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中民发表于2013年的论文因阐述“导师崇高感与师娘优美感”而成为舆论焦点。 (资料图/图)
全文共2978,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 中国知网显示,除了徐中民本人,“导师崇高”一文被11篇论文引用过,其中核心期刊6篇,硕士论文3篇。
  • 在过往的审稿经验中,朱海洋从没见过在论文里如此露骨谈论导师的情形,至多只在致谢里简短提及。“这种情况非常罕见,所以也不好去断定,可能是有人情成分在里面,也有可能是没有进行把关。这个文章出现在版面上就是不应该的。”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 南方周末记者 李慕琰
南方周末实习生 冯雨昕
责任编辑 | 邢人俨
2020年伊始,由于一篇学术论文,作者徐中民和他的导师中科院院士程国栋成为舆论焦点。

徐中民的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分为上下两篇,以导师程国栋夫妇为事例,阐述了“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描述了他们携手演绎的人生大道”,并称“该讨论不仅是能带来果实的工作,更指引着光明的前进方向。”
导师的崇高感有诸如此类论述:“导师凭高俯视世界,静观世间一切事物的形象,表现出一种高贵的单纯,肃穆的伟大。如果这都不心生崇高感,那就只能归入麻木,缺乏悟性的行列”。
而师娘的优美感,则表现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给导师做饭是一种义务”等方面——“其风姿绰约,雅致宜人,当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二人和谐统一,达到“生活之美与人生大道”。
这篇论文2013年发表于学术期刊《冰川冻土》,该刊主编正是程国栋。事件发酵后,程国栋回应称自己2011年后从领导岗位退下,对期刊的关心很少,文章发表前他一无所知,但作为主编“事后没做任何处理,应负重要责任”,因此引咎辞职。《冰川冻土》编辑部发布了撤稿声明,所属单位中科院承诺将成立调查组,做好处理、整改工作。
1
“感兴趣到走火入魔”
“他原先做科研做得挺好,后来走哲学的路,越走越偏,这两年感兴趣到走火入魔。”同属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李力教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徐中民常常向同事群发邮件,研究院同事几年内收到了几百封来自他的邮件。该篇论文也是群发内容之一,发表前后,李力收到了徐中民的邮件。群发的范围涉及到该领域内所有博导以上的学者。有时外出参会,遇到同行询问,李力劝对方“不要管”。
这种情况已持续数年,尤其当徐中民与人发生冲突时,“天天骂,天天跟你胡搅蛮缠,一点用都没有,我们工作都没法弄了。”研究所更换了三届领导,未见对此事进行公开处理。
龙爱华和徐中民同属程国栋门下,2006年以前曾多次合作发表论文,当时的研究团队在该领域“是引领中国的”。2019年12月16日,《地理学报》发布了“创刊85周年最有影响力论文奖”,徐中民200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收录其中。“本身他是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龙爱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龙爱华拒绝对“导师崇高”一文的内容做出评价,“这种论文肯定是不常见的,但是各个人的理解、角度不一样,它本身是人文科学的一些东西。”
论文引用了康德的《论崇高感和优美感》、《老子绎读》等中外哲学著作。徐中民近期接受采访称,他是理科生,高考语文只考了五十多分,后来自己看书,慢慢积累。“我认为做科研去勾勒未来的时候需要想象力,而古诗词意境就很好,内容很有想象力。我还特别喜欢历史,历史眼光可以拓宽视野,我从初中就开始翻看《资治通鉴》。”
1994年,徐中民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在程国栋门下进修了硕士和博士。
根据科学网的信息,徐中民是四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资助金额从28万元到200万元不等。“导师崇高”一文是“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研究计划,资助金额为200万。
事实上,“导师崇高”一文不是徐中民唯一一篇被质疑的论文。2012年2月,徐中民另有两篇论文刊登在《冰川冻土》上。在论文《幸福之路》里,他把程国栋扎根西北四十多年的研究历程描述为三步“舞曲”,让科研团队携手“翩翩起舞”。编者按写道,刊登这两篇文章是为了“抛砖引玉”“作者与程国栋院士师生互动17年,从中所体会出来的科研人员之道,概括而言就是:科研人员要成其大,一要有十年铸一剑的精神,二要有江海纳百川的气度”。
2013年,徐中民在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图书。这本《生态经济学的集成研究框架》的目录与“导师崇高”一文的结构基本一致,程国栋为他撰写了前言,但前言主要展望了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景,与书的内容没有明显关联,落款时间为2006年。
早在2013年该论文发表后,一位学者在科学网博客中连发数文嘲讽这篇“天下奇文”。几年后,2018年5月,该作者又发布了道歉声明,表示“在未深入理解原文情况下,轻率发表评介,很可能于无意之中给作者带来伤害,给读者带来误解”。
2
“这个文章出现在版面上就是不应该的”
《冰川冻土》是知名学术期刊,位列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研究领域唯一的学报级期刊。
该刊编委之一罗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稿件的正常录用程序是邀请单数数量的评审人,通常三或五个进行匿名评审,经多数人同意方可以发表。对于徐中民的论文是否经过了匿名评审,罗春说编委人数众多,按照研究领域各自分工,自己没有参与,并不知情。
龙爱华也称不清楚该文的发表过程,“但是当时发表后我看了,我认为是不妥的。”
据龙爱华了解,导师程国栋当时遭遇父亲离世,在家乡治丧半年,没有参与期刊的具体工作。“他年事已高,也不可能这一期两期的期刊专门跑回去一个个地审。这个也没有发给他看,因为大家知道他正在守孝。”
某理工科核心期刊编辑朱海洋对南方周末记者证实,院士挂名主编在学术期刊中很常见,“一般情况下,院士这种级别不会直接干预到编辑部的具体工作上来”。
在过往的审稿经验中,朱海洋从没见过在论文里如此露骨谈论导师的情形,至多只在致谢里简短提及。“这种情况非常罕见,所以也不好去断定,可能是有人情成分在里面,也有可能是没有进行把关。这个文章出现在版面上就是不应该的。”
程国栋现年76岁,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内外知名的冻土学家。熟悉程国栋的几位受访者皆表示,程国栋事前对此文并不知情。“他要是知道这个事情,肯定不会这样的。”罗春说,“一个老院士会用这样的东西给自己身上贴金吗?任何有智商的人都不会。”
在龙爱华的描述中,49岁当上院士的程国栋在学界德高望重。龙爱华为恩师感到不平,他形容程国栋“廉洁自爱”“淡泊名利”——程少有兼职,仅在两所不知名的学校担任兼职,但不收取酬劳。“荣誉、奖金全部捐献给教育事业,自己连房子都没有,他所服务的这么多地方都没有房子,包括他自己的老家都没有房子。”龙爱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龙爱华说,论文发表后,“程先生看完以后也非常生气,要求撤稿,并且当时的副主编已经辞职了,2013年发表完出来大概不到一个月就处理了。”
李力和罗春也佐证了这一情况,但关于处理的细节说法不一,有人说编辑部人员进行了大量调整。不过,南方周末记者查阅2013年该文发表前后的几期《冰川冻土》,在公开的编委会和编辑部名单里,人员没有任何变更。
直到事件发酵前,这篇论文在《冰川冻土》官方网站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依然全文可见。
龙爱华解释:“过去他(程国栋)在位的时候因为工作原因肯定得罪了一些人,有些人就留心了,故意做一些事情。”他认为论文被举报,与几天前刚刚进行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评选有关。2020年1月7日,甘肃省科技厅宣布,提名程国栋参评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对吧?”罗春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觉得一点也不疑惑。像这样的事应该是很小的事情,国内、国际上那些研究造假不去追究,我们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
中国知网显示,除了徐中民本人,“导师崇高”一文被11篇论文引用过,其中核心期刊6篇,硕士论文3篇。
(应受访者要求,李力、罗春、朱海洋为化名)
其他人都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