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骨灰级影迷来说,如果可以回到过去的某个年份,厂长的选择是——1994年
1894年,爱迪生根据英国人彼得·马克·罗格特发现的“视觉暂留”原理制成了“活动电影视镜”——一个只能供一人观看50英尺胶片、没有银幕的木箱子。
到了1895年,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创造出一种能将影像放映在白色幕布上的电影机。并且对公众放映了历史上的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
1994年正值电影诞生的第100个年头,这一年也是一个神奇的年份。全世界的电影人都在全力以赴交上他们人生中最满意的作品。
放眼望去,“神作”打架。人们称1994年为世界电影的“黄金年”、“巅峰年”、“奇迹年”
而到了今年,世界电影即将度过它125岁的生日我们距离公认的电影艺术巅峰,已经过去了1/4个世纪这些诞生于1994年的好莱坞佳作,有哪部你没看过?
肖申克的救赎
至今雄踞网友投票排行榜的排名影史第一!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而改编成的《肖申克的救赎》剧本。
阿甘正传
横扫1995年奥斯卡6项大奖,汤姆·汉克斯凭借此片夺得影帝,他塑造的阿甘,也成为了至今最具影响力的银幕形象。
低俗小说
被誉为“昆汀最佳”的影史经典,获的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狮子王
大多数人提到迪士尼经典动画电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变相怪杰
金·凯瑞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银幕形象,绿脸搞怪骚炸天的变相怪杰,也让金凯瑞一跃成为美国喜剧电影近十几年的代名词。
真实的谎言
中国是从1994年开始确立引进电影制度的。第二年,詹姆斯·卡梅隆的动作大片《真实的谎言》引进,并成为内地的年度票房冠军,中国影迷第一次在大银幕上感受到了大场面的震撼。
夜访吸血鬼
好莱坞最帅的吸血鬼组合!其中还有一位是今年戛纳大受好评的西班牙电影《痛苦与荣耀》的男主,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IMDB TOP 250当中,94年出品的片子有6部豆瓣TOP250当中,则有12部之多。如果你还有哪个你没看过,那赶紧补补课吧!
安迪的智商惜败阿甘的情商
要说这其中最受人争议的,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和《阿甘正传》的巨头之战。

可惜,最终在1995年的第67届奥斯卡上,《肖申克的救赎》惜败《阿甘正传》7项提名,无一获奖。而《阿甘正传》则获得13提6中的好成绩
反而是阿甘傻傻的形象,加上平实接地气的励志故事,更加深入人心。这两部影片其实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
它们都是以一个单一主角的遭遇为主线,但两个主人公的境遇,几乎是完全对立开的
一个是平民家的“傻”孩子扭转命运的传奇一生,一个是社会精英蒙冤入狱历时数十载重获自由的奋斗史。
表上看这就是一场阿甘的情商与安迪的智商之间的对决。但电影之所以存在,就永远脱离不了与观众的共情。在故事本身上,阿甘的故事则离普通人的生活更近,而《肖申克的救赎》则更具传奇色彩。这可能也成为了偏爱现实题材的奥斯卡评委最终青睐阿甘的重要原因
但从两部影片本身的逻辑而言,它们都堪称完美之作,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也经过了无数影迷和时间的考验。不可否认的是,这两部电影传递出的人生哲学,给了太多人生活的信念与力量。
“我妈妈常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拿到的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
“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
这样的金句,恐怕让你细数影史,也找不出几个。

极具美国本土化色彩的好莱坞工业
除了1994年这样神作云集的好莱坞奇迹之年外,纵观90年代其余的好莱坞电影,也不输半点。

1993年,斯皮尔伯格拍出了《辛德勒的名单》
1995年,梅尔·吉布森拍出了
《勇敢的心》
,大卫·芬奇拍出了
《七宗罪》
《勇敢的心》剧照
1996年,安东尼·明格拉拍出了
《英国病人》
,德·帕尔玛拍出了
《碟中谍》
1997年,卡梅隆拍出了《泰坦尼克号》
1998年,斯皮尔伯格又拍出了《拯救大兵瑞恩》
1999年,沃卓斯基兄弟拍出了《黑客帝国》
《拯救大兵瑞恩》剧照
这些影史经典,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饱含深情或性格复杂的角色,每部影片也都得益于电影工业的发展而大放异彩。
90年代的电影市场还不像今天这么全球化,美国电影的主要市场还是美国本土和欧洲、日本等地。美国电影人还不需要考虑异质文化观众的口味,可以尽情地拥抱本土文化。不论是《低俗小说》还是《阿甘正传》,如果脱离了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都会大大削弱它们的魅力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好莱坞,才成了全球电影文化中心的代名词
那时的好莱坞,称得上是领先全球电影技术的圣地电影传统技术已完全的成熟,而全新的电脑动画(CG)技术还方兴未艾。对于叙事、塑造人物、灯光和镜头的运用,好莱坞已经胸有成竹,CG的出现也给了导演全新的选择。
我们看到《阿甘正传》中用电脑画出的曳光弹的轨迹,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先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4年发明了这种方法,给战争场面树立了新标准。
而当我们在电影中看到阿甘跟尼克松总统同框出现的时候,还感到震惊。这种通过CG技术把历史资料片嫁接到演员身上的手法,更是被后来的电影人们津津乐道。
即使如此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大导演的在90年代创下的神战记无一不是靠电影本身和人物故事取胜
导演们在创作的同时,本着“用CG填补想象力空白”的思路谨慎地运用着电影特效
就连第一代“CG当家”的电影《变相怪杰》也不难看出人物形象设定的重要性。以至于再之后十几年间,都没能在银幕见到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喜剧形象。CG技术,在变相怪杰的身上得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即使是特效大神詹姆斯·卡梅隆在那个时候拍电影,也轻易不用CG。因为CG技术还很难代替实拍。再一个原因,用CG造一架飞机太贵,反而不如制造了实体的“海鹞”模型来得真实且容易,所以《真实的谎言》中的“空中杂耍”反而比今天的任何类似桥段都更加精彩。
在拍摄《泰坦尼克号》时则卡梅隆的决策则更是令人惊叹,以及烧钱。总耗资在当时,高达2亿多美元
其中泰坦尼克号的水下残骸镜头,是卡梅隆说服制作公司二十世纪福克斯,要求通过对泰坦尼克号残骸的实体摄影来加强电影的历史真实性。他召集了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摄影师、水手和历史学家,于1995年组织了12次潜水,才拍摄到了极其难得的画面。
为了拍摄真实的外景二十世纪福克斯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海岸购买了一块16万平方公里大的地区,1996年5月31日在那里设立了一座规模和一座小城市一样的摄影场
通过爆破他们制造了两个巨大的水箱。一个可以容纳6400万升水的箱子里面,装有泰坦尼克号逼真的重建模型。模型可以旋转270度。另一个可容纳有2200万升的水箱里有一等舱豪华的内部装饰。
虽然在建造这个仿真“泰坦尼克号”时,救生艇和烟囱被缩小了十分之一,但半身船体和甲板,几乎都是按照实际的泰坦尼克号比例完成的
看似一部满满的特效大片,但都是卡梅隆和制作团队,把控每一个细节,努力还原现实场景,才成功地让《泰坦尼克号》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观影震撼体验
90年代后,好莱坞再无神作
1994年的弗兰克·德拉邦特35岁,在好莱坞是一个新人,《肖申克的救赎》是他导演的第一部电影
曾在婴儿时,德拉邦特就被父母带到洛杉矶。作为外来移民在好莱坞混不容易。1981年,德拉邦德参与了第一部小成本电影的制作,1987年才因为写《猛鬼街3》的剧本第一次登上银幕的字幕表。6年后,已经进入中年的德拉邦特才导演了《肖申克的救赎》
1999年,德拉邦特导演了他的第二部长片,《绿里奇迹》,一样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小说,还请来1994年击败过《肖申克的救赎》的《阿甘正传》主演汤姆·汉克斯主演。
但紧接着的2001年的德拉邦特遭遇了职业生涯的重大打击。在新片《电影人生》中,德拉邦特让当时大红大紫的“橡皮脸”金·凯瑞正经八百地演了一部正剧,结果无论口碑还是票房都表现平平。从那以后,德拉邦特的名字从好莱坞一线导演的名单中消失了
2007年起,接拍《迷雾》后的他迎来了事业的第二高峰,可遗憾的是,再未有人注意过他的名字,作为《夺宝奇兵》《行尸走肉》这样的大IP的编剧,成了他过去这20年的主要工作。于是在2014年,他顺理成章地主编了他生涯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商业大片《哥斯拉》
这个时候,还有一些老影迷和网友在期待着看到他拍的另一部史蒂芬·金小说改编作品,然而这一等又是遥遥无期。
然而,另一位1994年奠定的大师,罗伯特·泽米吉斯在《阿甘正传》后又拍摄了科幻大片《超时空接触》(1997)和冒险片《荒岛余生》(2000),正在大家都在翘首以待泽米基斯的下一部新片的时候,泽米基斯却仿佛消失了
2004年,泽米基斯选择了大胆尝新。四年磨一剑的《极地特快》终于上映。这部电影全程使用动作捕捉技术,让动画人物和真人相当近似。但是因为技术不成熟,这部电影的人物有一个致命的问题:眼神呆滞,跟不上情绪的变化,所谓“死鱼眼”
然而在用3年的时间狠斗“死鱼眼”之后,泽米基斯又在2007年推出了一部动作片不像动作片,动画片不像动画片的电影《奥贝武夫》
2012年,泽米基斯大彻大悟,终于看清了现实。“电影事业不能这么搞!”
于是他拍摄了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迫降航班》,很多人说,他们在“这部电影的身上看到了90年代的气质,但还差那么一点说不上来的东西”
厂长以为,这“东西”,可能就是泽米基斯倾注在特效和电影技术中十多年,又无法自拔而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吧。
如果这个固定思维模式打不破,电影制作只能开倒车……
说到这里,厂长不禁想代替影迷们问个问题:
我们还能看到像《肖申克的救赎》或《阿甘正传》一样的电影吗?
90年代好莱坞神作的井喷式展现,也并非是什么离奇现象。因为那时的电影确实少了很多浮躁,也更加接近电影的本质。我们不能说在那个时间段之后,就再也不可能出现影响一代人的电影。
但毫无疑问,1990的十年,是好莱坞电影最为巅峰的时段90年代时,好莱坞是“神作”的高产地。90年代以后,好莱坞只是“大片”的代名词。
这两个词没有孰好孰坏之分,但这两个词却不断地在叩问着电影人们、叩问着影迷和观众:
这个时代的我们,到底想要看到什么样的电影?
点个在看一起怀念好莱坞的1994!👇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