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觅食(restaurant_hunter)的第181篇文章
上海最呲的严肃美食博主
↑置顶就不会错过更新了↑
我以前总觉得像上一辈人一样,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是不可想象的。好比我妈,大学毕业包分配,在古籍出版社当编辑,一做几十年;亲戚里还有知青、退伍军人,都是一份工作干到退休。
现在的人,大学毕业混上一两年还没升职加薪,就要坐不住要”换地方“;也见过太多的年轻人,不甘平凡、要追求理想,上手才发现个中艰辛超乎想象,坚持不了多久就作鸟兽散,理由无外乎领导眼瞎、同事傻逼、谁都不理解自己。是,谁不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有最快的回报?却往往事与愿违。
不过,能坚持下来的人并不是没有。
说几个身边的例子吧。
初中同学是个小说家,大学毕业之后做过高中老师,却一直没放弃写小说的梦想。先后拿到了美国知名学府创意写作项目的全奖,出版了自己的长篇小说,前阵子她的英语短篇还被《纽约时报》的编辑在新闻信中提及,横竖看来都是人生赢家。恩,还有高中辍学自学成才17年摘到米其林星的非科班厨师、在并不愉快的工作里熬了十年终于辞职写书去了的大学学长,以及,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编辑,最近得了个行业最高荣誉中国出版政府奖的,我妈。
谁的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
这些人走在路上,就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扔到人堆里就不见了。
“天命就是你一直想去做的事。每个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都知道自己的天命。在那时候,每件事都清晰不昧,每件事都有可能。他们不会害怕做梦,也不畏惧去渴望生命中任何会发生的事物。然而,随着岁月流逝,一股神秘的力量将会说服人们,让他们相信,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自己的天命。”
高中时看的这本《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又名炼金术师),对我影响特别大。一个从小热爱表达的我,虽然高考作文并没有及格,依然不依不挠读了新闻,写过漫画音乐电影时尚酒店严肃新闻,也偏离轨道干过市场和销售,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在写东西,看似背道而驰的经历,反倒成了一种加分。
其实一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所谓吸引力法则,真的是存在的。
______
建业酒家的纪瑞喜师傅,也是这样的人。
汕头本地土生土长的纪师傅,如今是享誉全国的高级潮菜烹调师、汕头市美食学会副会长、餐饮协会副会长。1983年进入厨师班学习纪师傅从当学徒白手起家,研究潮菜和鱼胶(花胶)三十载,一路奋斗成了被蔡澜钦点作”人生必去餐厅“的建业酒家老板,和整个中国乃至世界鱼胶收藏界的一块招牌。
总觉得这样的人,应该精明务实、气场强大,和他聊了一下午,却颠覆了我的想象。些微的生疏与拘谨,渐渐化作侃侃而谈,聊靠一双手如何传承潮汕饮食文化,聊他最钟爱的鱼胶,认真专注的潮汕口音里,透着淡淡的笃定和禅意,却绝非那种拿着珠串、巧舌如簧的油腻中年。
______
鱼胶是潮汕传统文化中占有极重的一席之地,不少当地人会将陈年鱼胶作为传家宝,不少人家女儿出嫁时,甚至以鱼胶作为嫁妆。
想起一则真人真事,说90年代加国投资移民热,要300万加币资产加持,有个香港人,运了300万等值鱼胶鱼翅到加拿大,放在家里,和老婆两个人到现在都没吃完。
故事是夸张了一点,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鱼胶真是个不错的长线投资。
花胶之所以为“胶”,是因为它丰富的胶原蛋白。蛋白质含量高达85%,脂肪只有0.2%。传说花胶对病体康复特别是止血有奇效,还能加速伤口愈合。
真正的鱼胶,和我们平时吃的普通鱼肚非常不同。严格来说,只有深海大型鱼的大鱼鳔做成的干制品才能叫鱼胶、花胶。俗话说,百斤鱼一斤胶,可见一个几两重的鱼胶,鱼身就要几十斤重,而且大部分是深水鱼,难以人工养殖,因此物以稀为贵。同一品种,个大体厚,色泽金黄通透的是上品,重量越大,胶龄越长,价格就越高。鱼胶中的极品,不光极其罕见,斤价更是几十万打底,体型厚大的陈年胶直接能拍到几百万,收藏价值远远高于食用价值。
在建业酒家的鱼胶陈列室里,大大小小的鱼胶晒满了架子,午后斜阳穿过半透明的胶质,将室内笼上一层慵懒迷人的橙黄色调。纪师傅开玩笑说,这房间的鱼胶卖了,可以去你们上海买一套不错的房子。
而这只是他收藏的凤毛麟角。据说,纪师傅家藏最贵重的一只鱼胶,市值早已超过了200万,喏,就是下面这只。
______
纪师傅这个人,不仅眼光好,也特别懂做人。
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特别有 sense。
他说,自己一生一共拜见过三位师父,第一位是在厨艺学校里教他烹饪的师父,第二位是教他如何参悟人生的师父,第三位,就是是专门制作鱼胶的师父。
从进厨师学校开始,纪师傅就发愿”有朝一日要做自己的老板”,跟着各种老师傅虚心学习,因为怕得罪诸位师傅,更是低头做人,尽量多看少问。
跟着师父,纪师傅渐渐认识到,同样是中国传统四大名贵食材,燕窝、鱼翅、鲍鱼都无法存放百年,唯有鱼胶不但有药用价值可入药,还能作为食材烹制菜肴,更能用来收藏,价值不可估量,对这种食材渐渐萌发了兴趣。
自己开了店,需要积攒好食材,于是纪师傅开始收藏鱼胶这种食材作为投资。做到今时今日,鱼胶与他的饭店已是彼此成就、难舍难分。
______
这一席谈,纪师傅反复提到一句话:人啊,不能太贪心,做好一件事就不错了。
他的微信昵称是“一单”,他说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处理一切事情。” 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在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上面:立足潮汕本地的优质食材、发掘潮汕家味,在传统的基础上予以现代改良,着力将潮汕菜和鱼胶文化推向全国和世界。
这,就是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笃信。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所谓菜如其人,是每道菜都包含着真挚情感与细腻斟酌,每道菜的背后,也都有属于它自己独特的故事。

国外早有“明星厨师”一说,我们国内的大厨,不见得就少了故事与经历,只是鲜有人关注和挖掘。正如干邑是潮汕人饭桌上感情的催化剂,马爹利在做一件很少有人做过的事情:挖掘食物与菜品背后厨师的故事,感受体悟,食物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结。
纪师傅用六道菜揭开马爹利”识厨解味“第二季的序幕:从潮汕人的日常汲取灵感,寻根”家味“,不论普通矜贵,用心处理食材,成就一席精美宴席。
鹅肝潮三宝
(澄海狮头鹅卤水肥鹅肝、芋泥方、脆猪手皮)
______
潮汕人嗜甜,“做桌”宴请宾客,讲究“前甜后甜”。芋泥方作为开胃前甜,柔绵微甜,不油不腻,分量不多不少,刚好能把味蕾打开。
潮汕特产狮头鹅,以澄海地方为佳。以传统卤汁处理,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让人欲罢不能。除了个人挚爱的鹅头,最令人魂牵梦萦的,要数粉肝。漂亮周正的狮头鹅肝,嚼之粉润,鲜香迷人,真的不输顶级法国鹅肝。一甜一咸过后,再来口爽脆的猪手皮,吊打舌头顺便解解腻。
三道看似不相关的开胃菜,实则循序渐进、一气呵成,吃完才知道其实费劲了心思,潮菜的“食不厌精”,大致如此吧。
金砖斑虾酥配陈年老金桔膏
______
潮菜讲求药食同源,本地食材得天独厚,也要追求形、色、味要面面俱到,体现口感和营养的平衡。这道菜完美展现了纪师傅推陈出新的功力:取材中西,把惠来港的野生大斑马虾、两头乌猪颈肉、美国红腰豆剁碎,炸成长条状的“金砖”虾饼,趁肉的鲜香酥热还在口中交缠,马上切一块温润深厚陈年老金桔膏抿在嘴里……妙不可言!
老公肚醉花菇
______
说了那么久的鱼胶,终于等到了主角。
喝完这碗汤,嘴巴真的会粘起来!
鸡汤炖鱼胶和醉花菇,潮菜两道古法菜的完美结合。纪师傅甄选自己私藏多年的汕头本港老公肚,配以味道口感均出类拔萃的长白山金钱花菇,以四川汉源贡椒吊出花菇鲜味,又花时间炖制鸡汤,真是任一细节都不手软……这道纪师傅的拿手好戏,是对传统鱼胶烹制方法的致敬和传承。
八珍雪桃粿配蜜制老香黄
______
粿是潮汕人民的灵魂小吃,街头巷尾遍地都是炒粿、粿条摊,想要把古早味的平民小吃改出新意,还要变得更好吃,真的难。
为了打造这块八珍雪桃粿,纪师傅将家乡的王牌食材悉数祭出:以前造冬米入粿皮,内馅用鲜虾、腊肉、大地鱼、香肠、花生、豆干、香菇、糯米炒到喷喷香,塞进捏得精致玲珑的粿皮里;老香黄也是潮汕著名食材,其实就是佛手柑,这一块则是建业酒家自己动手制作的。长时间腌渍带来的沉香和甘甜,给这块粿带来意想不到的味觉深度,与前面的斑虾酥异曲同工,亦是为药食同源的绝佳呈现。
鸡汤马蹄笋
______
吃完粿,喝到这碗汤,嘴巴着实惊艳了一下。
乍看神似龙须面,实则是碗刀功到家的鸡汤笋丝。漳州贡品马蹄笋,则是纪师傅采风得来。本就清香无渣的笋肉,硬是花功夫切成了细得不能更细的丝,与透亮澄澈的鸡汤同食,平添了几分甘柔甜美,正好承接前几道菜,把油水的腻解得干干净净。
只花寥寥几笔,就让人口颊生津,能把简单的菜做得不平凡,是需要铁杵磨成针的深厚功底的。
节节高升
______
在潮汕,春节食用姜茨是保留节目,一般薄片入糖汤里滚熟,做成当地特有的姜茨糖水,每当贵客临门时,还会用姜茨入馔招待客人。
两块切得方方正正的姜汁糕、姜茨绵花糕并排呈上,讨了个节节“糕”生的美好口彩。形似山药的姜茨温润如玉,嵌入糕中不仅不抢味,还自带一缕清香,而姜汁糕微辣爽俐,两者一锐一柔,相映成趣。纪师傅还特意为这道双拼挑了在地的潮阳姜茨、大埔老姜母等最朴素的在地食材,吃得到纯正的传统味,更吃得出别具一格的匠心。
______
揭秘灵感,入味生活
让深藏功与名的大厨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吃了那么多餐厅,听了那么多大厨的故事
也想有机会写出来,和你分享
最近几天还会再写一篇和厨师有关的文章
要看哦~ ❤️
图文:喜北 & Judy
本文由马爹利倾情赞助,老规矩不打赏啦
回复合集,获取所有历史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