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356-小汤山模式
作者:乃一姆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今天,万众期盼的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正式投入运营,收治患者。
这座专门为新冠肺炎修建的医院,其诞生、建设的过程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更吸引了千万“云工头”在线监工。随着它顺利投入运营,大家的简历以后也可以添一笔“国家级卫生项目云监理”了。
而这种特殊的专门医院也有望加快肺炎的隔离与收治进度,战胜疫情指日可待矣。
当然,类似火神山这样特殊状态下的专用医院在我国也并不是新鲜事。回溯17年前,它就已存在。
“小汤山模式”
2003年3月,自北京出现第一例SARS患者以来,首都地区“非典”疫情扩散和蔓延的形势非常严峻。当年四月底的北京,每天新增临床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都在以三位数的速度增加,全城一时间人心惶惶。
中国范围内的非典确诊和死亡人数
最多的就是广东和北京(传播的一头一尾)
然后以北京为中心传播华北其他省份
首都医疗资源虽丰富,但在突如其来的大灾面前,再多的医疗资源也远远不够用。同时考虑到SARS的强传染性,若在既有医院救治“SARS”病人,极易与其他患者产生交叉感染,所以专门兴建一所专收治非典患者的医院极有必要。
17年前的首都,建成区面积也并不大,全市辖区内大都是未开发的地区。经过多方慎重考虑,人们决定在既有的昌平小汤山修建医院。
这已经是六环外了(北六环以北)
在当时看实在是相当偏远的地方
选择小汤山作为专门收治SARS病人的临时传染病医院地址,有多重优势:
该用地本身就是规划中的小汤山疗养院预留发展用地,建设后可容纳1000张病床;同时拥有较开阔空地,便于机械化施工,有利于在短期内完成建设任务;依托小汤山疗养院现有的基础设施,医院建设也可以快速完成;交通的便利性以及周边市政条件较好也是一项考虑点。同时,这里还可以远离人口稠密的北京市中心,以免病毒传播对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
如今的小汤山医院周边
(图片来自:高德地图)
在环境与气象方面,根据近三年来的气象资料,医院建成使用后对环境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医院的污水经专门工艺的处理后,经既有市政管道向东南排入葫芦河,并不会影响北京市的水源。
选址确定完成后,下一步就是选择建设方式。为了保证建设速度,房屋主要采取活动平板组装而成,设施和功能都尽可能按照传染病医院的标准和要求,医务人员和病人分别使用不同的通道,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例如:医务人员平时向病房传递物品,就是通过走廊与病房之间的双门密闭传递窗。
在刚建成的火神山医院,也能看到防传染传递箱
(图片来自:央视新闻直播)
这场特殊的建筑施工任务,施工前的准备仅用了一天。在确定完设计计划后,北京市建委召集众多施工企业和建材企业,调集了4000余名施工人员(最多时达到7000余人)和500多台施工机械于4月24日进入现场施工。
整个过程也破格采取边施工、边验收的工程策略,施工过程一旦有问题即可以协调解决,大大提高了效率。
各建筑公司分头进场承包项目,限期完工。全体施工人员和现场指挥人员、质量监督人员吃住都在现场,7天时间就完成了医院的基础和结构工程,为安装医用设备和医护人员进驻提供了基本条件。
5月1日下午,专门收治非典型性肺炎的传染病定点医院——小汤山医院二部建成投入使用,其本质也是野战式医院,但采取的是三级甲等医院的管理模式。
后来的使命
一般来说,在我国的体制优势下,应急医院由我军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解放军具有强大的调度能力和一支令行禁止的军医团队,主要负责医疗有关筹备工作;地方则有特定物资调度和了解当地情况的优势,主要负责基建和后勤保障,双方的筹建小组会互相协调。
快速建设完成的小汤山医院就是在两方合力下快速建成、快速投用的。这为挽救生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北京这所最大的“非典”患者救治基地先后收治了从北京市数十家医院转入的680名患者,占北京市“非典”患者的四分之一以上,成为全世界收治“非典”患者最多的医院,并且创造了医务人员无一例感染的奇迹。
中新网记者探访小汤山医院
(图片来自:Wikipedia@中新社)
正如从解放军白求恩医学院火线调任的小汤山院长张雁灵所说,小汤山团队只有三条路:一是任务失败;二是所有人牺牲在小汤山;三是病人获救,医护零感染,他们必须走第三条路。
小汤山医院的使用时间一直持续到当年6月20日,随着最后18名患者出院,在小汤山医院连续奋战了数十天的千余名部队卫生战线的官兵和医生们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陆续返回自己的驻地和相关医院。
由于小汤山医院的特殊性,医院将对包括病房、医疗设备、附属设施等部位和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并在一段时间内保留,医疗设备也不会撤除。若疫情反复,医院还可作为收治“非典”患者的定点医院投入使用。
时间过去了7年,“非典”疫情的阴霾早已消失。2010年4月2日,北京市卫生局宣布,拆除小汤山医院“非典”病房。两年后的2012年,北京小汤山医院正式更名为“北京市小汤山康复医院”,这标志着该医院正式由三级综合医院转型为三级康复医院。
这种以短时间建设完成的专门收治强传染性疾病的医院建设模式与运营模式,被称为“小汤山模式”。
在小汤山医院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后,也许它自己也没有想到,多年后全国各地又在重现“小汤山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
2020年1月23日,随着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数迅速增加,武汉现有的医院已经不能满足新患者的救治任务。同时考虑到交叉感染的风险,当地决定参照“小汤山模式”建设医院,甚至连当年的图纸也被翻了出来。最终,官方决定在在武汉职工疗养院建设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即火神山医院。
其实武汉市境内并不存在“火神山”这一地名,它的命名来源融合了众多中华文化元素以及荆楚地方元素中的“祝融”形象,承载的是中国人对战胜疾病的希冀。
火神山医院与雷神山医院(建设中)的位置
和北京小汤山比,离市区相对比较近
次日,医院建设指挥部随即调集多处施工设备抵达现场,开展施工工作,参战工人数总计4000余名。
值得注意的是,“非典”爆发17年后的今天,互联网技术已经较当年得到显著提升,当年还在电视机前天天关注“非典”疫情的我们,今日已经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云监工”火神山医院的施工进展,亲自看着工程一天天向完工迈进,给处于阴霾笼罩之下的人们一丝心理慰藉。
随着昨日火神山医院举行交付仪式,地方与部队领导在火神山医院签署互换交接文件,也标志着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部队医务工作者。
只花了10天就建起来了,相当效率了
从今天开始,它将承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科医院医疗救治任务,编设床位1000张。
虽然这次疫情病毒的毒性低于当年的SARS,但是此次病毒的传染规模远远超过当年。就在昨日的统计数据中,因疾病而去世的人数已经超过当年的“非典”。仅建设一座火神山医院对于目前的进展仍远远不够。
因此,武汉的另一座医院,雷神山医院也已于上月25日开始建造,预计后天交付使用,大后天收治病人,新增床位1300张。
现在火神山已经建成,但雷神山还在紧张建设中
势必有大量火神山云监工涌向雷神山
“呕泥酱”们要加油啊▼
这只是疫源最大重灾区武汉的情况,其他受疫情波及感染人数较多的地方,也将建设类似专门医院,例如湖北省的其他地区。
武汉附近的黄冈,于上月24日紧急征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在8小时之内将其改造为1000多张床位的疫情隔离点,在28日晚就已收治病人。
荆州也将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季家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及确诊病人收治点,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就进行施工,已于1月29日投入使用,新增100张床位。
本次肺炎另一处重灾区,孝感,则是改造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城院区)的教学楼新建隔离病区,已于1月30日投入使用,新增床位100张。
黄冈、孝感、荆州都是现在除武汉外疫情相当严重的地区,湖北各地的确诊病例已经是前几天的数倍之多
(湖北各地确诊病例,由于数字实时更新,下图仅做当前参考)
鄂州也在原鄂州市第三医院老院区基础上改造、新建防疫应急医院,新增床位600张。
安陆市则在城郊,建设了一座能承载500张急救病床的传染病应急医院,已在1月29日于府城大道旁开工建设。
洪湖则在洪湖经济开发区原天翔纸业地址上,修建洪湖发热病人收治中心,预计2月6日建成,新增床位400张。
随着新冠病毒蔓延全国,各地其他的“小汤山”医院也开始建设和使用。
如今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都已经“失守”
最严重的除湖北外当属东西南北铁路干线沿线省份
由于疫情传播仍还没到最高峰期
各主要城市提前准备好专门的医院很有必要
湖南长沙决定修缮和重启长沙市公共救治中心,其地址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的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
河南则在郑州一院港区医院原址改造扩建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定点救治医院。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哈南院区也将被改造成为“小汤山”模式的疫情救治医疗中心。
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也已开建。
广西则确定将自治区人民医院邕武医院转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收治医院。
贵州在贵阳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大水沟院区原老病房楼址拟修建404张床位的隔离应急病区。
除此之外,天津、威海、登封等地也将纷纷建设“小汤山模式”的专用医院。
最新消息
最后,就连“非典”那年修建的北京小汤山医院,也已经启动修缮工程,肺炎患者隔离病房重新启动。这是它17年后再次临危受命,但或许它自己也并不想见到这个画面……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deposit / 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李朝虹.小汤山医院建设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10(4):322-323.
[2]胡红艳.小汤山医院光荣完成历史使命[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28(7):651.
[3]周先志,邓传福,李玉东,李鉴峰,姚伟,茆长春,黄涛,王海涛,张雁灵.小汤山医院医疗管理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10(5):418-419.
END
扩展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