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又走到了尽头。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学通社各分社的竞选季,一拨又一拨社长通过选举走上舞台,其中有的人光芒万丈,有的人默默无闻,还有人如流星般闪过天际然后……失联。但无可否认,这个职位在过去三十年间走出了太多行业大咖,凡过人之人,必有过人之处。也许,当他们回首青春的时候,会想到自己中学时代的起点,就是带领一群同龄人为了一项“事业”而打拼吧。

岁月流转,这已经是我在学通社当指导老师的第五个年头了。见惯了人来人往,以及又亲历了一年的竞选季之后,今天我想聊聊几个老社长的故事。在我心中,他们都是诠释“社长”意义的最佳人选,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让我真正理解了这种校园之外的教育对孩子的意义何在。

简洁起见,我就用字母来代指他们的名字吧。

[一]
2011年春天,我迎来了大四的下半学年,也正式开始在编辑部做实习编辑。其他编辑说,你现在开始做版了,得带个分社,正好京西分社没有老师,你就去带京西吧。

于是我出席了人生中第一次分社例会,在十一学校,正赶上京西分社届中改选。几个老社长都有这样那样的事情,要退休,需要递补新的社长。

一进教室我就傻了,一共来了9个人,跟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一样。按程序完成竞选后,一个去年夏天刚加入学通社的新生姑娘,Q,成为了京西分社的社长。

坦率地讲,当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一个业绩垫底的分社,既没有人口基数,也没有顶尖记者(老社长都退了),这根本就是一个烂摊子好吗。对于Q来说,就好像刚当上CEO,结果发现公司要破产了。但这姑娘完全不惧。不来例会?那咱俩聊聊。没人写稿?那我带着人上。总之就是一副一定要把京西搞上去的架势。

那半年开例会,基本上就是她一个人blabla地说。好在Q女王范儿十足,完全能镇住场子。我们当时选的业务副社长初三,没干多久就要中考了,于是Q又把业务这一摊事自己接了过来。填表格,带稿子,没有她干不了的。

有一次我们去房山的一个红歌发源地村子采访,地图显示有南北两条路,我们早晨八点半集合,看南线路程比较短,就决定走南线。结果开着开着就发现不对,怎么全是山路啊!明明还在北京,但是盘山公路已经开到烟雾缭绕的高度了。一趟折腾下来,到达目的地时已经四点多。我和开车的同事下了车,都感觉自己要挂了,但是Q和一起来采访的社务副社长,还有另一个社员,二话没说就扎进了村子里开始采访,最后写了一个整版出来。这种敬业精神,我是真心给跪了。

Q的任期其实很短,到2011年10月,她上高三卸任,社务接班,也就短短半年。但这半年里,京西分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带出了很多超级靠谱的社员,后来都慢慢成长为社长级别的人物;而且那年招新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当年的新生红利让京西分社一直吃到了去年。我经常开玩笑说,那是京西的黄金一代,出了一群优秀社长,一群高水平的记者、评论员,还给总社贡献了一位副社长,到现在我的大学实习生里还有当年京西的社员。一个社长用短短半年的时间带队伍,定规矩,把分社未来几年的道路都铺好了,所谓中兴大业,也就是这样吧。

后来Q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我们有时候还会闲扯几句,她曾经对我感慨说“觉得人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一个阶段已经过去了”,我知道她说的“最有意义”,就是学通的那一段经历。我倒觉得未来她一定会发现更有价值的追求,但那一段热血青春,肯定永生难忘。

[二]
半年之后,大概是编辑部觉得我把京西带得不错(其实主要是Q和社员们的功劳),正好海淀分社的泥巴老师离职了,所以,我又开始兼任海淀分社的指导老师。
W就是在那个时候成为社长,并从此开始一段漫长的与我共事的生涯。

那年海淀竞选社长的一票人里,W好像是最小的,一个初三小姑娘。出于对她初三时间精力安排上的担心,我都没有把指导老师的票投给她。但她还是成功“忽悠”到了大多数社员的选票,成为那一届海淀分社的社务副社长。

说实话,那一年海淀的成绩也是相当惨淡的,因为靠谱的老社员几乎全都上高三了(嗯,我为什么总是受命于危难之间)。转过年来,到2012年暑假,和W搭档的三个社长也上高三了,整天忙着补课,结果从迎新到暑期采访再到开学例会,几乎全是W一个人自己干。

好处就是,所有新生都知道,我们有个社长叫W哎!于是那年10月,W毫无悬念地高票当选海淀分社正社长。不过第二年W这个正社当得很惨,两个副社长先后失联,她一个人干好几份活,海淀的成绩也仅仅就是维持现状、原地踏步而已。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第三年,W还是海淀分社的社长,但终于有了一个非常靠谱的社长团队。他们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周五晚上要在微信上开小会讨论工作,风雨无阻。W这时早就不是初三的那个小丫头了,而是一个气势上足以碾压分社的霸道社长。社长说要写稿,谁敢不写?最后的成绩不会骗人,那一年,海淀分社业务总分超越了东城,拿回了失落十年之久的冠军。要知道东城分社当年从海淀手里夺走第一的时候,现在的总社指导老师任总还是东城的社长呢。

现在W已经上大学了,又回到编辑部实习。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觉得,W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的孩子,但是她有一种永远去挑战自己的劲头在。当年学通社搞第一届中级记者培训班,W算组织里的老记者了,理所当然来参加培训,选题、采访、写作一路折腾下来,最后提交的稿子改了好几遍,我还是觉得没有达到我心里中级记者的标杆。于是第一批中级记者里就没有她的名字。

换做其他人,到这也就算了,我不是这块料我干点别的呗。但W不,她做社长能带着海淀挑落十年第一的东城,做记者也能生磕出一些名堂。2014年春节前,我人在香港,一回酒店刚连上WIFI,就发现自己被W拽进了一个5人小群,里面有几百条五六十秒的语音。

后来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W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写出了学通社这两年很经典的一篇特稿《除夕十二格·北京》。因为这篇稿子,我给W补发了中级记者的证书——如果她还不是中级记者,那就是我的失职了。打那以后,W的稿子我基本就没怎么再操过心。W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在学通社,顿悟、开窍、迈上新境界这种事,是真的存在的。这也是学通的魅力之一。

[三]
说完W,该说说她的好搭档D了。

在学通社这样一个男女比例失调的组织里,男孩是非常宝贵的。而D又是一个视野开阔,而且有很强个人风格的家伙,对于编辑来说,这样的男孩绝对是块宝。

D在学通社这些年,写过的稿子数不胜数,《除夕十二格·北京》是他和W一起写的,他承包过的特稿、人物稿一抓一把,写他爸他妈的散文能把人看哭,而且还很会写评论。到最后,编辑想起要写头版时评了,没人合适,那找D吧。就是这样一个全能神式的存在。

然后今年学通社办双年表彰的时候,已经开始享受高三暑假的D被我抓来帮忙。那时候我惊奇地发现,他还能做设计。学通双年表彰大会上用的易拉宝、背景板,乃至现场给大家填的心愿卡,全都出自D手。尤其是那个易拉宝,所有人都赞不绝口。D给双年表彰大会想了一个绝佳的slogan放在易拉宝上:“所有为梦想而努力的曾经,都值得被时光嘉奖”。这句话当天在朋友圈刷了屏,配图一律是大家在D设计的易拉宝前面的合影——原因无他,太美。

学通社有个传统,希望社长是让社员们觉得敬仰的大神。做到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但我觉得D就全无问题。当年他是朝阳分社的业务副社长,然后一路升到了社长。他任上搞得最棒的一次策划,就是玩了一次朝阳分社与社员的集体签约仪式。那天D一身西服穿得像模像样,拿着一堆合同让社员签约,从此就卖给朝阳分社了。这场例会给人印象之深,就像D对麦当劳的爱一样无法磨灭——我的意思是,做社长要是像D这样,人虽然已经走了,但江湖上还有你的传说,那就足够了。

哦对,再说个D的传说,那就是他对穿衣打扮的研究与品位。学通社双年表彰那天,我们领导上楼转了一圈,回办公室就兴冲冲地说,那个瘦瘦的男孩,穿得是什么什么牌子对不对?(对不起我真的记不住那个名字)然后她扫视了一眼我和任总,一声叹息:“看看人家孩子穿的,再看看你俩,穿得跟农民企业家似的。

[四]
最后再说说另一个男孩,R。

其实讲起R,只要提他的两次采访经历就够了。R采访过马布里,采访过邵佳一,北京体育足篮球的大咖都被他采过。但在我心里R写过的稿子里最好的一篇,是他的中级记者结业特稿,讲两个工人故事的《工人的命运,与时代的浪花》。这篇稿子的故事之跌宕,命运之起伏,历史之厚重,绝对是这两年学通社出类拔萃的稿件。和他同期的中级记者,总社的常务副社一盒同学看完这篇《工人》之后曾感慨说:“我觉得自己的特稿跟R一比,写得简直像屎一样。

R初二时就加入学通社,从新生到靠谱社员,再到业务副社,最后众望所归地当选正社。我几乎是一路看着他成长。当年采访马布里时,他站着还没马布里坐着高;到和邵佳一合影的时候,他已经和佳一差不多高了。R的稿件水平,几乎是和他的身高同步增长。一开始他写的稿属于那种认真到你挑不出错,但总觉得缺点灵气;后来慢慢地这点灵气随着年龄和阅历逐渐显现,他的稿子就基本不用改了。

R的认真也是有目共睹的,他做海淀的业务副社,填的业务备案表永远清清楚楚,干干净净,别的分社每次都会算错,他几乎从来不出错。有时候因为分数分配要修改他的表格,你发现他的表格里所有算总分的地方,都是用EXCEL的函数求出来的,你改完小分,总分自己跟着变。细致到这个份上,我也是给跪了。

今年夏天,我想着要送几个记者参加高级记者培训,当时脑海里的两个人选,一个是总社社长瓶子,另一个就是R。我和R说起这个意向,令我吃惊的是,他婉言谢绝了,他跟我讲了很长的一段话,大意是做新闻永远在写别人的故事,现在希望自己能成为新闻里的那些英雄人物,而不仅仅是记录别人。

作为一个新闻从业者,我当然要跟他说,记录历史和创造历史都是伟大的事业,没有高下之分啦。但从内心深处,我其实非常高兴。因为学通社从来没有说过,你入了学通就要从事新闻业,我们最希望的是,这些孩子通过新闻这个窗口,拥有自己的思想,找到自己的道路,去创造未来的新世界。在R身上,我看到了这种可能。

[五]
说回主题,学通社的社长,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千言万语,其实就一句话:在这个位置上,意味着你比同龄人提前很多年拥有了“做事”的机会。我们在学校,除了学习就是考试,“做事”的技能,老师基本是不教的。可是一旦走上社会,你会发现你每天都要“做事”,你的情商,你的团队协作能力,你的演讲口才,你的领导力,你的管理哲学,你的信息处理能力,都决定着你能走多远,飞多高。

学通社的社长,往往在十几岁的年纪就要被推着去“做事”。团队怎么带,项目怎么推,如何配置资源,如何获取关注,白天上课,晚上和周末还要工作,的确可能又苦又累。但付出的越多,未来的收获就越大。

很可能十年之后,当你在自己的事业里纵横捭阖时,会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想起,今天用过的这些招数,都是当年在学通社习得的童子功。
(本文首发于2015年10月)


题图摄影︱入门雏鸟

——今日补刀——
这四个人里有两位都结婚了,多快啊!
摄影︱Alexas_Foto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