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改变自己主创
辉哥奇谭主创 | 布道师
同推荐《刷新》一书,对于微软CEO萨提亚在书中重点提到的同理心和终身成长的概念,尤为认同。建议大家在看完本文后,也可以找《刷新》一书读一读,相信萨提亚从移民成长为微软掌门人的过程也会给你很多启发。对了,本周末的会员语音,打算讲讲一个相关的话题 ——「如何在职场快速成长」。

海得拉巴走出的印度少年,如何成为力挽狂澜重塑伟大企业的CEO?
作者:第六个人
来源:第六个人(ID:connect_yourself)
20世纪70年代,海得拉巴还是一个偏僻的地方。现在,它已经是拥有680万人口的印度大都市了。
海得拉巴古迹
海得拉巴公立学校走出的校友让世人惊叹,包括——Adobe首席执行官山塔努·那拉延,万事达卡首席执行官彭安杰,凯为网络负责人赛义德·B·阿里,多伦多枫信金融控股公司创始人普雷姆·瓦特萨。
这多少让人忍不住脑中又闪现了《三傻宝莱坞》的景象:聪明而又充满创造力、且持续努力的印度少年们,正在成为令世界赞叹的商业与科技奇才,并在改变整个世界的力量中成为真正的中流砥柱。
印度小伙们志在改变世界
这其中,也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他就是萨提亚·纳德拉。
2014年2月,作为已在微软亲历航行25年的老兵,47岁的萨提亚被任命为比尔·盖茨和史蒂夫·鲍尔默之后微软第三位执掌帅印的领导者。这位新晋首席执行官,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让微软重新创造了伟大的逆转。
萨提亚执掌微软帅印
海得拉巴成为萨提亚人生最重要的节点。他带着这所学校熏陶下的求知热情,对自由的追求,对板球和计算机的热爱,对领导力最质朴原始的理解迈入大学马尼帕尔理工学院。尽管与印度理工学院失之交臂,本科毕业之后,原本不想离开印度的萨提亚却收到了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电机工程专业的硕士Offer,这也成为他此后人生最终迈入微软的重要跳台。
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出生时的基因、家族文化背景、甚至遥远的童年时光,究竟能对此后人生的成就,乃至一家公司的翻转式成功,有多大的影响?
萨提亚把这概括为一种人生哲学:
「我们应该加深彼此的了解,深入发掘每个人背后的激励因素,而作为领导者,我们也应该将人生哲学与各自的工作结合起来。我知道我们放下那些指向彼此的枪,并将我们的集体智慧与能量注入一种新的使命中,我们就可以重新找回最初激励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的梦想,即让先进计算机技术全民化。」
Windows8持续遭冷遇,个人计算机出货量持续下滑,智能手机强势增长却和微软没有任何关系……
微软病了。员工倦怠了。他们深感挫折。这正是临危受命的萨提亚所面临的巨大现实:作为CEO,他将C定义为Culture,即首席执行官应当首先担负起推进重塑文化的职责,这也是最终让一家公司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发生命力、重新组织的唯一途径。
失去夭折的妹妹被生活压倒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母亲,作为一个大学梵文教育者,必须放弃工作,为照顾异地家庭而尽职尽责。作为非常年轻就成为执掌几百万人口的城市政府官员,萨提亚的父亲一直鼓励他走出舒适区,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去乘风破浪——
「你必须离开海得拉巴,否则你会把自己废掉。」
他坦言,母亲的随遇而安,追求生活与工作的平衡,与父亲总是鼓励他要拥有抱负的双向教育,共同对他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要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并遵循自己的节奏。当你依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时,节奏就上来了。只要是你喜欢的事,用心去做,把它做好,并且保持正当的目标,生活就不会辜负你。
——萨提亚深受母亲「人生哲学」的影响
「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乃至每一个社会,在达到某一个点时,都应点击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发生命力,重新组织并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
1 同理心 
别小看一个公司的文化,哪怕只有几个人,那也是一个有内在张力的小圈子。
我一直努力追寻想要知道,是什么让萨提亚可以凝聚十万人人心,让人愿意追随其后,为他拼命效力。如果真的有一种所谓的人格魅力,它凌驾于一个人的业务能力之上,那么这种魅力到底来自何处?
我想《刷新》并没有给出我最后完整的答案,我却是在另一本经典——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中找到了答案:
在高级管理层中,每个人都需要认知能力,但单凭在这方面表现出色,并不能培养出顶尖领导者。普通领导者与顶尖领导者之间的主要差别就是情感能力不同。顶尖领导者在很多情感能力方面,包括影响力、团队领导、政治敏感度、自信与成就驱动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也就是说,他们的成功90%归功于情商。
萨提亚的第一个儿子扎因(Zain)因胎儿宫内窒息造成重度大脑性瘫痪,而不幸的是,他的女儿后来也患病 。  妻子安努本是一位优秀的建筑师,但沉重的家庭负担让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孩子。
萨提亚说,能够取得今天的卓越成就,有一半的功劳,也是来自于妻子的牺牲。
没有因命运打击而一蹶不振的萨提亚,因为《终身成长》的观点而开始透视自我和家庭的经历,究竟这会带来怎样的契机?
他把这种推己及人的智慧,对释迦牟尼教义的透析,高度的慈悲和同理心,应用在商业管理中——重振微软,乃至在非洲和落后国家帮助当地进行社区科技创新。也因此,面对临危受命,他没有在自己的舒适区调集原班人马去做最重要的搜索引擎和广告业务,而是亲自走到他的员工中间,感受他们的情绪、理解换位思考他们的逻辑——
「我决定开车去88号楼,那里是互联网搜索工程团队的办公所在地。我想在走廊里看看那里都有谁,不然,对于这个被要求领导的团队,我能怎样给予同理心?」
把人生的历练应用在工作中,建立起独特的人生哲学和智慧,并让它们在危机中越挫越勇,越磨越锐利,我想,这是命运给予萨提亚最特别的礼物——正是过往面对苦难和痛苦的沉静与纳受,让他有了区别于普通人的洞悉力、情感共振能力和大而化之的从容不迫。
只有经历人生起伏,才能培养起同理心;要想不受苦受难,或者少受苦受难,就必须接纳无常。如果你能深刻体会无常,那么你会获得更多的宁静,你不会因为人生中的起起落落而反应过于激烈。
萨提亚的同理心来源于父母,来源于家庭的经历,也来源于对板球这项运动的热爱和深度理解。作为一名普通球员击中柱门,他的队长在三连击之后还是把发球权给了他,让他明白:
领导力的要义,就是让每个人都展现出最优秀的一面。什么时候该对个人和团队进行干预,以及什么时候该重建个人和团队的信心。这也是其后他发现,他真正的责任是推进文化建设和激发想象力而非开展业务,这也是他能够成为激励型导师的前提。
同理心在「移动为先,云为先」的重新定位战略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尤其是,你很难想象同理心也被应用在产品策略中——
如果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和现实,一切产品或政策都是徒劳。而要反映人们的生活和现实,则要求产品或政策的设计者真正了解和尊重相关价值观和经历,它们是这些现实的基础。因此,在开发能赢得人们信任的产品或政策时,同理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同理心重塑了企业文化,文化正是由人们的行为构成,也形成了人们的习惯。可以说,同理心正是萨提亚的人生哲学最极致的反馈,这是他的做事核心原则和思维模式,同时,也正是激发人们的能力、热情和价值观的力量源泉。
从2008年9月召开第一次微软「战情会议」,到2009年6月推出「必应」,在搜索引擎方面帮助微软塑造新业务实现双边市场的成功、夯实未来发展的基础技术、加快云战略步伐,以对抗Amazon云服务的超速增长和Google在搜索上的霸主地位,并赢得了Windows和Office之外的竞争力;再到2011年接手STB(服务器与工具事业部)企业级云服务的建立,萨提亚在关键时刻都走出了舒适区,打出了漂亮的全垒打。顺着这个职业足迹,你可以看到他在被任命CEO之前已经在扎实的通过同理心习得的智慧帮助微软在多个业务中获得反转性胜利。
同理心驱动微软忘记旧习惯,并不断学习到新的技能。萨提亚运用同理心,在多个艰难的战略抉择中进行倾听、沟通,并充分的建立高质量的共识,才让一个巨型组织能够实现龙头龙尾摆动自如。
他认为:领导者必须同时看到外部的机会和内部的能力与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所有联系,并在这些洞察变得众所周知之前率先反应,抢占先机。
2 终身成长
萨提亚早年在海得拉巴的生活非常闲适,他坦言,很多公务员家庭因为父母一次性进阶考试而终生衣食无忧,但自己的父亲却说,真正的考试才刚刚开始。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长期主义者,也是一个典型的「终身学习者」。这成为了影响他形成自己管理风格的重要因素。
在接纳女儿的学习型障碍之后,妻子安努将「终身成长」的观点更加频繁和强势的渗透给萨提亚。他把帮助女儿克服这种障碍的心得体会,迁移到应对微软的挑战上。
卡罗尔·德韦克的观点深深影响了萨提亚
微软人工智能及研究事业部负责人沈向阳评价这个日后他要追随并为之效力的CEO说:我甚至都不怎么认识他……但他具有超强的学习力,甚至没有什么是他学不会的。
终身成长鼓励一家公司去多听、多学、少说。同样,终身成长的核心要义——打碎「证明模式」,也是企业文化变革破土重生的前提:证明自己无所不知,证明自己是屋里最聪明的人必须要被粉碎掉。
我们可以一路追踪萨提亚的人生哲学和理念脉络:强烈的同理心和慈悲心在工作挑战中对人心、人性、情绪的洞察和梳理,透过打碎证明模式呼唤人最本质的激情如何与工作的使命相结合,创造改变世界的可能。
这也包括了以极强的执行力去推动文化变革:
  • 1. 安排创造跨级别会议的可能性,让领导有机会利用、跨职能调动低层员工的创造力和能力
  • 2. 以客户为中心,「倾听」客户以满足他们未表达出来的渴望,重塑深刻洞见,以初学者的心态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 3. 以人才的多元性将更广泛的意见和观点纳入思维和决策中,以包容改变偏见;尊重也寻求差异
  • 4. 打破封地、组织边界,打破创新的壁垒,让「代码」也有足够的开放精神,可以被创造、修改,检查和改进知识产权
以黑客马拉松(Hackthon)为代表的终身学习活动,将为用户、客户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精神深深嵌套进微软的各类产品中。萨提亚以每一次的终极提问:这是否有益于转化公司的「固化思维」而不断打造成长型思维,将并购诺基亚事件的痛苦和反思应用在未来的企业收购中。这使得公司真正培育起了不会因为上司的一句否定而放弃个人认为正确的有价值的业务探索精神,为微软在Xbox游戏平台并购赋予可能。萨提亚认为,这种随业务和探索不断流动的认知的改变,正是典型的成长思维。它赋能个人和团队,让大家可以迎难而上。
在刷新领导力的过程里,萨提亚以「终身成长」的观点处理和竞争对手的关系,运用「倾听」的智慧不断走出去,成功开启了全新的客户合作关系。为iphone设计制造微软软件,创新耳目一新的合作共赢关系,将office套件带入ios平台,进一步强化了微软作为苹果顶级开发者的地位;与Google合作,让office产品进驻安卓平台;与Facebook合作,应用Windows产品;与红帽(Red Hat)合作,通过Azure云服务拓展全球业务(红帽此前是与Windows存在竞争的Linux平台)。
这些合作为微软开启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也不断推动微软创新了独具一格的竞合关系。若不是真正有胸怀且能放眼长远的企业家, 又哪来这样的远见?
3 组建「超级英雄军团」
萨提亚强调文化应该由内而外。
也因此,他从上任第一天就在寻找如何落脚重塑文化的内部机制。呼吁挖掘员工内心深处的热情,并把它和公司的使命与文化联系在一起。
你会发现,这些并不是用嫉妒心驱动的,不是用竞争热情驱动的,而是真正的挖掘使命感和自豪感带来的价值实现驱动的,这也帮助微软实现了跨屏移动性和云赋能的技术全民化。
萨提亚的力量来自他的人生智慧
无论是上任之初,核心管理团队聚集在一起,大家嘴上说要努力体验一些新的东西,然而会议中却不断盯着皮鞋没有人真正尝试去做;还是在年度会议中,发表变革进展演讲,热泪盈眶……
文化的变革是艰难的。
萨提亚组建了超越想象的「超级英雄军团」,要求最高管理团队能够独当一面,互相补位;而不断扩大的「管理者团队」,也为充分的拓展和实现「高质量的共识」贡献了重要作用。
如萨提亚所说:我对抱怨非常光火。作为高级副总裁,你已经在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了。作为公司的领导者,你的工作就是在狗屎堆里找到玫瑰花瓣。
而微软不断应用的三条领导者原则,或许也会给所有管理者深刻启发——
  • 第一,向共事的人传递明确信息。
  • 第二,领导者要在团队和整个公司产生能量。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领导者都要激励乐观主义、创造性、共同承诺和成长。
  • 第三,找到取得成功和让事情发生的方式。激励人们参与他们喜欢的和渴望去做的创新工作;在长期成功和短期胜利之间找到平衡;以及在寻求解决方案时要超越边界,要有全球化思维。
经过稳健的企业文化变革,微软逐渐在失去先发优势、被时代甩下来的背景之下,通过投资三种关键技术: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迎头赶上。
通过振奋人心的概念「 Concept」、塑造成功所需的能力 「Capacity」、重塑拥抱新想法和新方法的成长型文化「Culture」,围绕倾听客户形成深刻的洞见并付诸实施体现于产品的落地执行动作将微软的灵魂: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以企业的愿景调度资源,并逐步实现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创新。
萨提亚说:我不会再犯那样的错误,练习板球的时候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球员,可是我的队长并没有抢过我的发球权,亲自上。现在,我也要激励我的团队,展现他们非凡的热情,将他们生命中、人生中感知到的热切、渴望、经历人生的同理心应用迁移到工作中,为工作赋予更深刻的意义。
掩卷而思,《刷新》所展现的,并非是一家伟大企业如何走出低谷的简单的「翻身」故事。
文字里的真诚、开阔、触及人心,让人甚至怀疑这是否真的出自一家巨型企业的CEO之笔——他先成为了一个丈夫和父亲,在面对生命的磨难和苛责之后上下求索,而后成为被时代和命运选择的那个领航的将帅——如他所言,成为微软第三位CEO,「让我何其荣幸」!
海得拉巴孕育了保持好奇心的热忱。怀有「工程师」极客情怀的萨提亚,也终于将人生的哲学与微软的企业智慧,深深的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了一个真正在逆境中重生、令人尊敬的品牌。
我想,这很可能是一本远远被低估了的时代经典!
作者:第六个人,跨越北上广深的跨界营销人,热爱主持与写作。公众号第六个人(connect_yourself)长期探索营销规律与个人品牌成功之路,分享职业与成长点滴。
 会员 Update 
1.12 月 2 日-12 月 8 日 18 点注册的所有的会员确认函已经全部发出,内含会员号码,请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邮箱,尤其是垃圾箱等文件夹。没收到的朋友请发邮件到 [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约定为「20101 期会员号码」,邮件内容注明你支付时候填写的手机号。请按照邮件提示务必将 [email protected] 加为联系人或白名单以便能够及时收到改变自己的邮件。
2.本周彭萦的会员语音邮件已经发出,主题是「经济不好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应对」请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邮箱,尤其是垃圾箱、被拦截邮件、订阅邮件、广告邮件等位置。没有收到的话请发邮件到 [email protected],标题约定为「未收到语音 191208」。
3.会员有漏收语音情况的可在微信后台回复「语音漏收」获取详情或在微信底部的菜单栏「会员语音」查看解决方法。

今天你做了什么改变
有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一种认为:人生必须买房;另一种则认为:不必买房。到底哪种观点是对的?其实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你自己的生活需求是什么。我曾经长期主张「可以不买房」,但最近也因为家庭的需求(生了宝宝之后),开始考虑买房,并且在积极的寻找合适房源。上一期我在会员语音「买房这件事」中和大家分享了我对于「买房」的实践与思考。请参考如下会员反馈:

@会员  Nick
之前也是过二人生活,对房子的需求没有那么高,但随着对结婚、生子预期的临近,也开始要考虑房子的问题了。辉哥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比如资金、需求和区域的综合考虑,也分享了他个人的大致行动过程,并对其中一些环节和要点还提了许多细节上的注意事项,感觉通过参考这些,也能帮助自己去做决策。
@会员  静妞
身边大多数朋友买房并没有太多影响生活品质,见过俩买房把自己搞得特别拮据的,后来朋友聚会什么的,大家不会叫他们,因为永远不买单。
 现在加入会员 
从现在起,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改变自己会员,就可以在本周日听到张辉的会员专属语音《买房这件事》作为额外福利。
想知道会员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 秒钟加入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