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上世纪1910年10月~1911年4月的中国东北流行性鼠疫被称作20世纪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流行性鼠疫,这场鼠疫卷走了6万余人的性命。,近百年后,当我们重新翻开这段尘封的历史时,以伍连德博士为首的医务人员,面对大疫表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仍令人动容……

东北鼠疫流行中的疑似病院
1911年1月,哈尔滨公共坟场的尸体焚烧了3天。

哈尔滨傅家甸,隔离旅客测体温
哈尔滨傅家甸,隔离旅客接受检查
哈尔滨傅家甸,检查中发现的鼠疫患者
哈尔滨,俄国防疫人员
哈尔滨傅家甸,从疑似病人的耳朵上采血
哈尔滨傅家甸,旧式鼠疫医院
鼠疫预防传单
一个人拯救了一座城
他就是防疫专家伍连德
1910年12月,指派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开始了大规模的鼠疫防疫工作,随后抽调所能调动的陆军军医学堂、北洋医学堂和协和医学院的医护人员以及直隶、山东等地方的一些医生,陆续前往东北。在伍连德等专家的建议下,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对疫情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防疫措施,比如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以及采取了隔断交通、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
毫不夸张地说,就是他拯救了哈尔滨这座城市,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哈尔滨;
就是他,在哈尔滨主持了中国第一次人体解剖;
还是他,设计了口罩,并将口罩预防传染病的作用加以推广;
还是他,曾经这座城市的市委书记亲自撰文加以推广宣传;
他就是1910年剑桥大学的医学博士,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防疫医学家伍连德。
由于伍连德博士的卓越贡献和巨大影响,他曾被授予医科进士、东京帝国大学医学博士学位、香港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英国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及苏联微生物学会外国会员、上海圣约翰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等20多个荣誉博士学位、院士称号。
提起中国防疫医学的权威人物,人们自然会想到抗击“非典”的英雄、侨眷钟南山。可在将近一个世纪前,归侨“伍连德”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一点儿也不比如今的钟南山逊色。
话题要从1910年发生在东北的一场特大瘟疫说起。这年秋冬,哈尔滨地区发生肺鼠疫,祸及东三省。瘟疫流行期间东三省死亡60468人,其中哈尔滨及当时所处的吉林省就有27476人。当时,死者的棺木一度排列一里多地,因天寒地冻无法下葬。疫情袭来,朝野震惊。
紧急时刻,清政府连忙委派时任天津北洋医学堂协办的伍连德为钦差东三省防疫总医官,前往哈尔滨应对。他深入疫区调查后,果断地采取断绝交通、隔离疫区、收容染疫者、火化疫尸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就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大范围鼠疫。紧接着,他还在奉天(沈阳)成功地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邀请11国36位代表对防治鼠疫的方法进行研讨和实验,是为中国有史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伍连德,那时的哈尔滨恐怕会成为一座死城。鉴于伍连德的卓越成就,国际联盟卫生组织授予其“鼠疫斗士”荣誉称号,清廷赐予他陆军蓝顶军衔并特赏“医科进士”头衔。
伍连德在实验室
1912年民国成立,伍连德又被委任为黎元洪大总统的侍从医官。同年,他奉派在哈尔滨设立东三省防疫总管处,任防疫总医官。他携眷赴任,在东三省交通要冲先后建立了6所防疫医院和实验室,并于1926年创立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身——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东三省防疫总管处是中国近代公共卫生史上防疫机构之发轫。在东三省第二次肺鼠疫大流行期间(1919年-1920年),防疫处领导下属各地防疫医院积极防治,很快扑灭瘟疫,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此后发生的所有鼠疫、霍乱及其它瘟疫,都被迅速平息,没有造成大的危害。著名学者梁启超曾赞誉道:“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伍连德,字星联,祖籍广东新宁(今台山县),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英属马来亚槟榔屿的一个华侨家庭。早年考取英国剑桥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在此前后曾在英、德、法及马来亚等地从事热带医学及微生物学研究工作。1907年,经当时中国外交大臣施肇基鼎力举荐,他应清廷特别聘请到天津任职。除了上述事迹外,伍连德曾在中国创办防疫站、检疫所、医院、医学院及医学科学社团凡数十种(包括中国第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前身——北京中央医院),他还是《中华医学杂志》的第一任主编和中华医学会的创立人,并曾受命收回了全国海港检疫主权,为中国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37年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伍连德移居香港。1946年他回到马来亚出生地,创建了吉隆坡医学研究中心,直至1960年1月21日逝世,享年82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