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萦        改变自己主创
创业者 | 品牌人 | 性格分析师
很多时候我们深处在一个环境当中无法分辨自己的认识究竟是共识还是常识。
而往往,我们把成功归因于共识,最终又回来打败你的也是共识。
共识潮来潮去,唯有常识永存。

成就你的,又回来打败你
作者:人神共奋
来源: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强势的公司文化是如何走向「泡沫化」的?
 01 大企业,是非多
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一些大企业深陷舆论漩涡之中,从百度到腾讯阿里到京东拼多多,再到最近的那谁谁。
作为不了解细节的局外人,没法判断具体问题的是是非非,我更感兴趣的是:
为什么在很多常识性的问题上,大企业的认知和普通民众会有如此之大的差距?
各方利益冲突如何被强势的企业文化掩盖,又是如何爆发的?
大企业的高管又是如何看待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的?
这个问题,我之前喜欢用微观视角,比如决策者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出一道题,看看你有没有当领导的直觉》),比如内部猜疑链(《真的是「大人只讲利弊,小孩子才分对错」吗?》),比如官僚体系反应的滞后性(《危机到了最严重的时候,才是解决的最佳时机》),等等。
本文,我将采用一个新的视角「反身性」,谈一谈,为什么那些成就你的东西,都会带你走向反面。
 02 泡沫在破裂之前,往往是更大的泡沫
「反身性理论」的起源于上个世纪 20 年代的社会学家威廉托马斯提出的「托马斯定理」,意思是说,如果你判断的情形跟你自己有关,那么你的判断会反过来「验证」这个事实。
这个现象很常见: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如果生活在一个暴力的环境当中,那么他认为暴力能够解决问题的手段,一旦他使用过多的暴力之后,往往以后只能适应充满暴力的生存环境。这就是「环境改变认知,认知又改变环境」的教育的反身性。
如果银行觉得一个企业有问题,从而逼迫企业还贷款,那么企业会因为生产被打断,而真的出现问题;如果有谣言说银行要倒闭,居民纷纷去取存款,那么银行真的会因为居民的挤兑而倒闭,这就是现代金融放大危机的反身性。
一个国家的政府认为邻国对自己有敌意,开始备战,这种情景,邻国觉得对方有战争的意思,也开始备战。如果没有很好的沟通,真的可能引发战争。这就是国际关系的反身性,又叫「自证预言」。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就是这种反身性的例子。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信则有,不信则无越相信一件事,这件事就越容易发生,这也是一种反身性。
反身性的社会学理论,被人们熟悉,却是因为大名鼎鼎的投资大师索罗斯对金融泡沫的解释:
市场中有一些人相信未来价格会上升,从而大量买进;大量的买进导致价格真的涨上去,又让更多的人买进,使价格进一步暴涨,从而出现「泡沫」。「泡沫」刚刚出现时,往往意味着价格还会涨,因为不断上涨的价格让几乎所有人相信未来还会上涨,从而引发更大的泡沫,直到所有人都身处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中,再也没有「新韭菜」加入,价格才会到顶,泡沫才会破裂。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反身性现象」,因为其中很多「聪明的投资者」,在泡沫刚刚出现时,是很冷静的,但当他们预言中的「泡沫破灭」并没有来临,反而引发了更大的泡沫时,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想法,开始用一些逻辑来证明「这次跟以前不一样,这并不是什么泡沫」,说服自己重新投身于这个「巨大的假象」中。
比如说,有多少人相信中国的房价只涨不会跌,因为中国例外?
牛顿就是「聪明的投资者」之一,他在参与「南海泡沫」的投机炒作时,本来已觉察到危机气息的,获利退出市场。但后来发现股价并没有反转,而是继续上涨,身边的朋友都赚翻了,于是推翻了此前的判断,再度进场,结果整整亏掉了10年的薪水,留下了唯一一句与科学无关的名言:
我能计算天体的轨迹,却无法预测人性的疯狂。
那么,「反身性」跟这些大企业的危机有什么关系呢?
 03 公司文化的泡沫化
大企业的员工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觉得企业的某些做法并不正确,但是现实是,企业的业绩很好,企业文化也很振奋人心,企业在媒体上被追捧,最重要的是每个人的收入都很高,一切都在质疑着你的质疑。
为什么这也跟「反身性」有关呢?因为职业性要求我们把「个人想法」和「职务行为」分开,自己的做法符合公司的某些要求,而非出自内心真实想法。当结果证明了我们的做法是对的,我们的想法是错误的时候,我们就会说服自己,也许我们想错了,也许事情不会这么糟糕。
事实上你的想法并不奇怪,如果你与同事私下交流,你会发现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跟你一样,也经历着「自我怀疑」。
到最后,所有人都觉得有问题,但都被集体利益裹挟着被动前进。质疑仍然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只是越来越难以付诸行动。
我称之为「公司文化的泡沫化」。
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得益于他的导师,哲学大师卡尔﹒波普的可证伪理论,这个理论认为科学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索罗斯的思想当中有一个对科学主义的反思:看上去正确的事情,常常会走向极端,从而变成错误。
所以,伟大的企业都会走向它的反面,一群聪明的人的合力最终会毁掉自己。索罗斯对于任何繁荣都持有警惕性,对任何趋势都有负面的思考,对任何强大的东西都在研究它的脆弱面。
「反身性」是如此之深入人性,结果,当我们因为索罗斯而关注「反身性理论」时,本身也是受了反身性的影响。
我们观察一下这个命题:「索罗斯是一个成功的投资大师,索罗斯提出了反身性的哲学理念,所以我们觉得这个投资哲学是他成功的原因。
但反身性的哲学理念真的是索罗斯投资成功的原因吗?
前一阵子,还有人把索罗斯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做空港币失败的经历拿出来说事儿。其实,这件事恰恰证明了索罗斯成功的最大原因——一击不中,全身而退,绝对不拿鸡蛋碰石头。
曾经赚的比索罗斯多的人,太多了,可大部分人都没有保住胜利的果实,投资这个行业,比得不仅仅是谁赚的多,还要看谁亏得少。
从这个案例看,索罗斯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的投资人的专业素养,也有相当运气成份。至于他的「反身性」哲学,并不关键。
所以索罗斯劝大家:「凡是读过我的书的人,绝对赚不到钱」,当你试图从反身性的原理中找「投资秘籍」时,你就已经置身反身性的陷阱之中。
可问题在于,任何客观世界都要经过主观的投射,我们如何判断我们看到的结果,是真实的世界,还是「反身性」造成的美好的假象呢?
 04 常识与共识
有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叫《盗梦空间》,用进入别人梦境的方式来盗取别人脑中的信息,但盗梦人有一件很重要的事,一定要分清自己处于现实还是梦境中,否则自己反而有迷失的危险。
中国也有一句话叫,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玩。其实这也是一个反身性的问题——你不能凭身边事物的真实性去判断是梦境还是现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电影里男主角随身带着一个旋转的陀螺,在现实空间里,它转着转着就会倒下,如果一直不倒,就是梦境——多么绝妙的隐喻,大部分企业家都以为自己的企业永远不会倒闭。
真实世界里有没有判断「反身性」的陀螺呢?
水不能变油,这是生活中的常识,能量守恒定律,这是通过科学论证的常识,所以有人说自己发明了「水变油」,你当然不会相信。但如果他通过造假在权威杂志上发了论文,又通过媒体大力宣传,你说不定就信了,因为后者创造了一个「共识」的环境。
这就是哲学中的两个概念:常识与共识。生活中大部分事情都是可以用常识判断的,而在常识无法判断的情况下,共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些陷入两难境地的法律问题,决策问题。
可共识很容易产生「反身性」,人很容易根据别人的态度决定自己的意见,经过多次「反身」之后,反而会让你忘记常识——骗局的手段,本质上都是用「伪造的共识」来蒙蔽你的常识。
企业高度集权的架构,同样很容易让共识(企业文化)超过常识(人性)。
所有人一开始都是相信常识的,所以最初人们还能发现现实与常识的某些背离,但由于职业性的要求,加之对于利益的追逐,又使得现实进一步与常识发生背离,这种背离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形成「反身性」,让所有的参与者产生了一个共识——一个违背常识的故事。
当这些共识越来越偏离常识的时候,一部分人认为这才是常识,而另一部分人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认为「这个世界哪有什么常识」;此外还很多奇奇怪怪的心理活动,比如心理学上有一个「自我服务偏见」的理论:人常常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是个例外——
99% 的人无法超越产业趋势,但我就是那1%
这是一个奇迹,但我们正在创造奇迹
……
很多成功企业最喜欢做一件事,创造一个理论来解释自己的成功,然后扩大化,用来解释所有的问题,最后让自己陷入「反身性」,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最糟糕的是,很多理论,企业领导人原本是不信的,只是为了统一员工的认识。可不幸的是,人总是虚荣的,到最后,自己编的故事,反而自己是最深信不疑的那个人。
世界最昂贵的投资就是「我是一个例外」,常识就是常识,常识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共识崩溃,回归常识」,人们开始思考自己为何当初如此不理智。
所以,越是成功的人,越是要随身带着这个判断共识与常识背离度的「陀螺」,检测一下自己是否正身处梦境。这就引发了文章的最后一个问题——当发现自己已身处「梦境」时,如何才能跳出来呢?
 05 走出梦境
在《盗梦空间》中,梦中的人无法自己摆脱梦境,终极办法就是「自杀」。
电影的这个设定是很有道理的,梦中的人怎么可能有办法终结这个梦呢?同样,凭借理性的思考也无法摆脱反身性的困境,因为当你思考自己所处的环境的时候,你不知道这个想法,是环境让你这样想的,还是事实如此。
所以米兰昆德拉一声哀叹: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事实上,当企业陷入反身性的困境时,同样很难摆脱。因为企业是一群「乌合之众」,每个人都在集体利益的名义下被裹挟着前进,残存的理性之人被扫地出门。
企业领导者即便发现不妙,面对复杂的既得利益关系,也无从下手。
有人喜欢说,凡事打不败你的都会让你更强大,其实,凡事让你更强大的,最后都会打败你,无论多么伟大的企业,总会从辉煌走向衰落。而唯一的生机,反而是企业已病入膏肓,大部分既得利益者都跳离这艘要沉的船时,没有了利益,领导者也就无所顾忌了。能够活下来的百年大企业,大多经历过这样的「绝地求生时刻」。
写《与索罗斯一起走过的日子》的作者,讲过索罗斯的一个故事:索罗斯的邻居也是一位富豪,后来破产自杀了,自杀的前一天晚上,邻居跟他聊了一宿。第二天,索罗斯把这件事告诉作者,作者很吃惊地问,难道你没有劝他?
索罗斯的回答是:他自己的事,得他自己了断。
中国有句哲语: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还有一句俗话:死了张屠夫,难道就没肉吃了?
人是基因的容器,企业是商品的载体,都不是价值本身,再伟大的企业,也逃不过人类文明史匆匆过客的命运。
共识潮来潮去,唯有常识永存。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身共奋(id:tongyipaocha)。
 会员 Update 
1.12 月 9 日-12 月 15 日 18 点注册的所有的会员确认函已经全部发出,内含会员号码,请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邮箱,尤其是垃圾箱等文件夹。没收到的朋友请发邮件到 [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约定为「2001 期会员号码」,邮件内容注明你支付时候填写的手机号。请按照邮件提示务必将 [email protected] 加为联系人以便能够及时收到改变自己的邮件。
2.本周张辉的会员语音邮件已经发出,主题是「如何在职场快速成长」请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邮箱,尤其是垃圾箱、订阅邮件、广告邮件、被拦截邮件等位置。没有收到的话请发邮件到 [email protected],标题约定为「未收到语音 191215」。
3.会员有漏收语音情况的可在微信后台回复「语音漏收」获取详情或在微信底部的菜单栏「会员语音」查看解决方法。
今天你做了什么改变
上期的会员语音我和改变自己的会员们聊了聊「经济不好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应对」。
马上到了 2019年 的年末了,今年和往年不同的是,很多在公司工作的员工不敢再跟老板提加薪的事情了。原因就是因为经济下行,很多的公司开始裁员,正在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去应聘也比过去难了许多。所以,在这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我们该做点什么呢?
上期的会员语音,我从两个角度分析了这个话题:
1、对于求职者来说,如何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依然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且被重用?
2、对于公司的员工来说,如何保住自己的职位,避免裁员裁到自己身上?
此外,经济下行,全都是负面的影响吗?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我们可以借此反思点什么呢?我都在语音中有提到。
下面是精选的会员反馈:

@ZNZN
经济下行中的一切都是为了经济上行的时候所做的准备。
我们不应该盲目悲观、盲目颓废,而应该更加努力,在机会来临之前,做好准备。
@软软
这期的语音最大的收获就是做好小事,做好细节的事。这样才是老板最需要的人才,老板吩咐的任务需要记在 todolist 里,并且要提供反馈,这样才会让老板觉得自己是个值得信赖、放心的人。还有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事先和老板确认好了,否则做的是无用功。其实说的这些道理我都懂,但是自己仔细思考确实有很多自己没有做到的。这也可能是别人晋升快的一个原因吧。很有收获。
 现在加入会员 
从现在起,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改变自己会员,就可以在本周日听到彭萦的会员专属语音《经济不好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应对》作为额外福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