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三大挑战是什么?
第一是周期性的,比如说资本寒冬。
第二是环境性的,比如AI如何商业化落地。
第三是结构性的,比如如何快速找到产品市场匹配(PMF)
第一部分:周期性挑战
首先是周期性的挑战,我们都知道资本市场具有周期性。放信贷到了一定程度就要收紧,但往往会矫枉过正,收的过度也就造成了目前的资本寒冬。我自己做投资的时候也有切身体会,不同来源的资本对回报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大家要知道,资本永远会找最好的回报,这是它的本质。创业风险投资作为一个投资类别,长期一直在增长。不管是什么基金,创业风险投资这部分资金长期来看回报是持续增加的。所以,由资本的周期性,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结论:冬天以后一定是春天。
同时,也必须要务实,我们必须面临今天资本寒冬的现实。创业者第一要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活下来,花更多的精力融资,融资特别难的时候想办法自己造血,或者是获得其他的资源,政府的补贴等等,让自己活的能力在这个严冬的情况下提得更高。
你要有原则。看到机会,就要果断地进场,该冲就要冲,因为创业的机会不会因为资本的周期而改变。如果你有机会做下一个阿里巴巴,有机会做下一个美团,有机会做下一个拼多多,要有勇气抓住,这两件事情一定要把控好。
第二部分:环境性挑战
说到环境性的挑战,我非常敬佩国内的创业者,你们都是特别努力和特别有勇气的人,因为整个环境有相当大的挑战。
首先是资本生态,中国的资本生态,相对于美国来讲成熟度不够,回报周期太短,资本不够耐心,投资的条件往往很苛刻,而且退出机制不够完全。这个要通过长期的努力来改变。
其次就是产业生态,对创业者而言也是很大的挑战。对于to B的企业,中国企业的付费意愿整体偏低,获客门槛比较高。而to C的模式,中国C端的获客很难,代价很高。国内市场的竞争强度是很高的,因此企业一旦在国内市场做出来,去其他市场几乎是无敌的。
还有一点是创业环境改变了。过去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快速迭代等等,现在是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落地。垂直行业、细分领域的落地,要扎得很深,团队的选择不可能再是几个大学生,或是BAT做过几年出来创业的,一定要在细分领域里面找到最重要的销售和BD人才。而且渠道资源非常核心,在AI创业的环境里面没有渠道资源是根本做不下去的。另外,做硬科技越来越多,硬科技的特点是开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这一切都是环境带来的挑战。面对环境的挑战一个好的应对策略是建立生态来协作,这个会在之后的文章里进行分享。
第三部分:结构性挑战
|第一个结构性挑战:产品市场匹配(PMF)
这个是一个躲不过的门槛。为什么是结构性问题?第一,随着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普及,能力的提高,创新的可能性越来越多。创新的周期一般是开始有一个想法,做出一个产品,研发一项技术,等到做完这一切,开始切入市场。但整体趋势是,好的想法越来越多,发明也越来越多,技术开发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开发越来越快速,有越来越多可以切入市场。
另外一端,市场上每一个客户一天只有24小时,不可能无限地采纳新的产品。这就形成了一个瓶颈,而且这个瓶颈口会越来越拥挤。这d是结构性的挑战,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快速迭代。
核心是这个曲线显示的,每一样东西往市场移,你有新的想法、新的技术,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找到市场的反馈。谁试错的成本低,谁成功的概率就高。我们在奇绩创坛最核心做的事情,就是帮助每一个创业团队更好地走过“快速迭代,找到产品市场匹配”这个核心的结构性挑战。
|第二个结构性挑战:收入曲线
它和创业的本质相关,是改变不了的。任何一个企业做到足够的成功,它的收入曲线永远是这样子。早期是创新者用你的产品,后面有一些赶早潮的人用你的产品,等到真正的产品起来要好几年,这个阶段是无法养活自己的。你唯一可以养活自己的途径就是融资或者自己造血,活得越久越好。这是我们奇绩创坛做的第二件事情。早期创业就是这两件事情,快速迭代,找到产品市场匹配,活着,活得越久越好。
|  第三个结构性挑战:跨越鸿沟
和前面两个也相关,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特别是2B领域的创业者来说,一定会面临的。这张图显示的是历史上所有技术驱动的新产品、新业务,被社会市场所接受的历程,它们都要走过这个周期。
为什么这是一个结构化的因素?因为它和人口的年龄、收入、地域的分布有关。人在年轻的时候,永远是更愿意采纳新东西,年纪大了自然会保守,人的收入也会有这样一个分布,经济的情况也是。
上图中,蓝色的部分对应产品早期,有了最早的创新者用户,这些人对创新很感兴趣,只要是新的,再烂、再没用他们都会试。因此早期获得用户,并不一定表明你做的事情是正确的。
红色的这部分,一般是企业里面年轻的干部,或者是创业者,或者是技术开发者。这些人有远见,他们对未来有一个愿景,永远在找新的技术来帮助他们去实现。
接下来是鸿沟,这往往跳不过去,历史上大部分的产品都死在这里。这个鸿沟为什么形成?主要是接下来这一波采纳者,就是早期采纳者,他们愿意用新技术、新产品,但他们很务实,看重实际的结果。他们采纳的核心点是——我的竞争对手用不用,我的同事邻居用不用。你不用,我就不用,你用我也用。这个鸿沟是无法避免的,历史上大部分的技术创业企业(尤其是to B的企业)都死在这里。如何跨越鸿沟?这也是我们在奇绩创坛帮助创业者解决的一个很核心的问题。这里面有一系列的方法和实践,让我们成功的概率更高。
|  第四个结构性挑战:越来越陡的S曲线
对于技术驱动的创新,每一个产品的成长曲线越来越陡,这个是结构化造成的。标准化、规模化、信息的通道流通和物流通道流通,使产品成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麻省理工学院做了不少相关的研究,它证明了几个问题。即使你已经有一个产品,走到这里,如果你没有保持高速冲刺的话,不进则退,因为你的竞争者会上去,或者说另外一个品类替代你了,最终在C端就是时间的竞争。技术驱动的创业,特别是to C的,冲刺的速度是非常重要,一旦冲上去市值很大,如果没及时冲上去,大概率就上不去了。我们的经验是你不是一路上去的,而是要跳。现在在这个轨道上,你把所有的精力、产品、市场、渠道、营销等等集中在一起,集中发力跳到下一个增长轨道。
这里还有一个点,真正的产品市场匹配,并不是单个点,而是一个过程。美国一个很知名的投资者Marc Andreessen,他是互联网最早的启动者,也是一位很出色的投资人。他定义了什么是真正的产品市场匹配:第一:是可以赚到钱的好市场,极大的市场;第二:产品供不应求;第三:竞争者进来了。当你找到了真正的产品市场匹配时,你面临的是非常陡的曲线,你一定要跳,冲刺的速度要非常非常快。这也是我们奇绩创坛核心帮助创业者的一个点,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的成功概率最高。
(全文完)

更多关于奇绩创业营
奇绩创坛的前身是YC中国,由陆奇博士(前百度总裁兼COO、微软执行副总裁、雅虎执行副总裁)于2018年创立。作为早期创业生态圈的新物种,我们投资早期创业项目,然后全身心投入近3个月的时间,像Co-Founder一样,与创始团队一起高强度地工作,高效益地提升每一个创业企业的核心能力,特别是加速产品与市场的匹配,以帮助团队在路演日获得下一轮融资。(了解奇绩创业营请点击:陆奇:“我们就像Co-Founder一样,陪创始人一起创业”
报名创业营,请直接扫码报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