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
跟着馄饨妈妈一起育儿,大手牵小手,和宝宝一起朝前走
大家好,我是芝士小馄饨一体化育儿联合创始人馄饨妈妈,博士后。14岁留学海外,2012年获药剂学与化学学士双学位,2016年获美国药剂化学博士学位。2017年育一中美混血宝宝小馄饨。持有美国红十字会高级育儿护理培训师资格证、高级婴幼儿护理证、婴幼儿急救证。
芝士小馄饨基于原汁原味美式育儿理念,通过吃玩睡一体化育儿模式,打造适合中国妈妈们的独立自信的科学育儿体系。
身为一名大学教授,谦谦姥姥拥有能把任何一篇文章写成小论文的能力。这不,她新写了一篇关于儿童生命能量的释放、接纳和引导的文章。“生命能量”听着挺玄乎的吧?这是姥姥自创的,是基于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的“儿童内在存在一种执著追求知识和求发展的动力”以及“通过教育、引导让孩子发挥自身生命潜能”,可以理解为孩子与生俱来是拥有许多能量的,包括对知识的渴求,对自我发展、模仿大人的动力,以及体能和大脑的能量(也就是我们说的身体放电和大脑放电)。这些能量如果不加以引导,第一是无法激发,第二是无法合理使用和控制。因此,这篇文章就是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儿童的行为,来探索如何释放、接纳和引导儿童生命能量。
读不懂没关系,多读几遍,有问题可以在学霸宝宝群一起讨论呀!
0~5岁是一个人情绪智力、行为礼仪和生命自信奠基的时期,家长和教育者要观察、研究儿童的情绪和行为特征,注意教养方法,感受他们,探寻他们,接纳他们,理解并引导他们,使儿童的生命能量舒畅释放,与成人、同辈形成良好的生命能量交换场,进而使儿童的身心智灵得以健康成长。
儿童打家长
小一今年1岁半了,最近开始出现打家里人的情况。有时是高兴的时候打,有时不知道为什么打,更多的时候是不高兴了打,尤其是当自己的愿望被家长否决的时候。而家里人的反应往往是躲开,或者控制住小一的手,有时候也会对小一的诉求进行沟通。小一的表哥四岁半也会打人,爸爸妈妈更多的是呵斥他的“无理要求”,但对打人的行为本身的正确回应很少。
解读
这是儿童生命能量之行为能力的发展和表现。
相信很多人看到儿童打家长,本能的反应是这个孩子的行为是错误的,这个孩子是没有良好家教的,而这种认知是基于价值是非的判断和社会化优劣的判断。过去我们也曾经这样认知、判断和评价过,认为这种行为完全是不良的。而现在的我们认为,判断一个一岁多儿童初次出现的打人行为,应该更多地从自然的视角去认识,或者说先不要对这种行为进行是非对错的判断,要更多中性地看,把这种行为看作一种生命能量的发展和表现,是儿童开始有能力用肢体行动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了,是儿童行为能力增长的一种表现。能量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如何使用和表达,这就需要成人的引导。如果一个四五岁的儿童还有打家长的行为,这说明家长的行为引导和塑造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儿童的伦理意识、礼仪教养和情绪控制都出现了问题,儿童的社会化不够理想。
一言不合就哭闹
兔兔是一个可爱的两岁小女孩,最近这段时间,兔兔妈妈发现宝宝一周之内有3次一言不合就开始哭,而且是没有眼泪的哭,然后很快止住。兔兔妈妈出门的时候也会观察其他孩子,发现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尤其是3岁以上,当儿童哭闹时,有的爸爸不予理睬,几乎很少回应,或者采取拖延战术,有的妈妈会进行严厉的训斥。在一辆长途车上,面对哭闹的孩子,妈妈威胁道:“如果再哭,就把你丢到车下。”在一个饭店的厕所里,面对不愿意蹲厕所而哭闹的孩子,妈妈威胁:“如果再哭,把你关在这个厕所了,妈妈走了。”
解读
这是儿童生命能量之情绪智力的发展和表现。
儿童的假哭、真哭、大哭、长时间的哭等,我们要琢磨这意味着什么。从人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哭就代表着人的一种生命能量。最初这种能量与生理的关系更为紧密,随着儿童的成长,这种能量与情绪智力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儿童通过哭可以表达某种情绪,或者表达不安全感,或者表达一种意见。之所以儿童比成人更经常哭闹,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能力不足以表达这些抽象的高难度的东西,行为能力不足以自我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哭泣来表达自己,并期望通过家长代为实现自己的愿望。当家长无法体会他们的情绪和不愿意帮助他们满足期待时,他们更为不满意,进而通过更厉害更持续的哭闹表达自己。有的儿童哭,不是特别的激烈,而且很快止住,能听得进去家长的沟通,这说明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成长得好。如果3岁多的儿童时常因为某些事情持续性地哭闹,情绪激烈,或者因为某些事情打家里的长辈,这种情况一般说明家长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的情绪释放和行为表达方式。
喜欢干家务
三三非常喜欢干活,如扫地、擦地、摘菜、拿东西、提包等。11个月的时候,三三就能用毛巾很有顺序和节奏地擦自己围栏里的地垫;3岁的时候,三三出门一定要自己背着包,或者帮妈妈拿手提包。三三家楼上有个小妹妹,也总想干活,但是妈妈嫌她捣乱,使秩序混乱,工作效率降低,或者浪费食材,认为她不仅没有帮上什么忙,而且还添乱。
解读
这是儿童生命能量之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表现。
儿童看到家长在家里打扫卫生,收拾家务,做饭,自己就要做,其实这意味着孩子有强烈的认知事物的动机和参与家庭事务的愿望。儿童通过与各种事物的接触,触摸事物,感受事物,了解事物,从而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都得到成长,如果家长嫌孩子捣乱、碍事,降低了家长劳动的效率,浪费了食材,甚至会破坏家长的劳动成果,那么说明家长没有认识到这些物的东西远远不如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
安排得明明白白
思思刚刚2岁,特别注意某些秩序,而且指挥大人遵守秩序,颇有指挥官的风范。例如,物品的摆放秩序、工作的秩序。但凡家里有人来,思思都会指导和安排大人进门后鞋子、帽子、钥匙和手机放置在固定的放置。大人出去的时候,思思也要安排大人带走垃圾和废弃纸箱。
解读
这是儿童生命能量之责任意识的发展和表现。
指导和安排大人进门后鞋子、包、帽子和手机的放置位置,以及大人外出前安排大人带走垃圾和废弃纸箱,这些行为体现了孩子的责任感和角色感。另外,什么东西放在什么位置这种秩序,他们非常在意,如果没有遵守这些往常的规则和秩序,儿童可能会哭闹和失去安全感。
注意力被转移
小五子平时很喜欢自己专注地玩玩具、看书,但是爷爷奶奶总是不断转移他的注意力。从4个月开始,小五子就坚持每周去婴儿游泳馆游泳,现在25个月了,在泳池里他最喜欢的工作就是各种浇水的游戏。他经常用的工具是杯子、水壶、舀子、洒水玩偶、盒盖,总是非常专注地玩着盛水、灌水、倒水的游戏,游泳馆老师时常拿出新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并想加进新的游戏元素,或者过一会儿,就想办法让他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游泳。
解读
儿童生命能量之聚焦能力的发展和表现。
儿童进行的活动和游戏都是儿童借以成长的工作载体,也是儿童生活的任务和主要内容。世界万物各有差异,一个人的生命能量也各有不同的释放方向,生命能量能不能聚焦起来发光发热,关键在于一个人的生命能量与世界万物的连接线是散发状的,还是聚焦状的,在一定时期内,将生命能量聚焦于某一个或某一类事物,更有可能使能量产生深刻的富有爆发力的影响,而这个聚焦的可能与专注力和刻意的不断重复性活动直接相关。
上篇主要讲了“是什么”和“为什么”
下篇我们就来说说“怎么做”
敬请期待吧!
编辑  by  谦谦妈妈

文字  by  谦谦姥姥&妈妈
小助手微信:Amybabycare01
微博:芝士小馄饨育儿经
长按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