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时间29日下午2点,伦敦桥上发生一起持刀随机砍杀事件,行凶者从“鱼商会馆”(Fishmonger's Hall)附近开始攻击路人,有五人中刀,两人不幸身亡,其它三人在接受治疗,持刀行凶者被警方击毙。
当天晚上英国警方对外宣布:警方将继续调查这一恐怖袭击事件,并在伦敦加强巡逻。
BBC等西方主流媒体一律遵照警方口径,称被击毙男子与恐怖组织有关联,之前曾因实施恐怖犯罪行为被判狱。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今天为在这场事件中所有失去亲人的家属祈祷,并致以最深切的同情。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表示:“让严重暴力犯罪分子提早出狱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改掉那种习惯。
这起血案最大特点不是在于作案手法有多么简陋,而是英国执法部门对事件定性速度之快。
从昨天下午伦敦桥发生的情况来看,要迅速判定为恐怖袭击并非易事:
一,单人作案。
二,凶器简陋,行凶者双手各持一刀,有一把为20厘米长,另一把用胶带缠在手上。
三,没有呼喊常用的恐袭口号。
根据英国警察助理总监尼尔∙巴苏的说法,此案判定为恐怖袭击最大的依据就是行凶者--28岁的英国籍男子乌斯曼∙汗(Usman Khan),他在2012年曾因参与恐怖主义活动被判入狱,2018年12月提早释放(佩戴电子脚镣)。
很难想象,如果同样的血案发生在莫斯科大桥,BBC会马上接受这是一起恐怖袭击的说法?西方媒体甚至会责问俄警方为什么要当场处决这名嫌疑犯?
如果发生在中国也一样,BBC,CNN们会千方百计把袭击者塑造成值得同情的对象,通过各种文字游戏来降低中国执法部门公信力。
2014年,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事件,BBC面对如此惨重伤亡,是何等冷血?
大标题称“大规模致命砍刺事件”,只是副标题小字中出现了“暴力恐怖袭击”字样,还带着引号,称中国执法部门的案情说明“未经证实”。
路透社则直接去掉恐怖分子,改称为好斗分子(militant)
《华盛顿邮报》称事件是一场knife attack(持刀攻击)
《纽约时报》更狠,在末尾来了一句,“这恐怕只是那些实在无法忍受下去的人做出的极端行动。
西方主流媒体如此颠三倒四,其它小报更是怪论不断,脑洞大开。
如果“客观公正”的BCC将五年前的报导标准,用在昨天的伦敦桥袭击事件上,它应当称其为“小规模斗殴事件”。
西方“双重标准”几十年如一日,从某种角度来说,它们是在助长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
它们总是用“人权”借口来指责别人,2014年是ISIS最疯狂,最膨胀的一年,反恐形势最严峻的时期,却也是西方对中国,对俄罗斯挥舞人权大棒最积极的一年。
“人权”早已被美国,英国政治化。
标准在哪里?不知道。
清单在哪里?不知道。
就像蓬佩奥说的:美国的人权标准适用于全世界任何地方”,而美国去年退出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伦敦桥袭击事件,BCC,CNN,《纽约时报》绝口不提嫌疑人的人权问题了,这家伙是在已经制服的情况下,被开枪击毙的。
这个人,昨天不少网友以为是行凶者,其实不是,后面躺着的才是。
灰发风衣男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路人,在他的带领下,十几位市民一同在桥边制伏了嫌犯,风衣男夺走了一把刀。
嫌犯被摁在地上后,大家还踩着他的另一只手,然后踢走另一把刀,嫌犯将手移到包包上,警察上来就连开四枪,连司法程序都省了。
风衣男真实身份是一名便衣警察,自从2017年伦敦桥车辆撞击和砍杀事件后,英国情报部门和苏格兰场就安排了便衣警察值勤。
事实证明,这种预防措施在突发情况下是有效的,至少便衣警察带动了市民与歹徒搏斗,并维护和指挥现场秩序,避免了更大伤亡。
英国令人恶心之处也正在于此,明明知道这是有效的方法,却总是指责中国,俄罗斯的便衣警察是“秘密警察”,连马路监控摄像头,都要大做文章。
西方媒体几十年如一日,就是要在舆论上将中国社会形容成一个”不自由“的环境。于是,任何破坏秩序的犯罪行为,都可以被它们称为“为自由而战”!这就是攻击中国执法部门的舆论伏笔。
如此双标,却又心安理得,到了自己家里出事,则当街处决。
再看看香港那些黑衣暴徒,打老人,打孩子,用尖刀刺议员,拿汽油弹攻击警察,甚至活活烧人……佩洛西说这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CNN说是为“自由而战”。那些曱甴怎么不对美国感恩戴德?
别忘了那个欧洲人权法院,连车臣恐怖分子都能庇护,恐怖分子当然要去拥抱它们。
为什么西方政客和媒体会如此喜欢双重标准?
一, 通过舆论霸权,将恐怖事件变成西方的政治筹码,进而向目标国家进行政治施压,获取利益。
二,摧毁目标国家的执法部门公信力。无论你说什么都不可采信,那么谁才是可信者?CNN,BBC,美联社,路透社……
这次伦敦桥事件,英国执法部门公信力如何?恐怖袭击!一锤定音。
哪家媒体不服,出来言论自由试试看?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一家英国媒体在阴阳怪气唱反调。要不就是介绍经过和背景,哀悼逝者,要不就是赞扬见义勇为的行为,满满正能量。
2014年,国内那些大V在网上是怎么带节奏的?一个比一个“思想深刻”,反思这个,反思那个,不是不知道反思自己立场在哪里?
英国政客和媒体现在双标做到什么程度?把嫖客塑造成政治受难者。
郑三嫖,已经得到英国政府的庇护。
香港那些蒙面人还嫌干爹给的两年工作签证不够,没有养他家人,在英国领事馆门口撒娇,发起“我们都是郑文杰”集会。
嫖娼能嫖成义士,真正动机不就是为了摧毁深圳执法部门公信力吗?

主子说酷刑,它们也“酷刑,酷刑”,主子说迫害,它们也喊“迫害,迫害”,嫖客美滋滋。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奴才。
恐袭事件也好,嫖娼壮举也罢,当西方用双重标准扭曲了人类正常价值观后,是非黑白就会被颠倒,只能带动更多的恶行出现。
尤其是恐怖袭击方面,美国,英国的双重标准已经给全球反恐行动,带来很大的困惑和干扰。
我们不指望英国媒体能从这次伦敦桥血案中吸取教训,用一个标准来判断对错,因为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但西方的“双重标准”也不全是坏事,至少能让我们看清它们的嘴脸,执法部门也可以借鉴学习,比如当街击毙暴徒。
关键是我们的执法部门如何去具备一锤定音的公信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