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陈文玲
(人民网记者 吉羽 摄)
我上午应邀作了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发言,我对广东十四五规划做了些准备,感谢下午又给了我时间,让我把对广东“十四五”发展规划思路建议再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现在面临着全球的挑战,特别是美国的挑战,也包括全球重新洗牌和全球格局的变化。
我认为,最有可能变化的是未来的贸易格局、金融格局、制造业格局以及能源格局。这四大领域变化都和广东有直接关系。广东是第一大贸易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排第一位的省份,能源上南方电网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很重要,金融是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问题。结合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我想谈几个观点。
第一,广东应该在全球大格局演化中被赋予特殊地位。特别是在当前美国对我国内政干涉加剧的背景下,包括台湾问题、香港问题,美国从贸易牌打到金融牌、科技牌,再到现在的祖国分裂牌,我们广东省都在前沿。粤港澳大湾区中,澳门体量小,对美国来说经济价值不大,所以美国打完台湾牌后又打香港牌。因此,广东省的发展要置于全球大格局下去考虑,尤其是要应对美国的粗暴干涉。靠什么办法才能化解?毫无疑问,“十四五”期间,广东要成为几个前沿。一是对美贸易的直接竞争、博弈前沿;二是制造业上创新、产业重构的前沿,2017年中国创新能力已经跃升至第17位,2018年上升到14位,美国位于第8位。中国创新能力直线上升,深圳是公认的国际创新城市;三是应对美分类祖国斗争的前沿,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粤港澳一体化,解决香港长治久安问题。四是在解决国家基本矛盾、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方面处于前沿。
不管从国际上看,还是国内来看,当前国际风云变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东省都具有特殊的地位,这一点是在“十四五”规划中广东省需要深刻认识的问题。当然,我们还要继续做广东的研究,张省长也提了自己的想法,其实从去年起,葛主任就在考虑大湾区应该怎么研究解决其核心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三地规则对接问题。那时候香港问题还没出来,如果粤港澳已经一体化,有每年度的会晤、协作机制,问题也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当然这是后话,面向未来的“十四五”规划,这些肯定是要考虑的独特因素。其他常规因素,如广东GDP占全国10.08%,贸易占四分之一,企业总数也是全国第一。所以,从方方面面来说,广东稳,中国才能稳;广东稳,香港才能稳;广东稳,大局才能稳。广东的发展不是自身问题,是关系到中国两个百年目标能否率先实现,而在这个目标实现的时候,广东能否继续走在前列的大问题。这是我谈的第一个问题,“十四五”期间广东怎么找准自身定位,如果还是常规化定位,就很难有大的突破。
第二,广东要在创建四个高地上寻求新的突破。
第一个高地是创建知识高地。要把广东真正建设成为科技创新中心,核心要义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核心要义,是让广东成为人才集聚的高地。创新是第一动力,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中人才是第一资源,但是真正能够让顶尖级和领军人才在广东集聚,还要解决几个重要问题。例如在香港问题发生后,要让广东成为顶尖级人才施展才华的沃土,就要解决人才政策问题,比如香港是允许同时持有两国国籍的,印度是允许多重国籍的,在粤港澳大湾区上是不是要从人才政策上取得突破?现在各种政策都比较完善了,但是人才政策还是短版。比如说税收政策,只有深圳对境外高端人才把个人所得税从45%降到了15%,由政府补贴30%。我认为,不仅要对境外人才,对华人科学家更要有优惠政策。说到中美问题,有个华裔科学家,跟他聊起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很悲凉,他说自己现在已经没有家了。在美国,美国的FBI一直盯着他,在中国,因为他有美国国籍,在中国工作居住也不方便,他要带着美国国籍回国的话,中国的规定是只能有一个国籍。为了国际上的竞争,我们应该马上放开政策,这种顶尖级科学家,除了税收,应该允许有双重或者多重国籍。所以,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哪怕是作为一个专题研究,都应该把这个政策争取过来。
第二个要义,要有一套知识转化为产业能力的政策。应该下功夫把科学成果转化的链条建立起来,而现在的转化链条是不畅通的。美国的科技管理体制,设计了整个科技转化链条,这个链条是非常顺畅的,比如说企业是做高科技研发的,能享受永久性的税收政策。在所收的税里面,增值的部分返还20%。我们现在对于知识转化链条的支持力度是不够的,包括怎么确权,知识产权怎么评价,这些都没有真正形成一个体系。
第三个要义,就是知识转化为知识产权的能力。现在有这么多专利,但是怎么把这个专利变成产权,变成真正可以收费的东西,在国际上创造价值,这个链条也没有。广东的创新企业最多,我想是不是在这个方面做一些突破。
第四个要义,就是要把知识转化生态体系。也就是把知识创造变成一种生态。知识的生态体系是所有体系的核心,但是现在一些地方对知识的尊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对人才的尊重也是停留在口头上,而且只针对境外人才,这就相当于把女婿迎回来,把儿子冷落了。前海、中新知识城等,完全可以在这些地方进行定向突破。
第二个高地是创新高地,创新高地是指广东能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创新高地。
一是怎么在广东形成基础领域研究的优势。美国也有基础研究的知识体系,比如航天局、国防部、财政部、商业部,都有进行基础研究的专项经费,而且规定基础研究经费占到全部研发经费的百分比,全部研发经费占GNP的比重要达到2.5%。而中国目前是占GDP的2.18%,广东是2.65%,但是都是GDP的概念,美国现在是GNP的概念。美国的研发比重是很高的,一年下来是几千亿美元,而广东一年是40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华为就有1000多亿元,广东在全国排名最高。所以,我们的基础研究经费严重不足,基础研究怎么形成政策、制度优势,允许研究机构、企业十年磨一剑,或几年磨一剑,取得重大突破,而不是每年下任务,每年下指标,每年要进展。基础研究真的需要经费支持,美国的经费都是给了大学、研究机构。美国再一个作法就是采用政府招标、政府采购的市场化方式。美国国防部的研发经费20%都是用于基础研究,大多是采用商业合同形式。所以,他们作基础研究的科学经费是非常充足的。为什么美国的科学家这么怕制裁,一说你不能跟中国打交道,就立马不敢了,这背后是经费的原因。美国把研发经费纳入国会预算,通过政府招标、企业或者个人申请来进行分配,也有三大科研经费是固定分配的。所以广东的基础研究,能不能仿照国外的做法,在“十四五”期间,做一点制度改革与设计。
二是创新要着眼于全产业链,从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来寻求突破。其实产业的链条联系就是全球的产业布局,这些链条有什么区别呢?供应链,是要素之间的单向流动;产业链是产业之间的上下游联系,是通过供应链实现的;服务链,是在实现过程中若干服务环节的藕合与集成;价值链,是所有链条立体的、多维度形成的价值体系,是一个多维度的链条,既用价值链替代不了,也用产业链替代不了。所以,广东在研究创新高地上,要把广东制造业在这些链条上与全球的关系搞清楚,然后更多创造高端产业链、顺畅供应链,创造更多的供应链上的隐形冠军。服务链有强大服务能力,才能整体在价值链上提升,实现制造业高端化。
三是要有通过技术、专利,创造垄断利润的能力。这方面我们与美国有较大差距,美国的专利保护体系很完善,一项技术取得突破后,在一定期限内,可以在国际上取得垄断利润,比如药品是十五年内不能仿造。我们现在没有这个制度。比如5G专利我们占了35%,华为占15%,但是现在华为比其他国家企业利润低三分之一,还受到打压。华为说我们要多收专利费,美国说华为是专利流氓。但是美国耍流氓耍了这么多年了,世界上没有人反对或者指出。美国企业的无形资产已经占到了26%。美国通过知识产权跨境许可,2016年的收入近3000亿美元。2018年全球企业净利润美国企业占到40%,550家跨国公司65%的利润来自于知识产权型密集企业。现在全球创造财富,不是靠制造业一单一单做出来的利润,大量的利润来自于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专利获得的无形资产以及垄断利润。
所以,我们的创新是不是要着眼于获得垄断利润,每项技术突破该收费就要收费。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研究,发现大量中医药方都被外国企业无偿拿走了,我们的中医药萃取物,从2013年开始,第一大出口国是美国,美国把这些原料加工成各种药品,我们再高价从美国进口。我们出口是没有收专利费的,因为没有中医药知识产权体系。从这件事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应该有中医药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体系,在国家没有正式法律之前,省里面可以探索先制定法规,能不能从广东先开始,把这些国外的成功作法移植过来,进行一种制度设计。
四是要有创造无形资产的能力。刚刚我也谈到,国外的企业无形资产已经占到26%了,而我们的无形资产是没有评估的,我们的财务体系没有这块内容,无形资产的收入、支出没法进行衡量。
五是面向下一代的创新技术。在数字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在业态变革、商业模式创新、制造业链接、新型贸易方式这些方面,通过创新抢占制高点。创新要瞄准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要有所突破。现在在美国对我国企业制裁清单里面,排在第一位的是广东。第一批的三个企业,都在在广东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办事处,第二批名单中广东占一半,第三批也有不少是广东企业。所以,现在的广东企业,面临美国用举国之力抑制中国的前沿阵地,广东在这方面责任特别重大,而且全国只有广东有这个优势。当然,上海也有,我们在上海做电子方面的调查,包括遥感、通信,我发现上海面临一个问题,一些高科技企业已经国际化,是把它们做大,做成能够和美国竞争的企业,还是做成政府的政绩工程?上海就遇到了这样的困难。上海为了把某个产业做大,要把这些企业变成国有企业,这样创新链条就会断掉。所以,我们现在谈的这些创新问题,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应该怎么创造体制机制,让这些企业永远保持创新活力,而不是用体制性问题掐死它们。
第三个高地是优质制度供给高地。其实我们和美国最终比拼的,就是制度设计与制度供给。
现在改革的文件已经出了1600多个了,到底落实多少?不太清楚。我认为优质制度设计,一定要是问题导向,要解决这些对我们影响最大的问题。比如负面清单,广东也是自贸区试点,那么我们的负面清单,能不能完全按照一个统一的模式?负面清单从开始时的196个缩减到了40个,但仍然很长。美国立法采用一般例外的原则,比如《美国联邦信息公开法》《阳光下的联邦政府》这些法律,规定了有9类信息不能公开,只属于一般例外,法律只规定这些类别,其中涉及到国家安全只有一条,但是这一条在财政部、国防部等国家部门,都有安全评估和制裁办法。比如对于制裁华为,有些决定是商务部作出的,有些是国防部作出的,这样一条法律规定,就形成了这方面的国家安全体系。另外,海洋法体系与大陆罚不同,也可以根据国家总的法律来对不同案子采取不同处理方式。这样的规定别人也无法诟病。所以,负面清单,是不是可以这样制定?第一,涉及国家领土安全的;第二,涉及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第三,涉及国家生态环境与安全的;第四,涉及国家重大核心机密的,等等,有那么三五条,解释权在我们这里,不同的案例不同处理,将权力下沉,这就是负面清单的另一种制度设计。关键要看怎么考虑问题,要是把部委都看成万能的去设计制度,我觉得是不够的。比如国家发改委一个司局就几十人,管全国一个领域的工作才两三个人。他们天天加班,我觉得他们挺可怜的。我们国家的公务员群体是弱势群体,五加二、白加黑,没有劳动法保障,受到批评也不敢反驳,没有话语权,挣钱还不多,中国公务员群体是一个很伟大的群体。所以现在建设成优质制度供给高地,要有很大突破。
再一个,比如说政府采购制度,能不能从广东开始?我国有三个知识产权法院,其中有一个就在广州,设在广州的知识产权法院,可否放大为在广东的制度设计,使广东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另外,是否考虑政府进行公共品的政府采购,可以把美国的一整套东西拿过来为我所用。
现在研究贸易问题只研究表象是不行的,我们与美国不仅是贸易逆差问题,我们实在是没有把美国研究透。再比如上午迟福林讲到的企业改革问题,到底是市场中立,还是国企中立,还是把国企还原为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按照对企业的非歧视原则,形成一套新的流程,新的制度。创建优质制度供给高地,应该是广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也赞同张省长讲的规则对接,不仅仅考虑与香港的规则对接。香港先进的商务制度可以对接,但有些制度香港是空白的,国际也是空白的。比如数字经济条件下的数字贸易,WTO在这方面也是空白,我国有37个跨境电商试点,这些方面我们应该提出中国方案。
第四个高地是开放高地,真正实现引领性开放和高质量开放。
广东改革开放40年来,其中33年外贸在全国都是排第一位的,广东成为开放高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要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超出所有区域的开放高地。二是建设与国际一流开放体系对接的开放体系构架,并且是以广东为主,而不是以香港为主。面向未来,香港是落后于内地的,香港在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互联网应用、互联网场景创造、商业模式、移动支付等各方面已经全面落伍。所以,我觉得这个责任是广东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新的开放高地还有一个要义,就是面向未来的贸易规则、贸易体系的重构。我参加了北京的一个专家讨论,题目是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你怎么看。我的看法是,中国不可能永远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人均GDP现在已经9000多美元,高收入国家的起点是12000多美元,中国再有二、三就会达到。中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怎么能说自己永远是发展中国家呢?现在两个定位把中国搞的挺被动,一个是市场经济地位,我个人认为,市场经济地位给不给都无所谓,我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把它当成政治筹码。另一个是发展中国家地位,有北京研究机构做过研究,其实我们失去的东西比得到的东西多,面向未来的贸易,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才是方向。作为贸易大国,我们应该在这些新的贸易规则上走在前面。
这四个高地,除了常规的规划,也是我们要在“十四五”期间应该体现广东特点的东西。这里面其实也包括了解决香港问题的措施,香港在国际社会上怎么立足?一方面我们对美国等国家的外交干预,必须坚决抵制,另一方面我们抓紧时间做这些事,才能真正解决香港问题。
第三个大的方面,在广东要注意处理几个结构关系。
第一个结构是三次产业结构。不能过度服务化,片面强调提高服务业比重。制造业在广东很重要,制造业不能弱化不能丢。服务业发展是伴随制造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产生的需要的。三次产业中,制造业应该处于主体地位,是大国之基和强国之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走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道路。
第二个结构是制造业本身的结构。2008年我参加国家调研组在广东做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前期工作,在调研组讨论时,我提出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再一次出现了重化工过重的倾向问题,服装鞋帽箱包作为落后产业被转移,这不利于制造业发展。现在制造业结构在全国来看确实存在过重的问题,在价值链中所处位置过低的问题,以及核心零部件被卡脖子问题。我最近看了一个文件,中国半导体行业核心零部件90%都是靠进口。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非常重要,首先不能重化工过重,现在的服装鞋帽箱包能转移的都转移了,没转移的应该向高端攀升,一般情况下,没有夕阳的行业或者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比如意大利皮鞋服装,瑞士钟表,这些都成为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象征。最近瑞士把来自广东的20万块手表进行碾压,中国外交部提出了抗议。这些仿制手表的精度,已经不亚于瑞士产的手表,就是因为侵犯了知识产权。所以,我们的制造能力并不低,我们为什么不创造自己的品牌?为什么不从一般代工生产转向品牌生产?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第三个结构是区域结构。我个人认为,广东发展不能只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战略,是未来大国博弈中的高地,是为了香港长治久安设置的国家战略。但是广东的粤西、粤东、粤北,最穷的的地方比全国最穷的省份还穷,省内区域差距是非常大的,现在都没解决。这些落后地区,有的地方经济上来了,但是又带来新的问题,比如佛山向一些地方转移过去了一些污染企业,又造成了新的污染。
第四个结构是市场结构,我们现在的市场结构还需要体系化,使中国真正形成国际贸易中心。未来广东要从赚制造业的加工费,转化为赚国际大市场流通环节的利润,这将是一个重大的结构性调整。现在广州的广交会,既是进口的交易会,也是进出口交易会,上海进博会,未来中国的制造业能保留住的话,中国应该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贸易中心。
全球能源贸易正在从大西洋地区转移到亚太地区,亚太地区首推中国。因为中国到2040年前是能源需求第一大国,中国推出石油期货结算方式,石油人民币结算和黄金挂钩,已经迅速发展到占全球石油期货交易的14%,超过了迪拜等老牌石油交易中心,仅次于布伦特石油和纽交所等。对于中国来说,要利用我们的制造业优势、贸易优势、跨境电商、数字贸易优势,形成世界最大的贸易中心,包括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或者叫在岸贸易、离岸贸易和转口贸易,把更多利润从制造环节延伸到流通环节。现在美国赚的最多的是流通环节的钱。
第五个结构是贸易结构,原来广东省以加工贸易为主,现在一般贸易占比也上来了,未来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数字贸易。我们做过这方面研究,也出过一本书,叫《下一代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面向未来,重塑广东贸易的优势。
总的来说,这些结构性问题,是广东“十四五”期间应该考虑的。还有广东的几大群,包括港口群、机场群、产业群、市场群、城市群,这些群落怎么来布局,也是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我们应该以崭新的思路来谋划广东未来,使广东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前沿阵地和排头兵,成为中国在日益激烈的大国博弈中能够胜出的大省。
作者:陈文玲
转载于:陈文玲评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