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气氛
是从一座城市染上红色开始的
当大门贴上春联和福字
当房檐上挂起红灯笼
当街头和商场开始张灯结彩
世界被一片红色包围时
人们便意识到,要过年了
古人以为红色辟邪,可驱赶年兽
逐渐形成了一到过年就红艳艳的传统
不过新年热闹,红色妖娆
也的的确确是绝配
小年已至,新春近在咫尺
年关将至,我们先红为敬
寻常人家的新年气氛,是在贴上的那个瞬间开始的。
最有年味的是手写春联,既要文句对仗工整,还需落笔遒劲有力。一副春联,不仅是户主的新春憧憬,也代表着这家人的门脸。
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以桃木辟邪的传统。正月初一那天,人们要在桃木板上刻下门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或画像,悬挂于门首,祈福灭祸。
这两块桃木板,称为桃符,即春联的前身。
@bychiealle
五代时期,有一位文采不逊于南唐后主李煜的蜀国后主孟昶。他深得唐人习气,喜欢对对子,每年初一都要写桃符。
正是他,留下了历史上最早的春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也有一说是记载于敦煌遗书上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为最早的春联,但又因不含祈福的内容,被视为楹联)
@kiatling
后明清时期,八股文盛行,掌握了对对子基本功的落榜者,便靠帮人写对联为生。就这么写着写着,求春联的人家越来越多,渐渐就成为了一种习俗。
@bychiealle  将成语融为一个字的祝福,是民间的小聪明
作为春联的好搭档,福字也是新年大门上必不可少的。
民间素有福字倒贴的说法,寓意为“福到了”。虽然每年都有科普讲福字不应倒贴,此举意为“福倒了”,在传统文化中,是要贴在垃圾桶等器具上的。
然而各家门前的那个“福”字,依旧是明晃晃地倒着,戳在那里。
@bychiealle
其实我们也不必那么讲究。据说明朝时,南京有一家人就因为不识字,把“福”字贴倒了,反而讨好了朱元璋,避免了杀身之祸。
“福到了”是福,“福倒了”亦是福。
@23ABBA
每年的新春气氛,就是从门上这几抹红色开始的。
贴上春联和福字,也就从情感上体会到,是时候了断过去、构想未来了。
传说中,大年三十是相聚的时刻,古人怜姜子牙“封神”后孤身一人,就在高处为他点上一盏灯,让他在灯下蹲一夜。久而久之,便有了春节挂灯笼的习俗。
可见灯笼之于中国人,是有一股阖家团圆的温馨意味在里面的。
过去人们用纸糊灯笼,烛光映红布,是朦胧的脉脉温情。今天人们用通电灯笼,火树银花连成片,好似人间不夜天。
每当各家各户,甚至大街小巷都挂起红灯笼,即是宣告:新春来了
福州灯笼,大气隆重,也被称为“伞灯”。
泉州灯笼,精巧别致,多见于元宵灯会上。
还有一种宫灯,因东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后在宫廷里张灯结彩而得名,最是繁复精致。
因为“灯”和“丁”发音相同,也有人丁兴旺的意味,过去每家每户都会在屋檐和客厅悬挂一盏伞灯,以求子孙满堂。直到今天,也还有很多人家保留着挂伞灯的传统。
节日是热闹的,灯笼也不能朴素。有人热衷在红纱上题字祈愿,祝大国昌盛,祝小家和睦,又或写下新年憧憬。也有人贴花装饰,多是龙凤呈祥、招财进宝这样的图案。
虽显俗气,却是民间最真诚的祝愿
如今的灯笼,从内到外可玩的花样越来越多。只是再怎么华丽,或许也抵不上那岁梢寒夜里,一盏映亮回家路,暖意上心头的朴素的红灯笼。
当家家户户春联贴起、灯笼挂起时,一座城也就了。
城红了,新春气氛就达到了小高潮。再忧愁的人,也暂时放下了烦恼;再忙碌的城市,也轻快了起来。
北京的红,是从天安门开始的。门前八架巨型灯笼高挂,门下红旗猎猎,配合着明亮的红灯,是以京城中心为起点传递开来的年味。
@fredafrancesca_ly
其他城市紧随其后,也不服输。无论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还是古色古香的小吃街,又或是商场大堂,甚至路边树梢,眼及之处,皆是一片明艳艳。
城市,也换了新装,化了新妆。
上海 @kongqueshi

成都
武汉 @jimi__laoshi
香港
即使越来越多的人说,春节已经失去了味道。
但几百年来形成的传统,依然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每当红色高挂,每逢红色临门,那份喜悦也跟着溢上心头。
正是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tony_chung
近些天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有人不停刷新着

疫情实时动态
有人多渠道了解信息
为科学、理性抗疫防疫做着准备

有人暗暗为
远在他乡的亲友忧虑担心
有人心疼着新闻中的那些身影
更有人选择了逆行和坚守…
也许
我们现在暂时看不到
“疫情已经完全消失,没有新增病例”
这样的好消息
可是你看
那几名痊愈的确诊患者
已经走出了医院
他们体内已经不存在冠状病毒
也不再具有传染性
明天、后天…

相信还会有人陆续从医院走出
在病毒和疫情面前
我们并不是束手无措
今天是除夕
以往的每一个新年
从今日始
都是红红火火
相信今年也不会例外
凛冬终会过去

我们,先红为敬
来源:誰最中國
微博@广州日报
编辑:星

▲关注“广东共青团”B站、抖音、微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