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Perkins+Will  
广州美国人学校 
漫步在广州美国人学校教学楼里,走廊边的教室传来“Happy Birthday to You” 的歌声,一个班级正在给一位同学过生日,老师小心地举着精致的蛋糕递给红着脸的‘小寿星’,教室里弥漫着欢声笑语……
现状校区主入口 
改造后校区主入口效果图
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学校。自从1981年建校的7个学生开始,这里便一直像一个家庭一样,呵护着每个孩子。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的学校,它总是尽其所能的为孩子们提供最好的条件和最大的关怀。每天早晨校长都像大“家长”一样在门口迎接每一位同学“回家”,老师对每个孩子的优点和个性如数家珍。这个大家庭来到广州科学城已有十多个年头,享受着这里和煦的阳光和绿色的环抱。正是这样一座学校,在去年发布了一项深思熟虑又颇为惊人的决定——对学校进行大规模改造。
广州美国人学校科学城校区兴建于本世纪初,十几年后的今天看来,校园设施尚佳,还能维持目前的教学。但新世纪以来产业、社会与文化的剧烈变化令学校越来越意识到,学校教育再不能囿于原地。校长Kevin Baker先生说:“我们的初衷简单又笃定——为学生打造创新的教育设施,培养他们面向未来的学习技能和特质。” 经过谨慎细致的评估挑选,Perkins and Will公司做为学校功能策划与建筑设计顾问,参与到这项富于挑战的工作之中。
改造后校区西南侧效果图
Perkins and Will 深耕教育建筑设计已有近70年历史,然而每个新项目无疑都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项目之初的工作营上,来自芝加哥和上海的设计团队与业主一起,剥茧抽丝地分析场地条件与项目诉求。现实的难题逐渐浮现出来——未来学校需要配备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学,小学体育馆,中学体育馆,游泳池,演艺厅,餐厅厨房,室外运动场和停车库全部要容纳在以现有建筑和场地5.9公顷为限制的空间之内,这不单需要建筑师按部就班的设计,简直需要魔术师“闪转腾挪”“无中生有”的奇技!在此之上,学校亟需的对未来教育空间更具前瞻性的规划与设计,更是将设计难度提上新的高度。正如项目空间规划总负责人Aimee Eckmann女士所说:“项目的条件限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样的挑战正需要极具创新性的方案来应对。”
Perkins and Will 设计团队与校方团队会议
设计总监 Aimee Eckmann女士与教师代表探讨方案
此次项目虽是个案,但反映了中国目前教育建筑设计的一个主题——城市中心区校区的升级改造。在业已固定的空间区域内,如何容纳“更多”未来需要的教学功能用房,同时释放“更多”灵活多样化的学习空间?在一个限定的空间内,这两个诉求几乎是相悖的。然而,当我们对教育建筑与高密度的环境进行分析,却发现二者有着极高的契合。
由于课程间隙有限,教育建筑的各教学和生活功能联系紧密度要求很高,一个相对高密度、高集成性的建筑与传统摊大饼式的功能分区布局相比便有了天然的优势,这是教育建筑适应高密度环境的原因其一。其次,以目前社会对于人才越来越高的综合性思维与能力要求,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最应注重各类教学空间的集聚与交互,而非各自为战的分区式学科教学,这便使得有限空间内紧凑高复合性的教学空间组合方式更符合未来教育的需求,此为其二。另外,面对知识与学科的爆炸性增长与更新,未来教育空间的一大特征便是灵活性,不论教学空间、公共空间还是交通空间,都应当尽可能适应多情景化的学习需要,这也正与高密度环境导致有限空间下,尽可能高效利用教室空间与交通空间,从而适应多样化教学的目的不谋而合。
小学公共教学区效果图
在明确了设计策略方向的基础上,Perkins and Will 芝加哥与上海团队合力开始攻克这个令人“绝望”又“兴奋”的难题。自2018年10月起的一整年里,经过了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洗礼,每周设计团队的越洋电话讨论,与业主反复的沟通协调,同学校所有部门教职工代表的沟通与倾听,最终为学校“打磨”出了面向未来的校园空间设计——     
以“综合体”框架组织的校园功能
新的校园空间设计首先对功能的规划组织做了重新梳理。原有学生餐厅和公共学习区距离主教学楼较远,连接性差,在新的规划中被全部集成在紧邻小学和初高中教学功能的区域,形成了“教学综合体”,让所有教学相关功能紧密的联系起来。在校园东侧,同样将小学体育馆、中学体育馆、室内跑道、游泳馆以及屋顶运动场的功能集成为另一个“运动综合体”;加上原有包含演艺厅和艺术类教室的文艺综合体,学校呈现了以三个“综合体”组织起来的功能框架。同时通过高架连廊将三个功能组团无缝连接,形成组团内的高效集成以及组团间的便捷连接。
以综合体模式组织的校园功能 
小学图书馆效果图
中学体育馆效果图
游泳池效果图
混合的学科功能 交互的学习空间
教学楼由于是利用现有建筑,有限的建筑空间使得中文、英文、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艺术等教室的学科教学必须混合在这一幢建筑之内。这样的“被动”之举反而为我们促成多学科的混合和交互提供了 “主动”的条件。现有建筑为“回”字形,中央围合出室外庭院,对建筑的空间和交通联系造成一定阻碍。对教学楼改造的核心便在于将这个室外庭院转变为室内中庭,将各个学科的教室融合于一个开放通透的共享公共空间之中。这个共享中庭所带来的空间交互与学科融合,正是学校塑造“为未来而准备的教育”所要倡导的核心理念。
室外庭院转变为室内中庭
现状教学区入口庭院
改造后教学区入口中庭
走廊=教室 中庭=图书馆  极致的空间灵活利用
空间的灵活利用在用地条件有限的现状条件下是必须的选择。作为教学核心的教室空间,通过室内设计分区的调整以及可移动桌椅的引入,得以呈现多样化的使用场景。在相同的教学空间中,可以容纳集中教学、圆桌讨论、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情景演绎等多样化的场景,构成从传统教学向多元化开放式教学转变的基础。而为适应更加多样化的教学需求,教室空间的领域需要具备向外延展的特性。通过可开启式教室内墙,将走廊等交通空间结合进教学空间的方式,便可以在保证原有教室面积基础上,拓展教学空间的范围与可能性,为多种创新教学方式提供空间条件。这样“教室内”与“教室外”的灵活使用,极大拓展了教室的潜力和使用效率,节约了校园的空间。
教室空间的多样化使用
小学教室空间使用场景效果图
中学教室空间使用场景效果图
教室空间的延伸
机器人教室空间延伸示意
空间灵活利用的亮点在于中庭。将中央图书馆以开放的形式置于中庭空间是一个创新又颇为大胆的想法。除了交通功能与公共共享之外,为中庭空间定义一个特定使用功能,这固然是受建筑空间所限而做的选择,但更与图书馆对于教育的意义密切相关。面向未来的教育中,图书馆将不再只包含“阅读”这样一个单功能单向度的活动,而更多由知识的“吸收”进化到“创造”——录音室、绿屏室、小组讨论学习、多媒体制作中心等一系列媒体相关的功能都将纳入到未来“图书馆”功能之中。这些高关联度的功能只有在开放的中庭空间,才能形成紧密联系的空间网络。它们同开放式阅览空间一起,定义了学校面向未来的“图书馆”空间。
现状教学楼室外庭院
改造后的中庭图书馆 / 媒体中心
对校园空间的改造设计,充满了迎接现实困难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为实现灵活性与创新性的教学空间,除了建筑设计外,结构、设备、室内、声学等设计的巨大支持必不可少。在尽力完善校园空间设计的同时,Perkins and Will设计师们与各个专业顾问也为空间的实现做着反复不懈的努力,克服了有限的建筑层高、各类教学空间噪音控制、中庭与体育馆大跨空间结构和加固等一系列问题,把设计从一个美妙的愿景最终变成一个现实可行的方案。
2019年10月24日,经过令人难忘的一年设计之旅,广州美国人学校科学城校区的改扩建工程终于破土动工,为期2年半的建设大潮就此拉开序幕。校长Kevin Baker先生满怀期待的说:“我们将建成一所优美、实用性强、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完美融合各个功能区,满足创新式未来教育的需求。”期待这座华南地区第一所国际学校,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再次蜕变新生。
现状科学城校区鸟瞰
改造后科学城校区鸟瞰
项目概况
业主:
广州美国人学校 
建筑及室内设计: 
Perkins and Will 建筑设计事务所
建筑面积:
38,823 平方米
合作事务所:
广州市设计院
项目管理顾问:
Arup
施工管理顾问:
Arcadis
造价顾问:
Currie& Brown
结构机电顾问:
Cundall
弱电/安保/声学/视听顾问:
Shen Milsom & Wilke Ltd
景观设计:
GREEN SPACE
幕墙顾问:
Schmidln Façade Consultancy
标识顾问: 
上海喜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厨房顾问:
Ricca Design Studio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