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
感冒发烧的孩子骤然多了起来
贴个退热贴就成了许多家长的首选
双“11”刚过
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囤退热贴
可是,退热贴真的有这么神吗?
一贴上,孩子体温就降下来了?
退热贴没有“退烧”的作用!
据健康时报,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退热贴,大部分都属于巴布剂(也叫凝胶膏剂),这只是物理降温的一种方式。
退热贴中的凝胶层为其主体部分,由具有良好的能量转换功能的亲水性高分子凝胶(含有水、冰片、薄荷、色素等)为载体,载体中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
说白了,它和凉毛巾或冰袋敷头等物理降温达到的效果差不多,而物理降温的退烧效果非常有限。
因为物理降温的方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散热,并没有从发烧的源头解决问题。
国内外指南也从来没有承认过退热贴
在我国最新的儿童发热指南(《中国 0 至 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2016标准版)》)中关于孩子发热处理部分,并没有出现“退热贴”,并且明确指出不推荐温水擦浴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擦浴或酒精擦浴。
再到国外,不论是加拿大儿科医生协会(CAPS),还是美国儿科学会(AAP),还是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技术优化研究所(NICE)都不曾提到过退热贴用于退烧。
为什么说“退热贴”坑呢?
给孩子降温,最重要的处理原则就是:孩子怎么舒服怎么来。
但是退热贴给额头局部带来的这种凉意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耐受,有些孩子甚至会出现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发红、出疹)。
孩子出现过敏(图片来自健康时报)
孩子出现过敏(图片来自健康时报)
这时有家长会说:“退热贴”贴上后,额头凉凉的,可以护脑,不容易把脑子烧坏。

其实商家所谓的“护脑退热贴”只是噱头而已,除非细菌、病毒进入脑子里,分别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炎,一般单纯发热是不会烧坏大脑的。
不只是退热贴,大家常说的“降温退烧”方法其实对退烧都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而且这一方法引用而来的“酒精擦拭”和“捂汗退烧”,不但没有帮助还反而有害!
这两种“退烧方法”
千万不要给孩子用!
01
捂汗退烧
孩子的体温调节能力并不完善,在发烧 + 捂热的状态下,不仅无法出汗排热,反而会因为不能散热导致热量在体内储积,导致体温升到比调定点更高,出现 41℃ 以上的超高热。
还有一部分孩子可能会因为温度过高导致脱水或「热性惊厥」,1 岁以内的孩子更有「捂热综合征」的危险: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环衰竭,严重时可致死。
图片来源自网络
02
酒精退烧
酒精在人体皮肤上挥发的速度非常快,带走的热量也更多,一旦大面积使用,反而会让孩子出现寒颤。
婴幼儿的皮肤也非常稚嫩,角质层薄,黏膜血管丰富,酒精很容易透过皮肤被吸收,从而导致孩子酒精中毒。
如何正确给宝宝退烧
3个月以内的宝宝——立即带去医院就诊:
3个月以内的宝宝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处理不及时容易使病情变严重,需特别谨慎。只要孩子的体温超过38℃,就应带他去医院就诊
3个月以上的宝宝——先尝试正确方法降温:
如果宝宝的体温在38.5℃以下,精神状态还不错,可先在家观察。
家长可以用开窗通风、适当脱减衣物等方法来退烧,同时让宝宝多喝水,或者给他喝点淡一些的果汁,或者是口服补液盐。
如果孩子的体温超过38.5℃时,或者虽然未到38.5℃,但精神状态较差,有烦躁不安、哭闹等表现,可以给宝宝使用退烧药,2~3 月龄以上可以吃对乙酰氨基酚,6 个月以上可以吃布洛芬。
服用退烧药后,家长需用心观察,如果在服用退烧药后,2岁以下的孩子仍持续发烧,应尽快带他去医院就诊。
孩子发热也许并不一定是坏事,发热只是人体受到感染、应激等之后的一种正常的保护性反应。除非是超高热,发烧一般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相反是有好处的。
养育宝宝的过程中
最担心的就是宝宝生病了
其实,就算不能代替宝宝受苦
也可以通过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
减少疾病带给宝宝的折磨
所以宝爸宝妈努力学习呦~
来源:健康时报、丁香妈妈、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杰杰果果
责编:龚良杰
审核:程婉琳
在看,就是在点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