女的差异,有正面的看 法。男女的差异确实是好事,上帝创造许多不同让世界多样化。上帝祂区分光明和黑暗、祂区分陆地和海洋、祂区分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都是按上帝的形象所造,都有平等的尊严、败坏和归宿。完全平等,但却截然不同,所以需要上帝不同的嘱咐和不同的引导。使徒约翰便给了这样的引导,两者都要兼顾:女人需要兼顾 心和真理,男人也需要兼顾爱心和真理。这才是正道。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卷书信,两封信都很短。这两封信很显然是同一个时期写的,这两封信有一样的模式。这个女士的名字我们不知道,也许她的名字叫柯莉亚,希腊文的意思是「女士」;也许这是尊贵妇女的头衔,反正我们不知道她是谁。至于「儿女」所指的可能是在她家聚会的属灵儿女,这一点我们也不知道。两封信有同样的大纲,但是所强调的重点不同,很有意思。两封信几乎一模一样,但是给男女的信息却大不相同。这里有一个大纲:
约翰二书 《女》
约翰三书 《男》
1-3 出于真理的爱
1 出于真理的爱
4 遵行真理
2-4 遵行真理
5-6 遵行爱
5-8 遵行爱
7-9 有些人拒绝真理
9-10 有些人拒绝爱
10-11 不要邀请他们
11-12 不要效法他们
12-13 我们的喜乐
13-15 你们的平安
我们都知道这个男性的名字,其实我并不太想讲出来。不过这个男的他心胸狭窄,他不懂得待客之道。他的名字叫丢特腓,多话、傲慢又顽固,恐怕也喜欢大权在 握。他想保护自己的这个小教会,所以他不肯让外来的传道人抢他的传道人锋头。约翰吩咐他要接待低米丢,这是他们所认识的人,很受大家的肯定,可是却遭到丢特腓的排斥。约翰吩咐他们要接待他,他是个很好的圣经教师,不要拒绝接待他。以上谈的是约翰的书信。
最后我要谈约翰晚年的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是教会文献记载的。从这两个故事最能够看出约翰兼顾爱心和真里的态度,约翰他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他坚守真理,绝不妥协,这点从约翰一书可以看出。若有人怀疑基督的身分,他绝不容许。但是他又是一个最有爱心的长者,他被称为耶稣所爱的门徒,耶稣爱他,结果他成了一个 充满爱心的人。下面是他的两个故事:
约翰年纪老迈的时候,天天有人抬他去教会。他们用一把特制的椅子,像抬轿子一样把这位年老的使徒抬到教会。到了教会大家会请他说几句话,他就坐在前面说:「小子们哪,你们要彼此相爱。」然后他们再把他抬到会众席上;下个主日他们又把他抬进教会,又问他有没有勉励的话?他说有,他们就把他抬到前面,他又开口 说:「小子们哪,你们要彼此相爱。」他们再把他抬到会众席上;再下个主日大家又问他有没有勉励的话?他说有,他们就把他抬到前面,他又开口说:「小子们哪,你们要彼此相爱。」大家开始觉得他会不会是年老健忘,每次都讲一样的话,后来他们都听烦了。有些人老爱讲同样的话听了确实让人很烦。在英国北部有个 辈来参加祷告会,每个主日早上他都祷告说:「主啊,求祢清除我心中的蜘蛛网。」每个主日都这样祷告,最后有个年轻人忍不住就大声说:「主啊,求祢杀死那只蜘蛛吧!」哈哈…相同的人一直讲相同的话,的确是很容易让人听烦的,你们应该可以了解我的意思。「小子们哪,你们要彼此相爱。」最后他们忍不住就问约翰 说:「老师…,你为什么老是讲这句话?」约翰说:「因为这是上帝的命令!」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就够了。很美吧?
他们也经常抬他去罗马的公共澡堂帮他洗澡,很贴心,对吧!有一次他们把约翰放进水中。约翰他在池子的另外一端,看见对面有一个人,那个人是当时有名的假教师,在各个教会教导错误的信息。约翰就说:「让我起来!我不跟那一个人在同一个池子里洗。」他们只好抬他起来,结果他那天没洗澡就回家了。约翰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但是他也非常重视真理。了解吗?这就是使徒约翰。其实很不可思议的是耶稣第一次见到约翰的时候,约翰的脾气非常火爆,耶稣还叫他「雷子」。这可 不是什么好名字;雅各和约翰当初都是火爆的性子,所以耶稣称他们两个人是雷子。约翰也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当他们经过撒玛利亚却没有人肯接待他们。他就对耶稣说:「祢若允许,我们就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可是约翰后来的改变非常的大,他的本性是爱斗气,耍心机。他的母亲有一次来找耶稣说:「将来祢得国的时候,请让我的两个儿子坐大位」。另外还有一次,约翰和他兄弟又在谈这件事,别的门徒就觉得嫉妒,因为他们兄弟俩打算夺取天国中的大位。但是到了晚年的约翰却能够兼顾爱心还有真理,耶稣真的有办法改变人心,所以约翰才能够写出在耶稣里的人不能继续犯罪。他们必定要改变,要越来越像耶稣。以上谈到约翰 的三卷书信。我们今天就先讲到这里。
图片、表格:第31讲:约翰一、二、三书(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