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下属公众号「RUC 新闻坊」统计,仅 2009~2018 年的十年间,中国大陆媒体共报道过 295 起伤医事件,362 名医护人员受伤。2001 年以来,至少有 50 位医务工作者因为暴力伤医事件而失去生命。在当前环境里,医院若要做到"暴力零容忍”,领导硬气、媒体协助、警察到位,这三点缺一不可
如果「医生」成了一种高危职业,如果「救人」要以生命为代价。
那么不远的未来,也许将没有人愿意把「治病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没有人愿意念出那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更不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到医疗行业。
这绝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未来。
中国有三百多万医生,所有一线医护工作者不超过一千万。
就是这样一群人,守护着十四亿人的生老病死。
他们不是神,他们有家庭、有理想,他们会疲倦、会失望,他们是身边的你我他。
每一件白大褂下面,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整理 | 关月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深圳儿童医院以“医院暴力零容忍”闻名业界,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在最初和“医闹”过招的日子里,医院也处于“挨打”局面。
6月23日,被誉为“史上最硬气医院领导"的深圳儿童医院副院长麻晓鹏,在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大会之"医警真诚对话"分论坛中,首次完整讲述过去几年,医院是如何在一次次和医闹斗智斗勇中成长起来的。
麻晓鹏院长当天演讲主题是《从抵触走向共赢——深圳市儿童医院警民共建和谐医院经验介绍》,今天文章主要根据其中的“医院与警方关系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为大家做介绍。
下面,小编根据现场演讲为大家做内容介绍。
曾经也苦痛:惨遭“医闹”无力还击
深圳人口近2000万,新生儿出生率增长迅速,深圳儿童医院作为当地著名的儿童医院,风险大、医疗纠纷多,社会关注度高。
而在早期,由于缺少经验,医院在医闹中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请看一组照片——
患方身躺医院门口阻挡秩序
死亡患儿家属在医院门口摆遗像拉横幅烧纸钱
数名家属手持照片、“大字报”阻挡医院门诊大门
患儿死亡,家属在门诊大厅设灵堂挂字符烧纸钱。
从以上图片可以看到,在这些医闹事件中,医闹人员肆无忌惮、而医院基本上处于无力还手的处境。
忍无可忍,终于在又一次医闹发生中,医院开始主动出击了。
医院必须强硬起来!
转折性"医闹"事件:
医院技师眼球被打伤,领导求助媒体引关注
这次转折事件发生在2013年6月10日。据麻晓鹏介绍,当天下午医院放射科一看诊儿童家长因错过叫号,冲进医院拍片室向技师抡拳,导致该技师眼球钝伤,眼眶软组织挫伤,前胸皮肤挫伤。
愤怒之下,麻晓鹏于次日深夜通过个人微博@深圳胖胖熊公布事件,以“伤医事件何时了”为话题,直言“请媒体朋友关注”。
很快,包括深圳晚报、深圳商报、深圳新闻网等多家当地媒体跟进报道——
媒体介入促使该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下图为当地人大代表在受伤技师病床边就此事件接受采访。
最终,在重重压力下,施暴者于5天后就暴力行为五次道歉并发表书面致歉信,其在信中称“非常懊悔,追悔莫及,对该医生表示深深的歉意,也希望能得到他的谅解。”据悉,施暴者最终赔偿5万元?
这次医闹处理结果令医院领导思考良多,最终『痛定思痛』,做出以下决定(敲黑板):
①建立一套完善的流程和应对方案,保护医护人员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②制定《医务人员因工作原因受人身伤害处理流程》,让每一个医护人员熟知此流程,并向广大职工建议,如果医务人员在工作时受到暴力侵害,医院不希望员工与施暴者和解,医院会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帮助,全力支持医务人员维权。
③检查梳理了所有监控视频头,在许多容易发生伤医事件的地方增加了摄像头,便于取证。
3个月后,一起全国关注的医闹发生了——
还记得“孩子生病需要父亲照顾,把父亲抓了孩子怎么办?”吗?对,就是下面这次医闹。
2014年大年初三晚上,一对夫妇带着发热的1岁孩子到深圳儿童医院急诊复诊。化验结果是病毒感染,初诊医生为患儿开了口服药,但家长没等到孩子好转就来复诊。当值医生表示,当时跟患儿家长解释,病毒感染周期大概为一周,发热大概持续三天左右,并嘱咐继续观察、吃药。可是家长却不能理解自己,认为是对小孩不负责任。根据监控录像显示,患儿父亲将处方单甩到曾医生脸上,并用拳头击打医生面部。初步判定曾医生受轻微伤。
事发当晚和次日凌晨,医务科麻晓鹏通过新浪微博和微信连发两帖,请求社会关注医生被打事件。
随后多家媒体跟进报道。由于打人事实确凿,警方认定肇事者为故意伤害他人,但只对打人者采取了只拘留三日的处罚。对此,医院相关负责人与辖区派出所反复交涉,认为打人者伤害的不只是医生,其实他的行为已经危及了其他就诊患儿的生命安全,袭扰医务工作者性质严重,是以危险行为威胁公众安全,不能和其它场所同类案件、同样伤情采取同等执法,因为它危害了公共安全,对待此类伤医事件理应严惩,以儆效尤。
但多次交涉后,警方都是以被打医生属于轻微伤只能拘留三日为由不再做进一步处理。
此时,媒体再度上场——
媒体报道后,当年2月7号,新春第一个工作日,深圳市八名人大代表自发组织来到深圳市儿童医院调研,并与市卫计委、福田区公安分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举行座谈会。会上,时任医务科医生的麻晓鹏为大家现场汇报《『医闹』现象及伤医事件情况汇报》,把医院曾经发生的多起医闹事件做了集中介绍。
会上,不少代表认为违法成本低是伤医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并直指此次行拘打人者3天处罚太轻,然当地公安分局某领导认为,行拘肇事者3天"是出于维护社会和谐的共同目的,考虑肇事者孩子患病情况需要父亲照顾的因素”。
此言一出,网上声讨一片——
事件的持续发酵引起深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当年3月20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为期一年的“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将暴力袭医人员和职业医闹列为打击重点,并着力在医院设立警务室。打击“医闹”,严惩暴力伤医事件的处罚力度达到了深圳历史上的空前高度。
警方积极响应医院打击“医闹”需求
通过以上几次“硬怼医闹”事件及深圳市委市政府严打医闹的要求,当地警方严格执行“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并在医院设医院警务室等。
在这种情况下,"医闹"气焰被狠狠打击。以下几起医闹事件的处理,充分体现了警察的重要性
家属不满治疗效果,滞留老人孩子在医院
警方迅速出警,强制带走违规家属
患儿樊XX,男,11岁,因“左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左肱骨内髁骨折”于2014.2.9行“左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左肱骨内髁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术”。术后患儿左上肢屈伸旋转功能已经恢复到了相对好的功能,左肘关节内翻约15°。
2014年7月4日,患儿父亲对患儿的治疗结果不满意,将疾病本身的并发症视为“伤害及残疾”。来深圳儿童医院索赔未果后,将孩子和老人滞留在医院病房,并跟踪主治医师干扰病房正常工作。
接到医院报警后,警察迅速出警制止家属违规行为,并强制带走。
家长砸毁医院电脑
警方行拘5日家长主动赔偿电脑
2014年5月23日,深圳儿童医院呼吸科一位住院患儿家长砸毁护士站两台办公电脑,并破坏呼叫系统,严重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也严重影响了其他住院患者的休息和治疗。
事情发生后医院院总值班、后勤管理科和医务科立即介入处置,与莲花派出所反复沟通。虽然事后家长主动赔偿了电脑,5月29日患儿痊愈出院时,肇事女家长被警方带走,正式拘留五日。
患儿父亲脚踹医生大腿
被警方拘留5天
2014年8月7日凌晨一点半左右,医院骨科夏医生接诊一名骨折患儿,在询问患儿病情的时候,患儿父亲因不满床位安排,突然踹了医生大腿一脚,并大声辱骂。医生并未和他纠缠,立即报警。警方到达后家长主动向医生道歉,被医生拒绝。莲花派出所在调取监控后,认为暴力伤医的情节属实,对周某进行了拘留五天的处罚。
患儿母亲跳楼身亡,亲属围攻医务人员
警方制止医闹行为,医院未做任何让步
2016年8月3日凌晨,深圳儿童医院感染科一住院患儿母亲,因疑患抑郁症跳楼身亡,死者亲属十几人向医院讨说法,并围攻医务人员。医院与对方沟通三天未果,后与医管中心、街道办、派出所一起采取措施,制止医闹行为。医院未做任何让步。
从上面这几期医闹事件处理结果来看,警方的确发挥了很大作用,"医闹"气焰被狠狠震慑。正如麻晓鹏院长在会上说的——“医院和警方进入合作共赢的阶段”:医院秩序得到保障,警方也被医护称为“白衣天使的守护神”。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X月,深圳儿童医院和当地福田警方建了一个“福田警医共建群”,更加方便有效地就“医闹”情况进行及时有效沟通。 
在会上,这位久经“医闹”战场的麻晓鹏院长感慨,警察和医生,都是致力于拯救生命的群体,如果因为相互之间缺乏了解与沟通,而开始对掐,只会导致不可逆的互相伤害,制造不必要的对立和仇视。应该加强沟通、相互理解才能走向共赢。
此外,麻院长还为大家总结了两点心得:
首先,医院领导必须强硬起来!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除了科学的处置流程外,处理伤医事件,最需要医院领导和卫生主管部门强硬态度,否则医院很难在伤医事件上合理维护自身权益。
其次,利用媒体力量,在舆论上占据主导,对伤害医生者进行声讨,给执法部门人员施加压力,才能避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情况发生。

杨文医生被害细节曝光,她的同事讲出了前因后果……
根据在场的工作人员描述,即使当地上流满杨医生的血时,凶手的一家人仍然有说有笑若无其事的玩着手机,这位95岁的老太太神态自若表情平静。什么样的畜生一家人。
然而,更让我们愤怒的是之后有关部门对这家人的处置。卫健委第一时间组织专家们给这位95岁的老太太会诊,家属要求老太太能走能说话。
而民航总医院的领导们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救治这位95岁的老太太,
还要求严格保密这家人的身份信息
。(坏人我来做,责任我愿意承担。凶手名为孙文斌,依靠身份背景横行霸道,为了本文能活着后台回复“耻辱1,2,3”获取详细信息。)

而这样做都是为了彰显所谓民航人的大气。呵呵。
即使这样,各位知道这人渣一家之后又去干什么了吗?
是的,他们去骚扰杨医生70多岁的母亲了,去骚扰一位刚刚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老人家,就为了逼着她签署谅解书,使得法院能轻判。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渣一家人。
对好人如此残酷,却对坏人如此仁慈,难道人难道就要卑微凄惨的活着吗?
凶案发生之后,公众在震惊之余,对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惨案也充满疑问。
凶手是蓄意杀人,动手时他从腰间拔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尖刀。
凶手动手非常突然,在与杨文医生交流时,突然拔出尖刀,没有给医生一点反应时间。
凶手手段非常凶残,刀直奔医生的脖子,没想留下活口。
以上,是从今天网上流出的一段急诊抢救室的监控视频中获知的信息,这段2分53秒的视频,清晰地记录了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遇害时的情形。
视频截图
“他掏出刀的那一刻,真令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一位120急救医生向“医学界”描述了他看完视频后的感受,“手段简直太残暴了,直接背后抹脖子,真的让人上班时后背发凉。这是我见过的最残暴的杀医,就是奔着杀人去的,捅心脏都有救活的希望。”
案发时间是12月24日6时许,约一个小时后,北京市卫健委组织的来自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的抢救小组到达了民航总医院参与抢救。
一位参与抢救的医生告诉“医学界”:“医院的急诊科门口停着7辆警车,抢救室现场有大量血迹,杨文医生躺在抢救床上,满身是血,颈部有多处刀伤,其中一刀砍断了右侧颈全部肌肉,砍断了食管、气管、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和通往身体的神经,连颈椎骨都断了。”
北京市卫健委组织的抢救小组到达抢救室时,杨文医生的心跳、呼吸已经都没了。抢救小组立即投入抢救中,但经过长达13小时的抢救,杨文医生还是没有生命体征,最终不得不宣布死亡。
凶案发生之后,公众在震惊之余,对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惨案也充满疑问。今天,一段以杨文医生生前同事视角讲述该事件的文字在一些医生群里传播,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了这起惨案背后的故事。
“距离我的同事、我的战友杨文医生遇害已经三天了。我经历了这件事从头到尾的过程,我清楚一切的前因后果、一切的细节。为什么我一直不发声?!我麻木了周围人对我们死活的麻木,我悲愤于社会大众对我们的偏见和仇视,我们临床一线底层的呐喊在人心的旷野上,震荡不出一丝的声响,不然何至于一次次的暴力伤医杀医事件屡见不鲜。
但这一次,我不想沉默了。
第一个问题:病人的诊治经过。患者95岁老年女性,脑梗塞后遗症,长期卧床鼻饲营养,生活质量不高。12月4号杨文医生首诊的,病人来时呕吐、纳差、意识不清,家属签字拒绝一切检查,仅要求输点液,但是输液后病情无改善好转,几个家属就认定是杨文医生输液给输坏了。
之后我们努力说服家属同意检查,证实病情本就不乐观,老太太全身重症感染(胃肠道、泌尿系、肺部)并伴有心衰、心肌损伤,加上基础病多、高龄、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治疗效果不好预后差是肯定的。我们和家属交代病情,完全没办法沟通。
他们一家子不接受疾病不接受死亡,每天都会因为一点点的病情变化和怀疑我们的用药,不停的吵闹、辱骂、威胁,我们建议病人转院,建议家属走医疗鉴定,都不同意。他们就在抢救室天天跟我们干架,小儿子尤其极端和情绪化,总说老太太死了,我们谁都别想活。半个多月,我们上班都是忍气吞声、胆战心惊。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不联系病人住院。就一句话,天天犯浑的一家人,谁敢接诊收治?!
第三个问题:明明知道一家子犯浑,你们没有安全意识么?!我们有,我们谨小慎微的伺候,我们向上反应了,科里医院都记录和备案了该患者及家属情况,也嘱咐我们注意安全。可是就算警察事前来了,也没有用,就像家暴发生多少次,施暴者都可以冷笑面对,直到最后残忍的砍出那么多刀。
我悲愤于凶手的残忍,在杨文医生凌晨五点多伏案工作时,悄然于背后揪住她头发,扼住她颈部,连砍数刀,那都不是刺伤,那几乎是割头了。多大的仇恨,要这么去发泄,治不好你家人的病,难道我们就不配活着下班么?!我们也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上我们竭尽全力,我们更希望治好所有的病人,但那不现实。
我寒心于周围的麻木,两个小时后,当我侥幸躲过屠刀,接手抢救室工作时。杨文医生就在我身旁,被冰冷的抢救着,她的热血还洒满了一地,空气中都是血的腥味,我经历过无数次惨烈的抢救,但这一次大脑完全空白了。
一屋子的抢救病人和家属明明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可是又假装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没有人安慰同情一下两个多小时前还救治他们的医生,没有人谴责行凶的那一床家属,他们只关心他们的治疗和住院,并且不停地催促。
凶手的其他家属冷眼旁观看着我们的慌乱、无措、难过。抢救室的电话没完没了的响,外面好事的媒体、个人,不停地打进来询问,他们不知道这部电话,我们还要打出去呼叫全院的救援。
直到昨天晚上,我还要继续给凶手的妈妈提供医疗服务,还不能对其他家属感情用事。因为病人死了家属不满了,舆论会说我们发泄情绪在无辜的患者身上。为了舆论,要让老太太好好地活,调集一切医疗资源,她成了“英雄的母亲”,活好了,反过来打我们的脸,舆论说你们早干嘛去了。
说了这么多,有什么用呢,太阳照常升起,我晒到身上可还是冷。她再也晒不到了。”
“医学界”经多方核实,已确认上述文字的确出自民航总医院急诊科的一位医生。
从这位医生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得知,这并非是一起毫无征兆的凶案。案发之前,在长达半个多月时间内,民航总医院急诊科的医生已经饱受患者家属的吵闹、辱骂,甚至是死亡威胁。他们也向医院反应了,医院也进行了记录和备案,但凶案还是发生了。
从监控视频中可以看到,案发时,凶手就站在杨文医生的背后,虽然两人一直在沟通,但杨文医生完全无法察觉凶手的动作。那个区域是医护人员的工作区域,非工作人员本不应该允许进入,尤其是对医生发出过死亡威胁的人员。
案发之后,不止一位了解民航总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布局的医生不无遗憾地告诉“医学界”,该院急诊抢救室是半开放的,谁都可以进入,这也为医生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科博士后王武辉,近两天一直在关注这起案件。看了监控视频后,他想通过“医学界”提醒广大医务人员:“跟病人或家属交谈一定要保持安全距离,而且要面对面,绝不能背对患者说话,要给自己留有空间。恶性伤医事件防不胜防,保护好自己才是王道。”
12月27日下午,悲伤情绪弥漫在民航总医院体检中心二楼礼堂,约400人聚在这里追思杨文医生。追思活动持续了约一个半小时,中途有医护人员掩面哭泣着走出来。
在杨文医生遇害的地方,“医学界”看到桌上摆放着黄色的菊花。
本文首发:医学界
本文作者:陈朝阳 田栋梁
美国:医院降半旗、第一时间主动发声、多方合作
2015 年 1 月 12 日,美国哈佛大学 Brigham and Women Hospital(布瑞根妇女医院)心外科医生 Michael Davidson 被一名患者家属开枪杀害。
悲剧发生后,BWH 做了这些。
1. 主动发声:该院大外科主任选择主动发声,在《柳叶刀》《外科学年鉴》这样的顶级学术期刊上,以学术文章的形式表达个人及医院的态度,并反思这一事件带来的教训。
医院大家庭中一员的死亡:从悲剧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2. 足够的尊严:BWH 专门举行降半旗仪式纪念这名医生的逝去。斯人已去,医院能给予他的尊严很重要。
Michael Davidson 枪击后一天,院方组织的降半旗默哀仪式
3. 避免二次伤害:事件发生后,医院院长及其他领导迅速巡视,对现场及医院其他人员进行关心。并通过社交媒体,短信,邮件等对所有员工进行随时的情况分享,避免谣言及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4. 科学处理心理伤害: 枪击案发生后,医院建立专门的心理疏散小组,对受害医生的同事、亲人等进行心理开解,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对受害医生所在的科室所有员工进行深度的恳谈,这种时候所有员工更应该团结起来,而医院应该让他们感到不再脆弱。
5. 成立基金资助受害家庭:为受害医生的家人,特别是其子女建立教育医疗基金,医院带头进行募捐以及管理,保证未亡人及家属不会出现经济问题。
6. 疏导哀思:在医院的大厅为受害医生建立专门的悼念室,任何人都可以去这个房间表达自己的哀思。
7. 安保和反应措施加强:医院建立完善的安保及反应措施,切实保证医疗工作者安全。
8. 演习和预警:医院定期进行相关袭击演习,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将医院工作人员,患者及访客进行疏散,启用「CODE SILVER」并时常演习,在事件发生后通过监控录像的再审视时,确保之前的演练是行之有效的。
9. 多方合作:和警方合作,通过社交媒体滚动发布消息,并随后共同发布新闻发布会。积极面对伤害,但不卑不亢,通过专业期刊,刊登发表有关医疗暴力的专业指南。
中国台湾《王贵芬条款》:对医护人员施暴不可撤诉
2013 年,中国台湾桃园县芦竹有一名叫做王贵芬的官员,其父亲因肺炎住院。
王贵芬致电医院询问护士父亲病情,当职护士李玮珍因考虑到保护病人隐私,没有告诉王贵芬具体内容。人在电话里争吵一番后,盛怒之下的王贵芬赶到医院,掌掴护士李玮珍两个耳光。
此事发生后,迅速引发公众声讨,王贵芬向护士李玮珍下跪、痛哭道歉,但仍被判刑五个月,罚金 30 万台币。后王贵芬取得护士谅解,护士撤告,王贵芬免除牢狱之灾。
此举进一步引发民众不满,当地火速通过初审修订修正草案,规定对医护人员施暴不可撤诉,最重可处 5 年徒刑,被称作《王贵芬条款》。
澳大利亚:对医护人员实施暴力将最高面临 14 年监禁
2014 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通过法案,对医护人员实施暴力者将面临最长达 14 年的监禁处理。
昆士兰卫生部门在 Facebook 上表示:「超过 24500 医护人员曾在过去 5 年间遭受过医患暴力……请分享这则新法案,让所有人知道,任何对于医护人员肢体或语言上的暴力都是不能容忍的。」

Facebook 截图
当地同步发布的海报上写着:「如果你认为你可以对一名护士、医生或救护车工作人员施以暴力,我们可以给你最长达 14 年的时间去重新反思。」
图源:Facebook
印度的启示:外部环境未改善时,医生该怎么做?
是什么导致了暴力的发生?我们可以来看看印度的例子。
印度部分地区于 2010 年起实施《防止对医护人员暴力行为条例》后,2017 年《印度医学期刊》的一篇论文,回顾了该条例对医疗暴力事件减少的作用。
作者结合印度及其他国家地区的医疗暴力现象,分析出以下原因。让我们看看是不是非常眼熟?
1. 媒体报道对医生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
2. 政府卫生预算拨款不足,导致公立医疗质量低下、注册医生数量与国家人口比例不平衡、不平衡的医疗资源导致医患沟通不足、保险普及率不足导致民众医疗负担进一步加重;
3. 公众对法律裁决的不信任,认为法律会偏袒医生;
4. 由于健康素养问题,部分公众对现代医学能带来的治疗效果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5. 医疗机构缺乏安保措施与意识,实施暴力极其容易;
印度医学会在 2018 年医师节发布的反暴力海报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对医疗机构、政府和一线医护都提出了可操作的建议:
1. 医疗机构急需保障安全的执业环境,否则医生会在恐慌中越来越不愿意处理病情严重的案例,最终损害患者利益。
2. 当医院/医生提供患者或亲属的任何暴力相关证据后,患者及其亲属此前对医院/医生提出的任何投诉与指控立刻自动取消、无效。
3. 医生应重视知情同意手续及完善病例资料:正确记录患者的病程无法防止暴力本身,但一旦发生暴力后医生报警,后续调查中相应诊疗资料就显得非常重要。许多医生会忙于临床治疗而滞后文书工作,但当警察开展调查时,这可能会有损医生利益。
4. 提高对暴力的意识与警惕:在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过程中要保持警惕,不要和任何有潜在暴力倾向的人独处。始终保证有逃生道路(门),不要让任何有潜在暴力倾向的人挡在医生和门之间。
5. 限制进入:病床边不应允许大量亲戚长期围堵,医院应严格设置外来人员通行证,最好通过部署前武装人员进行安保工作。
6. 所有医疗机构必须制定应对暴力行为的标准操作程序(SOP),并定期进行模拟训练,让每个医护人员都清楚自己面对意外时该怎么做。
7. 保留现场记录:拍摄记录暴力事件的音频/视频,在场相关人员签署记录暴力事件经过的书面声明,医院不应该通过「给钱求和」来掩盖问题。
第 3~4 条建议看起来非常让人无奈,但在外部环境迟迟得不到改善时,却仍对一线医护有强烈的参考意义。
最后,我们呢?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同样的悲剧后,其他人是这么做的,我们呢?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曾在 2013 年于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Quality发布一篇《中国医院预防暴力指南》,希望以此呼吁改善国内医疗工作者的执业环境。
但 6 年过去了,丁香园一项近期调查结果显示,85.2% 的受访医生依然表示,自己所在的医院或科室发生过患者暴力事件,而只有 29.3% 的医生表示,自己所在的医院后续采取了相关保护措施。
丁香调查 图
我们要听多少次来自上级医生对新人充满心酸地叮嘱「千万不要背对门诊工作」、「遇到什么事情不要正面冲突赶紧跑」?
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多的悲剧,我们同样有了这么多可参考的处理方案,为什么还是没有任何改变?
对「暴力零容忍」的口号一遍遍喊,为什么恶性暴力还是一再发生?为什么与事件相关的各类消息都要被一再封锁?
口号之后,行动在哪里?
医生负责保护社会免受疾病的困扰,谁来保护医生?谁来给逝者足够的尊重,谁来给生者充分的安慰?
那位遇害医生的同事写下,「太阳照常升起,我晒到身上还是冷,可是她,再也晒不到了。」

院长落泪之笔!中国不需要医生吗?

中国不需要医生吗?中国的媒体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呢?
夜班,全院抢救一个颈椎骨折送来时已无心跳呼吸的车祸病人,历时9个小时,患者死亡,家属表示要让主持抢救的医生偿命,扯烂了他已经浸满鲜血和汗水白大褂,作为他辛苦奋战9个小时的回报。终于明白,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了,医生是医不好中国人的。
医疗费用医保超标,医保局要扣全科室医生的奖金,众医护无语,每天至少十分之一危重病人在床,新收患者各种尿毒症、心衰、癫痫、脑梗、胃穿孔、脾破裂、肝肿瘤、总不能不管病人病情一味来追求医保金额达标。但全力抢救、医治病人的下场就是患者多花了医保的钱。
我们经历了高中般的大学生活,当其他专业的大学生们在上网、逛街、化妆、看电影、谈恋爱的时候,我们整日泡在自习室里,用5年(本科)或8年(硕士)的青春和一摞摞成百上千页的书作伴。
终于毕业了,有了一份工作,一份既让你们羡慕,又被你们怀疑的工作。这是一份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牲口使,还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01
我给你看病,你的病恢复的快,你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你的病恢复的慢,你认为我是庸医,是刻意留你在医院里,好多赚点钱。
给你治好了,你认为是应该的;一旦病治不好,医生立刻就成了杀人凶手,轻则被告上法庭,重则遭医闹报复。
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过程,况且很多病的确是目前医学上解决不了的难题。
你以为医生是神仙吗?无所不能、包治百病、药到病除、起死回生吗?
对不起,医生也只是个普通人,不是神仙。
02
医生给你做全面的检查,你说我是过度检查,牟取暴利,向媒体控诉我的恶行;
我尽量给你省钱,少做检查,万一当某个病没检查出来时,你又要告我,说我玩忽职守,不负责任。那么,请问,作为医生我到底该怎样呢?
家属急需手术,需要你签字同意,你却害怕承担手术的风险,迟迟不肯签,最后你家属走了,然后你对着媒体的镜头无比愤怒的斥责医生不负责任。
然后媒体也是一脸正义的质问着,为什么医生不能把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为什么非要因为一个签字而耽误了一条生命。
那么好吧,作为医生,我们换种做法,我们不管你签不签字,马上先进行手术,但是手术有风险,万一手术失败了呢?
你肯定又会对着媒体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说我们医生没经过你的同意就擅自进行手术,把你的家人害死了。然后你可能还会叫了一大帮亲戚朋友,甚至请专业医闹到医院拉横幅、摆花圈、打医生。
我想问问,面对这种两难选择,医生到底该怎么做,患者才能满意呢?
我也想问问媒体,能不能不要为了所谓的新闻曝光率,不分是非的伪装成一个正义者!
03
你急需要输血,血库储备却不足,有血型相符的人说要输血给你,我们拒绝了,因为法律有规定医院不能自行采血。
从外单位调用血液时耽误了病情,然后你告我们。而如果我们答应了现场抽取血液立即为你输,到时感染了肝炎、梅毒、艾滋等等,谁又来负这个责任呢?
04
夜班医生时不时在病房里溜达,你认为这是应该做的,偶尔累的打个盹你就把我的照片传到网上,接着控诉整个医疗作风是如何松散。
而你知道吗?在外科,常常是做手术忙一整个白天,然后接着上夜班,写病历抢救病号折腾一夜,凌晨睡一会第二天又照样上班。
连续几十个小时的工作,其实这是很多医生工作的真实写照,你以为他这样加班就有很多加班费吗?有多少大夫这样忙碌了十多年,却连房贷都还不完。
不是媒体曝光一次红包事件,就表示所有的医生每天有收不完的红包,好吗?
05
病人半夜拉铃叫护士,护士来的稍微迟了一些,有的人就骂骂咧咧,护士不是专门只为你一个人服务,一个病区几十个病人,假设她每个人花五分钟,一圈下来又要多少时间呢?
她一整个晚上都在病房里来回奔波,夜班铃一响,她便着急忙慌地赶到病人面前,但她毕竟也是个平常人,不是百米冠军,没办法铃一响就立刻到你跟前。
我曾看到过挺着大肚子的护士被病人来回使唤,如果是你,你愿意你怀孕的妻子这样辛苦吗?
但是护士没有办法,这是她的工作,她的责任,你们有感谢过她的劳动吗?我们能体谅你作为患者的心情,但也请你体谅下医务工作者的辛苦好吗?
你们会认为做医生怎么怎么好,多么多么赚钱。其实医生拿的工资远远低于很多岗位。
可是他们要上夜班,严重时要面对病人的辱骂甚至殴打,他们没有国庆,没有五一,没有周末,没有寒暑假,除夕可能还在病房里啃面包,好容易休息一天也要去病房看看,处理好了病号再走。
请别再说药品成本很便宜,卖给你们那么贵,是我们医生拿了回扣;砖头也很便宜,房价却那么贵,难道是建筑工人拿了回扣?
曾有不少人质疑我们为什么要查肝炎系列,梅毒,艾滋等等。假如病人住院前就已经有肝炎、梅毒或艾滋,而自己却不知道,我们也不做化验检查,那病人出院后发现了这些病,很可能会说是在医院被感染的,如果没有事先的化验结果,就只能赔了钱又丢饭碗。
如果有下辈子,真的不想做医生了。我们做着神圣的职业,却被大众一遍遍唾弃成魔鬼。我们做的好,那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稍有过失,媒体便用放大镜来看我们,肆意夸张、大肆渲染。
我们也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顾,却干着辛苦的工作,拿着微薄的收入,还要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投诉、砍伤、医闹,正所谓“赚着卖白菜的钱,顶着卖白粉的罪”。
几年前河北馆陶县医院女医生王萍遭患者家属辱骂殴打后坠楼身亡!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医生无故被砍,从此再也不能从事外科工作!
得悉此事深感悲哀,只想告诉大家,每年有超过半数的医学生没有从医,80%的医务人员不愿意子女从医,可是还是有那么多的父母让孩子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这是大众最不允许、最不容忍出错的职业。希望大众给更多的尊重给医护人员,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因为她们是我们生命及健康的守护者。

北京急诊女医生被杀后,我想和大家谈谈!

我想问问杀人凶手:
你为什么非要杀害杨文医生不可?
难道就是因为你95岁的家人治疗效果不理想?

你是否明白95岁的高龄意味着各个器官功能衰竭,甚至随时都会离开,更何况已经出现了症状?

疾病有千万种,能够被人类征服治愈的却寥寥可数。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够去帮助、去安慰。

即使是医务人员自己患病,也逃离不了生老病死的命运轮回。
而你,却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带着与自然科学相违背的目的。
或许,你还带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你是否因为各种原因心生怨气?你是否尝试去沟通?你是否曾将自己心中的不解讲述出来?你是否曾多次扬言要杀害医务人员?

你以为自己杀害了杨文医生就出了心中恶气?
你以为疯狂杀戮就能换回家人的长命百岁?
你的家属是人,别人的生命就不是生命吗?
你为什么来到医院还要带着利刃?

不要告诉大家这只是一把水果刀!
更加不要告诉我们你曾患有精神心理病!
这是一场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恶意杀人案,是一场动机明确恶意犯罪行为,是一种注定要被定在耻辱柱上的卑劣行径!

当你用刀割破杨文医生的脖子时,你可曾想过眼前正在被自己杀害的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当你看着鲜血涌出的杨文医生时,你可曾想过这即将逝去的生命几分钟前还在为你的家人兢兢业业努力着?
你有没有害怕过,害怕枉死在你刀下的杨医生时常出现在你的梦中!

你有没有畏惧过,因为正义的子弹必将会击破你的心脏!

你有没有羞愧过,因为你的冲动而导致多个家庭的破碎!
你有没有后悔过,因为你残忍的一幕而使得多少年轻人对医学望而却步!

也许,你有过;也许,你从没有过。
但是,这些都已经不要紧,因为你终将会接受法律的制裁!

我想问问民航总医院:
杨文医生的不幸去世让人感到痛心疾首,她为医学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她的猝然离开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损失,不仅是一个急诊科的损失,也是一个医院的损失,是整个医疗卫生系统的损失。

没有人希望发生这种暴力伤医事件,没有人不痛心看见整日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生殒命工作岗位,也没有人不对这种极端暴力事件感到悲痛欲绝。
杨文医生走了,带着她对医学的所有的挚爱和至诚。

但,我却不禁想问:
这位95岁的老年患者到底所患何病,是急诊抢救病人,还是急诊留观病人,还是急诊病房病人,截止事发之时,已经在急诊滞留多久?

相关专科有没有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没有收住进专科病房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人为将矛盾集中在急诊一线的情况存在?

网络传言,家属因为对治疗效果不佳而多次投诉,乃至威胁扬言让杀害医务人员,是否属实?
院方对家属的多次投诉和或极端言行有没有引起重视并做出应对方案?
对于这种已经逐渐显现的矛盾,医务科是否已提前了解,保卫科是否已经有所估计?
事发之时,一线医务人员为何会直接暴露在凶手面前?安保人员何在?警务人员何在?
2012年《卫生部公安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曾有明文规定,二级以上医院等重点医疗机构要配合公安机关派驻警务室。同时通告中提到:“对门急诊、病房等重点科室、部位,实行24小时安全监控,要落实24小时安全值班制度.....”
在杨医生牺牲的场所,有没有24小时安全监控?有没有一键报警设置?

血案已经发生了,带着惨痛的教训。
在杨文医生之后,还会不会再次出现一线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被暴力伤害的恶劣事件尚未可知!
杨文医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一颗带着治病救人使命感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无数关心杨文医生的同行、朋友却得不到任何的消息,即使是最后的通告也显得姗姗来迟。

在这份通告中我除了看见几句所谓的官方语言之外,看见更多的却是冰冷的世界。

我们不知道有没有告别会或追悼会。

我们不知道有没有机会为逝去的同行献上一束花。
我们不知道有没有做好对杨文医生家属的抚慰。
我们不知道这算不算因公殉职,甚至不知道用“牺牲”两个字是否合适。
我们不知道是否会有人因此而感到自责。
我们不知道是否有人会如此血腥暴力的伤医时间而负责。
我们不知道这些的悲剧还会不会发生。
我想问问大家:
医务人员遭遇暴力伤害事件已经不算是新鲜事了,甚至医务人员被杀害的新闻也会常常发生。

当初王浩同学被残忍杀害时,某新闻网站的评论里点赞者居然占了大多数。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

这也是我改变写作方向,由纯科普转向医学人文类的原因之一。

虽然有很多人都在努力,但却总是有那些伸长了脖子等着别人看脑袋后去蘸一点血或喊上一嗓子的看客们。

每一次暴力伤医事件之后,总是有人会冷嘲热讽:“一个巴掌拍不响!”
我想对它说:强奸案发生时,你有没有去追究过受害人太漂亮的原因?抢劫案发生时,你会不会埋怨受害者太有钱?骗保杀妻案发生时,你有没有责怪受害人不配合?

每一次暴力伤医事件之后,总会有人自以为是:“这是医患纠纷!”
我想对他说:这不是医患纠纷,这是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的犯罪,这是有预谋有计划的恶意杀人行为!

当初王浩同学被残忍杀害,他却并不认识凶手,更加谈不上曾为凶手诊疗过!

当初李宝华医生被残忍杀害,原因竟然只是他曾经为凶手的孩子会诊过!

当初赵军艳医生出诊时被三名歹徒袭击不治身亡,而凶手却并不是赵医生的病人!

不久前,一名村医被杀,原因竟是他好心提醒病人进行体检!

类似这样枉死的医务人员还少吗?

每一次暴力伤医生事件发生后,总会有人拍手称好!
我想对这些人说:
任何理由都不是通过暴力夺走他人性命的借口,任何温情的理由都不是用来宽恕罪犯的借口。
一个医学生的成长需要经过坎坷艰辛的历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物质成本。
本科、研究生、博士生、规范化培训、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主任医生.......

在这背后不仅是无数人为了初心理想的艰苦奋斗,更是家庭、国家对其培养的付出。
今天在你杀了一个医生的血腥背后,便是影响了成千上万人就医的事实。

今天在你杀了一个医务人员残忍背后,便是更多人得不到及时救治的可能。

这些人将疾病带来的痛苦转移成医生带来的痛苦;这些人将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转移成医生带来的经济压力;这些人将命运的不公发泄在了最无反手之力的医务人员身上。
因为他们伤害不到别人,因为只有医务人员才会对他们毫无戒心,甚至在他们杀了医生之后,还要继续救治他们。

今天,你们杀了一个医生。明天,你们杀了一个医生。后天,你们杀了一个医生。

总有一天,将不会再有人接过这身白大衣,将不会在再有人拿起听诊器,将不会有人再拿起手术刀。

总有一天,我们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每一次暴力伤医事件发生后,总有人会说:“不要去传播,不要去评论,容易造成模仿效应!”
毫不客气的说,这是理论是我见过最傻逼的理论,没有之一。
毫不避讳的说,这种言行其实只不过是将冷漠当理性的遮羞布罢了。

毫不隐讳的说,这种想法只不过是替自己的冷漠懦弱或精明市侩临时找来的遮羞布罢了。
持有这种观念的人有很多,不仅是普通群众,还有一些医疗圈同行,甚至有一些医疗界大咖。

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不去听、不去看、不想问,这种血腥的暴力伤医事件便是不会发生的。

即使发生了,也只不过是偶发事件而已。
在他们想来,只要自己埋起头、撅起屁股,便是天下太平可以安然睡觉了。
于是他们若无其事的继续聊着风花雪夜的故事、吹着慷慨激昂的口号、坐着黄梁美梦。

除了几句不淡不咸的一路走好和强烈谴责之外,他们甚至连朋友圈都懒得转发一下。

你可以看看杨文医生不幸罹难之后,又有几个医疗界人士或者大咖大V们发言了?
你可以看看每一次暴力伤医事件发生后,又都是谁在奔走相告,又都是谁背后默默努力。
他们只在乎自己的生意经,哪管他人的死和活。

他们只看重当下的名与利,哪管同行的血与泪。

我想问问杨文医生:
如果还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您是否还会选择这身白大衣?

如果还有如果的话,您是否会从急诊逃离?

你我同为急诊医生,同在无数个凌晨的急诊抢救室里力挽狂澜,同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较量中用那一根听诊器去连接生与死的桥梁。

急诊是一份苦活、累活、脏活,急诊是一个没有人愿意停留的地方。

在有些领导眼中,急诊是一个不赚钱只赔钱的地方;在有些同行的眼中,急诊只是分流的中转站;在有些病人的眼中,急诊是吸血夺命的销金窟。

急诊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地方,风险不仅来自于危重的病情,更多的是来自疾病背后的人心。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您一定也遇见过。

前几天急诊抢救室里来了一位突发肢体偏袒的老年男性,被老伴送进了医院。虽然病人没有医保、没有钱,但我依旧通过脑卒中绿色通道为病人采取了救治措施,毕竟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来说,时间极其重要。我没有想得到家属的感谢,毕竟这只是我的本职工作,但我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得到的竟然是一顿臭骂。

很快,病人的儿媳妇赶到了急诊室,还没有来得及沟通便对医务人员一顿辱骂威胁。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儿媳妇只不过是想在丈夫面前表现自己的孝顺罢了!
前几天急诊室里来了一位急性肾盂肾炎的女性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发热。因为急性肾盂肾炎而出现发热是很常见的现象,更何况病人初到急诊之时便已经发热。

但是,病人却认为自己发热不退且寒战一定是药物的副作用。

沟通无效,病人坚称是用错了药物,主张索赔。

虽然看似荒谬,但换位思考的话,以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也似乎可以理解。

但是,让人意外的事情出现了:闻讯匆匆赶来的丈夫,竟然不分青红皂白欲对我动手。

我知道,类似这样的情况每一个急诊科医生都常常遇见。
我知道,您也一定经历过这样的辱骂和威胁。
但,却没有人能够料到您竟然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在大多数人还处于睡梦中的时候被人残忍杀害了!
但,却没有人能够想到您竟然血溅在自己抢救了无数病人的抢救室之中。
在利刃割破动脉的那一刻,你感到了恐惧吗?你感到了害怕吗?
在尖刀刺破气管的那一刻,你后悔了这份职业吗?你后悔了自己的选择吗?
在瞳孔倒影出急诊抢救室的天花板时,你是否想起了自己宣读医学生誓言时的模样?你是否想起了因为自己无数次加班托班而不能陪伴的家人?

这些话你都不听不见了,你躺在了那个冰冷的地方了。

您已经走了,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但是,我知道您的灵魂永远也不会走,已经铸进了急诊抢救室的每一个角落里。
但是,我知道必将还有无数同行能够听见这些话,带着血泪继续前进着。

我常常站在病人的床头,从那些散大的瞳孔中看见自己的影子。

我常常替病人闭上双目,从那些冰冷的躯体上感受到另一个世界的温度。

但在此之前,我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过有一天自己的瞳孔里也会倒影着别人的影子,自己的躯体也会任由他人摆布着。
我时常在急诊室里看见横飞的鲜血,却从没有想到过某一天那会变成自己的鲜血。
我时常看见对暴力伤医事件零容忍的文字,却从没想到过血泪依旧时时在自己眼前飞过。
杨文医生,我想同您多说说,却又担心打扰您难得的美梦。
杨文医生,我知道您就是我,我就是您。

杨文医生,一路走好吧,这人间不值得。

杨文医生,我们终将会在另一个时空相见。
零容忍,这是严重的刑事犯罪!国家卫健委再回应暴力伤医事件
12月28日上午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法规司司长赵宁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对最近发生的北京民航总医院暴力伤医事件,非常痛心,非常愤怒,对任何形式的伤医事件零容忍。
问:近两天北京民航总医院伤医事件引发热议,关于防止医闹、处罚暴力伤医,我们看到今天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作出了一些规定,请具体介绍一下。国家卫健委对暴力伤医事件有什么样的看法?
答: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今天是164票赞成通过了,作为这部法律立法工作的参与者,我本来应该很高兴,但是实际上我的心情是非常沉重的,就是因为这个事件。在我们法律审议的过程中出现了这个事件,我们非常痛心,也非常愤怒。本月26日,我们委的新闻发布会上已经对这个事件作出了回应,我想在这里再重申一下。这个事件不是所谓的医疗纠纷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刑事犯罪。昨天北京地区的检察机关已经对嫌疑人做出了批捕的决定,这就是一个态度。我们国家卫生健康委对任何形式的伤医事件是零容忍,这是我们一贯的态度。
就这部法来说,有很多的地方从法律的角度阐明了国家对医务人员的保护,比如明确规定了“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全社会应当关心、尊重医疗卫生人员”,还特别规定了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场所是公共场所。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全社会都要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不单单依靠医院自身。
在表决稿中,第105条、第106条特别规定了“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场所秩序,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都要受到法律惩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就是我们的态度。非常希望在座的新闻媒体朋友关注医务人员的工作情况,也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到医院、到急救场所去看一看,实地感受我们的医务人员是如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近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召开今年的第46场新闻发布会,也是今年的最后一场发布会。
在本次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对时下的一些热点、焦点事件,如暴力伤医、频繁猝死、老人摔倒扶不扶等问题予以回复,现整理如下:
伤害医生必将受到严惩
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一贯的态度
在本次的新闻发布会上,对于记者提问:“对于近期民航医院发生的伤医事件,国家卫生健康委如何评论这次恶性事件呢?卫健委后续是否会出台相关的规定和规范妥善处理医患关系?”
对于上述问题,国家卫健委表示:这不是医患纠纷问题,这是非常严重的刑事犯罪,杨文医生对待患者态度和蔼、非常耐心。我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情非常沉痛,更是特别的愤怒。杨文医生是一位优秀的医生,是工作中的骨干、是家庭的支撑,这种伤害医生的严重刑事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严惩。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一贯的态度。
正面回应猝死事件
很多猝死可挽回
冬春季是猝死发生的高峰期。上个月27日,知名艺人高以翔在节目录制中猝死事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在这场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对该事件进行了正面回应。
在国家卫建委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及高以翔猝死事件。海南医学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候任主委吕传柱表示:
猝死是急诊的一个极端事件。也是我们国家最想预防的一件事情。最好的预防就是慢病的控制,很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心理以及适量的体育锻炼。健康中国要求每个人是自己的健康第一管理人,就是说明这个道理。
猝死的第二个预防措施,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公众普及心肺复苏的知识。
如果我们公众有更多普及的人能够在黄金4分钟伸出你的双手去按压心脏,同时能够取到除颤仪,用电击打掉引起猝死的室颤,很多猝死是可以挽回的,公众普及心肺复苏以及公共场所普及AED的投放,这是我们非常推广的,在各个地区也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老人跌倒扶不扶?
这些情况不能随意扶!
在本次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记者提出的“老人跌倒扶不扶”问题,医学专家给出了专业建议。遇到老年人跌倒时,要先根据情况判断老人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些情况下不可随便搬动。
“以上情况如果出现意识不清,有可能是脑中风、脑出血,或者是脑梗塞的情况,如果盲目搬动可能使出血进一步加重,所以不搬动是有道理的。”吕传柱强调。
在专家看来,如果晕厥原因尚不清楚,迅速把老人扶起来,可能会导致脑部损伤进一步加重。
他表示,如果老人神志清醒,可以仔细询问其哪里特别疼痛、不舒服,如果腿部或者腰部特别疼,可能是骨折。遇到老人骨折也不要轻易搬动,因为搬动可能导致骨折错位,二次损伤,应该看护好、打电话,等待120处理。
同时,国家卫健委表示,再过几天就是元旦了,每逢节假日我们的医务人员都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守护着群众的健康。向广大医务人员致以敬意和谢意!
来 源 / 国家卫健委官网、中国新闻网
来源:
中青评论、CCTV热线12
本文系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