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鲍森牧师简介
大卫·鲍森(J.David Pawson)1930年出生。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圣经释经家、神学家、牧师,是英国当代圣经权威教师。他笃信圣经为上帝的话语,无误无谬,毕生研经与教学。原为循道会牧师,后受邀至浸信会牧会,他所牧养的Guildford教会(Millmead Centre)后来成为英国最大的浸信会。
《旧约纵览》和《新约纵览》系列以概论的方式解析圣经,讲述上帝和祂的子民之间那段爱的史诗。大卫‧鲍森牧师利用地图、图表、模型,讲解新旧约每一卷书的背景、写作目的、意义和关联,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宏观的角度,逐卷查经,有别于一般章节式的查经法,大卫‧鲍森牧师以清晰的思路,提纲挈领地勾勒出每卷书的脉络,并提供详细的历史地理背景,帮助读者抓住每一卷书的精义与梗概。无论对于初信者以及忠实的信徒都是大有裨益。
上一讲:

【正文】大卫鲍森新约纵览  第26讲:雅各书(一)
视频:第26讲:雅各书(一)

文字(字幕整理):第26讲:雅各书(一)
一般人在阅读圣经的时候,会遇到两种困难,一种是领悟方面,读了经文却不明白意思;另一种是道德方面,你明白经文的意思,大多数人的困难是在道德方面,有人说:真正让我头痛的,反而是我明白意思的经文。比如我想写一本小册子,谈祷告蒙应允的困扰,因为有很多书是在谈祷告没有蒙应允的困扰,但是祷告蒙应允,我反而会有困扰。祷告蒙应允并不是指得到预期的结果,而是得到神的回答,这是很不一样的。
《雅各书》的难题大多在道德方面,而非领悟方面,其实《雅各书》的问题是意思很容易明白。你也许纳闷我为什么会要用80分钟来谈《雅各书》,但是《雅各书》有很多东西可以谈。上帝不会根据我们不知道的事来审判我们,这一点在圣经中讲的很清楚,但是有一个老掉牙的问题是:“从来没有听过的人怎么办?”有没有人听人这样问过?如果有人这样问我,我会反问:“你是想当宣教士吗?你想去跟他们传福音吗?”这样问的人并不是真的关心有没有人听过福音,他们只是想挑毛病而已。所以我觉得《雅各书》很可怕,因为听过了以后就不能够再借口说不知道了。
要知道《雅各书》十分关切基督教信仰的实际层面,读这卷书的第一个印象是,这卷书很实际,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讲的都是基督教信仰实际的层面,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信仰,真的是非常实际,书信中并没有提到太多的教义,大多是在谈行为。在基督教信仰中,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前几天不经意地看了一下我的书架,我不太敢在师母面前提到我的书,我大概有三吨的藏书,这是搬家工人告诉我的。我看见我的书架上有许多谈论《雅各书》的书,而我发现每一本注释书的书名都很有意思,比如《有行动的真理》、《有果效的信心》、《信仰带出的行为》、《有行为的信仰》、《拿出行动的信心》,这些全都是很实际的书名。
《雅各书》的关键字其实很简单,只有一个字:做,就是行动。如果我们把圣经上所有的“做”这个字画上线的话,那么我们会很惊讶地看见这个字出现的频繁,可惜我们常常会忽略不起眼的字,只会在“称义”、“成圣”这样的字眼下画线。如果你标出所有的“做”字,一定会很惊讶,记不记得《马太福音》中一个很短的比喻?某一个父亲有两个儿子,他叫儿子去葡萄园工作,一个说不要,却去了;一个说好,却没有去。耶稣问:哪一个儿子是照父亲的意思去做的?不是嘴上说好的那一个,而是真正去做的那一个。《雅各书》挑战我们要能够说到做到,不要光说不练。各位,所以关键字是“做”。
《雅各书》给人的另一个印象是架构杂乱无章。我下面要讲的这句话,可能会得罪一些人,其实就是因为《雅各书》杂乱无章,所以女人比男人更喜欢这卷书。《雅各书》像一串珍珠项链,男人喜欢分析,对不对?我想画一张图表来分析《雅各书》,可是却画不出来;想归纳出这卷书的架构,却做不到,因为它的主题跳来跳去。可是内容很实际,女人很喜欢,男人宁愿去看《加拉太书》等等的书卷,可是女人比较讲求实际,这卷书的内容非常实际。
我看过一出很有意思的短剧,是一对夫妇演的,两个人都是专业的演员。他们来到我们吉尔福的教会,表演了一段精彩的短剧,也许在座有人记得。其中有一幕是幕帘拉开,先生躺在折叠床上睡觉,突然间他醒过来大声喊叫:我做了一个梦,我看见一个异象,我看见了,我看见一座通天梯,还有天使。他冲到台下去跟大家讲这个异象,这个时候他太太醒来,看看丈夫的折叠床,然后说:你有没有注意到有异象的人从来不会铺床?我想每一个做太太的都会有共鸣吧,所以女人都很喜欢《雅各书》,不是因为这卷书的架构杂乱无章,而是因为它很实际。
这卷书的架构确实杂乱无章,他常常一个主题还没讲完,就讲下一个主题,然后再回来讲上一个主题,我觉得这很像是一颗颗还没有成串的智慧珍珠,每一个想法都像珍珠一样宝贵,但是还没有串成美丽的项链。他轮流谈了五个主要的主题,所以很难分析他的架构。我想上帝有的时候不要我们分析祂的话,只要我们去做,不见得要有清楚的架构,内容不太有顺序,各主题之间也不太有关联,不是很有系统。
但是如果把《雅各书》的这两个印象加起来,一是内容实际,二是没什么架构,这让你想到哪卷书?《箴言》,《箴言》也是一样,主题也非常相似。《雅各书》告诉我们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智慧,跟我们分享实用的智慧。智慧书就是这样,主题跳来跳去,没什么条理,只是分享各样的智慧。如果我们去跟一个有智慧的老人交谈,他会向你倾囊相授,并没有特别的顺序,但你就是洗耳恭听,学习他们多年经验累积的智慧,所以《箴言》通常被一般人称作是“犹太人的智慧书。”事实上,每一个拉比都有不同的讲道形式,有一种形式在希伯来文当中意思是指“出声的默想”,就是不用特别准备什么讲章,只是在会堂里,很多的犹太男人围坐在一起,听年长的拉比分享他们的智慧箴言,这就叫做“出声的默想。”雅各年轻的时候一定听过这样的拉比分享,他用的就是这样的方式,在《雅各书》里跟大家分享智慧的珠玑,我们应该坐在他的脚前学习。
我再提醒你一次,圣经不会让你变得更聪明,但是会让你更有智慧,所以连没有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够明白圣经。奇妙的是,受过教育的人不见得能够明白圣经,被圣灵充满、单纯的人反而能够明白圣经的智慧,因为他们也许不像学者那么聪明,能够精研圣经,可是很多圣经学者到最后灵命却十分枯干。我在剑桥读书的时候,有一个教授的情况就是,整个人栽进圣经研究,结果却是灵命枯干。圣经是平凡人读的,是以通用希腊文书写的,是给寻求智慧的人读的,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可以得到智慧。
新约圣经时代有五个雅各,我们必须知道作者是哪一个雅各。第一个雅各是西庇太的儿子、约翰的兄弟;第二个是亚勒腓的儿子;第三个雅各是犹大的父亲,不是加略人犹大,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之中有两个门徒都叫犹大;第四个是小雅各;第五个是最先遭希律杀害的雅各。《雅各书》的作者是哪一位呢?答案很明显,各位一定可以想到,就是耶稣的弟弟雅各。耶稣有四个弟弟和几个妹妹,我们不知道确实的数目,但是祂有四个弟弟。
各位知道吗,研究耶稣的家族很有意思。我说过,耶稣的十二门徒有五个、也可能是七个是表亲,所以祂才会和门徒去加利利的迦拿参加婚宴。如果光是耶稣受邀,祂却带着所有门徒出席,这当然不妥,但是他们显然是亲戚,所以有好几个门徒跟耶稣一起受邀参加迦拿的婚宴,所以耶稣有好几个门徒是祂远房的表亲。可是祂的近亲却不知道如何看待祂,各位想想看,你跟一个人同住了30年,忽然间祂到处说自己是弥赛亚,真的很难相信,不是吗?他们一定会觉得很难接受。我们认为耶稣的父亲约瑟这个时候已经过世了,约瑟沉默寡言,圣经完全没有记载他说过什么话,他应该偶尔会开口说话才对,只是圣经上没有纪录他的只字片语。但是我相信他一定是一个好父亲,所以耶稣才会称上帝为“阿爸父”,约瑟在家里头一定是一个好父亲。今天住在伦敦贫民区的孩子有一半以上没有爸爸,但是这些孩子并不会想叫上帝爸爸的。我们认为约瑟已经过世了,因为耶稣出来服事以后,圣经完全没有提到约瑟,却曾经提到马利亚和耶稣的兄弟姐妹。
可是有一阵子,全家包括马利亚都以为耶稣疯了,以为祂精神分裂,当然圣经不是用这个词,而是说祂疯狂了,过着两种不同的生活。祂是木匠,却自以为是上帝,祂行为疯狂,好像精神分裂。圣经上说耶稣的家人来把祂带回家,不让祂出门,因为他们以为耶稣疯了。他们去的时候人很多,于是打发人去告诉耶稣说:“你的母亲和兄弟姐妹来带你回家。”耶稣回答说:“谁是我的母亲?你们说谁是我的兄弟姐妹?凡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我的母亲了。”众人心想:耶稣真的疯了,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认得。马利亚一定很伤心,因为耶稣从出来事奉以后就好像不认这个母亲一样,不再叫她母亲、而是叫她“妇人”。“妇人,我和你有什么相干?”圣经首次记载耶稣对母亲说话,是在迦拿婚宴上。“谁是我的母亲?凡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母亲。”你看到耶稣渐渐的与母亲疏远了,最后在十架上跟母亲脱离关系,祂对约翰说:“这是你的母亲。”对母亲说:“那是你的儿子。”祂让约翰来取代祂的儿子身份。圣经最后一次提到马利亚,是五旬节之前的祷告会,后来就再也没有提到她的名字,她扮演完了她的角色。很了不起的一名女性,非常了不起,我很乐意称她为有福的,她预言万代都要称她有福。我不打算称她为童女,因为她后来生了其他子女,四个儿子和几个女儿。
这几个弟弟经常取笑耶稣,甚至在耶稣出来事奉后也一样。有一次他们取笑耶稣说:现在是住棚节,你去跟众人宣告自己是弥赛亚吧,现在正是好时机。这是因为每个犹太人在住棚节时都期待弥赛亚出现,耶稣是在住棚节期间降生的,不是十二月,根据《路加福音》,祂是在九月或十月诞生。真希望我们可以在正确的月份庆祝耶稣的降生,在九月或十月庆祝比较不花钱,这是题外话了。
但是耶稣有两个弟弟写了新约圣经的两卷书,《犹大书》和《雅各书》。耶稣死在十字架上的时候,祂的弟弟雅各伤心欲绝,非常后悔说过耶稣的不是,而且还取笑过祂。雅各决定从此不再吃东西,从耶稣死的那天开始禁食,他原本可能会禁食到死为止,可是三天后他的哥哥复活了,向他显现,很戏剧化的故事。从此之后,雅各就自称是耶稣的仆人,这两个弟弟开始跟随耶稣,后来写了新约圣经的两卷书。他们从来没有利用自己和耶稣之间的关系,他们从来不说我是耶稣的弟弟,犹大甚至说我是某人的兄弟,你们知道祂是谁吗?他自称是耶稣的仆人。所以耶稣的亲弟弟最后因耶稣的复活而相信祂,耶稣跟他们一同住在拿撒勒的木匠小屋里,但是祂是上帝的儿子,很奇妙吧。
祂的表亲跟随祂,祂的家人相信祂,由此可见,耶稣的品格有多么的崇高。曾经取笑过耶稣的雅各最终相信了耶稣,如今他带着敬畏、谦卑和相信的态度说话,称他的哥哥上帝。雅各和母亲马利亚参加了五旬节前的祷告会,这表示马利亚也说方言,对不对?在场的人都说方言,而她也在场,那是圣灵第二次充满她。第一次是让她受孕,第二次则是让她说方言。但是从此之后,马利亚她只是教会里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会友了,何等谦卑。可惜的是有些人太高举她的地位,而有些人则不够重视她,我们应该要取得平衡,马利亚是有福的。
从《使徒行传》十五章可以看出雅各他很有能力,我们看见他是管理耶路撒冷教会的长老,这个职位责任重大,他不属于十二使徒,但是全体一致同意由他来带领第一个教会,就是耶路撒冷教会。雅各发现教会有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存在,初代教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行割礼,这一点我们在《加拉太书》看过。基督教是要继续做犹太教的一个教派呢?还是要成为一个普世的宗教呢?雅各主持了这场会议,教会本来很可能因此分裂,并且一直分裂到今天,但是雅各他挽回了这个情况。他所倚靠的是两股力量,而不是自己的权炳,他倚靠的是圣灵和圣经。彼得在会议中谈到圣灵在哥尼流一家身上所做的,雅各便说:这正符合圣经的话。这里为我们立下了很美的典范。
各位,我这辈子最渴望见到的就是,了解圣灵和了解圣经的人可以合一,因为今天已经面临分裂的危险。我几乎从英国的灵恩运动一开始就参与了,但是我最关心的是灵恩派渐渐偏离圣经的教导,我也很关切熟悉圣经却不了解圣灵大能的人。可以这么说,现在有些基督徒逐渐偏离圣经教导,可是有些基督徒却不了解圣灵的大能。我的下一本书书名叫做《第四波》,谈到福音派和灵恩派应当怎么合一,这是我心中很大的负担。
雅各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他说:圣灵清楚的告诉我们,要让外邦人维持他们的做法,而且圣经也是这么说。所以雅各说出了他的决定,全体都一致同意,本来可能造成分裂,可是最后在雅各的领导下团结起来。雅各他很有智慧,不但有智慧,也十分讲求实际。教会需要讲求实际的人,不光是要有异象,还要会铺床。
在那次会议之后,就寄出了一封信给各地的外邦基督徒,这封信上说:我们不把摩西律法的重担加在你们身上,但是我们有一个要求,当你们跟犹太基督徒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要体谅这些犹太基督徒他们的顾忌,比如说像食物等等,像是不吃带血的肉等等。
这正是保罗在《罗马书》中所说的:当两个基督徒在一起,其中一方觉得可以做某件事,但另一方觉得做了会良心不安,谁应该让步呢?谁要配合对方呢?答案是:觉得可以做的那一方,凭着爱心就愿意不做,因为有顾忌的一方,良心比较软弱。
各位,灵命越成熟就越自由,越不会有顾忌。我所说的顾忌是什么?就是做了会良心不安的事。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有一些顾忌,做了某些事就会良心不安,因为从小大人就说不能做。我小时候大人告诉我,星期天不可以骑脚踏车,也不可以用照相机,过了很多年我才发现圣经里根本没有这种奇怪的规定。各位一定会觉得很好笑,因为圣经里没有这样的规定,可是我以前在农场工作,必须骑脚踏车到五英里外的教会,带着愧疚的心,骑脚踏车去敬拜上帝,够可怜的,现在我完全自由了。你在基督里越成熟,越能够自由享受上帝白白赐给你的东西。你信主之后,从前放肆的事,现在自制了,免得良心不安。了解吗?各位要记得,当你跟别的基督徒在一起,他们也有顾忌的事,你如果真的爱他们,就不该让他们觉得受伤,因为你觉得可以做,但是他们却有顾忌。
所以耶路撒冷这封信很重要,寄给散居地中海沿岸各地的外邦基督徒,那些基督徒他们常有机会和犹太基督徒在一起。所以和犹太人在一起的时候,我只吃洁净的食物,保罗也是一样,他说:“我向犹太人就做犹太人,向外邦人就做外邦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我们需要配合并且体谅别人的顾忌,不要夸耀自己什么都可以做。
所以雅各从耶路撒冷写了那封信给外邦基督徒,但是他又写了一封信给犹太基督徒,就是这本《雅各书》,他教导犹太人在外邦人当中该有什么样的言行举止,如同保罗在《使徒行传》十五章里教导外邦人在犹太人当中该有什么样的言行举止,很像那封信的翻版。
地中海沿岸各地住了许多犹太人,我们称他们为“散民”,这我等一下会再谈,我先讲完雅各的结局,因为非常令人感动。越了解新约作者,就越能了解他所写的内容。圣经是一本深具人性的书,但是基督徒大多只看神性的一面,其实人性的一面让圣经更有意思,也让圣经更真实,上帝使用性情中人来向我们传达祂的话。雅各留在耶路撒冷,别人给他取了一个称号,叫他“公正雅各”,很崇高的一个称号,公正雅各。他的判断总是公正不阿,管理教会的长老如果能够具备这种特质真好,你们一定会很高兴教会牧者具备公正的特质。他不偏袒,一律公正待人,很好的一个称号“公正雅各。”他还有另外一个称号——堡垒,堡垒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像一座坚固的堡垒,非常可靠的一个人,坚定不移,值得信任的一个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很适合向我们传达智慧,因为他是那种言行合一的人,可是他的结局却叫人感到悲痛,我来告诉你。
在彼拉多之后,还有许多的罗马总督,其中有两任总督之间有一段空窗期,一个叫做非斯都的总督死了,继任的总督阿尔毕尼斯上任之前有两个月的空窗期,这个时候没有罗马总督。在那段空窗期,犹太领袖趁机在各个地方逮捕了一些基督徒,因为没有罗马官员来阻止他们处决人犯。各位可以了解吗?在那两个月的空窗期,他们逮捕了“公正的雅各”,他是耶路撒冷教会的主要长老。他们把雅各带到圣殿的顶端,命令他亵渎基督,否则就要把他扔下去,当初魔鬼就是把耶稣带到这个圣殿顶上,记得吗?他们将雅各带到圣殿顶上,命令他亵渎基督。但是雅各说:“我看见人子驾着荣耀的云降临。”他们就把雅各扔下去,但是雅各没有死,他们又拿石头打他。当初魔鬼在圣殿顶上对耶稣说:天使会用手托住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可是天使没有托住雅各,雅各跌下去,全身多处骨折,但是还没有死,他们就拿石头打他,但是他还是没有死。他躺在那里,身上多处骨折,众人不断拿石头打他,这时候他竟然说:“父啊,求你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知道。”围观的群众大声喊叫:“公正的雅各在为我们祷告。”多么悲壮的结局。最后有一个人不忍心看下去,就拿了一根木棍打碎他的头,然后他就死了,各位,这就是雅各的结局。
早期为耶稣殉道的人很多,雅各是其中之一。群众散去以后,很多基督徒来抬他的尸体,准备将他下葬,他们很惊讶,因为是第一次看见雅各的膝盖,他们说雅各的膝盖就像是骆驼的膝盖,骆驼的膝盖。你们有看过骆驼的膝盖吗?他们看了就知道雅各生前跪下来的时间比站立的时间多,公正的雅各。
《雅各书》教导很多关于祷告的事,了不起的一个人,我们有幸读到他写的书信,希望这可以帮助你了解雅各。我们何等有幸,可以藉着他所写的书信,得到日常生活的引导。
各位,接下来有一个小问题,这卷书信的风格不像是来自加利利的北方人写的。当时有很多人瞧不起拿撒勒来的北方人,比如当地的口音很奇怪,他们对彼得说:“你一开口,就泄漏了身份。”因为他说的是北方口音,他们觉得北方人没有受过教育,这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怎么可能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呢?被耶稣得着的人显然会变得彬彬有礼,但是这卷书信的希腊文非常非常的流畅,因此就带出了一个问题来,从拿撒勒来的北方人,希腊文怎么会这么流利?除了文字的表达之外,还有沟通的技巧,雅各他说话很有技巧,他使用各种高超的演讲技巧。我们可以来看看有哪些技巧,第一种是反问的方式。反问的人他们的心中其实早就已经有了答案,他们并不期待听众回答他们,各位可以了解吗?
有一个故事发生在城市教会,传道人说:“在座的年轻人,你们会怎么选择?是行在光明中,跟智慧的处女在一起,还是在黑暗中跟愚蠢的处女在一起呢?”各位,这就是反问的方式,可惜在场的人都异口同声回答,而且那个答案对他的讲道可以说是毫无帮助。这种方式就是所谓的反问的方式。
再来就是用互相矛盾的话来引起注意,语出惊人来吸引人注意。比如说:“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各位,遇见试炼要喜乐?这样的话容易引起注意。另外,他也利用想象的对话,好像忽然和某个人对话起来,这个方式也很吸引人,因为我想大部分的人都喜欢偷听别人说话。除此之外,他也利用问题来带出新的主题。他用了很多命令句,也喜欢拟人化,例如他把罪比拟成动物,又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为例子,谈到船舵、森林大火、农夫用嚼环来掌握马匹等等,用这些来吸引读者注意。他也会举名人作为例子,像以利亚、亚伯拉罕。他也喜欢直接称呼读者,你、你、你……。
这些都是高明的演说技巧,我可以提醒各位,如果想要学习演说技巧的人,你们可以从《雅各书》学到各种吸引听众注意的技巧。雅各他是从哪里学到这些技巧的呢?我想答案可以在《彼得前书》二章找到,新约圣经有许多的作者他们并不是亲笔写信,而是用口述的方式然后请人写下来,他们会请一个类似像今天秘书的人执笔,当时是叫做“书记”。各位一定知道书记吧,保罗用西拉做书记,彼得也用同一位书记。口述者会说:我的意思是这样,请你帮我整理好写出来。就好像是老板对秘书说:我要跟这个人讲这些事,请你帮我整理好写出来,然后我再签名。那是当时常常可以见到的做法,看起来像是雅各口述这些内容,再请一位书记帮他整理好、写出来,然后再把它寄出去。这卷《雅各书》和《彼得前书》都是这样完成的,所以加利利来的渔夫文笔才会这么好。我不会觉得这是什么问题,只会觉得加添了人性,雅各也许请人陪他一起去拜访散居的犹太基督徒,然后请那个人记下他的吩咐,把内容整理出来再寄给大家传阅。我想这可以解释一些学者所谓的“问题”,所以这卷书信结合了希腊的文字和希伯来的智慧,执笔者用流畅的希腊文书写,但是它所传达的是希伯来智慧。
各位,我们可以很快的就来仔细看一看这卷书的内容以及读者。这卷书信不像其他书信,并不是写给某个教会的,也不是写给某个团体或个人,而是写给散居各国的十二支派,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封信显然是写给散居各地的犹太人的。早期有很多教会是由散居地中海沿岸各地的犹太人建立的,保罗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总是先去到犹太会堂,带领会堂中敬畏神的人信主,可以说上帝分散犹太人到各地是要预备祂的宣教工作。
犹太人被分散到境外两次,一次是被掳到巴比伦,被掳到巴比伦;一次是在耶稣降生之前,犹太人分散到地中海沿岸居住。圣经上说:及至时候满足,耶稣降生了。耶稣在最好的时机来到世上,因为一切都已经就绪了。当时犹太人散居在地中海沿岸,罗马的道路已经开通,而希腊文是各地通用的语言,这正是快速传遍福音的最好时机。道路四通八达,语言各地通用,而且各地都有信上帝的犹太人,上帝预备好了这个宣教环境,散居各地的犹太人已经准备好了要接受弥赛亚的消息。不过,有些犹太人并没有准备好。
这里其实也透露出十个支派并没有流失,有没有听过十个支派已经流失的说法?有些人认为英国和美国是那流失的十个支派,千万别信那套。那些支派并未流失,上帝不会流失任何人,祂很清楚那些人在哪里。在耶稣时代仍然有十二支派,这十二支派散居各地,你如果遇见姓“利未”或是“可汉”的人,他们是来自祭司家族,今天仍然存在。所以雅各写信给散居地中海沿岸各地的犹太人,他有话对他们说。
耶路撒冷家乡的犹太基督徒,他们的情况跟散居各地的犹太基督徒完全不同。留在家乡的犹太基督徒他们的问题是过分孤立,对基督教信仰也太过严苛,还有,他们容易死守犹太教的律法,他们的问题是骄傲自大。至于散居各地的犹太人,他们的问题则是容易被人同化。各位,耶路撒冷的犹太基督徒孤立、太严苛、死守律法;散居的犹太人则是容易受环境影响,没有原则,他们的问题出在贪心,很多人出走是为了做生意。住在以色列境外的犹太人有很多是生意人,知道吗?这些犹太人,他们离乡背井就是为了要做生意,因为在别的地方有赚钱的机会,这从《雅各书》可以看出来。留在家乡的犹太人在那个环境属于多数族群,所以他们容易有种族隔离的情形,“法利赛”这个词就是指隔离者,在家乡的法利赛人刻意跟罪人划清界线,犹太人往往死守律法主义,过于严苛、骄傲和自以为义。但是散居各地的犹太人则是渐渐被外邦人同化,住在以色列境外的犹太人今天仍然有这样的问题,受到周遭大多的影响,做生意太贪婪,工作太勤奋,但是道德上太松懈。雅各写信的对象是第二种犹太人,这一点将帮助我们了解这卷书信。我们先讲到这里,下一次我再继续为各位讲《雅各书》。
图片、表格:第26讲:雅各书(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