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腾讯医典
今天,《
三联生活周刊
》报道说,
最危险的时候,可能是春运返程期。
病毒的传播是跟人口密度有很大关系的。我们认为大爆发期还没有到。最危险的时候是春节之后,大家返回去上班,人员往一线城市汇聚,到了人口更密集的地区。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情况可能要一直延续到5月,判断源于两个事实:一方面是防控手段不断跟上,另一方面新型冠状病毒怕热,等天气热起来了,也能对病毒起到作用。我们现在心里做了要到五一的准备。
小笨王珊,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武汉肺炎一线医生口述:大爆发期或将到来
2003年,南方都市报曾报道[1]:“春节期间,广州地区不少医院因不大了解“非典”的传染性而遭到重创……整个春节,钟南山都是在会诊和指导救治的忙碌中度过……除夕和元宵节还坚守在治疗一线。”
在春节回家和走亲访友的路上,需要提醒家里人做好哪些预防准备措施、预防肺炎疫情呢?出发前,我给爸妈列了一个物品清单。
口罩+封口袋
春运路上,建议在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戴上口罩,尤其是你所在省份已经有确诊病例的时候(路过武汉和周边地区的朋友们更要做好防护)。
如果你自己或家人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咳嗽、发烧、咽痛等),也应该戴上口罩。
前几天,腾讯医典已经写过口罩的选用指南(详见:预防肺炎,选戴口罩的正确姿势)。
戴口罩前一定要洗手!不然等于白戴。
N95口罩防护级别比较高,没有呼吸阀的最好,每人备一个就够了,使用寿命至少长达3天。但每天佩戴不宜超过8小时[2]。 
如果你不去医院、也没有接触患者或疑似患者的风险,在公共场合戴上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就行,也能阻挡大部分飞沫。 
不过,一次性口罩不能重复使用,建议4小时换一次,一家人出门可能要备一打。
如果暂时不戴(比如吃饭、刷牙),可以把口罩和嘴接触的面朝里对折,装进一个封口袋里放好(听说有人用的是红包_(:з)∠)_……注意别把红包发出去了)。不要直接把口罩塞进衣服口袋和包里,这样不卫生。 
口罩用完要扔掉时,马上摘下,拎着挂绳丢进带盖的垃圾桶里就行。有垃圾分类的地方,记得扔进“有害垃圾”或“不可回收垃圾”。
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
很多人不知道,洗手防病的作用比口罩还重要!
但经过我“行走江湖”多年的观察:很多火车、高速服务区的洗手台只能水龙头“冲一冲”,并没有配备肥皂和洗手液。
别看肥皂只有几块钱,“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却是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疾控、美国CDC都推荐的新型冠状病毒日常预防方法;在预防非典、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时,也经常提到肥皂洗手[3]
而含酒精洗手液,一般就是指免洗洗手液了。里面含有高浓度的酒精,杀菌消毒比肥皂更强[4]
虽然刚洗完的肥皂滑溜溜的,要单独装起来,不如按压式洗手液方便,但洗手液最大的麻烦是——可能过不了安检啊!
首先飞机不用说了,超过100毫升容量的液体、含酒精的液体都不能带上飞机,只能办理托运。而且机场、飞机一般都有洗手液,携带的必要性不大。
在火车和汽车站,含酒精的洗手液属于易燃易爆物品,遇到明火会燃烧[5],一般都会被安检扣留。
那么,如果用含酒精的消毒湿巾擦手,是不是可以代替酒精洗手液呢?
很遗憾,消毒湿巾里只有少量酒精(0.2~0.5 毫升),效果不会比普通肥皂洗手更好[4]。 
所以建议坐火车、汽车回家的人,带上一小块肥皂完全足够了。自驾回家的朋友们如果对卫生要求比较高,可以考虑带上含酒精洗手液。
上完厕所要洗手,这个大家都不会忘,因为出来就是洗手台。
但是拜托,当你拿出苹果、打开盒饭和泡面、把手伸进零食包装、戴上口罩之前,以及咳嗽、打喷嚏、擤鼻涕之后,也记得去洗一洗手,好吗?
没洗手的时候,就不要用手乱摸鼻子、眼睛、嘴巴了,这些都是病毒容易钻进去的地方。
酒精棉片
很多人关心这个病毒可以怎么消毒。还有人问,“我老家零下几十度,病毒应该早就冻死了吧?”
但是很遗憾,人冠状病毒不怕冷,只怕热。
它在“4℃合适维持液中为中等稳定,-60℃可保存数年,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毒的抵抗力会下降”[6]
1月22日,在武汉同济医院最新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指南》提到[7]
“冠状病毒对热敏感,保持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氯己定就是人们常说的“洗必泰”,所以大家别再用这种消毒液了,没用。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方便安全的日常消毒剂是75%的医用酒精。
前面提到,含酒精液体过不了安检,建议大家带上独立包装的酒精棉片(除了飞机不能带,火车、汽车都是可以带的)。
窗户把手、座椅扶手、饮水机按钮、小桌板、手机壳……这些你的手高频接触的区域,用之前都可以拿酒精棉片擦一擦。
有人可能会问,我用消毒湿巾擦手代替洗手行不行?
很遗憾,如果只用含少量(0.2~0.5 毫升)酒精的消毒湿巾擦手,效果并不比肥皂洗手更好。
电子体温计+感冒药
出门不建议自带水银体温计,万一打碎了,里面的液态汞会跑到各个角落,挥发吸入后可能造成汞中毒。 
如果担心自己或家人发烧,可以带上电子体温计,随时测量腋下温度。
很多人担心电子读数体温计不如水银的准确,但其实两种温度计在实际临床使用中没有明显差异[8]
如果体温不超过37.3°C,一般是正常的;
如果体温在37.3℃以上、有咳嗽症状,但不超过38℃、也没有气短、憋喘的症状,建议在路上一直戴口罩,同时注意多喝水、吃点感冒药缓解症状。到家后,不要再去聚会、聚餐,应该在单独房间里隔离休息。
如果体温超过38℃,有明显气短、憋喘的症状;或者之前的症状加重、以及本身是慢性病患者、肥胖、孕妇等人群——除了戴好口罩,还需要和司机或列车员说明,在最近的站点下车,尽快打车去附近的定点救治医院或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就诊。
最后,在春运旅途中大家还要注意这些细节:
  • 多通风:因为冬天寒冷,很多人习惯性关着车窗,空气容易不流通,给病毒带来的传播机会;还有一些空间直接就是密闭的,比如机舱里。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在停车、行驶较慢、外面不太冷的时候可以多开窗通风。
  • 老人少出门:高龄老人、长期患病的老人最容成为超级传播者,建议家中高龄老人不要出远门,有呼吸道感染问题及时去医院,陪同看病的病人家属也要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除夕马上就要到了,但眼前的疫情不容乐观,希望大家能平安出行,健康归来,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身体。
这份指南的简版在这里:
更多权威指南,请扫上图二维码,关注腾讯医典公号
自救之道,我们与你同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