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鲍森牧师简介
大卫·鲍森(J.David Pawson)1930年出生。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圣经释经家、神学家、牧师,是英国当代圣经权威教师。他笃信圣经为上帝的话语,无误无谬,毕生研经与教学。原为循道会牧师,后受邀至浸信会牧会,他所牧养的Guildford教会(Millmead Centre)后来成为英国最大的浸信会。
《旧约纵览》和《新约纵览》系列以概论的方式解析圣经,讲述上帝和祂的子民之间那段爱的史诗。大卫‧鲍森牧师利用地图、图表、模型,讲解新旧约每一卷书的背景、写作目的、意义和关联,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宏观的角度,逐卷查经,有别于一般章节式的查经法,大卫‧鲍森牧师以清晰的思路,提纲挈领地勾勒出每卷书的脉络,并提供详细的历史地理背景,帮助读者抓住每一卷书的精义与梗概。无论对于初信者以及忠实的信徒都是大有裨益。
上一讲:

【正文】大卫鲍森新约纵览  第28讲:彼得前后书(一)

视频:第28讲:彼得前后书(一)

文字(字幕整理):第28讲:彼得前后书(一)
公元1666年的9月2日,伦敦发生了一场大火。起火点是一家面包店的烤箱,你如果到伦敦东部的大火纪念碑,可以算出当初的起火点。纪念碑的顶端是镀金的古铜色火焰。各位知道吗,如果把纪念碑放倒的话,正好是到当初起火点的距离。当初那场大火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有20万人的家付之一炬。因为当时大多是木造 的房屋,损失达到一千万英镑,这是以当时的币值来加以计算,共有50间教会被毁掉。大火之后有很多间教会由建筑师瑞恩重建,包括圣保罗大教堂。当灾难发生 的时候,人性使然,都想找一个代罪羔羊。像洛客比空难也是一样,总是想找一个代罪羔羊,结果往往是让无辜的人出来顶罪。伦敦这场大火的代罪羔羊就是法国天主教会,当时大家都怪罪他们引起了伦敦的这场大火,法国天主教会因此成了代罪的羔羊。公元64年的7月19号,罗马城被烧毁,损失非常的惨重。大火延烧三天以后火势渐弱,后来风向改变,火势再度变大,大火再度延烧。罗马城中心地区的大部分,包括很多神殿和房屋都被夷为平地。事后又发生同样的事,大家都想找 一个代罪羔羊,不过这次怪到罗马皇帝尼禄头上。大家都知道尼禄野心勃勃地想要拆掉旧的建筑,重新打造一座美仑美奂的城市,所以大家恍然大悟地说:一定是尼禄唆使人去纵火的。但是尼禄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另外找了一个替死鬼。这次他找到了基督徒,就此展开逼迫基督徒的行动,甚至加以处决,整个逼迫行动的导火线就是罗马的这场大火。当时许多的基督徒遭到严刑拷打,他们被迫披着野兽的皮在竞技场中爬行,跟狮子等等各种猛兽来搏命;有的还被狼狗追杀,有的被钉在十字 架上。记得有一次我背对着竞技场站立,看着前方的绿色小丘,那是尼禄皇宫中的花园,想到他当时在花园里举办烤肉宴会,在基督徒的身上浇上沥青,然后把他们绑在园中的柱子上活生生点上火,作为人肉火把。他残忍的用这些基督徒的肉身来照亮他的烤肉宴会。当罗马各地的教会听到了这个消息,没有不感到恐慌的。在一 片恐慌之中,彼得写了一封短信。他帮助大家要准备面对这场无可避免的逼迫,彼得自己也将在这场逼迫中殉道。他将被钉上十字架,正如耶稣当年的预言。想想看 30年来彼得一直都知道自己将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种事一直搁在心里,一定非常不好受。在尼禄逼迫的期间,彼得在罗马要被钉上十字架的时候,他特别要求把十字架倒插在石头上。因为彼得他觉得自己不配和耶稣有同样的死法。他写了一封短信,我们现在要来读一读。
这封信是写给他特别关心的一群基督徒,他们就住在今天的土耳其西北部,彼得显然曾经在那个地区事奉过。保罗曾经在土耳其南部事奉;彼得则在土耳其北部事奉。彼得在那个期间写了一封信给他们,吩咐他们要准备好,因为苦难即将来临。所以彼得前书可以说是写给正遭遇苦难的基督徒,适合给各地担心受怕前途未卜的 基督徒。世界各地有很多的基督徒是处在这样的景况。令人惊讶的是:彼得并没有教他们躲避逼迫,而是教他们要忍耐,为耶稣忍耐;不是教他们脱离苦难,而是教他们为耶稣面对苦难。教导他们面对苦难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应该如何活在对基督徒敌意越来越深的社会,这个信息跟我们息息相关。因为我们这个国家已经开始出现逼迫,虽然只不过像冰山的一角,但是下次的选举要是左派得势,敌意将会增加。我并不是要鼓吹你们在政治上支持谁,但是别的国家都是右派人士在敌挡基督 徒,在英国却是左派人士。相信我们将来要面对更大的争战。像「性别歧视法令」将牵涉到教会中的同性恋者,以及男性长老和女性长老,这些都会受到性别歧视法 令的约束。因为现在在我们的社会里连批评别的宗教,或者说自己的宗教比别的宗教好,都已经算是违法的了。所以呢,基督徒现在所面对的压力已经是越来越大, 只不过逼迫还没有到彼得写那封信那个时候的程度。我们对这封信的作者了解不少,彼得是一个深受喜爱的人物,他的书信也深受喜爱,基督徒很喜欢读彼得前书。这封信温馨、具有人性、十分让人感动。在第一章,他对基督徒说:你们虽然没有见过耶稣,却是爱祂,因为信祂就有说不出来的大喜乐。读起来很让人感动,很美 的一封信。这位个性冲动,经常会说错话的彼得,他的话很多,但是他也是宣告耶稣是基督的第一人。彼得第一个宣告耶稣是基督。我们对彼得还有哪些了解呢?他原本的名字叫西门,意思是芦苇。很奇怪,给孩子取名芦苇,有点像叫他杂草一样。耶稣第一次见到彼得的时候不喜欢这个名字,就另外给他取名为「磐石」。这正是冲动彼得的写照,耶稣初见彼得的时候,彼得就像芦苇容易随风摆动;但是耶稣离开的时候,彼得已经成了坚固的磐石。最令人感动的是在彼得三次不认主之后, 复活的耶稣在加利利湖畔见到彼得…复活之后的耶稣煎了鱼,这是千真万确的事。耶稣为门徒做早餐,彼得也在那里。突然间,彼得一直盯着那堆炭火看。各位知道 吗,在整个新约圣经里只有两处提到炭火:一次是在大祭司的院子里,当时彼得在那里就着炭火取暖,有一个小女孩问他…你是耶稣的朋友,不是吗?彼得说:不 是。「可是你也讲北方人的方言。」彼得说:很多人都讲啊!「可是我看过你跟祂在一起啊!」「我发誓我不认识祂!」话一讲完,耶稣就被带出来,走过院子。彼得见了耶稣,心痛不已。这个时候他再度看见一堆炭火,一定回想起上次的情景。也许耶稣说:彼得,我本来希望你当第一个传道人,但是现在你恐怕只能发诗歌本 了。耶稣是这样讲吗?我们才会这样讲!耶稣没这样讲。还是祂说彼得:你要留校查看一年看你表现如何,一年后我们再评估你的情况来决定你的职位。耶稣这样讲吗?没有。祂说:「彼得,我只在乎你一件事,只有一件事,你爱我吗?」所以彼得在这封信里向读者强调,虽然你们没有见过耶稣,却是爱祂。而将来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关键:你爱祂吗?耶稣只在乎你一件事,不管是谁都只在乎一件事,就是你爱祂吗?夫妻之间最了解彼此的丑陋,但是只要知道彼此相爱,就可以携手走下 去。耶稣问彼得:你爱我吗?祂问了三次,这让彼得变成了磐石。彼得是第一个站起来讲道的,本来像芦苇,后来像磐石。
马可福音可以说是彼得福音,因为马可是从彼得那里取得资料的,所以马可福音谈到彼得的许多弱点。彼得希望马可知道他过去的软弱,象是他曾经三次不认主。使徒行传的前半部都在讲彼得,我们对彼得的了解比其他使徒都还要深,除了保罗以外。连在加拉太书都记载彼得和保罗意见不合,彼得仍有犯错的时候,但是他爱他的主,所以他成了第一个传道人。不是第一个教宗,而是教会第一个传道人。我们也知道他已经结婚,因为耶稣医治了他的岳母。现在他离乡背井,30年来一直晓得自己会死,如今他人在罗马。逼迫的行动在罗马如火如荼的展开,他写信给土耳其北方,他接触过的那些教会,吩咐他们要准备好。其实在使徒行传二章记载,五旬节的时候有两个人来自那个地区,也许那个地区的教会就是这样开始的。那个地区有几个人听了彼得第一次讲道,就信主,受洗,被圣灵充满,然后回到家乡。后来他们对彼得说:我们是透过你才信耶稣的,有空请来看我们。也许那个地区的教会就是这样开始的。但是彼得给他们一个犹太称呼,当时应该有很多外邦信徒,他 却给他们一个犹太称呼,跟散居的犹太人一样。这原本是以色列的称呼,现在给了教会。彼得前书第二章还有几个称呼:你们是圣洁的国度,君尊的祭司。这些都是 出埃及记里对以色列人的称呼,彼得将以色列人的称呼冠在教会上,好比散居各地的犹太人在世界各地居住。基督徒也是散居的百姓,我们是格格不入的外人,彼得称他们是「寄居」的。这是一个问题,一信主就会和周遭格格不入。我很不能忍受别人做见证说:「我信了耶稣,结果一切烦恼就消失了。」我根本不相信这种话, 我认为这些人根本就被误导了。我的见证简单多了:我17岁的时候信主,然后麻烦就接踵而至;几年以后,我被圣灵充满,麻烦变得更大。常常有人问我,怎么知道有没有被圣灵充满呢?我总是回答他们两个字──麻烦。你会有麻烦是因为,被圣灵充满的时候你会放胆说话。不仅是放胆说话,甚至是敢于行动。希腊原文的意思是大胆说出来,大胆的把它说出来。这可不能帮助你结交朋友来影响他们,而是会让你失去朋友,藉此影响他们。初代门徒就是这样圣洁的胆量,你会跟周遭格格不入。重生得救的一个证据是幽默感会变得不一样。原本好笑的事不再觉得好笑;原本不觉得好笑的反而觉得好笑,幽默感会变得不一样。你会发现变得很难跟以前认识的人沟通了,因为你如今活在他们不明白的另外一个世界中。特别难的是如果夫妻有一方先信主的时候,两个人活在不同的世界中,有很多事不能分享,这并不是上帝的本意。所以圣经禁止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结婚,因为会使得婚姻关系紧张。有一些很不快乐的婚姻就是因为夫妻只有一方信主,你和周遭格格不入,你也不再 属于这个地方。你其实属于另外一个地方,虽然你这辈子都会住在这个世界上,但是你却不再属于这个世界。你已经变成了新种的人类,你不再是「智人种」,而是 「全新的人」。你不再亚当里了,而是在基督里,是全新的人种。因为你和周遭格格不入,这样的人必要受苦。
我们以前在牧场养了很多猪,每次生一窝小猪,总会有一只特别小,与众不同,结果总是遭到其他的小猪无情的对待。没有基督的社会就像个丛林,我们就像赤身的 人猿,不过人猿的行径不像人类那么恶劣。我很难相信我们是人猿的后代,我们其实比牠们还劣等,因为人猿不会像人类那样自相残杀。学校中的孩童常常很恶劣, 对待与众不同的人往往很残忍,这是人有原罪的一大证据。所以麻烦会来临是基督徒预料中的事。耶稣很坦白的说:在世上,你们会有大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我最近问候一个朋友好不好,他说:我胜过我的处境。我心想:只有基督徒会这样讲。耶稣胜过我们的处境,祂要我们放心,因为祂已经胜了世界。祂胜过各种处境,我们是在祂里面,所以和祂一起胜过。但耶稣保证我们一定会遇到麻烦。当初保罗回去南加拉太的教会探访的时候,就是向他们传讲这个信息。他说:我们进入上帝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我们要诚实地告诉人信耶稣之后会有麻烦,但是放心,耶稣胜过一切麻烦,这是好消息,我们必须据实以告。有些人问我怎么对雅各有那么多了解,我不是从新约圣经上知道的,有很多关于初代教会的文献,是可靠的文献,其中一份很有名的叫做《初代教会文集》,是由亨利贝廷森编撰的,这些资料很不错。虽然不是圣经的话,也没有使徒的权柄,却可以帮助我们对初代教会有许多了解。在第一世纪初有一份文献叫做《致底亚格拿塔斯书》,里面有一段话十分感人。这是写给当局为基督徒辩护的一封信,描述基督徒真正的样子,来证明基督徒并非不良公民,并非对国家不忠,我们基督徒是好公民。但是下面的这段话特别感动我,它常常被人引述,清楚描述基督徒是活在世界,却不属于世界。以下是这封信上的一段话:「基督徒与众不同之处不在其国籍、语言或者是习俗,有的基督徒住在希腊城市,有的则住在蛮夷之邦,这完全是看上帝的安排。他们在穿着、饮食和生活琐事上入境随俗,却又具备一种独特和矛盾的气质。他们在哪里出生,就住在那里,却是以短暂的客居身分。他们负起了公民该有的责任,却又忍受外地人的种种不便。每个地方都是他们的家,但是不管家在哪里,他们都是异乡人。他们在地上度日,却是天上的公民。」描述的真是透彻。没错,基督徒确实处处为家。宣教士到世界各个地方去,融入当地的习俗、穿着和语言,但那里其实是异乡。即使你就住在出生地,你仍然是个异乡人,你归属另外一个地方。所有苦难的情况就像这样:我们与众不同,和周遭格格不入。如果时局安定、社会繁 荣就不会遇到什么麻烦;但是当困难临到的时候、危机临到的时候,与众不同的人会先受苦。比如德国现在的失业率很高,东部的失业率高达五成,结果受苦的人是 谁?就是土耳其人,外地人,那些外地来的劳工。当初德国的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人人都有工作机会,现在经济不景气,压力就落在他们身上。当困难临到的时 候,基督徒要承担比较多,因为我们不属于这个地方,我们与众不同,我们不属于这个群体。
这是这卷书信的一个基本主题,这卷书信的中心思想是苦难。你如果标出信中「苦难」一词,会发现这是重点所在。另外,还有其他两个主题。一个是「救赎」,他提醒他们不要忘记救恩,这是面对苦难时候的根本态度。这卷书信很实际的谈到如何面对苦难,他的忠告竟然是学习去顺从苦难、不要反抗,不要设法夺回你原有的,要接受苦难,这是个不寻常的忠告。彼得他在几方面用了「顺服」一词,并不是盲目的顺服,而是学习抱着顺服的态度。有一件事让世人感到震惊:就是当年犹 太人被送去集中营毁灭的时候,他们竟然静静地走进焚化室。他们的态度竟然这么顺服,这实在叫人震惊,因为他们知道即将面对什么。彼得说:这正是你们该有的态度。当然,这根本就违反人的本能,不是吗?这种情形可以说完全不是我们对不公平的正常反应。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的时候,通常会反抗:小孩子从小就会抗议 说:「不公平」,讲的时候整个表情是扭曲的;在工厂外面遭裁员的人脸上也是一样的表情,他们都是同样的心情:「不公平」。这是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人性的 本能反应,握紧拳头,争取权益。但是彼得说客旅寄居的人没有权益,基督徒需要预备自己面对苦难。学习顺服、接受苦难,这是个很特别的忠告。你的本能会说:「不应该顺从,应该设法阻止、设法反抗,这不公平,我们是无辜的,不该为此受苦。」但是彼得一直说这种态度不对。当他自己要被钉上十字架的时候,他以身作则,作出了完美的示范。他没有反抗,只说:请把十字架倒放。他活出了自己的教导。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卷书信感受一下,全围绕在三个主题上。虽然他从救恩谈到苦难,再谈到顺服,但是三个主题互有关联,从头到尾密不可分。头两章的重点放在救恩,不过彼得也警告教会要预备自己面对苦难。苦难来临的时候,首先要确定我们是否得救。如果你不确定,麻烦就大了,因为得救是最稳固的根基。他说你现在就必须在两方面确定自己已经得救,第一是个人方面;第二是全体方面,这是得救的两个部分。得救是个人的事,但我们却是得救进入神的家庭。当压力来临的时候,这个家庭可以稳住你,你靠自己撑不过去,你需要有一个归属的团契一起撑过去。个人得救是从圣经的话而来,圣经说你已经重生得救,上帝的话绝不落空,你是透过祂的话语得救,这带出了三件事。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13章最后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望、爱。但是基督徒这三种美德贯穿整本圣经,整本圣经都讲到:「信」讲的是上帝过去在你身上的作为;「望」是祂未来的作为;「爱」则是祂目前的作为,「信望爱」就是个人得救的三个层面。但是我觉得很可惜的是,今天信望爱都在,人却忽略「望」,这真是非常的可惜。我发现在英国各地的教会很少人在讲未来,都是在讲现在的国度,都是在讲此时此刻,今天在国度中该如何生活、如何经营婚姻、如何工作。很多新的教会很少谈到天堂、地狱、基督再来和最后审判日的事,所以我制作这卷录像带是想重新带给人盼望。因为「盼望」是一个锚,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有锚才能稳住。你如果知道结局,危机来临的时候,你仍然可以站立的稳;如果暴风雨来袭,只要锚已经放下,就有盼望。只要你知道耶稣会再来,就能够面对一切苦难。我们一直强调信心和爱,却没有教导人如何有盼望。彼得前书是一卷盼望的书信,他在两卷书信中都强调盼望多过强调信心和爱,他说上帝藉着耶稣从死里复活,赐给你一个活生生的盼望,即使有人杀死你,死亡也不能掌控你,你的未来有个活生生的盼望,就是死后会有新的身体、新的生命。明白这一点。就能够面对死亡。
我有个朋友在澳洲雪梨,歹徒持刀抢劫他,威胁他说:「不交出钱的话我就要捅你一刀。」我的朋友说:「你吓不倒我的。」歹徒问:「为什么?」他说:「如果你捅我一刀,我立刻可以上天堂,我早就渴望上天堂了。」他这句话是当真的。抢匪把刀放下,我的朋友就带领他信主。这种本能的反应实在太棒了,他有千真万确的盼望。我另外有一个朋友是循理会学校的校长,有一次歹徒闯进他家,用枪指着他,就在他的书房隔著书桌用枪指着他。我那个朋友问他:「你怎么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啊?」他所关心的是这个人的景况,最后他也带领这个人信主。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不对?当你有确切的盼望时,死亡也威胁不了你,死亡只会帮助你尽快来到主面前。我必须讲贺伯‧席尔瓦伍的一个故事来平衡一下,有没有人听过他呀?他成为布道家之前是在酒吧里表演脱口秀,他以前常常去雅茅斯海滩,在码头上讲道。有一天几个人找他去游泳,他不爱游泳,但还是穿上一条鲜艳的短裤跟他们一起去,他们就带他去游泳。他是一个旱鸭子。没想到海水底下的波度很陡, 他浮出水面,不停地打水大声喊「救命呀」,救生员赶紧把他救上岸并且问他说:「席尔瓦伍先生,我实在不懂,我这个礼拜一直听你讲天堂,你说你很渴望上天堂 的…,可是你刚刚有机会去,却叫我救你起来。」贺伯这个脱口秀主持人功力可不是盖的,他往下瞄了一眼说:「你会穿这样去吗?」呵呵…,不过了解贺伯的人都知道他确实渴望上天堂。对未来有盼望的基督徒,和对未来没有盼望的基督徒差别在哪里?对未来没有盼望的基督徒「愿意」离世与基督同在,但他们会想留在地上;可是对未来有盼望的基督徒会想离世,但愿意留下来。各位,我在给大卫华森的最后一封信上,跟他分享了这句话,结果带给他极大的影响。他在《不怕遭害》 这本自传中提到这件事,我在信上问他说:「你是愿意去天堂但想留下来;还是想去天堂但愿意留下来?」保罗说:我想要离世与基督同在,这是好的无比的事,但上帝要我再多留一会儿,我愿意留下来。两者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贝康斯斐那个人写信请亲友来看基督徒怎么死。渴望离世,那就是盼望。藉着耶稣死里复活,上帝给我们新生命和盼望;祂也赐给我们试验过的信心。祂说:别担心,你的信心就像金子一样。金子都是经过火的试炼,经过火炼之后就成精金。以前的人炼金的时候 都用一个大锅子,放在火上不断的搅拌直到可以清楚看见自己的脸,这个时候就可以停工。你的信心也是这样要经过火炼。我们的心会充满喜乐,我们虽然没有见过 祂却是爱祂,并且心中有无法言喩的大喜乐,这样的人只得救了一半。还有另一半,就是全体的方面。我们是在上帝儿女的行列中,个人可以透过圣经的话得救,但是我们会加入上帝儿女的行列。彼得非常珍惜属神的人,他在讲苦难之前先讲这件事。他说这两点一定要做到,必须有信心、盼望和爱;也必须成为君尊的祭司,加入圣洁的国度。他说:你们是活的殿,基督是房角石,你们是活石,你们是上帝的殿。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基督徒全体是上帝在地上的居所,是祂的圣殿,别人碰到 我们就等于是碰到上帝的圣殿。我们是君尊的祭司,我们都是祭司。有一次我谈到所有基督徒都是祭司,那是在瑞士苏黎世的一场研习会。会后有一个人他来找我, 他说:你讲的很好,我以前没有听过这样的信息。这个人是一个天主教徒,研习会中有很多天主教徒,我问他是不是祭司【音同神父】?他说:「不是,我是平信徒。」我说:「你是个祭司。」他说:「不是,我是平信徒。」我说:「你是个祭司。」他说:「不是!不是!我是个平信徒!」我又说:「你是个祭司。」他的脸 红起来,他大概以为我不是重听就是疯了。我重复问他五次,突然间他笑了起来,然后他说:「对,我是祭司。」我说:「现在你真的把信息听进去了。」很多人会谢谢你的讲道,却不见得明白或者是接受。我问他:「以后如果有人问你是不是祭司,你要怎么回答?」他说:「我是!」这个人终于听懂了。他确实是君尊的祭司。要记住,对那些逼迫你的人,你是一个祭司,你可以代表他们来到上帝面前,并且向他们传达上帝的话。你是他们的祭司,就算他们向你丢石头、辱骂你,你仍 然是他们的祭司。也许你是他们和上帝之间唯一的祭司。我们是个圣洁的国度,我们很特别,当别人嘲笑你是少数族群时,这个确信可以给你力量。你是特别的子 民,是圣洁的国度。如果你打下了这个根基,就已经准备好可以面对苦难,但是根基一定要打好。在个人方面要具备信心、盼望和爱;在全体方面要归属教会这个大家庭,知道你是活石和祭司,属于上帝要在这个地上建立的全新圣洁国度。这样你就可以准备好可以面对苦难。彼得谈到三件事:
第一,不要因自作孽而受苦:你如果犯罪被关,可别认为你在为耶稣受苦,这点很重要。我们常常因言行举止与众不同惹别人不高兴,我们会说这是因为福音本来就容易冒犯到他人。福音是一种独特的信息,但是除了福音,不要因为别的缘故冒犯他人。基督徒因为犯罪而受苦是可耻的,不要因为犯罪而坐牢。彼得说要为行善受 苦而不是因行恶受苦,不要因自作孽而受苦。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点是受苦的时候不要报复:绝对不要报复。反击是人的本能,登山宝训说:右脸挨了打,左脸再转过来由他打。有人就说我会转过左脸,用左脚踢他。这是人的本能,对不对?有人侮辱我,我就不再跟他讲话;有人伤害你,你就等待着反击的机会。报复是人的本能,想要反击,但是彼得说:千万别这么做。耶稣当初遭人吐口水,受苦却没有报复。我记得有一个会友被另外一个会友得罪了,这种事在我们周围确实很常见。这个人他跟我说那个人怎么样怎么样的恶劣,我问他:他有没有 向你吐口水?他说:没有。我说:当初耶稣被人吐口水,口水从祂脸上流下来,他们无缘无故地苦害耶稣。旧约时代献羔羊为祭不会在宰杀的时候虐待那只羊,他们 会干净利落的切开羊的喉咙;但当他们宰杀上帝的羔羊时,却嘲笑祂,把荆棘戴在祂的头上,戏弄祂,向祂吐口水,耶稣怎么回应呢?祂说:「天父,求祢赦免他 们,他们不知道自己做的。」彼得说:千万不要想要报复,要以善报恶。彼得他说要祝福他们,这正是耶稣说的,要祝福那些咒诅你的人,这是最好的报复方式,等 于在他们的头上堆炭火,要祝福那些咒诅你的人。
有个年轻人入伍当兵,第一天晚上在兵营里,他跪在床边祷告,对面床边的士官长看见他在祷告,就把靴子扔过来割伤了他的耳朵。靴子很重,上头的钉子割伤了他 的耳朵,但是他继续祷告,士官长就再扔一只靴子过来,再一次打中他,割伤了他,但是他仍然继续祷告,士官长就放弃了。第二天早上,那双靴子端正的放在士官长的床尾擦的晶亮。那个士官长心想:我非知道怎么回事不可。这就是彼得的意思,不要报复。
第三,不要被打倒:世人想要打倒你,别让他们得逞。他们也许伤得了你的身体,但伤不了你的灵魂。第三点的关键词是身体和灵魂,你的身体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灵魂,别被他们打倒你的灵魂,他们要怎样伤害你的身体就由着他们,但不要让你的灵魂被打倒。好了,各位,时间到了,我们下一集再继续讲第三部分。
图片、表格:第28讲:彼得前后书(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