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山东头条news 由中新社山东分社主办。关注焦点事件,解读深层民意。
1月27日,农历庚子年大年初三。我和丈夫像“逃荒”一样,带着公公婆婆准备的一车食品启程返回济南。返回到我们的工作岗位。
这个春节,是我作为回流山东的黑龙江人,十年来,唯一一次没有飞跃2700公里回到家乡,没有参与人类最大的一场迁徙。而留在了山东的婆家过春节。
但这个春节却在大年初二,戛然而止。丈夫家所在的村庄初二便谢绝了外人走亲访友。原本计划初四返回的我们,也因为害怕济南不能进入和各自工作的原因,决定初三就返回到济南。
临行前,婆婆将家里的炸货、蔬菜、熟肉、水果都塞进了车里。我几次三番说,我们都是两张嘴吃饭,我们回到济南比在老家还方便。但是却拦不住她装车的“激情”。装上足够两个人快一个月的伙食。 
还未从家出发,我就开始接到返回各地过年的同事们打来的电话,有的已经联系当地宣传部门着手采访,有的已经改签车票返回济南岗位。
婆婆再三叮嘱,一定要注意,少外出。但是她心里应该明白,我们两个人的工作,无论假期延长到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站在岗位上。
因为有地方需要警察,有地方需要记者。
年前的小感冒余威尚在,嗓子一直隐隐作痛,害怕自己体温上升,一路上一边密切关注着自己的体温,一边处理山东省首次召开的关于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
一路上,先生一直不怎么说话,我也没有了往日“嬉皮笑脸”的欢脱。在青州服务区的时候,先生的手机也接到了工作安排。如果疫情再度升级,他们将采取三班倒,7天工作、7天医院隔离、7天回家隔离的循环模式。先生只说了一句:“那就看不着你了。”
确实,按照我们的工作性质,我可能会每天在外,他可能会严守内部。
路上,卫生领域跑口记者联系好了定点医院的采访。明天,我们返回济南工作岗位的三位同事将进入定点医院采访,这或许是最近一次接触这个让整个春节都搅动的事件。
路上,我和丈夫很少说话,彼此都内心相对沉重,我知道他不想让我出去,但是他比我更明白,身不由己。他知道,返回济南,就预示着我会不断地接触外界,接触一般医院,甚至是接触定点治疗医院。面对看不到摸不着的危险,没有人不害怕,但也总要有人大着胆子。
回到济南,在二环东路上,看到车辆稀少,空荡荡的大街和歇业的店铺,我说了一句都关门了。先生说,今天才大年初三。我才恍然,是啊,今天才初三,往年这会儿应该是呼朋引伴、欢歌畅饮的时候。今年竟然忘了才初三,或许店家们只是在休年假,春节假期结束后,一切都如常了。多年后,这个春节也不过就是一场心悸,让大家都长了一智。
总社下发了动员令,全国各分社踊跃请战。回到济南后,忘却了妈妈和婆婆的叮嘱,还是报名了,这个时候,无论去不去湖北,报不报名,都是一样心境,也是一样处境。
我的大学同班同学,央视记者已经在武汉一线。所有的记者都在自己的一线,无论是湖北还是其他省份,我也不例外。
回到家就接手当天发布会的第二篇稿子,因为写第一篇稿子的同事正一个人在家应对两个孩子。他自述,此时孩子一咳嗽打喷嚏,心都打颤。
返回烟台过年的记者,也正急匆匆赶回济南,未婚夫不放心她独自回来,也结束了假期,做好后援。
返回德州的记者,正在联系口罩和消毒液的生产厂家采访。
其余在各地的记者,已经成为了我们驻守各地的驻点儿,随时待命。
潦草地热了一下从老家带来的煎饼和菜,填了一下肚子。吃饭时,我告诉先生,已经报名去武汉。虽报名,但未必会调遣我们。因为各地的报道任务都很重,我们先要做好当地。
驱车260公里回城,先生一直驾车,饭后我让他休息一下,他却在我电脑前打转,说想看看我在干啥。其实我知道他想跟我说点儿什么,又不知道说什么。
最后,他问我,一路也很辛苦,要不要也休息一下。我说,恐怕我是休息不上了。
最后还是打发他去休息了,我把穿回来的外衣喷了消毒液,内衣也用消毒液清洗了。房间里弥散着消毒液的味道,配合着我敲击键盘的声音,看着家里仅有的那么几个在台湾驻点时候带回来的医用口罩,心情也很复杂。
小区没有了大妈的广场舞音乐,社区群里是互相监督不要串门,哪里还有菜买,哪里还有口罩酒精……
这场斗争,艰苦卓绝。这场斗争,其实最简单的就是做好自己,不给大家添乱。
今早,先生已返回工作岗位,我也将开始我的工作。

文字、图片:李欣
编排:赵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