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怀十六首·其十五
清 · 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黄景仁是清代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怀才不遇,命运悲苦。4岁丧父,跟随祖父生活。不久祖父、祖母和哥哥都相继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少时贫苦,长大了也并不顺遂,虽然天纵才情,七八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作文,十六岁应童子试,三千人中高中第一。但是之后,科考不利,漂泊流离,贫病交加,35岁就客死异乡。
才高运蹇的人,往往孤傲又自卑,这些感受倾注在诗里,字字辛酸,语语沉痛。“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这些纯出胸臆的作品,在清代就有人评价是“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评为第一”。
不过在黄景仁凄苦的一生中也有过一点亮色,他在17、8岁的时候有过一段真挚的恋情,虽然没能在一起,情人别嫁他人,却让他终身萦怀。乾隆四十年,二十六的他,做了十六首《绮怀》,缱绻缠绵,记述了那个美好又忧伤的爱情故事。
今天说的是其中第十五首,当年花下吹箫的娴静优雅还历历在目,银河和红墙却让人感到遥不可及,我们之间已有了重重阻隔。星辰依旧,却已不是和你昔日一起观赏的那些,我痴痴地在中庭站了一夜,露水把衣衫都打湿了,是在思念谁呢?像蚕一样作茧自缚,重重情思缠绵不绝,柔肠百转的心,如同被剥开的芭蕉。回想起你十五岁时的那个月圆之夜,再饮一杯又岂能浇灭我心中的哀愁呢?
读起来很容易就想到李商隐《无题》里的“昨夜星辰昨夜风”、“春蚕到死丝方尽”,但是仿写得又非常巧妙,虽是脱胎于《无题》,却有一种“更上一层楼”之感。特别是“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画面感极强,诗人的痴心、孤独,是留在文学史上一帧珍贵的剪影。而“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又极言这段感情在美好消逝之后,留下的绵绵不绝的伤痛,正所谓“钝刀子割肉不觉死”,比之于李商隐的《无题》隐晦,黄景仁的《绮怀》更具有冲击力,无尽哀伤的同时,又蕴藉无限深情。
黄景仁穷困潦倒,却感情丰沛,生活中遇到的一点甜都能让他回忆很久,怀念很久,怀念得越久,这份甜,又和苦涩杂糅在一起,深入骨髓,不可排遣。所以在这组律诗的最后,他说“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着鞭”。人生愁苦,一至于斯。相对于天才的敏感脆弱,我们这些常人的钝感,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文/ 曹曹

《给孩子的唐诗课》,这是当当网购买链接,随书赠送Q萌便利贴,三款随机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