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精算视觉」的 第321篇 原创文章
导读:10节在线课程,售价99元,助力你的大湾区保险事业线。
前几天,香港保监局公布了2019年三季度的香港保险业数据。
从年初到三季度末的数据来看,香港寿险业仍是有增长的其中新单总保费同比上升15.4%,内地客户的新单保费同比上升5.5%。
不过,很多朋友可能更想知道,“反修例风波”对香港保险业三季度的影响,尤其是对内地客户投保情况的影响
于是,我又多拉了几列数据出来,对“在岸业务”(香港本地业务)和“离岸业务”(非香港本地业务,大多数为内地客户业务)按季度进行了拆分,还原了三季度香港保险业的“真实数据”——
  • 2019年三季度,香港新单保费收入397.5亿(港元,下同),较二季度的514.1亿环比下跌22.7%,其中离岸业务环比下跌27.4%,由二季度的194.8亿降至141.5亿
  • 香港两家主要以内地客户业务为主的公司——友邦和保诚,三季度离岸业务分别环比下跌43.4%和25.9%,在岸业务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9年三季度,户业务下跌三至四成这个数字是符合我和几位资深同业伙伴的预期判断的
再多一点理性的推断,业务的实际下降应该有五成左右,因为三季度的数据其实包含了一些二季度承保的、批核较慢的保单。
但是,这次内地客户业务的下滑,绝不是对所有的香港保险从业者都相同
在这次风波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刚刚入行不满一年的新人,其次是以中产客户为主的从业者,受影响相对较小的是以高净值客户为主的从业者
刚刚入行的新人,在这种形势下多数都面临着无法开单的窘境
因为他们前期没有资源积累,经验较少,在这种混乱的状况下又无法从容地在朋友圈中“美化香港”,自然就无法吸引客户。

中产客户在这次风波中对香港表现出的失望和不满是相对较大的
而且因为他们购买香港保险的主要诉求是重疾保障和小额储蓄,这些需求很容易被内地保险所替代,因此这部分客户在三季度有诸多流失,但也会有部分观望客户在暴力行为平息后仍会选择赴港投保。

高净值客户则对香港当前的情况并没有太过激的情绪反应一方面是他们投保香港保险的主要诉求是境外资产配置和财富传承,这种需求境内保险产品很难满足,而新加坡和美国又相对较远,香港目前来看仍是首选,另一方面是高净值人士不少都有海外生活经历(甚至是海外身份),对于香港的局势有更冷静的认识,不会掺杂过多的主观情绪。
无论怎样说,这次风波对香港保险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也给很多港漂在香港保险业未来的发展埋下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回望过去几年香港保险的发展,从2013、14年在内地的“崭露头角”,到2015、16年银联刷卡的“如日中天”,到2017、18年银联卡禁刷后的“恢复理性”,再到2019年突然因社会动荡而“躺枪”,给我最深切的感触就是,把握到时代的机遇和红利,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很有能力的保险业新人,如果是在2013、14年之前就加入了香港保险业,今天他/她大概率已经是一个大团队长甚至是区域总监
如果是在2015、16年加入香港保险业,大概率也能连年达成COT甚至TOT的水平,累积一大批宝贵的高端客户资源。
而如果一个新人是在2017、18年才加入,想达成MDRT、COT已经不是易事,发展团队也将面临残酷的竞争。
如果是在2019年才加入,我相信他/她已经错过了香港保险发展的黄金时期
君不见2016年的时候,在海港城的外面陪客户聊天、在认证中心排队都可以意外“捡”到客户。
而到了2019年下半年,香港保险的成交周期已经变得很长,想说服客户尽快来香港投保,你要付出的努力可能是过去的2~3倍。
有时候你觉得别人比你成功,真的未必是他/她的能力真的比你强,而是因为他/她选择了在对的时期做对的事情,而你却因为犹豫,错失了时代的红利
这,就是行业周期的力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提出的“第二曲线理论(The Second Curve Theory)。
查尔斯·汉迪认为,一个人或企业能够持续增长的秘密,就是在第一条S曲线消失之前,开始第二条新的S曲线
应用这个理论比较著名的正面案例,就是美国奈飞(Netflix)从最初的DVD租赁业务曲线,跃迁到后来的在线视频业务曲线,再跃迁到如今的自制内容业务曲线。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中,奈飞所经历的每一次跃迁,在最初都经历了转型的痛苦
但幸运的是,奈飞的创始人哈斯廷斯每一次都“押”对了赛道,从而带领奈飞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视频内容公司。
而没有果断进行业务转型、抱着原有业务念念不忘而淡出历史舞台的公司,如柯达、诺基亚等,在整个商业战场的发展史中也比比皆是。
读到这里,有的朋友心中可能会想:香港保险业发展到今天,对于广大港漂同业而言,会不会是那“第一条曲线”?我们究竟要不要为了探求那“第二条曲线”而努力?
其实,对于内地客户未来对香港保险的看法和需求,以及未来还会有多少内地年轻人会选择到香港念书、留下做港漂、加入香港保险业,我自己也拿不准。
但是坦诚讲,我是非常不希望看到香港保险因此而“衰落”的……
毕竟我是从做香港保险科普起家,几年来看着港险在内地一步步普及和发展,写了那么多篇为港险辟谣、以正视听的专业文章,对大湾区规划下香港保险业的发展寄予了那么多的期盼,我是希望能够一直与广大港险同业伙伴们一起进步、成长
不过,在我看来,在今天这个时点,对于香港保险,我们究竟是要“继续坚守”,还是“另寻出路”,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
而是一个可以“两全其美”的选择。
或者说,另寻出路,也是为了更好地在香港保险业坚守下去
毕竟,在这个艰难的时期,最重要的,是想着如何生存下去,然后才能涅槃重生
是的,我上面所讲的“另一条出路”,就是拥抱大湾区
这一条路,不仅仅是香港很多年轻人未来的出路,也是在香港从事保险业的诸多港漂的出路。
因为不管香港市场红利是否还在、机会窗口是否已经关上,内地市场的发展和前景都是稳健的、蒸蒸日上的
作为一个香港保险行业的深度观察者和知识科普者,我不会去否认香港保险在保单分红、外币投资、司法隔离、大额保单方面的优势,但我同样要去肯定内地保险业最近几年的蓬勃增长以及内地客户对内地保险的本性刚需。

同时,在未来大湾区保险业的发展规划中,“保险跨境服务中心”在大湾区的设立以及大湾区未来对于金融、法律、科技人才跨区域流通的构想,都使得保险专业人士以“双持牌”的形式来实现“跨境销售”变得非常有可能
这些发展趋势,将同时给香港保险业和内地保险业的增长带去新的潜力,也将给把握住这一大趋势的保险人带去新的红利。
为了帮助港险的同业伙伴们客观了解大湾区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与机遇、内地保险业的发展潜力以及香港和内地主要保险产品的特点与差异,我在学吧上线了一个系列课程——《大湾区保险学院成长营》,总共10节课,每节课20~25分钟,售价99元
学习这个课程,无论是对港险同业伙伴拥抱大湾区保险业,还是对香港和内地的同业伙伴相互了解对方的保险产品和营销体系、做到“知己知彼”,相信都会很有帮助。
当大家完成了10节课程的学习,将可以进行一个有30道选择题的考试。
考试正确率超过80%的朋友,将获得本系列课程的《结业证书》,以及有机会参加未来在大湾区举办的线下学习的机会
点击“阅读原文”也直接进入课程购买
大家可能会问:“Alex,你做这个课程,最终目的是什么?”
目的其实很简单。
我就是希望,大湾区的这波红利,你不会因为犹豫而错过。
多给自己一个可以坚守在香港保险业和大湾区的理由
想了解更多前沿的保险市场资讯吗?
欢迎加入我们的星球——
(已有超过1,760人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进入课程购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