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本文授权转载自:父母堂
ID:askjane
近日,经典电影《美丽人生》4K修复版重新上线,讲述了一个犹太父亲圭多在纳粹集中营中用“谎言”保护儿子童心的感人故事。
距离这部电影首映的23年后,除了眼泪与感动,我们还能从《美丽人生》里,得到些什么?是家庭与孩子的成长。孩子会是家庭的一面镜子,TA的成长记录着家庭的特质。
央视有一部经过10年策划2年拍摄、深度探讨中国家庭教育的纪录片《镜子》,跟《美丽人生》中的温情与感人不同,里面的孩子是一群“问题少年”,他们被送去改造的地方,那才宛如真正的“纳粹集中营”。
今天,我们就这两部作品,从正反两面来探讨一下家庭情感教育。
问题少年的背后
有一群这样的家长
《镜子》共3集,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首播,通过父母们把有着各种“问题”的孩子送进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的真实纪录,来重新审视家庭中面临的亲子关系等问题。
看完以下3个家庭,就能发现,问题并不是仅仅出在孩子本身,还出在他们的家庭和父母身上。
第一个家庭,16岁的网瘾少年家明,不愿意上学,在家昼夜颠倒,父亲对他的期望很高,可家明一心想要自由,想做一名流浪歌手。
第二个家庭,17岁高三学生张钊,辍学4个月谈恋爱,把父母赶出家门,冲突中多次企图跳楼自杀。
第三个家庭,14岁的泽清,辍学2个月,看上去他表面很平静,其实经常对着母亲拳脚相向。
纪录片内容很简单,却反映出了不简单的问题。这些孩子看起来是逆反、倔强、甚至有暴力倾向的“坏孩子”,但从本质上来看,他们都是缺爱缺理解的孩子。
家明的父亲自己有过一段艰苦奋斗的经历,想把自己的这种人生信条传递给孩子。在家明提出要去做流浪歌手时,父亲一心想“纠正”儿子,认为学习和奋斗才是唯一出路。
“他们明明说的是我自己想干嘛就干嘛,可他们从来没给我机会干嘛,说都没说完,他们就已经拒绝了。
张钊的父亲说儿子原先从学习到生活各方面都很好,自从早恋后,和家里的距离一直拉开了。其实,张钊不想上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早恋或压力太大,而是想把情绪释放出来。
“在我记忆中,我爸很少笑。爸跟妈在一起时,除了吵架就是吵架;跟我在一起,除了看电视就是看电视。
泽清的家族在社会上有一定成就和地位,但他父母关系不是很和睦,常常对泽清哭穷,说家里没钱。目的是告诉儿子,如果不好好上学,就挣不到钱,企图激励他好好学习。
“我妈脾气比较暴躁,每次跟我讲到最后,她一定都说她自己是对的,我爸跟她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她也会用暴力。
在对孩子经过“81天封闭”训练改造后,他们身上的问题真正解决了吗?答案是:当然没有。
孩子并没有因为参加了训练营就得到了真正的实质性改变,问题的根源是家庭,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缺少尊重、自由、理解和爱。虽然不能把所有的锅都甩给父母,但父母的确是在孩子成长前期,对TA影响最深的人。
爱与尊重不该是父母对孩子的单向要求。
因为有这样的父母
才有美丽人生
我们再来看一看《美丽人生》这个故事。跟《镜子》中的家庭相反,这部影片展现了一个值得感恩的原生家庭。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美丽人生?答案一定是像乔舒亚这样的家庭。
二战时期,战争的阴霾笼罩了城市,男孩乔舒亚和爸爸圭多被纳粹抓入集中营,在“人间地狱”中,圭多和妻子向儿子掩盖事实,努力去展现了人类社会那最美好的且不存在的一面,他们告诉儿子:“我们在进行一场游戏,你要得到一千分,谁得到一千分,谁就有坦克。
在圭多生命的最后一晚,他把乔舒亚安顿在一个铁箱子里,自己去寻找妻子。当他被抓后,路过那个铁箱子,知道儿子在看着他,于是装出一副滑稽的模样,即使知道自己马上要被杀,圭多仍然坚持着让乔舒亚相信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游戏,永远要微笑而乐观地去面对。
父爱母爱,亲情与人性,在这部作品中大放光彩。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文环境。
虽然身处地狱般的生活环境,但家人之间彼此心连心,没有让爱构建的家庭破碎,尽可能地给乔舒亚营造了爱的温室,让他在残酷的战争和现实面前依旧保留着希望,健康地成长。
影片的片尾,有一段乔舒亚长大后的独白,对于这一段童年回忆,他说“这是我父亲赐我的恩典。
因为有爱,所以才有美丽人生。
孩子最好的底气是
良好的家庭氛围
曾有读者给我们留言,说了她家的故事:
我是一位14岁男孩的妈妈,过去很多年对儿子的叛逆都归因于他的错,从没有反省过自己。后来读了很多育儿知识,深深地知道了比起不听话的孩子,更多的是不会教育的父母。
有一次我给正在闹脾气的儿子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儿子,以前妈妈老是打骂你,请原谅妈妈,妈妈也有错,请相信妈妈,我们爱你……儿子那时一反常态没有用行动或语言进行反抗,而是沉默了。
当我试着开始改变自己、接纳孩子后,发现和老公的关系也变好了,儿子愿意经常和我沟通了。我明白了女人的嘴是家庭的情绪之源和幸福之源,孩子出现问题第一反思的应该是我们大人自己。
这位妈妈过去曾因儿子表现不好、成绩糟糕,对他采取了十分严厉的教育方式。当她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发现试着接纳、理解孩子后,那个印象里整天跟家长作对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孩子最好的底气,是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孩子一些不良行为的背后,都藏着没有被满足的需求。越是闹腾、叛逆的孩子,越需要大人的关注和爱意。
家庭氛围好的小孩是很幸运的,因为TA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拥有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很容易就往正确的方向跑。
现在拿出的每一分钟都是在往孩子的“情感银行”里做投资,只有当我们成为他们的人生伙伴时,我们才能做他们的人生导师,我们对他们的教养才会起到有效而正面的作用。
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在孩子不惹人爱的时候。
◇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父母堂(askjane)”,被上海市科协评为“2015十大科普公众号”。【父母堂】聚中外百位专家解育儿难题,提供线上父母微课堂,播送宝宝原创故事。
◇ 责任编辑:华小妹 微信(huaxiaomei2018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