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长时间没上来了,不知道大家最近怎么样,到了节日是不是很快活?湾区最近天冷下雨,天黑又早,我特别喜欢这样的天气,在家喝喝茶看看书,宅得理所应当。

一年又到了年底,收获和失去都很多,也正是这种变动的感觉,让我感觉自己在活着,挺好的。上半年在工作上升职了,也渐渐对自己的职业和职场了解更多,终于觉得上班没有那么讨厌了。下半年收获了一次甜甜的恋爱;一直困扰我的心脏的不舒服,经过治疗、休息和缓解工作压力,居然基本上痊愈了;和几个朋友玩笑似地说了很久的创业想法,也居然初露雏形了。明年开始会有更多的变化,非常期待。
也因为下半年休息得比较多,因祸得福看了几本书,在这儿记录一下。如果大家圣诞要出去玩,在飞机上没事干,可以找几本来看看。

今年最惊喜的应该是双雪涛这本《平原上的摩西》。知道东北惨,但是不知道这么惨,以及东北在某个时期考上初中要交几千块钱择校费这一点,感觉给好几个当代东北文学大咖造成了永久创伤,在好几篇小说里都出现了……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每篇看完都感觉意犹未尽,因为对我这个西南省份的人来说,书里描述的一切都感觉好新奇,字里行间都感觉有股冷空气,国营工厂的味儿。好看,很快就翻完。意犹未尽之时我又找来同一个作家的《飞行家》来看,就觉得差了点意思。也许是重复的笔法太多了。
说到重复的笔法,今年还读了去年最喜欢的作家苏方的新书《异乡记》。打开以后就觉得还是熟悉的配方;是不是人的一生实在还是太有限,只能有一种配方?好看还是好看的,我坐长途飞机的时候看,看到后面哇哇哭,眼睛到了落地都没消肿。如果没看过她的书,可以看她去年的《一些时刻》。
双雪涛的读者受众应该比较广泛,苏方的读者估计都是被爱情按在地上狠狠摩擦过的。。。
翻了一下app里今年看书的记录,发现看了好多女性成长类型的书。最喜欢的一本是Celeste Ng的《Little fires everywhere》,是虚构小说,我觉得比她成名作《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更好看。举重若轻,好多细节让人后来忍不住回想。有时我觉得自己是Mia,被生活逼上绝路还是再蹬蹬腿;有时候我觉得我是Mrs. Richardson,拥有太多东西而看不到别人眼里的世界。
第二喜欢今年年初提到的《Educated》,这本书出中文版了,我还推荐给我妈看了,中文译名叫《你将像鸟飞往你的山》(????)。我妈看完以后的感受是,这个女的,以后还是要完,上学不仅仅是上学,是要培养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她没有这个世界观。你们美国大学的文科,都学些啥玩意?
我觉得我妈说的不无道理,但我当初看这书的时候简直觉得崩溃,美国大山里的人民居然是这样生活的,女主角居然在这样的环境里走出来成了剑桥博士??相比之下我太弱了,虽然在成长过程中,在家庭里受到的压迫让我很有共鸣。总的来说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的,但也截取一个我很喜欢的亚马逊的一星差评放在这里:为什么很多女人心甘情愿被暴力的男人掌控,无法逃脱?即使上了剑桥、哈佛,依然不能逃脱?我也20多岁了,我摆脱了我过去的生活了吗?
另外还看了前两年很火的那个《我的天才女友》四部曲,以及最近很火的《82年生的金智英》。两者感觉都有点树典型的意思,前者是那种意大利又穷又浪的惨,后者是东亚社会男尊女卑的惨。都很惨,可以看看解闷,越看越闷。
这可是我17岁的时候最想嫁给的人…………
最后说一下还看了何伟(Peter Hessler)的新书《The Buried》,写埃及的。好看是好看的,但也明白过来何伟可能也就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傻白甜美国大学生,这辈子就定型在Peace Corp那两年那样了,看哪里都有意思,想什么都觉得自己理中客。
想想高中那会儿第一次看《江城》,惊为天人,奉何伟为男神好多年,后来知道他结婚了我还大哭了一场,跑到wikipedia去搜他老婆什么人,仔细读了半天,感觉自己配不上他。后来好多人生黑暗时刻把《江城》翻出来看,都觉得很暖。作为一个四川人我觉得他的描述又温暖又客观,从没觉得被贬损或者受伤。前些日子听说他回川大讲课,我捶胸顿足:何伟都去成都了,我不回家,在美国干嘛??今天听说他被学生举报了。学生不配拥有何伟。
最后就是看了挪威的一个作家写的《猎豹》和《雪人》两本,算是侦探小说?还行,和所有侦探小说一样,消磨时间。看完想去爬雪山。

大家今年看了什么好书?可以在后台给我推荐推荐,过两天我又要坐长途飞机了。感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