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刚刚,2019 年度 ACM Fellow 名单正式公布,共 58 人入选。陶大程、谢源、李向阳等华人科学家代表成为新晋 ACM Fellow。
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ACM)是美国计算机协会的简称,创立于 1947 年,是全世界计算机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学术组织之一。
ACM Fellow 则是由该组织授予资深会员的荣誉,目的是表彰对于计算机相关领域有杰出贡献的学者,其审查过程十分严格,每年遴选一次。全球每年的入选人数几乎都不到 60 人。
2019 ACM Fellow 来自全球各地的高等院校、企业及研究中心,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埃及、法国、德国、以色列、意大利、瑞士和美国等地。ACM 也将在 2020 年 6 月于旧金山举行的年度颁奖宴会上对 2019 ACM Fellow 进行正式认可。
根据 ACM 的公告,今年入选 ACM Fellow 的研究者在人工智能、云计算、打击网络犯罪、量子计算和无线网络等领域做出了广泛而基础性的贡献,这些贡献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职业和生活。
ACM 主席 Cherri M. Pancake 表示:「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这些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们的技术均源于某个团队或者某个人无数小时的努力、创造性灵感甚至理智之下的冒险。每一年,我们都希望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入选 Fellow 名单。ACM Fellow 计划的宗旨是:肯定这些研究者所取得的成就,赋予他们应有的赞誉,同时也向公众传达这些计算机科学专业人士正在从事何种研究领域和工作。
虽然李飞飞、罗杰波、何田等华人代表去年入选了 ACM Fellow,但上一年未有国内机构成员入选。今年,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陈熙霖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向阳教授成为国内机构入选代表。
此外,入选 2019 ACM Fellow 的华人代表还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吕松武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宋道恩教授、悉尼大学的陶大程教授、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谢源教授、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周礼栋博士。
入选华人
  • 姓名吕松武(Songwu Lu)
  • 机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当选理由因帮助创建更加灵活、性能更高的蜂窝网络而当选。
个人介绍吕松武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博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现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他的研究方向包括无线网络、移动系统、云计算、无线和网络安全。吕松武因对无线、移动网络及网络安全的贡献而当选2016年IEEE Fellow。
他现在领导着 UCLA 的无线网络研究小组(Wireless Networking Group),该小组的研究领域涉及无线网络、移动系统和云计算。研究重点是无线数据网络协议、算法和系统的设计、执行和实验,目标是为无线互联网构建高性能和可靠的网络解决方案。
他目前是 ACM/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和 ACM Wireless network 的编委会委员,并曾担任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和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agazine 的编委会委员。
  • 姓名陈熙霖(Xilin Chen)
  • 机构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当选理由因对面部和手语识别以及多媒体系统的贡献而当选。
个人介绍陈熙霖现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执行副秘书长,本硕博均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任教,并先后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2001 年 5 月至 2004 年 5 月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访问,回国后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先后历任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中科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副总工兼智能信息处理研究部主任、所长助理职务。
陈熙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多媒体技术和多模式人机接口,曾先后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 计划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7 项以及国家发明专利四项。
此外,陈熙霖曾合作出版专著《计算机视觉——算法与系统原理》,并在包括 IEEE Transactions 在内的国内外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100 多篇,担任过十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2015 年,陈熙霖当选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2016 年度 IEEE Fellow。
  • 姓名宋道恩(Dawn Song)
  • 机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伯克利)
  • 当选理由因在计算机安全和隐私方面的贡献当选。

个人介绍宋道恩教授为美籍华裔,现任 UC 伯克利计算机系教授,同时也是该校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成员。她是「加密货币和协议(The Initiative for CryptoCurrencies and Contracts:IC3)」组织的负责人之一。
宋教授于 1996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在 1999 年和 2002 年分别获得了 CMU 和 UC 伯克利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集中于区块链、深度学习和计算机安全领域,特别是隐私安全、加密协议和货币以及分布式系统。2009 年,宋教授入选 MIT 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的创新者」年度榜单 Top35。此外,宋教授是 MacArthur Fellow、Guggenheim Fellow 及 Alfred P. Sloan Fellow。
  • 姓名陶大程
  • 机构悉尼大学
  • 当选理由因在表征学习及其应用方面的贡献而入选。
个人介绍陶大程教授是人工智能和信息科学领域国际知名学者、澳大利亚尤里卡 (Eureka) 奖获得者、IEEE/IAPR/OSA/SPIE Fellow、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此外,他还是 IEEE SMC 认知计算技术委员会前主席。
陶教授 2002 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4 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7 年在伦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统计学习及其在神经科学、机器人、视频监控和医学信息学等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陶教授在权威杂志和重要会议上发表了数百篇论文,包括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 (IEEE) 的多种汇刊、顶级杂志和会议;并曾多次获得最佳论文奖项,包括 IEEE ICDM 2007 年度最佳理论/算法论文奖第二名、IEEE ICDM 2013 年度最佳学生论文奖、2014 IEEE ICDM 10 年最大影响力论文奖和 IEEE 信号处理协会 2017 年度最佳论文奖。2014 年和 2015 年,他曾相继被汤森路透评为工程类高被引学者和计算机科学类高被引学者,发表的论文在谷歌学术搜索上被引用量达到 4 万 5 千次。
  • 姓名谢源
  • 机构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 入选理由因对计算机架构的应用和评估技术工具设计领域的贡献而当选。
个人介绍谢源是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著名教授,任职于可扩展和高效能架构实验室(Scalable and Energy-efficient Architecture Lab (SEAL)),他也是电机与计算机工程系正教授。他 199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并分别于 1999 年和 2002 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电机工程学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谢教授曾先后在 IBM 微电子部全球设计中心、AMD 实验室等任职,目前担任*阿里达摩院高级研究员、阿里平头哥公司 CTO 和首席科学家、*IEEE 会士。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 VLSI 设计、电子自动化设计、计算机架构和嵌入式系统设计。
谢教授现在是 ACM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Computing Systems(JETC) 杂志主编、ACM Transactions on Design Automations for Electronics Systems (TODAES) 高级主编以及多项领域期刊的编辑。他还是 MPSOC14-15、ISLPED14、 GLSVLSI11 等大会的常任主席和 ICCAD 2019、HPCA 2018、ISLPED13、ASPDAC13、MPSCO11-12、ISVLSI09 主席。
同时他也是 ISCA (2012,14,15)、HPCA(2012-17)、MICRO 2015、DAC(2008-13,2015-16) 等多届顶会程序主席。
  • 姓名李向阳
  • 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当选理由因设计、分析和优化物联网及移动系统上的贡献而当选。
个人介绍李向阳教授现任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中科大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教授从事的是无线网络性能分析、网络优化与安全可信保障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构建方面的研究。
李教授在 2014 年底当选 IEEE Fellow(「for contributions to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2014 年底当选 ACM 杰出科学家(Distinguished Scientist)。自 2000 年以来已在高水平国际期刊及会议累计发表 300 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知名 IEEE Transactions 系列期刊上面近 80 篇论文,及计算机网络领域著名的学术会议 ACM MobiCom 论文 12 篇(近 10 年来获该会议最佳论文奖 1 次,最佳论文奖提名 2 次,最佳演示奖 1 次),IEEE INFOCOM 论文近 50 篇。李向阳教授多次获得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例如 ACM MobiCom 2014、IEEE GlobeCom 2015、IEEE IPCCC 2014、IEEE HICSS 2001,COCOON 2001 的最佳论文奖。
李教授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了 14 项国内发明专利,获得 4 项美国临时专利。
李教授目前为《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等多个顶级国际期刊的编委,也担任了《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的编委,和算法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Algorithms》无线网络学科方向的编辑。曾经担任了多个知名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或者大会主席(如 ACM MobiHoc,IEEE MASS 等),多年来担任本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成员(如 ACM MobiCom,IEEE INFOCOM 等)。
  • 姓名周礼栋
  • 机构微软亚洲研究院
  • 当选理由因对可信分布式计算和在中国的系统研究和教育上的贡献而当选。
个人介绍周礼栋博士现在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微软杰出首席科学家(Distinguished Scientist of Microsoft),主要从事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存储系统、无线通讯和网络,以及系统安全和可靠性方面的研究。
他于 2002 年加入微软公司,曾任微软硅谷研究院研究员、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微软雷德蒙研究院系统研究组首席研究员。
据微软亚洲研究院主页介绍,周礼栋博士是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存储会刊(ACM Transactions on Storage)编委会成员,曾担任国际计算机系统会议(SOSP, OSDI, NSDI, PODC, ASPLOS, EuroSys, SoCC, 和 DISC)的程序委员会成员,第一届亚太系统研讨会(APSys)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以及 2017 第 26 届操作系统原理大会(SOSP』17)联合主席。
周礼栋毕业于复旦大学并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之后进入康奈尔大学深造,先后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及博士学位。
2019 ACM Fellow 完整名单
参考链接:https://www.acm.org/media-center/2019/december/fellows-2019?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12月18日,机器之心线下技术分享会邀请到来自硅谷专注于 AutoML 领域的 MoBagel 行动贝果的两位重磅嘉宾,为大家介绍全流程 AutoML 技术,详细解读自动机器学习如何实现机器学习的全民化。
在演讲分享之后,我们还安排了 AutoML 实战工作坊,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全流程 AutoML 技术的商业应用,并抢先亲手体验行动贝果 Decanter AI (数醒™) 自动化机器学习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