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简直不可思议,为什么人生可以这么美满!”——张首晟
导读
2017年7月,包括人民网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物理学重大突破:科学家找到“天使粒子”:相关论文发表在当时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该成果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王康隆课题组和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课题组、上海科技大学寇煦丰课题组等多个团队共同完成,通讯作者为何庆林、寇煦丰、张首晟、王康隆,均为华人科学家。
这4位华人科学家领衔的科研团队终于找到了正反同体的“天使粒子”——马约拉那费米子,从而结束了国际物理学界对这一神秘粒子长达80年的漫长追寻。
张首晟将这一新发现的手性马约拉那费米子命名为“天使粒子”。2017年,时任《侨报》资深记者于丽娜女士联系并约访了身在硅谷的张首晟教授,并在征得被采访人同意的情况下用自己携带的摄像机拍摄下了这段珍贵的采访视频资料。
张首晟(左)于2017年8月接受于丽娜(右)采访
采访之后,于丽娜发表《大道至简——追求科学浪漫探险的华人科学家张首晟》的专访文章,于8月11日刊登在美国《侨报》B6版,因受版面限制,刊登时题目及内容被删减部分。
于丽娜发表署名文章
于丽娜女士现为《硅谷时报》主编,她从事专业新闻工作十余年,在数十家媒体发表文章、专栏及出版6部书籍达数百万字。她对文字的严谨态度犹如设计师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故,值此张首晟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我们这段未曾公开的视频和完整文字稿件呈现并纪念张教授爽朗的笑声。
在这段采访中,张教授畅谈了对科学的专注,对事业的追求,对诺奖的态度、对杨振宁教授的感谢、在留学迷茫期得到的启示、对子女教育的态度 、对未来青年的期许以及如今看来再也无法完成的他的心愿
此前未曾公开的采访视频资料
多位张首晟教授生前的友人接受了《硅谷时报》主编于丽娜的采访,表达了他们对张首晟教授深情缅怀,感谢他们对本刊的特别支持:(排名不分先后)
谢晓泽  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艺术家
崔   屹  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纳米材料科学家
赵   恒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
叶傅昇  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教授、法国政府著名骑士奖(Palmes Academiques)获得者叶傅昇
吴   军  硅谷投资人、计算机科学家、《浪潮之巅》、《全球科技通史》等多部畅销书作者
余国良 生物医药科学家、健新原力董事长、美国浙江商会会长、2019年全球浙商金奖获得者
陈立峰 文思信息共同创始人,风险投资人、北美华源科技协会 (HYSTA) 理事长
郑   锐信智咨询董事总经理、张首晟德国留学时期的同窗好友
魏继文  禹杭资本创始人合伙人、2017年达沃斯论坛青年领袖、斯坦福大学硕士
史钟麒  著名舞蹈家、电影演员、芭蕾舞剧《白毛女》主演
下文内采访文字和独家照片等均由被采访人授权在《硅谷时报》刊登使用,其它机构转载请联系我们。
——《硅谷时报》专题组

《硅谷时报》主编于丽娜

缅怀寄语

又到硅谷冬春这多雨的季节。12月1日,是张首晟教授逝世一周年的日子。
2017年的那一次采访给我的印象非常深,除了他睿智的思维,开怀的大笑,还有温和儒雅的待人态度。结束完这段视频拍摄之后,他还带我参观了办公室、介绍了他的同事、站在阳台上眺望远方讲着硅谷的故事。随后,我时常会在硅谷的一些重量级峰会上聆听他的演讲。
2018年的那一天我正在北京出差。得到消息的那一刻,没有人会相信这是真实的,我也一样。我无法想象,为什么抑郁症可怕的后果会压倒如此阳光、开朗的他。可是,他真的走了。
2019年,12月1日,今天。为了准备这份对张首晟教授的周年祭专题 。我们提前1个多月开始筹备、约稿。感谢多位教授、科学家、投资人们给予的支持,以及他们至真至情的回忆与缅怀,分享与张教授的点滴,还特别感谢提供了照片,授权我们《硅谷时报》可以公开。
感谢有些朋友也善意的提醒,围绕“天使粒子”有很多的争论亦或是质疑,甚至围绕张教授的离去也有很多解读。
如今故人已去,一切纷争请终止于时。
这个时代我们依然需要科学家,张首晟教授在物理学上有很多成就,其中最突出的贡献是在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方面。他的一生获得了七个重量级的科学大奖,包括欧洲物理奖(2010年)、狄拉克奖章(2012年)和富兰克林奖(2015年)。今天,全世界还没有第二个中青年的华裔科学家在短时间内获得这么多的科学大奖,不可否认他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裔学者。
像张首晟教授这样的科学家,他们是帮人类答疑解惑的人。他们用卓越成就赢得名声,他们也是传播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让我们对猎奇少一些,对科学好奇多一些,才没有辜负这个存在大师的年代。
”那次采访结束后,我为张教授拍摄的人物特写照。”
(为配合缅怀文章,颜色经后期处理)
【2017年原文第一手稿如下】
大道至简——追求科学浪漫探险的华人科学家张首晟
前侨报资深记者、
现美国《硅谷时报》主编于丽娜
(2017年8月11日侨报刊登时,题目及内文有删减)
前言:
全球IT业的心脏就孕育在斯坦福的校园中,而步出斯坦福几步之遥就是著名的斯坦福大学街(University Ave), 这里是帕洛阿图市(Palo Alto)最热闹大街,有很多咖啡馆和餐馆。许多硅谷的社交生活都发生在这里,你很可能会在咖啡馆里遇到社交网站脸书(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或是在餐厅里遇到特斯拉汽车创始人伊隆·马斯克(Elon Musk),但也许更多的是斯坦福的学者、教授亦或是创业者、投资人,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世界前沿的高科技技术创新多种因素,使得这里成为很多游客的朝圣之地。与这条街相交的塔索街(Tasso Street)435号 ,一座低矮的红色建筑,坐拥斯坦福大街圣殿般神圣美感的迷人风景。最近,这里物理学又获历史性突破——由斯坦福大学华人科学家张首晟及其他3位华人科学家领衔的科研团队,找到正反同体的〝天使粒子〞-马约拉纳费米子(Majorana fermion)而被媒体广泛关注。这一重大发现解决了困扰量子物理学80年的难题,对量子计算也具有极其重要意义。8月7日,《侨报》记者走进这座建筑所在的3层——“丹华资本”办公室里,对张首晟教授进行了专访。



“天使粒子”被发现——将从哲学层面挑战人类对现有世界的认知
科学界一直在寻找费米子中是否存在马约拉纳所称的神秘粒子,直到80年后的今天,“天使粒子”(即Majorana费米子)的被发现是继发现“上帝”粒子(希格斯波色子)、中微子、引力子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发现,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让量子计算成为现实。张首晟说:“这是一个物理学界激动人心的时刻 ,就像我们的生活好像存在着的对立面,有阴有阳,有天使有魔鬼。在80年前,物理学家提出关于正反粒子的大胆设想使得人类一直在寻找。在2010到2015年期间,我与团队连续发表三篇论文,精准预言了在哪里能够找到Majorana费米子,继而指出哪些实验信号能够作为铁证如山的证据。”
2012年张首晟获国际理论物理学领域最高奖“狄拉克奖”
说到“神秘粒子”,还要从1928年物理学家保罗.迪拉克(Paul Dirac)的那个惊人预测说起,他认为宇宙的每个基本粒子,都有一个相对的反粒子,就像是一对双胞胎,但是带着正负能量。当它们相遇时会相互烟灭,释放出一股能量。几年后,物理学家确实发现了反物质,即和电子相对的正电子(positron)。到了1937年,物理学家埃托雷.马约拉纳(Ettore Majorana)作了更大胆的假设。他认为,费米子(fermions)粒子,即质子、中子、电子、中微子和夸克等,本身即存在反粒子,也就是说它们没有一个相对的反粒子,它们自身就是自己的反粒子。这致使八十年来,科学界一直在寻找费米子中是否存在马约拉纳所称的神秘粒子。
在7月20日,作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科学》上,发表的论文中称已经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存在的第一个证据,可谓是震惊学术界。“按照我们的理论建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由王康隆教授领衔),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由刘恺教授主持)和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由夏晶教授主持)的实验家团队与我们斯坦福大学理论团队密切合作, 在理论建议的器件中发现了手性马约拉纳费米子。之所以命名‘天使粒子’,这来源于我读过的一本小说《天使与恶魔》,这部作品描述了正反粒子湮灭爆炸的场景,我被这个想法所吸引进而一直在寻找。过去我们认为有粒子必有其反粒子,正如有天使必有魔鬼。但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个没有反粒子的粒子,一个只有天使,没有魔鬼的完美世界。”张首晟说。在谈到是否会很快进入到应用过程中,张首晟表示,不一定很快会应用,但是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愿景,现在我们人类解决的问题需要优化很多选择路径,通常上计算机只能用程序法一个一个试下来,而这个新发现可以使有效的量子计算成为可能。



在探寻的过程中充满乐趣和好奇心,是对科学追求最大的驱动力
张首晟的导师杨振宁曾评价:“他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其实早在几年前张首晟就已经被视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热门人选,尽管最后与之失之交臂,但是物理巨擘杨振宁先生坚信他的这位爱徒是下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在201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的新增院士名单中,张首晟成为当选的7位华裔之一,同时他也是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又译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位斯坦福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因为对拓扑绝缘体和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开创性研究,他还和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爱迪生等一样获得了富兰克林奖章。事实上,张首晟已经拿到了诺贝尔之外的几乎全部物理学奖。在谈到对诺奖的期待时,张首盛说:“诺贝尔奖是可遇不可求的,它表彰在物理学作出最杰出的贡献的人士,同时在评选中也有很严格的筛选,爱因斯坦等了18年才获得诺奖。对于我来说,从事物理学研究,诺奖并不是我的终极目标,我认为当我怀着好奇的心去探寻未知事物时,就好像经历一场冒险,在这个探险过程充满着乐趣,这也是我对科学追求最大的驱动力。”
张首晟与恩师杨振宁(网络图片)
今年4月,张首晟曾回国去探望恩师杨振宁,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上传了一张和杨振宁教授的合影,他写道:“今天在清华园看望杨振宁先生,老人家今年95岁大寿,神采奕奕谈笑如生!师生情谊地久天长!”肺腑之言, 表达着他对这份师生情谊的珍惜。他说:“杨振宁对我影响非常大,当年他的一课堂给我印象深刻。他讲了科学里关于“美”的看法,让我感觉到科学不仅是追求“真”的过程,而且具有探寻“美”的意境。在我们人生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选择,最终选择一些美丽的思想去探索,这也是杨振宁所给予我的启发。从此以后我在科学探险的路上,使我始终追求这种最高境界的美。尽管在外人看来,张首晟的经历可谓“顺风顺水”。但谈及在德国的求学时光时,他也曾有过一段迷惘的心路历程,他说:“1981年时在德国留学,当时非常的困惑,重要的问题是考虑未来就业的问题,感觉找不到人生的出路。当我环游德国到了哥廷根时,当时的同学带我去学校旁边的一片墓地,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就埋葬于此。他们的墓碑简单而平凡,上面刻着他们的名字、出生年月。但是与众不同的是,他们的墓碑上面都有一个公式,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他们一生的最高成就浓缩在这个公式里。这使得我心灵受到震撼,人要追求永生不需要多少功名利禄,一个简单的公式,它却可能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并被人们永远记住。正如记者曾经在斯坦福里听过张首晟的一次讲座中,他谈到”大道至简“——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 mc²,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宇宙都适用。“是的,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又是一个大道理,事实上我认为不论是科学的境界,还是艺术和文学这些都是相通的。就像我们写一首诗是为了用非常简单的语言写一个非常复杂的心情,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简单的几句话,表现对故乡的一种思念,所以说人类最伟大的发现和人类的文明都是有一个共性,在这一点上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祖先早就已经认识到的一点。张首晟说道。
左手科研右手投资为中美资源搭建桥梁
作为华裔他始终心念祖国,2009年,张首晟入选 “千人计划”,并被清华大学特聘为教授,并一直为祖国效力。在他的言谈间,很自然会提到“我们国家、我们民族”这样的词汇,正因如此2013年张首晟和他的学生谷安佳博士共同创办丹华资本,“丹华”两字就有很深的含义。张首晟说:“‘丹华’之名就来自于——‘丹’(斯坦福,又名史丹佛)和‘华’(中国)和组合,意味着连接中美资源这个愿景。”张首晟不仅仅把丹华资本定位为一支优秀的风险投资基金,更是为了搭建一个资本和服务的平台,能够帮助中国企业集体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在谈到如何可以一边做科研,一边做投资这个问题时,他说:“将两个看起来平常好像不相关的内容统一起来,也是我认为最高的一种境界。比如说我研究的是拓扑绝缘体,就是把高深的数学概念和一个非常现实的材料学概念统一起来,这让我感觉是人生的最大乐趣。中国现在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代,我们已经走出了从生产为主,现在进入创新为主,国家政府也提出双创的概念,但是在这个核心中最主要的是看准一个方面,到底从哪个方向走,在这个双创的时代,我用我的经验、用科学的精神来做投资也会给科学带来荣耀。丹华资本在短短3年内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在整个硅谷投资历史上也是创了纪录。”据悉,丹华资本如今管理的美元资产总额达到8亿美元。2016年丹华资本在北京开设了办公室,今年1月,丹华资本成立了规模为10亿元的人民币基金。
享受当下,即将书写人生
如今的张首晟,身份远远不止科学家、投资家,他还企业家、教育家......未来他还有一个身份:作家。张首晟说:“我非常享受当下的生活,甚至简直不可思议为什么人生可以有那么美满,在教育方面可谓是“桃李满天下”,美国所有名牌大学都有我的学生;在家庭方面,我的两个孩子也非常优秀;不论是在科学研究的探险道路上的冒险,还是在做企业、做投资上的经验,我都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学习是一件终生不止的事情,用好奇心成为学习的动力你会享受这些过程。就像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在自己家里的阁楼上面读书,都是一些关于欧洲哲学史、欧洲艺术史之类的书籍。虽然我的父亲是学工程专业的,但是我的伯父们都是学习人文的,而他们留下的书都是关于哲学、艺术、美术之类的,所以我的启蒙教育反而是在人文科学方面。其实直到现在,我还是对这些人文的东西非常感兴趣。所以,未来在我的这本书里,我将分享我的理念和观点和经验等等,或许可以使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启发。
最后,引用张首晟教授在“2016年度华人经济人物”盛典获奖后在朋友圈分享的留言为本篇画上句号——一个伟大的时代要有伟大的跨界,文艺复兴造就了达芬奇艺术与科学的跨界,启蒙时代创造了法兰克林科学与企业与治国的跨界,用科学指导投资的跨界是我们时代的召唤,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造就文艺的复兴,科学的复兴——张首晟!
张首晟教授多位友人缅怀寄语
张首晟教授是我引以为骄傲的同事和朋友,他物理学领域的成就我作为外行就不多说,我和他接触之中所感受到他广博的知识视野和眼光,他对世界和好奇和广泛的兴趣,他自由的思想和敏锐的感悟力,都是我有幸交集的人之中出类拔萃的。他的精神体现的是Renaissance Man的传统,不为专业所囿,是我所赞赏和向往的境界。首晟逝去一年,至今无法接受;我也时常想起,作为朋友我们是不是当时有可能改变这个无可挽回的现实?我总在想,一个人也许应该对朋友敞开心扉;每个人面对社会那么多压力和险恶,都需要这么多理解、温情和支持。也许一个故去的朋友,才可以如此真切地提醒活着的人,什么才是生活中最珍贵的。人都是相连的,没有人是一个孤岛。”
——谢晓泽
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艺术家
无来,无去,无生,无死。
我不相信一个人有生日,也不相信一个人有忌日。我不相信一个人有来,也不相信一个人有去。
我记得最后一次和首晟教授见面,是在斯坦福大学中国人教授协会的春节聚会上。我们在一起聚餐。那是一间不大的屋子,灯光也不是特别的明亮。我看见他坐在一张椅子上,脸上泛着光彩。他告诉我,他正在努力学习神经科学,我很高兴他说他想从事神经科学方面的一些研究。再一年后,大约六点钟我们协会正在忙着商量筹备春晚,而我在微信上看到的却是首晟教授离世的消息。我对妻子说,现在真是谣言到处都是,肯定是假消息,他怎么可能离世了呢!我说等一会儿就会有人出来证明这是假的。那一晚上,我等了几个小时,直到半夜,但是各方面传来的消息,使我有些相信了那些传言是真的。
如果死亡指的是肉体的解体,我不知道有谁的肉体会永远存在呢?如果死亡意味着精神的消灭,有谁能证明哪个故人的精神是消失了的呢?我实在不愿意接受首晟教授已经离去的事实,我至今还记得那一瞬间:他笑着,脸上泛着光彩,边说边打着手势,说他在学习神经科学,想做一些神经科学的研究......
无生,无死。无来,无去。愿在永恒中,安好!
——赵   恒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
虽然都在斯坦福大学工作,但我和张教授的见面并不是特别频繁。有一次,我们碰巧在美联航北京飞往旧金山的商务舱里并排坐, 我发现他在长途的飞行中,并不是在考虑物理或是数学的问题,电脑上全是中国历史、文学、艺术方面的资料。我们俩相谈甚欢,我本身是丝绸之路专家,敦煌研究院顾问, 下飞机之前还特地邀请到敦煌去参观, 我给他特别招待而且安排和院长见面。很可惜的我这个承诺没有办法实现...
博学的张教授拥有广泛的爱好,我也常常告诉我的学生:兴趣广泛,你的人生会有趣许多,愿我们都生活得更加多姿多彩。
——叶傅昇
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教授、
  法国政府著名骑士奖(Palmes Academiques)获得者
“张教授也特别关心培养年轻学生, 这是2016年我带两位高中生去听他的硅谷演讲后合影. 他还给了我两位学生在求学方面的鼓励.”
(照片由叶傅昇教授提供)
张首晟(右三)与夫人余晓帆(右二)曾出席美国浙江商会2018年新春晚会
余国良会长及会员代表出席张首晟教授追思会
(美国浙江商会供图)

自从我参与华源科技协会并担任轮值主席, 和张首晟教授的交往开始增加许多。张教授也是华源的创始人之一, 华源创立之初的第一次会议(1999年) 就是在张教授的家里召开的。在华源成立前,周末时张教授家常常都非常热闹,不少斯坦福学生来家里聊创业聊思路。也就是在那里,触发了他和几位成功企业家,陈宏、邓锋、朱敏等一起发起”华源“, 大家共同希望有一个非盈利组织系统地帮助下一代创业者, 这也成为“华源”的初心和保持至今的使命。
在过去20年里, 许多人受益于华源的激励和帮助开始创业的旅程, 我也是其中一个例子,并在2001开始创业。我对张教授的社区服务和回馈社会的精神印象深刻, 他总是尽量支持华源活动, 一直说华源的事业是他最钟爱的之一, 他也是一直以来华源会员最受欢迎的演讲嘉宾。
12月1日是张教授的周年祭,我代表华源科技协会, 再次缅怀和感谢张教授对社区的贡献。
——陈立峰
北美华源科技协会 (HYSTA) 理事长、文思信息共同创始人,风险投资人
撕开日历就忆起去年这沉重的一天, 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智慧的大脑, 而我却失去了一个认识了近40年的同窗好友。
第一次见到首晟是在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1979年3月的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 当时就惊奇为什么他德语水平就领先大家许多, 是不是来预备部之前就已经学过德语了? 随着他的聪明与才智在同学中逐步展露, 虽然大家的成绩也都很好, 但在1980年结业时, 首晟总成绩依然毫无疑念的在我们这100名同学中名列第一。到德国后首晟又是第一个在德国获得了Diplom的学位, 仅用了3年半的时间, 如果不是破了柏林工大的记录绝对也是结业最快的一位。随后他到美国, 不断听到他在科学的前沿传来的喜报, 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也为有这样一位同窗而自豪。
一年过去了, 同学们在聚会时还经常提到首晟,痛心之余也感觉他并没有远去, 而是在看着我们能否继续为民族的复兴, 为人类文明的进步继续出些许绵薄之力。
——郑  锐
信智咨询(Sinotelligence Ltd)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德国卡尔斯鲁厄工学院(KIT)获数学硕士及计算机科学硕士
张首晟留德时的同窗好友
“2017年9月首晟在上海的一次会议上. 左起是我, 首晟夫人, 首晟, 王伟国同学, 伟国夫人”
(照片由郑锐提供)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
让我们再一次阅读张首晟教授写的诗
感受与他内心最近的距离
(摄于2019年5月斯坦福大学内追思会)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 / END / ————
专题策划:硅谷时报专题组
美编:Aaron Kuo、豆豆
文字撰写:丁伊伊
文字复审:主编于丽娜
图片:硅谷时报资料图、被采访人、机构提供
《硅谷时报》
聚焦硅谷 洞见未来
提供专业有态度的优质内容
即将呈现
更多内容 
敬请关注SVTIMES
新闻热点

视频独家 | 硅谷城市市长见面对接会 官方搭建平台促中资企业与地方城市深入合作

视频头条 | 驻旧金山总领馆国庆招待会 八百余宾朋庆祝中国70周年华诞!

最具新活力传媒公关机构
旗下《硅谷时报》7大采访工作室陆续揭牌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悦海传媒小助手”微信号:CASV-PVM
 欢迎关注 | 置顶 | 联系我们
SVTIME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