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畏因,愚者畏果。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严防死守不如追根溯源。
最近连续出现几次患者伤医事件,第一起是北京某医生被患者儿子持刀杀死,在强势舆论的引导之下,网上对行凶者一片痛骂之声,然后上面做了两件事情:
一是设立了安检,搞得跟机场车站一样,进门之前还得扫描搜身。看病先安检,这在全球都可谓首创,但你还别说,还真搜出来不少水果刀。但这也定不了罪啊,患者说,我身体不好正需要补充维生素,在等待的时候削两个水果吃怎么了?当然不能怎么了,只好把家伙没收了事,这叫加强安全防范工作。会不会更安全不好说,但是对安检设备和就业形势构成利好倒是一定的。
二是迅速给凶手判了死刑,这本身没啥好说的,这种罪行按刑法本来就是要判死刑的。但判得特别的快,耗时远少于一般死刑案件的时间,看来官方也想表达明确的态度,并且希望震慑住潜在的伤医者。可惜事与愿违,死刑判决言犹在耳,马上又出现两起恶性伤医事件,一起还是在北京,另一起在四川,都造成了多人受伤。这个问题就值得思考了,严打医闹时间也不短了,刚刚还毙了一个,这些人怎么就这么不知死活呢?
但我在这里并不准备详细解答这个问题,因为我还记得上次写关于医疗体制的文章带来的教训,那就是我用了多年且粉丝众多的天涯账号被永封。提出这一系列事件,只是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我们理解和处理各种事件的方式,是不是存在很大的问题,至于具体答案,见仁见智,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多年来,大部分国人热衷于谴责声讨、热衷于选边站队、热衷于重拳出击,无论官民都是如此,对于大大小小各种事故、事件都是如此。
比如网络上经常有一些狗血的社会新闻,先是曝出来某男如何如何渣,于是大家一片声讨之声,结果往往后来又曝出来某女其实又干了什么烂事,于是舆论又反转了,有时候又再曝出来在诸事之前,某男其实早就不是玩意儿了,于是舆论又再度反转。
每当看到这种情况,我都感到十分无奈,这些人成天忙于站队声讨,就不累嘛,一次又一次的反转,就不觉得被打脸吗?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凡事必有因果,怎么可以就看到一个局部就妄下定论呢?
比如一个人杀了人,这肯定是不好的,但是杀人者也未必十恶不赦,或许被杀者正有取死之道。在所有的环节被揭开之前,当然也可以评论,但是不能把话说满了,尤其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喊打喊杀,而是应该主动去探寻事情发生的原因、某人杀人的动机等等。
看到这么多人像牲口一样被引导地忽东忽西,我真是感到又好气又好笑,所以我这个号取名叫做摸象的盲人,就是看到太多人总是抓住一个局部就认为抓住了真理。
坐井观天的人最喜欢盲目站队,因为他们不能理解事务的复杂关系和发展过程,因为这可以给予他一种虚幻的道德满足感。
但很多时候,你无论站那边其实都是错,因为责任并不能简单归咎于任何一方,更大的更根本的原因往往隐藏在事件之后;很多时候,简单打击“邪恶”的一方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们的先人在几千年前都明白一个道理,洪水是堵不住的,只能疏导。
首先,你得明白一个最最基本的真理,一切结果都是有原因的。遇到任何事情,第一反应永远不是作评论,而是先问一句“为什么”,这应该形成一种本能,哪怕在睡梦之中都不会忘记的本能。
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知道因果的存在只是小学生的水平,并不保障你能够找到正确的原因。要避免错误归因,需要以下三点:
第一,基本的逻辑素养你至少得了解三段论,什么是大前提,什么是小前提;你至少得知道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区别;你至少得明白与、或、非以及各种范畴的相互关系;再高级一点,你最好能理解正比例、反比例、正相关、负相关、必然、或然以及基础的概率概念。遗憾的是,我们的数学课都着重练习算数了,重要的逻辑教育反倒十分薄弱,以至于很多成年人都搞不懂上述最基本的逻辑关系,更遑论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了。
第二,排除感情陈见陈见是非常强大的,可以令人作出荒谬而坚定的归因,比如义和团就把当时的大旱灾归因于教会的阴谋,并且成功蛊惑了一大批人,在他们的战歌中唱到,“天无雨、地焦干,都因教堂遮住天”,是不是很搞笑?但这种思维方式在今天仍然很盛行,大量愚人像红眼疯狗一样,能够跨过逻辑、无视证据,将一切坏事统统直接归因于自己所憎恶的存在。
第三,从多个方面和多个层次探寻原因。原因分外因和内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而它们各自又可能有多个,按照复杂的逻辑关系组合起来发挥作用。因果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链,甚至不是清晰的树,而是复杂的网,并且这个网中还会存在一些互相循环作用的因素。比如有些因素是互相促进的,鸡生蛋蛋生鸡,这在系统论中叫正反馈机制,严重难解的问题往往都包含这种恶性循环的因素;另一些因素是互相制约的,一方越强大,受到另一方的压制就越大,这在系统论中叫负反馈机制,稳定的良性秩序往往都是建立在制衡的结构之上。
能做到上面第一点,想问题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就可以称之为思维健全的人;能够做到一二两点,排除一切情绪好恶的干扰,就可以称之为明智的人;能够做到全部三点,看到事物的源流和全貌,那就可以称之为有智慧的人了。
但是,思维的境界是无止境的,我认为在上述智慧之上,还有更高级的阶段,我也只是看到而没有达到,勉强尝试着描述一下:
第一,博弈论和进化论的观点,或者也可以说,更高级更全面的系统论观点。目前比较成熟的可以在工程中运用的系统论,基本上针对的还是死物,但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活物,是大量有意识、有好恶、有策略的生物构成的集合体。因此,每一个局部的变化都可能引起相关各方的行为策略调整,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博弈论的思维,特别是要搞清楚相关各方的利害格局,搞明白各个主体的所欲、所惧和所能。各个不同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的,建立起一个协同进化(实为演化,“进化”是一个翻译谬误,姑且从俗而用)的生态系统,这意味着没有最优,只有最合适,还意味着局面的演变是路径依赖的,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背景、环境、传统、现状的力量。
第二,原因的复杂性。我们上面也讨论了原因的多样性,但那时原因再多再复杂,毕竟还是有限的,但真实世界的原因可能是无穷的,是万事万物之间的微妙联系,是不可言说的蝴蝶效应。不可言说的东西又非得言说,唯一可以借助的就是数学,这个世界可以看作无穷高阶的疏松矩阵,造物用其鬼斧神工在不断运算演化,其中的信息是人力难以穷尽的。聪明的人抓住矩阵(线性)变换的特征向量,求出了特征值,就是找到了一种简化信息的途径,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他找到了原因,比如计量经济学就是这个思路。但本质上来讲,世界的演化并不是线性的,还有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原因其实被忽略了,那个所谓的原因只是一个勉强可用的近似结论而已,基本环境的突变随时可以使其结论失效。
第三,结果的复杂性。在考虑事件因果关系的时候,我们往往只关注一个或非常有限的几个核心目的、重要指标,并想要达成好的结果,避免坏的结果。但从哲学本质上来讲,任何一种行为或原因,当作用到现实世界之后,必然会产生无穷无尽的结果,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只有极少数是我们重点关注并努力控制的结果;很多方面的结果是非常微弱的,至少在短期看不到实质性影响;一些方面的结果是能够观察到的,但与当事人本身并无明显利害关系;最后还有一些结果,其实对当事人有影响甚至重大影响,但是却被当事人忽略。当我们追求任何结果的时候,都不应忘记无所不在的副作用,否则很容易因为短视,干出最终得不偿失的事情来。
第四,手段的复杂性。当明白原因和结果的极度多样性之后,当掌握了互动的本质之后,其实天然就会摈弃那些简单粗暴的手段。个人采取任何行动,或者国家采取任何政策,必然要充分考虑到相关各方的反应,各方的变化都在你的计划当中,这就叫高手,下一步看三步,自然能占尽先机。原因和结果都是需要努力探究的,但又是不能穷尽的,这一方面需要更高明的思考和谋划,另一方面也需要留有余地,避免致命的自负。在策略的领域,无论是计策还是政策,都是不存在任何真理的,唯有正确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闹笑话栽跟头的概率。对于公共事务决策而言,大体应当遵循下面的步骤:首先,全面考察现状格局,深切理解利害关系;第二,系统谋划改革方案,多方反复辩论推演;第三,选择不同背景和特点的地区进行对照试点;第四,经考察试点效果后决定是放弃、修正还是推广;第五,对于已经全面推开的政策,也应定期检视反省并随时接受社会意见。在政策的领域,任何盲目自信、固步自封、大干快上都要付出惨痛代价,昨天正确的政策今天可能就是错误,今天有效的方法明天可能就会失效,更何况那些从来没有经过实践证实的主观臆想。在政策领域,吹牛X是最致命的毛病,因为从来没有正确的政策,只有正确的方法,那就是大胆设想、小心验证、谨慎推广、随时调整,如果你已经把牛X吹翻了,那么谁再提意见就很不政治正确了,离开了不断地反省优化,任何政策最终都只能以失败告终,包括那些本身尚有可取之处的政策。
扯得太远了,让我们从天上回到地面,从哲学回到现实吧,重申一下最基本的要求:
擦亮你的眼睛,竖起你的耳朵,要知道,你看到的往往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你听到的往往是别人想让你听到的。每当你看到任何一个令你热血沸腾、义愤填膺的信息之时,请冷静三分钟,尝试着想一想,这是不是事件的全貌,在事件过程中,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回复关键词“哲思”可查看本公众号“哲思”系列文章合辑。
更多不可说的内容,欢迎加入知识星球阅读。
小号你懂的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