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澳洲CBD公寓里
孕妇遭家暴送医的事情
才过去几天,
华人圈子里又出事了……
1、遭生母家暴 留学生求救
就在上周二,某个微信群里惊现一条在澳华人留学生的求助信息:
被监护人家暴该怎么办?
而受到暴力对待的人,
还是一名18岁的在读高中生。
(图片来源:墨尔本校园微报)
根据求助者小K(化名)的说法,上周一他遭受到了家庭暴力,导致身上多处淤青。
(图片来源:墨尔本校园微报)
被打后,小K左边胳膊肿得根本动不了,而被拿来施暴的“武器”是鞋拔子和球鞋。
(图片来源:墨尔本校园微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小K在微信群里求助时,就指出“被监护人施暴”
而所谓的“监护人”
正是小K的母亲。
 (图片来源:墨尔本校园微报)
事后,孤身一人的小K选择了报警。
录完口供后,小K去医院做了检查,有轻微脑震荡迹象。
为了避免二次伤害,作为施暴者的母亲已经被隔离了。
 (图片来源:墨尔本校园微报)
按照小K的说法,“家暴”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几乎在间隔很短的时间内,母亲就会以新的理由对小K进行打骂,有时候甚至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
(图片来源:墨尔本校园微报)
小K直言,这样的暴行已经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
所以在周一的暴力事件发生后,小K选择了报警。
目前,警方已经给了小K母亲一个28天的干预令。

(图片来源:墨尔本校园微报)
就在事件平息后的几个小时,小K又发出了这样的信息:
我没有错,
对吧?

(图片来源:墨尔本校园微报)
小K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自我怀疑,完全是因为施暴者正是这个世界上自己最亲的人。
对于母亲,小K从来没有防备、也不忍怨恨,因此在受到伤害时才会选择一忍再忍。
而且,就算报警后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亲人家属铺天盖地而来的诸如“不孝”、“没良心”、“怎么能这样对待亲生母亲”的言论也会把小K推入道德的深渊。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里,“血浓于水”的亲情大于一切,这个给了你生命的人对你所作的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你好”。
就是这一句
“为了你好”,
掩盖了多少错误?
暴力就是暴力,
就算“以爱之名”,
也改变不了暴行的本质!
2、华人母亲教育孩子 被告上法庭
其实在华人的家庭里,打骂孩子的根源往往源于一句中国老话“棍棒底下出孝子”
甚至有人在看到孩子犯错时,都会添油加醋地调侃一句:
打吧,
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

好像在许多华人的心目中,挨打挨骂是孩子长大的必经过程。
作业没及时写完,一顿打;
考试没及格,一顿打;
跑出去瞎玩晚回家,一顿打;
家长的“棍棒教育”似乎是“家常便饭”。
但是这样的行为,
在澳洲可是有很严重的后果!
根据澳洲媒体报道,一位中国妈妈就因为一个“教育”孩子的小动作,被告上了法庭,判为期9个月的感化令,差点失去孩子监护权。
 (图片来源:Daily Mail)
报道称,一名居住在澳洲华人母亲因女儿没有好好做作业,一气之下用皮带对女儿进行抽打。这在母亲眼里看来在中国是很常见的教育。
但是在澳洲她被告上了法庭。
据悉,这位华人妈妈一家居住在昆州,女儿今年八岁,正是活泼好动,坐不定的年纪。
 (图片来源:网络)
那天因为在家辅导女儿作业时,女儿不愿意好好做作业,所以华人妈妈一气之下打了女童。
(图片来源:Daily Mail)
据悉法律原因,这名华人母亲的姓名不能被公开。但她在Ipswich地方法院出庭受审时,承认了
使用工具殴打儿童,
造成其身体伤害。
律师Matthew Fairclough表示,这名女童表示自己受到了不公的对待,儿童保护组织Child Safety也参与调查此事。
Fairclough还表示:“Child Safety介入此事后,认为该女子不适合继续担任女孩的监护人。事实证明,对这个家庭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小事,这给父母双方都敲响了警钟。”
(图片来源:Daily Mail)
不过Fairclough随后也称,这名母亲希望自己能继续担任女儿的监护人,并已参与了一个育儿课程。
(图片来源:Daily Mail)
地方法官Virginia Sturgess表示,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殴打孩子。“用皮带抽打孩子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图片来源:Daily Mail)
报道称,这名母亲被判为期9个月的感化令。
网友评论称,既然来到澳洲就不要把中国棒打教育带过来,那种教育是错误的。
还有网友表示对于部分华人父母来说,一些“管教子女”的手段实际上触犯了澳洲的法律,并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3、澳洲未成年人保护法
在澳洲,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非常大。
别说殴打,就连言语辱骂体罚孩子也不行。
早在1991年澳大利亚就宣布成立了国家儿童保护委员会,其职能就是防止对儿童的虐待和忽视。
(图片来源:网络)
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其制定的与少年司法有关的法律有
《儿童法院法》、《青少年罪犯法》、《儿童(刑事诉讼)法》、《证据(儿童)法》、《儿童(社区服务令)法》和《儿童(感化中心)法》等,
内容缜密、体系完备,构成了详尽而科学的少年司法制度框架。
澳大利亚对于儿童保护非常敏感,法律规定,在怀疑有可能是虐待孩子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应该报案。
就连对孩子大吼大叫也不行。
邻居听到会怀疑你在虐待孩子,警察马上就来了。
(图片来源:网络)
一旦被举报,家长只能按照法庭与儿童福利保护局要求一步步走完整个程序,期间涉案家长还可能需要参加三个月的家长培训课程。而最终由法官判决是否将孩子送回给家长照顾。
最后,
虽然中澳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存在“文化差异”,但这并不是对孩子实施暴力行为的借口。
对于文化我们向来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打骂孩子这样最不可取的“教育”行为,早就应该被舍弃。
从小在爱里长大的孩子才能更加自信,而在暴力下被迫成长的孩子,再怎么优秀,心里都会留下那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
移民
要闻
更多好文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