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强:各位家长,各位同学,今天是SAT方法之炉边谈话的第二期,我请来了蔡瑞和李科老师,共同来讨论SAT的写作问题,李科老师是老老师。她2011年进入到北京新东方北美考试部,教SAT和ACT的写作。因为是老老师,所以对于一些培训机构乱写自己的介绍也有很强的鉴别能力,比如今天发现某个培训机构写自己的一堆名师都号称是新东方的前教学主管,经李科老师鉴定,这些人从来没有出现在新东方老师的团队里。
李科:大家好,我是李科,SAT写作考试是在整场考试的最后,时长五十分钟,对大家的体能和脑力都非常有挑战。原文是一篇六百字到八百字的文章,但友好的是,文章的观点已经写在文章下方的方框里,同学需要按照三大考点的要求,去分析作者如何体现说服力,这是考试的基本要求。
谢强:从三个角度去分析,哪三个角度?
蔡瑞:对,他要用的三个角度,第一,要分析作者的evidence,证据,包括他使用的一些例子、事实是怎么支持他的观点的。第二,要去分析作者展开这些观点时的逻辑和思路,包括他怎么去连接这些观点和证据。最后,就是文体的风格,怎么说服读者来相信他,语言选择,词汇选择,他所使用这些情感、色彩,以及他是怎么加强观点的。
谢强:SAT写作是先从读,再到分析,再到表达,学生的分数也是由阅读、分析和写作三部分来构成的。尤其对于广大的中国同学来说,如何去分析证据、研究别人论理的方式来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思维训练非常重要。
到现在为止仍然会经常看到网络上一直有很忽悠人的、完全不讲证据、不讲逻辑的文章。记得很久以前听到一种说法,就说美国人根本不欢迎中国的学生到美国去读书,因为中美展开了贸易战。我们研究了各种证据、数据,各个机构所展示的美国发放给中国学生的签证,在这种言论最汹涌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在数据证据上得到验证,但仍然有很多人这样去说。所以在这个环境里面,常常感受到的是一些人他在谈话的时候,完全不讲证据,完全不去讲道理,只是主题先行,就想这么说了。任何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这样的人所欺骗。
李科:是的,所以无论是SAT的阅读,还是SAT的写作,都非常重视观点要在证据之后,永远要有这种循证的过程。
谢强:看你选了一篇文章,跟女权有关。
李科:这道题当年考了之后,很多男同学从考场一出来非常恐慌,说考女权了,女同学觉得还好。但实际出分上来讲,无论男同学和女同学在这篇文章都没有占到优势,文章的标题叫做《如何提升女性得诺贝尔奖者的数量》。作者的观点是应该让女性科学家,尤其是那些需要照料家庭的女性科学家,更容易回到她自己的科研工作岗位上。
文章一开篇,这里是学生比较容易忽略或者说很多人并没有真的看懂的点,就是女性科学家她早上五点钟叠孩子衣服的时候,接到了斯德哥尔摩诺奖总部的电话,说你得奖了。文章从这个小的故事下去,很快进入到了对于现代的女性得奖数量的讨论,这地方非常沉重,因为数量非常少,文章作者按照他自己逻辑推动,就去讨论了得奖困难获奖数量少的原因是什么,不仅要求女性有很好的头脑去做科研,还要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
The mother of tweens was folding laundry at 5 a.m. before going to an early spinning class when the phone rang. It was October 2009 and Carol Greider, a biologist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icked up and heard a voice from Stockholm. She had won that year’s Nobel Prize in medicine.
Despite Greider’s accomplishment – she earned the award for discovering telomerase, an enzyme of huge relevance to aging and cancer – it is this image of her making use of every waking minute that has stuck with me four years later. It is an image that I deeply identify with, not because I’m a scientist, but because I’m a woman juggling family and career. The mental picture helped me understand Greider as a flesh-and-blood mortal, not a superwoman whose lofty level of achievement I could never aspire to.
Unfortunately, Greider remains a rarity in the pantheon of Nobel scientists. And that’s partly because we haven’t done enough to help young female scientists balance the demands of academic research with the pull of family responsibility. That needs to change.
谢强:说获奖人数很少,是在正数第四段,说在化学领域,165个得奖者里仅有4个人是女性。我就认识1个,居里夫人,据说北京新东方北美考试部的学科经理张鹏是居里夫人的第六代玄孙,也不知道怎么论的,张鹏是清华大学化学的本硕连读,看来多少跟居里夫人有关系,所以女性是有点少。那第四段之后都讲了哪些内容?
Admittedly, today’s situation is better than it was when Greider entered grad school in the early 80s, never mind in the dark days of the preceding decades. Then, when women were scarcely to be found at undergraduate lab benches, the results in the rarefied reaches of Stockholm couldn’t help but be dismal. Since the awards were launched in 1901, two physics laureates have been women: Marie Curie in 1903 and Maria Goeppert Mayer in 1963. In chemistry, four of the 165 winners have been women. (Marie Curie was one of them, in 1911; she is the only woman to have won two Nobels.)  Women have won 5 percent of the coveted awards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And it was 2009 before Elinor Ostrom, of Indiana University and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became the first-ever female laureate in economics.
李科:四段之后讨论的问题是现代女性科学家面对的问题,虽然没有来自这种文化、封建、统治带来的对于女性的禁忌,但是还有很多比如说科研单位、科研机制、体制带来的问题,比如女性生育以及照料家庭和她上班的时间、去做科研的时间可能有所冲突,这个部分,作者的讨论真的是一刀见血。
What’s more, systemic issues are holding women back across the sciences, meaning that we may not see more female laureates by simply funneling more and more women through PhD programs. The hard truth is that women with brand new doctorates -so called post-doc’s- enter their prime childbearing years exactly as they encounter the make-or-break time when they must compete for tenure-track positions. The competition is brutal, the hours in the lab never-ending –and the attrition of women is far higher than that of men. A 2009 survey of post-doctoral scientists from all disciplines in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 found that women who had children after they earned PhDs were twice as likely as male postdocs – or as women doctorates with no children and no plans to have them – to drop their goal of becoming a research professor.
谢强:那回到文章第一段,想问问你,该怎么写,看第一段写的是一对双胞胎的妈妈,早上五点的时候正在叠衣服,她很早要去spinning class,什么叫spinning class?
李科:健身中心。美国现在非常火的健身的机构叫SoulCycle,是上动感单车课的,课就叫RPM & Spinning,这还有个误会,学生会说,那她早上起来去健身,去上班,那她生活挺好的。其实是讲她的一天,就像车轮一样转转转,非常忙碌的一天。
谢强:接下来说在2009年10月,约翰霍普金斯的生物学家卡罗尔,这位女性,她电话响了,一接电话听到来自斯德哥尔摩的声音。咱们要是听斯德哥尔摩来电话,以为宜家家居给打电话了。这显然不是,级别很高,她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的医学奖,那这就是第一段,是充满细节的第一段。刚才李科老师也说了,一些学生不太理解第一段在讲什么,那如果你要是教学生这段东西的写作,怎么分析呢?
李科:这里用了非常典型的修辞说法,叫anecdote,中文可以说叫引用了奇闻轶事,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再带领读者进入到文章后面的部分。我们在考场上就沿用东方一直在讲的四步骤,先告诉阅卷人作者用了一件奇闻轶事,把考点名称先写上,再去用更简短的语言去概述,比如说这里他用了四行的文字,考生可能用一行或者一行半概述辛苦、勤劳的母亲兼霍普金斯的教授早上在做这件事情,获奖了。接下来可以回到作用,这样的故事都是,要么心灵鸡汤,要么是一种严重警告,这一篇属于带有一点这种激励又有趣的故事。接下来第四步骤是最重要的,就是故事本身和文章观点有什么更深刻的内在联系,这篇文章讨论的就是应该让女性更容易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文章开篇就给了优秀的女性科学家,在她的人生当中,每个平凡的早上,照顾家里,很早很早起来,很多学生在考场他纠结的点就是叠衣服简单的事和五点钟元素,和她今天去上班,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如果按照的四步骤写下来,真的没有读懂的同学,按照四步骤写没有关系,可能在第四步骤的时候损失一部分。
蔡瑞:如果咱班里的学生都是男生的话,像这篇这么偏向女性话题的文章,他理解上是不是会比较困难,但是听刚才李科老师这样讲,按照步骤去分析和写作,他应该也是能处理得了。
谢强:蔡瑞老师是经验很丰富的老老师,另外在三个人谈话者当中,蔡瑞老师是唯一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她跟诺贝尔奖这位妈妈应该有相似的感受。那蔡瑞你是平常怎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照顾孩子呢?你也早上五点钟起床给孩子叠衣服吗?
蔡瑞:对,可能早上没有起早,但是就是刚李科老师讲第一段时候,还真是有点共鸣,有时候你晚上要下班回去晚的时候,小朋友睡觉是睡的比较早的,他有的八九点就已经入睡了,一般比如说跟小朋友这样亲子互动的话选早上确实比较多。比如今天和儿子昨天晚上约好,他早上六点钟要叫起来,我们俩一块拼乐高,拼完之后他去上他幼儿园,我来上的班。
谢强:我虽然是男性,也是个直男,但是呢对女性还是比较尊重的。即使对女性比较尊重,可是看到这文章里写的一些东西,也是感到有点诧异。比如说从来没有想到,在文章的第四段讲到了女性科学家为了探索科学,所付出的一些东西确实远大于男性。
我看他举了三个例子,第一是意大利的神经学家,研究神经科学,她要秘密的在卧室里做实验,当年意大利处在墨索里尼统治时期。还有个在巴黎的发现了艾滋病的女科学家,她爸爸认为女性的位置就是应该在家待着,而她竟然是在婚礼那天还做实验,她老公必须得给她打电话说,今儿咱婚礼,您赶紧来吧,她才出现在婚礼仪式上。这科学家看来神经有了点问题,怎么连婚礼都给忘了呢。最后的例子是获得1983年诺贝尔奖的研究基因的科学家,她几乎是被阻止去上大学,她妈不让她上,她妈认为高等教育只会让女儿嫁不出去。
还真没想到女性有这么多的艰难险阻。分析文章时候这段要不要写?怎么写这段就可以得高分?
To be a female Nobel winner has not only required brilliance, but also preternatural determination in the face of cultural, social and political obstacles. The Italian neurologist RitaLevi-Montalcini secretly conducted experiments in her bedroom in Mussolini’s Italy. Francoise Barre-Sinoussi, the Parisian who co-discovered the AIDS virus– and whose father thought a women’s place was in the home – was in the lab on her wedding day. Her fiancé had to call her to remind her to turn up at the ceremony. Barbara McClintock, the U.S. geneticist who won the prize in 1983, was nearly prevented from attending college by her mother. She was afraid higher education would make her daughter unmarriageable.
李科:谢老师你问题问得特别好,这是全文证据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组证据。考生上考场明显好找的是罗列具体的人物的例子,所以争取把它写在证据的第一组,比如说开头就去写证据的段落,而且写在证据段落的第一组,依然也还是按照方法论当中四步骤,这里三个例子,有时间的同学可以三个都写,如果没有时间的可以三个里面选去写。
谢强:你能不能用中文,比如用两三句话把可能英文该写什么,在这说一下吗?这样家长能了解考试怎么回事。
李科:先告诉阅卷人,作者用了非常生动的例子来支持他自己的观点,尤其是支持了他观点当中女性现在科学家面对的很多困难,艰难险阻,他在文章中引用了意大利、法国等女性科学家在面对政治、文化和来自家庭的方方面面的困难,在这篇文章中向读者很具体的去说明这些女性科学家的困难,有一种非常强的张力,让我们去真实的走到这些女性科学家身边。尤其像这第三个例子,我们甚至能够感到她未婚夫打电话时候无奈的感觉。
谢强:要是我,当时就决定算了吧,结婚当天把我都给忘了,什么情况呀,还研究基因。
蔡瑞:我想起来挺好玩的小故事。我的孩子放学挺早,下午五点就放了,所以跟咱上班时间完全是匹配不到一起的,所以基本上就没有怎么去接过他,但是记得他幼儿园小班毕业的时候开毕业生家长会,当时就去了,觉得这应该是挺重要的时刻,那种要有仪式感的,班主任老师就环视四周,把所有家长都看了一遍,停到我这就问,你是谁的家长呀,那个语气眼神都很嫌弃,意思就是你这个家长根本都没有来过,就那个语气眼神,就特别特别熟悉,比如周末要给家长开家长会,也会说,你看你那些家长,有的掏了钱之后再也不来规划课了,再也不来家长会。我们也是觉得这样很不对的,家长应该参加学生的学习过程。
文章最后一段也想请教一下李科老师,就这一段学生在考场上要不要再一些相关的分析?他就提到,咱前面全文都讲女性还挺不容易的,女科学家,所以像大学里,机构里面,是不是应该有一些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他就给了这样的几点建议,比如说是不是可以弹性的上班时间,再比如说是不是也要给这些女性科学家匹配一些顶尖的导师。可能也会有一些导师有一些倾向性,不太愿意选女性的科学家。最后当这些女性科学家如果在自己怀孕、生孩子的时期,是不是也能有保障的这种收入福利。同学读到这样最后一段的话,回归到刚才讲那几个考点,他们是不是也要做一些分析和展开?
What, specifically, should institutions do to offer such support? Universities can make meaningful policy changes, such as allowing women with young children to stop the tenure clock for a period of time — an option available at some but not all academic centers. They should ensure that young female scientists have dedicated, top-notch mentors. And they can guarantee paid maternity land parental leave—something that’s woefully lacking for junior scientists at most U.S. institutions.
Federal agencies also have a role to play. Big funders, led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have already implemented policies like no-cost grant extensions that allow scientists with family obligations extra time to complete a project, and others that allow fellowship periods to be extended or deferred for child care purposes. But agencies can, and should, do more. One task the government is especially suited to is longitudinal data collection on those family-friendly policies. Such data isn’t being collected systematically, and without it we can’t know what policy changes are working, and which ones aren’t.
谢强:在李科老师说之前先表个态,作为单位的男领导,面对一屋女同志,觉得人家提的建议非常正确,我完全愿意执行美国人保护女性、尤其保护年轻妈妈的三种做法。
李科:谢谢谢老师。蔡老师刚才问的问题是很多同学,尤其在写到文章最后的时候都会问的问题。这个考试呢,如果你把全篇重要的考点都写下来,那五十分钟肯定是不够的。或者说很多同学能写很多,但考试方只给了四面答题纸,那也可能写不完。
这个段落,建议哪些考生去把它写到自己的文章里呢?之前考试已经考到了666或者是更高分的同学,这个位置是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如果作者给解决方案了,就要写。没有考到666的同学,建议大家先把前面逻辑部分重要考点写掉。如果已经考到了这个分数段的同学,争取冲更高的分,那肯定要写更多的考点,而且视角更加的开阔,在部分建议大家把作者这个解决方案写到persuasive-elements的角度上,就是第三类考点,要么以煽情的角度来写,要么就是从作者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去写。在这里,两个不同阶段的同学要去做抉择。
谢强:最后问李科老师,有些家长意识到SAT写作的分数并不算到总分1600里面,那么SAT写作真的很重要吗?既然它也没有算到总分里面去,孩子的托福写作,文书写作,觉得它也表明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果要SAT写作不重要的话,孩子就不必重视了,毕竟孩子有很多繁重的负担。
李科:对,特别想借这次机会说明一下。有些北美考生,有比SAT写作更好的材料来证明自己文字表达以及分析能力;但对于国内考生,SAT写作部分的分数非常重要,如果学生非常优秀,他已经考到了1400、1500甚至更高的分数,写作的分数应该是匹配他前面有很好的阅读能力,很好的语法细节,以及很好的逻辑展现。所以分数不能是太低的,如果太低那肯定说明有什么问题。
谢强:大学招生官审核学生材料,有两个点非常重要,第一点是成绩的相关性,就像李科老师所说,如果你的整体成绩,比方托福110了,SAT1500了,但偏偏写作只考了个555,那这些招生官会有理由觉得你成绩可能是有问题的,他就不倾向于相信你成绩的真实性,这是一方面,就是成绩相关性。
而另外也确实必须得讲老外在关注人的成绩方面,有多样性的特征。在呈现你的写作能力时有三点:第一,托福写作分数,第二,文书的写作水平,第三,SAT的写作分数,都可以表达你的写作能力。也就换句话说,如果说你托福考了110,但你的写作并没有理想,也许你要努力通过SAT写作的高分来证明你仍然是写作很优秀的人,所以这样也给了同学更多的机会。
还有小问题就是,李科老师不像蔡瑞老师一样有两个孩子是两个孩子妈妈,但李科老师是很多猫的妈妈。那你作为多猫女性,你在工作和生活当中也有一些女性工作者的困扰吗?还是你就不存在这些文章里所说的这样的问题。
李科:肯定有的,养猫之后是养宠物要对它负责,另外也会对于自己的育儿、婚恋观更加的谨慎。每天早上起来自己会按照时间,比如说早8:00的课,住的比较远,就会比实际要起的时间再早一点,每天跟猫稍微交流一下,搓搓头。更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养猫的人都叫铲屎官,就是要铲屎。
谢强:我曾经是多猫的爸爸,所以比较了解。猫不存在蔡瑞孩子的问题,猫一般睡的比较晚,所以回去猫仍然跟你各种打斗,但是猫早晨起的更早一些,它一般在四点多钟就来要吃的,喵喵,就会使劲叫唤,所以也要去照顾它。养猫跟养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想任何有自己家庭和私人生活的男性和女性,都需要有生活和工作需要去平衡,好的工作单位应该最大程度去支持工作者的私生活,让他既能够有好的工作的一面,又能够有自己好的私人生活,觉得这也是SAT这篇文章给所有人的一种教育。
再次感谢李科老师和蔡瑞老师,今天就讨论到这儿,谢谢各位家长,再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