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关,不少人调侃,马上就到2020年了,我们就能全面奔小康了!
朋友圈里充斥着说“对不起我给国家拖后腿了”的机灵鬼。
你达标了吗?
是啊,又一年即将结束,今年过年早,想必不少朋友已经开始关注过年回家的机票火车票,将回家提上日程。
说到春运人多,票难买,是我们多年归家途中的血泪印象
春节回家,是花了平时近4倍的价格买到一张时间段并不好的机票,还要提早三个小时去排队值机。是提前一个月开始查各种攻略,对比哪个APP抢到火车票的几率更高,抢票当日争分夺秒,最终结果在捶胸顿足和欣喜若狂中二选一。
然后回到家里,再向父母亲戚复读机一遍一遍解释自己在外面做什么,赚多少,找对象了没有,还要被他们指指点点安排这安排那。
过年这件事,既有些欣喜,又有些头大。
但看了《差馆》以后,我发现,我恐怕还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
因为当我们在为如何粉饰生活而感到烦恼时,有些人,仅仅是活着,已经用尽力气。
《差馆2》海报
《差馆》是周浩拍的纪录片,共两部,记录了2010年和2011年两年春运期间,广州火车站边的派出所里,那些找警察求助和被警察拘留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不加粉饰的生活。

这种火车站拥挤的场景及广播通知的场景,熟不熟悉
《差馆1》主要讲的是来派出所找警察求助的人,《差馆2》主要讲的是因各种原因被拘留的人。

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有这么几个人。
第一个人,躺在火车站的公交车底部不出来,公交车司机喊不出,民警到场,依旧喊不出。

他要所长过来跟他谈。当所长来了之后,他又立马改口,说要600块才出来。
这样躺在车底的根本原因,是想要500块钱。诱因仅仅是他去乘公交的时候没有钱,司机不愿意让他乘车。

最终,民警喷了辣椒水,才把他顺利逼出来。

如果是在微博或者抖音或者任何一个短视频app中看到这段视频,我大概都会觉得这是个搞笑的段子。

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为了500块钱不要面子?作秀的吧..
但看完整个《差馆》后,我觉得有些心酸。
我国经济开始腾飞,是2005年。那时候,很多中国大妈,陆陆续续有了钱,去国外的奢侈品店血拼,看到海外不错的楼盘大手一挥,“这个我要了”。这当然有夸张的成分,但翻一翻那时候的新闻讯息,会发现真的处处都透露着全民奔小康的幸福气息。
很难想象,6年之后的2011年,还有人,光天化日之下,为了区区五百块钱,做出如此不体面的事情。
这个人,有市井最俗的俗气,有些势力,你看他赚不到钱就想坑;你看他不跟普通民警谈,要跟“当官的”谈;你看他见到领导之后,忽然话风一变,从500涨到600。

但你没法觉得厌恶或者去责怪他。因为他不是作秀,他所有的自作聪明,投机取巧,都建立在真实的认知局限之上。

我不觉得这个人多坏,我只觉得心酸。有些人,每天挣扎着不要多花200块,有些人,一块坐车钱,值得他撒泼耍赖。
生活方式本身没错,让人感慨的是背后广袤而差异巨大的社会现状。
周浩说,在拍《差馆》前,他从不知道,我们国家竟然有这么多文盲。
毕竟,我们身边的人,似乎都是大专以上学历,甚至有段子说,以前一个村大学生只有一个,驴有好多,现在一个村子大学生好几个,驴却找不着了,大学生比驴都多。

事实是,我国人口14亿,只有2亿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我们被社交网络年轻有为的同龄人碾压时,有好些人,还努力在温饱线上打转。
片中有一个矮个子的瘦小男人,前一天刚从派出所出去,第二天又因为在火车站广场卖小马扎,被抓了进去。

问他,你不是刚出去,怎么又犯了?
他说,知道会被抓,但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想在年前多赚一点是一点。
一个马扎多少钱呢?连本带利才10块钱。

对有些人来说,10块钱什么都不算,对有些人来说,10块钱也是积少成多的一步,值得他冒再被抓的险。
因为在农村老家,还有两个念书的孩子正在等着用钱。
而钱,真的不好赚。他们曾在厦门某工厂工作,,一个人一个月除了吃喝就只剩下900块。他们上了初中的大儿子,一年花销就得万把块。
被问到来广州做什么工作,他说打工,什么赚钱做什么。

但其实,钱真的太难赚了。
有此感慨的不止他一个人。这个派出所,每天都有好多人,因为在火车站广场违规摆摊被抓进来。
有些人对此司空见惯,甚至会幽默的说,
来派出所是在住不要钱的房子

一个在车站卖大饼的回民大叔,明知道在火车站摆摊是违规的,但是他那1块钱2个的饼,只有在火车站这种客流量大的地方,才卖的快。
肚子会饿,孩子要吃东西。得赚钱。
他乐呵呵地进到警察局,因为,如果不能卖饼了,在里面外面都一样。
有些人无法理解那些用最简单单调而重复的劳动力,换取很少报酬的人,但其实,那些只有一种生存技能的人,也为了生存,已经拼尽全力。

片中那个第一次在火车站卖开心果就被抓的姑娘,哭着说,“感觉钱很难赚”。

她是安徽凤阳人,会拉二胡,曾经卖唱过,读书很少,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那些变着花样赚钱的法子,在她这里不存在。
有些人,在派出所门口闹事,仅仅是因为被拘留了可以免费过夜。

还有的人,故意每年把打工赚来的所有钱寄回家里,然后在火车站因没票被送进警察局,这样,就可以蹭吃蹭喝蹭票。
从有些角度看,这些人太爱占便宜了。

但设身处地看这些事情,谁能理直气壮的说,这些贪小便宜的人,就是不是好人呢?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种事,几乎时时处处都在发生着,只不过不是你,所以你不知道罢了。

有一个六旬老人卖板凳被抓,在派出所直白地说,觉得毛时代更好。
“因为那时候,所有人一起穷,一起富,60年灾荒,毛主席自己也和群众一起饿着肚子。
而现在,你拿了很重的东西走在路上,想让人帮忙,别人开口就谈价格。”
他不喜欢这个人人谈钱逐利的世界,不喜欢这个人与人差距巨大的时代。
如果他是这个时代中的富人,他可能不会做此感想吧。可能根本感知不到这种时代变化中,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带给自己的巨大落差。
有时候不是生活中的人变坏了,而是自己长时间生活在坏的环境中,才怀念所有人生存环境都不好的日子。
以上,我说的这些只是片中的部分例子。还有很多。

第一次看这个片子很受触动。不止因为看到这些在时代发展中跌倒,跌跌撞撞生存的人,还因为他们羡慕的有着铁饭碗的警察,自称“窝囊废”。

纪录片的好处就在于真实,纪实镜头无滤镜,镜头下的职业依旧不被美化。

警察也是人,希望能够好好回家过个年,但是因为职业,只能服从命令。他们也有情绪。

办公室贴执勤表的白板上,他们用自己的名字,拼成一个大大的“草”,表示对生活的牢骚。
其实很多来警局的人,他们的困境,是解决不了的,那些贫穷,那些无知,那些人性底层的苦难,靠不了警察。

而对于这奇怪苦难的世间百态,他们见怪不怪。有警察坦言,“这种事情太多了,已经没有同情心了”。
打动我的,正是他们平淡而坦然地承认,这些非常触动常人的穷困,已经无法打动他们,因为见太多了。

观众从这个片子中,已经看到不少人的窘迫,在每一种窘迫中,都会有一种别样的揪心。

都是人,想必警察们一开始也会揪心,所以他们对一些前来求助的人,自掏腰包相助。但是慢慢的时间久了,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帮不过来,也同情不过来。
要有多少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情,才让观者一点点麻木了呢?
这是我觉得纪录片中最好的部分。用非常冷峻的现实反映现状,没有一句批判,观者却都觉得脸疼了。
犹记得大学时期,
在一家养老院,
跟剧组拍片。有一场戏,主角老头死了,护士们说说笑笑地把老头推走了。

我当时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这场戏要这么处理。那是一条人命,怎么可以那么漠然呢?是不是太假了?
学长跟我说,在拍之前,他问了很多养老院的护士,如果老人死了会有什么感觉?她们说,一开始会难受,见多了,就没感觉了。

慢慢的我懂了,看似麻木,比大开大合的悲伤,更有震慑力。
从前很喜欢贾樟柯,因为他一直关注着小镇青年,关注他们的生存,他们的梦想。他说,
不能因为整个国家都在向前跑,就忽略那些被撞倒的人。
看《差馆》的时候,我一再想到科长,也想到我们当下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信息茧房。在岁月静好中成长的年轻人为理想烦恼的时候,不知道有些人正在为生存尽力。

很多苦难,影视化之后,总觉得在带着质疑观看,不相信在现在这个盛世,还有那么苦难的事情,也是正在进行时。

但是,杨德昌很多年前就告诉我们,“电影将人类的生命,延长了3倍”。
因为,影像里有自己没经历过的,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想象,别人的理想。
所以,日子无忧很好,不要失去感知生活的痛觉,也不要乱批判。
-END-
下面是一个抽奖
很快开奖
(最近会有比较多的抽奖)
【推荐阅读】
回复晚安
可以看到一篇
“性瘾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