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锐眼 (ID:BJCJRY)
作者锐眼哥
编辑|价值线  小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项目一个接一个停工,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绿地吗?
作为世界500强、中国房企排行榜前10的地产巨头,绿地外在形象始终“高大上”,直到卷入停工风波。
11月11日,恰逢“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连恒大、融创都跑到电商平台搞促销,想从全民购物盛宴中分一杯羹,绿地却意外爆雷了。
当天,一份“工程联系函”在网上不胫而走,因绿地拖欠工程款,施工方中建三局停工,武汉绿地中心的工程进度被迫按下暂停键。
据此前报道,武汉绿地中心建成后总高度将达到636米,有望超越上海中心大厦,成为新晋中国第一高楼
正因如此,无论是在武汉当地还是全国楼市,武汉绿地中心一直颇负盛名。如今,因绿地拖欠工程款,这一地标性建筑物不得不停工,实在令人唏嘘。
(武汉绿地中心)
但这只是开始,武汉绿地中心的解决方案尚未落地,绿地在武汉的另一项目青山香树花城也被曝停工。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96.8万平方米,总户数3292户,项目已于2017年全部售完,预计交房入住时间为2020年5月。
与武汉绿地中心如出一辙,该项目一直由施工方华仁集团垫资施工,由于绿地长期不按时兑付资金,华仁集团不愿意再垫资,该项目已停工数月,或由其他企业接盘
目前,距离青山香树花城的最后交房期限已不足半年。项目在这样的节骨眼上突然停工,且不说绿地作何感想,业主肯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了。
令人费解的是,没钱支付工程款的绿地,拿地时却毫不手软。今年前三季度,绿地在全国共获取82个土地项目,新增权益建筑面积2623.52万平方米,权益地价649亿元。
面对外界质疑,绿地董秘办工作人员称:“公司的现金流没有问题。对绿地拿地的操作也直言不讳:“拿地就是囤粮,企业要发展肯定要拿地。
在积极拿地的同时,绿地的房屋销售却没有同步跟进,销售金额增速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在中国前十大房企中实属意外。
随着楼市调控政策稳步推进,全国房屋销售情况持续降温,连往年的传统销售旺季“金九银十”也不给力,中国前十大房企销售金额全线下滑。
今年1-11月,房企排名前三的“碧万恒”(碧桂园、万科、恒大)销售金额增速分别为13.1%、5.6%、9.4%,去年同期分别为24.4%、15.9%、14.6%。
同一时期,绿地的销售金额为3015.5亿元,同比增速为-7.1%,而去年同期绿地的销售金额增速为31.7%。
今年年初,绿地曾定下5000亿元的销售目标,如今还差40%左右。但是,2019年余额已不足一个月,绿地的销售目标恐怕很难实现。

在销量下滑的同时,绿地的负债规模却在节节攀升。今年前三季度,绿地总负债高达9181亿元,负债率达88.29%,即便是在以高杠杆著称的房地产业,仍处于行业高位。
其中,短期借款266.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6.75%;应付票据10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89%;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其他流动负债分别为630亿元和137.24亿元;长期借款1517.7亿元,同比增长14.26%。
按此计算,今年前三季度,绿地有息负债合计约1142.65亿元,而同期货币资金为823.77亿元,较6月末减少逾40亿元,有明显资金缺口
与此同时,绿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1.27亿元,较2018年同期的309.73亿元降幅达70.53%。
在销售增速下滑、资金回笼慢的情况下,绿地仍然大肆圈地扩张,导致公司债台高筑,资金链越绷越紧,未来恐将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
二级市场上,绿地控股(600606.SH)最新收盘价报6.7元,市值跌至815.27亿元。相较2015年的历史高点(不复权),股价跌幅逾80%,市值蒸发4300亿元。

一个高高在上的地产巨头,就这样从云端跌入谷底,目前共有11.05万户股东“踩雷”,恐怕要哭晕在厕所了。
在债务压力不断增加的同时,绿地的经营风险也逐渐放大。
今年11月,绿地旗下西安绿榕置业有限公司在商品房销售过程中存在明显违规行为,引起群众多次投诉,被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处罚。
尽管绿地名声在外,但旗下子公司在实际操作中的违规行为不少。企查查显示,绿地旗下已有数家子公司因拖欠工程款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实际上,今年以来,绿地一直处在舆论漩涡之中,继“湖南绿地强制员工买房”、“杭州绿地一房多卖”等新闻持续发酵后,武汉绿地多个项目欠款停工的报道也接踵而至。
说到底,舆论不会把绿地打倒,但现金流会。绿地嘴上说着不差钱,身体却很诚实,近期正在不遗余力地搞钱。
11月14日,即中建三局的“工程联系函”曝光3天后,绿地控股公告称,公司拟发行3.7亿美元定息债券,票面利率为5.6%,到期日为2022年11月13日。
发债只是第一步,绿地还有大动作。11月28日,绿地控股子公司绿地香港(00337.HK)宣布,将以不低于28亿元的价格出售全资子公司100%股权,现已完成股权交割手续。
发债加上卖股权,绿地累计融资额超30亿元。但是,对于超过9000亿元的总负债而言,这点儿钱无异于杯水车薪,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司资金紧张的现实问题。
由此推测,未来绿地很可能还会有其他的融资动作,至于能不能顺利度过眼下的难关,就要看绿地的本事了。
绿地走到今天这步田地,与公司近年来推崇的多元化转型不无关系。
近年来,在地产业务之外,绿地开始多元化转型,试图打造以地产业务为主,“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大能源”等多元化业务并举的企业格局。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多元化布局让绿地暂时摆脱了地产业的“销售产品单一化”,但绿地切入的基建、能源等领域都是出了名的低毛利,公司的整体毛利率受到拖累。
2018年年报显示,作为绿地营收主力的房地产业务,毛利率为27.01%;酒店业务、金融业务毛利率分别高达84.05%、100%,但占比较低。
而占据中间地带的建筑业务、商品销售、能源业务、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3.72%、2.35%、2.54%、3.75%,全部在4%以下,实在少得可怜,公司整体毛利率被拉低至14.97%

值得一提的是,绿地能源自数据披露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3年至2018年,绿地能源累计亏损金额达到58.21亿元
放眼地产圈,尝试多元化转型的不少,但做出成绩来很难。融创孙宏斌曾接盘乐视网,但150亿投资最后都打了水漂。对此,孙宏斌感叹:“何止壮士断臂,脑袋都砍了!
此外,还有地产公司进军大健康,或者豪掷百亿造车,资金是投进去了,但成果寥寥,基本都是靠地产业务源源不断地输血,才支撑起多元化布局的表象。
在存量竞争时代,多元化布局确实可以带着房企飞一会儿,但至于能飞多久,飞到哪儿,就要看房企的真正实力了。
楼市下半场,房企需要重新定位,如何让灵魂跟上前进的脚步,是绿地真正该琢磨的问题。曾经的“绿巨人”,还能再次崛起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