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呆爸
今天,阿呆开学了。昨晚八点,陪他一起看了《开学第一课》。
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合作制作的一档节目。今年已经第十二届了。
一个节目,播什么样的内容,藏有国家教育、意识形态的方向。
阿呆第一次看“开学第一课”
在昨天的原创里,我的观感是,《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十几年来,爱国主义是一条绝对的主线。这一次的“国旗”,主线依旧。
但这一次,我看了《开学第一课》,想起的却是一档日本节目。这个节目给了我不少触动。
01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却没有多少改变。“德智体美劳”,我上学那会儿就有了,现在还适用。
现在,以父亲的身份来审视这句话,才发现“德智体美劳”里,“德”、“智”最受重视,“体”、“劳”次之,“美”却被忽视了。
再想想,平时对阿呆的教育,真的与“美”无关。
中国孩子,最缺的是美学教育。曾经看过的一档日本节目,提供了有趣的借鉴。
02
何为美学教育?
简单说来,就是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
想起日本NHK电视台制作的一档名为《啊!设计》的教育节目。
这档节目虽然侧重于设计,却也能从中一窥日本的美学教育。
《啊!设计》从2011年开始更新至今,已有100多集。虽然每集只有15分钟,但内容上却精心设计,让孩子观察事物、认识设计、理解设计。
看这个节目,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讲解方式的浅显易懂、循序渐进。
《啊!设计》的内容,大致分为观察、拆解、动手、思考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本身就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而每一个环节,也在遵从这个原则。
先看观察。
第一,先让孩子观察同一类型的器物。
第二,同一类型的器物,造型却大不相同。再观察某一器物的造型特点。
这种向内凹陷的造型,与人的腰很相似。握一握自己的腰,就能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第三,通过观察两个造型不一样的瓷壶,理解壶口设计成弧形的原因。
仅仅是观察一个环节,就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设计知识。这种知识,从常见的器物入手,以浅显易懂、循序渐进的方式告诉孩子。
再看拆解。
拆书包
拆衬衫
通过拆解,为孩子们展现事物内在的结构。这比观察,又进了一步。
再看动手。
每期节目,都会邀请市民参加,描绘自己看到的事物。
因年龄、阅历、审美、喜好差异,每一个市民描绘的事物都不一样。素描表面上是描摹,其实也是在设计,也能体现审美素养。
最后是思考。
完成上面的环节后,便可以进一步思考设计背后的逻辑。比如,电话线为什么要设计成螺旋状?
又比如,矿泉水瓶的盖子为什么要有纹路?
据说这档节目,前前后后筹划了六年之久。获得了深泽直人、仲条正义、原研哉、伊东丰雄等设计大师的支持。
更为难得的是,节目还将这些大师请来,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设计之道。
节目组觉得视频的方式还不够好,又在线下举办了实体展览,用触手可及的方式,传递设计的语言与理念。
看这样的节目,发现这样的展览,我都有一种冲动,很想带阿呆去看。
仅从这一档节目看,日本对美学教育的重视,让人叹服。
03
“德智体美劳”五大教育中,美学可能是最潜移默化,不能够像其他教育一样,能够立竿见影。
然而,美学教育的重要性,其影响又是十分深远的。
直接一点说:日本在设计、工业产品、动漫、生活方式上的成功,美学教育居功至伟。
就像原研哉在《欲望的教育》中写得那样:日本国民教育从小的美意识,才是日本设计源源不断的宝藏。
美学教育的第一大贡献,是为日本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设计大师。
“设计界的圣经”Wallpaper 杂志公布的 100 位全球最具影响力设计师,大多被欧美国家霸榜,日本设计师上榜4位,是仅有的东方面孔。
英国老牌建筑杂志《Building Design》发布世界建筑设计公司的100强榜单中,日本的Nikken Sekkei蝉联了亚军,是前五强中唯一一个非美国公司
(世界建筑设计公司的100强榜单)
这里有必要特别提一下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
他与德国的岗特兰堡、美国的切瓦斯特一起被世界公认并称为“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西方设计界媒体更是尊称福田繁雄为“平面设计教皇”。
毫不夸张的说,全球只要是教平面设计的院校或者机构,教材都会有他的作品。
比如下面这幅福田繁雄设计的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0周年的海报,你估计也看过。
(福田繁雄的设计作品)
美学教育的第二大贡献,是帮助日本制造高质量的产品。
设计也是生产力。
设计优秀的产品,外型美观、功能完善,自然受消费者欢迎。
日本的家电、电子产品、汽车都以设计取胜,无印良品更是开创了风靡全球的简约设计潮流。
很多人不知道,乔布斯就是日本设计的死忠粉。乔布斯深受日本禅宗影响,称赞京都的禅宗庭院,是他见过的最美的设计。
日本美学的简洁性,成为乔布斯在商业经营中的重要指导。
乔布斯特别欣赏索尼的电子设备,苹果产品处处体现着日本的设计理念。
(日本京都龙安寺石庭)
不仅是工作,乔布斯的生活,也深受日本设计影响。
乔布斯标志性制服黑色圆领羊毛衫和牛仔裤就是受到了索尼员工制服的影响。
日本设计师Issey Miyake帮助乔布斯设计并生产了上百件羊毛衫,足够乔布斯穿一生的了。
美学教育的第三大贡献,是熏陶日本人养成了精致的生活方式。
从吃穿住行到各种物品,日本人非常精致,这很大程度上是美学教育的功劳。
就拿喝茶来说,日本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茶道文化。
茶人如何点茶、如何调制、如何饮茶、如何挑选组合茶具、如何摆放花与挂轴等形式都有讲究。
这些看似繁琐行为之中,蕴含着日本的美学理念。
(日本茶道示意图)
美学教育的第四大贡献,是塑造了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
当今国家竞争,早已不局限于经济军事领域,而是扩展到文化领域,即我们常说的国家“软实力”。
(日本动漫《海贼王》)
软实力之强弱,体现在国家名片之多少。日本的音乐、电影、动漫、日料、和服,在全球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一点都不夸张,支撑这些国家名片的,是日本自成体系的美学文
04
前段时间,上海一条道路的店招设计,被网友集体吐槽:“整齐划一的黑底白字,充满清明节气氛”。
(上海街道的店招)
上海是中国大陆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其美学品味尚且如此,其他城市,可想而知。
再看日本的店招店牌,就能看出差距。这是城市管理水平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审美问题。
(日本的店招)
千万不要低估美学的力量。如果将孩子的认知比喻成一张白纸,在白纸上乱涂乱画,和请大师来作画,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当然,现在的家长,给孩子安排的艺术课也不少。
学音乐、学绘画、学书法……但我的观察经验是,很多家长给孩子报班,要么是跟风,要么是为了将来艺考,沦为了技能教育,说艺术教育都有点牵强,更何况是美学教育。
最近看电视剧《小欢喜》,一个细节很契合今天的主题。方一凡临近高考,才动起了考艺考的念头。临阵磨枪,侥幸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
假设从小学便有较为完善的美学教育,那么,方一凡的艺术天赋很有可能提前被发现,人生的艺术之路肯定会更加顺利。
这里,还需说明的是,美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功利性的培养艺术家,而是普世性的提升国民的美学修养。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中国在扫除“不认字”的文盲上,成绩巨大。日本人《啊!设计》这档节目里透出的“美”,值得国人学习。
期待中国也有一档扎根于本土的节目,致力于发掘中国文化、制造、设计中的“美”。功莫大焉!
现在,是时候扫除美盲了。
【今日福利】
关注公众号:阿呆爸,对话框回复“日本设计”,获取《啊!设计》视频链接。
阿呆爸:一个80后奶爸的日常洞见,如果你也有想法,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adaiba520,期待一起成长,在日常生活里洞见真相。公众号:阿呆爸(adaibaba52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