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昨天发布了一条消息。
北京住建委发布了最新版的《北京市房屋出租经纪服务合同》《北京市房屋承租经纪服务合同》,并宣布7月8号正式实施。
那这个合同与以往有什么新增的不同内容呢?
1.房东不得在租赁期内单方面涨租金
2.合同期满继续出租,同等条件下原承租人享有优先承租权
3.每个房间居住的人数不得超过2人
4.自行成交或通过中介成交,都可使用同一租房合同
其中,第三条引起了民众的热议。
看见微博下面的评论,庄主不禁叹了口气。随着一线城市人口的不断涌入,租房市场一直呈火爆状态,租房价格的不断上涨却让很多北漂人群一筹莫展,买不起房是很多“漂泊”一族的共同话题。
但伴随着城市品质提升、经济转型升级,外来人口租房需求也在升级,一批80后90后成了大城市的主力。
从仅是栖身之所到追求温馨的社区生活,符合预期的房源少之又少,长租公寓应运而生了。
中国的租赁市场规模超过万亿,潜在空间巨大,一个又一个长租公寓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就是这样被业内看好的长租公寓,在去年开始就一家接着一家倒闭。
(点击图片进入海外购房交流群)
但这些品牌的倒闭只能说大多数都属于自作行为。
如果租房按月给中介房租,中介按月付钱交给房东,老老实实赚点中介费倒没什么问题。
但这里面有一个地雷存在,它叫——租金贷。
租金贷一般的模式是:公寓把房子租给租客,租客向金融公司申请租赁贷款,金融公司一次性把租金支付给公寓,租客再按月偿还金融公司贷款,甚至押金都可以申请贷款。
但有些长租公寓平台却在这上面动了歪脑筋,借助租金贷业务疯狂扩张资本市场,形成不健康的增长模式。
简单点来说,就是租客给中介付了一年的房租,但中介没把这笔钱全部给到房东,而把大部分租客付的租金拿去租更多的房,这样中介公司就有了现金流和更多的房源。
但随之,垄断市场就此形成,房租也一涨再涨,市场一片混乱。
从2018年8月份开始,北京、上海、浙江等多省市开始监管租金贷业务,不少银行干脆叫停了租金贷业务。
一些小平台开始跑路,一些中型平台暴雷,终于在2018年年底的时候,市场被长租公寓的暴雷炸醒了。
(点击图片进入海外购房交流群)
这种租金贷长租公寓,一旦中介爆仓跑路了,原房东不但收不到他们的租金,租赁期间租客也会莫名其妙被赶还会背上贷款,严重的会影响社会征信,押金更没指望。
庄主在此提醒刚毕业需要租房的毕业生们:这种房千万不要租啊!
国内的长租公寓的爆雷显示出市场长期的不健康状态,这种租聘品牌抢房的状态其实并不可持续,间接推高了成本,对资金链是一个挑战,投资圈不看好之后,很多项目就断粮了。
连很多收租的房东都不禁感叹:市场真是不给当代年轻人活路啊!
美国是一个房屋租赁市场具有前瞻性的国家,他们有着成熟的收益体系可以借鉴。
美国房屋租赁是靠资产组合的持续运营、出售资产获得增值回报、资产翻新改造提升竞争力。
在美国,可以进行专业化租赁管理的公司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重资产持有模式,主要包括REITs和开发商,在公寓持有和运营领域均有较大占比,像开发商类的主要有The Michaels Organization、Forest CityResidential Group等为代表的非REITs公司。
这些公司的运营模式主要是自建、持有、对房间进行管理和出租。目前除了开发商之外,行业内还没有大体量的非REITs类自建、持有运营商出现。
另一类就是REITs,主要是以AVB、EQR、ESS、MAA为代表的上市REITs公司。
而我国的租聘产品就还停留在类REITs的层面,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前夜。2017年10月24日,保利地产租赁住房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挂牌转让获上交所批准,总规模不超过50亿;这是国内首单央企租赁住房类REITs。
(点击图片进入海外购房交流群)
就拿庄主家最近推的美国休斯敦别墅项目来说,在美国购置房产不光拥有永久产权,租出去年净回报率高达5%。
而国内长租公寓租金回报率为1%-3%,远低于国际公寓水平,哪怕一线城市也没超过2%。
从美国一些巨头公寓运营商的共同特性来看:规模并不是市值的关键驱动因素,资产包的质量及运营表现才是市值的关键决定因素,国内长租公寓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对投资国外房产感兴趣可点击图片里的小程序进入群聊和同道中人聊一聊。
但不管怎么说,庄主只希望这个市场能温情一点,在国内收租的业主能收到公平的房租,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回到出租屋能安心的生活。
- END -
更多详情,欢迎进群沟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