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格学院“大揭秘”
*文末福利*
从2017年至今,真格学院成立逾两年了。
很多人问,真格学院到底是干什么的?是教创业的吗?
是,又不是。因为创业不是一个可以教的事情,但是是一个需要去学的事情。
简单来说,创业学可以分成三大类:
  • 第1类:学习创业相关的知识:股权、融资、与商业计划书等。
  • 第2类:学习创业相关的能力:沟通力、领导力、执行力等。
  • 第3类:学习创业相关的认知:突破自我局限、实现自我迭代等。
真格学院的「认知突破」课程主打的就是第三类学习。
为什么叫“认知”突破班?很多人会把认知跟知识混为一谈,但真格学院院长顾老师认为,认知其实是指一种内省的能力
虽然认知也是能力的一种,但是值得单独列出来出,因为它包含的是一个强大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学习了以后,所展现的自我迭代的能力。这两步叠加后体现出来的认知上的不断的迭代,很少人能够做到,却又是最优秀的创业者必需的。
该怎么总结认知突破班?曾经有人这样描述这门课:
“乍一看是故事片,细看是惊悚片,到最后才发现是温情片。
学什么(What)?怎么学(How)?和谁一起学(Who)?学来为什么(Why)?我们一起来扒一扒这门课。
wHAT
以“失败”为师
如果一定要问真格学院研究的课题是什么,那只能说是“失败”。
没有人会说:“我向往失败。”这是不现实的,但是也是大家想逃避的。
但是真格学院认可失败。
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因为这是一个讲究多方面因素的过程。
但失败的底层逻辑却可被研究与分析。研究失败的好处就是,你可以精准地看到他失败在哪里,然后避免去踩那些失败的坑,这样子就能反向来提高你的成功几率了。
研究失败有两种常见的方法。
  • 第1种是去请有过失败经验的,但现在比较成功的人来做分享。
  • 第2种方式是去收集和分析很多案例,从中整理出一些常见的失败原因。
第一种方法存在较大的偏差。当人回忆失败的经历时,他会有很大的情绪波动。曾经有个学员在电话面试认知突破班课程的时候,当面试官说到“辞职”这个词时,他很激动地哭了出来。在那之前,他亲手把自己公司招的100多个人一一裁掉,所以这个词已经成为极严重影响他情绪的诱因了。
在这种情况下,人很难可以理性的、冷静的、客观的去面临那些真正让他失败的原因。因此很多人后续补上的所谓的失败的原因,更多的是他的想法(Opinion),而不是事实(Fact)。
第二种方法(分析整理过往案例)也有所弊端。国外有一家机构叫CB Insights,它发布过一个影响力挺大的创业失败原因的调研,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合伙人不和。
乍一看似乎没什么不对的,但是你深入想过合伙人不和的原因吗?这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结果了,在那之前有很多因素共同造成合伙人最终不和的结局。所以研究失败需要做的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地再去挖掘(更多深入思考请参考:从合伙到散伙,鬼知道创始团队经历了什么)。
并且,第二种方法也避免不了第一种方法的短处,那就是受访者的主观原因的影响。另一方面,采访者看待事物也是带着不同的滤镜的,比如说被受访者所谓的名校光环,或者是权威效应的影响
所以,这两种方法的问题,都是不能将个人特质从解析原因的过程中抽离出来。于是,我们教失败的方法并不是从外面请失败的人,也不是去灌输很多案例。
我们做的就是把一帮有过惨痛经验的人聚到一起。然后,让他们彼此成为彼此的镜子,看一下自己身上带有哪些偏见误差、收集信息的滤镜。观看一下自己在创业过程中有哪些习惯性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导致你重复踏入表面看似不同,但底层却是一样的坑。
同时,我们也会希望他们可以深度挖掘自身的一些特质,以此达到更好的认知自己,这样才会知道自己的这些特质适合在什么领域上做创业。
HOW
浸入学习,老师不说话?
认知突破班采取的是比较新颖的浸入式教学法,源于斯坦福商学院,在硅谷也沿用了40多年了。真格学院院长,顾及老师,并不是担任传授者的身份,而是引导者的身份。
也就是说,跟传统的课堂不同。传统课堂中可能由讲师说80%的话,学生讲20%。而认知突破班的课程中,讲师会用20%的时间,去促成80%的时间里同学们可以表达、交流、披露自己。
举个例子,前面说到“合伙人不和”这个最后导致的结果,那么前面可能发生什么?
我们会请来上课的同学深刻的分析一下他们和周边人的沟通风格、工作执行风格,做决策的风格上的不一致,因为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摩擦都是源于这些风格上的不一致。比如说你是一个立即行动的人,我是一个需要仔细规划的人,我们俩一起做事就一直有摩擦,但天长日久的摩擦就会慢慢让我们的感情变质。
课上,一时间大家争吵得不可开交,一时间又陷入了寂静,甚至有时候还会群体痛哭崩溃。经常有人突然发现:我原来觉得自己是这样的,现在才意识到原来我“人为的自我”根本不是我的“真正自我”。这时会遭到极大的失落感和沮丧感,感到情绪崩溃。
但最后大家都会发觉,原来每个人都一样。
因为,人性在很多情感层面、欲望需要层面都是共通的。所以,我们会让大家经历这么一个过程,但是到最后我们不会给你一个解决方案。但你会看到人和人之间表面上不同,底层却很一致,从而有一种归属的感觉,那会给你带来一种很温暖的的感觉。
于是,在上完这门课后,很多人结下不解之缘。或成为挚友,或成为合作伙伴,更有成眷侣的。
WHO
学院的校友都是谁?
真格学院的校友来自不同的背景。他们最重要的标签不是“985/211”、“常青藤”毕业生,不是“BAT”、“TMD”的高管,也不是“Forbes' 30 Under 30”,而是“有潜力自我迭代”、“有能力给他人反馈”。
校友都是需要经过面试才能被录取的,因为课程是互动式的浸入教学法,要求来上课的人至少要有一些基本的思考能力。如果候选人完全没有思考能力的话,不仅会依赖于别人给他大量的反馈,而且给了反馈以后他还不会去处理它,那反馈也是无效的。
没有能力帮助其他人成长的,也是会被筛选掉的。没有足够的思考的能力,无法给出有效的反馈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人的上课结果也会受影响。
所以我们通常面试的时候,首先要看的是候选人自己有没有能力独立思考与反省,并且给出自己与他人清晰的反馈如果候选人只是在其他层面欠佳(如沟通能力),这些是可以后续提升的。
认知突破班一期最多只有12个人,但每个人是有每个人的任务的:不光要完成你自己的提升的任务,你同时也要给予他人反馈、帮助他人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发现自己的一些弱点,也能通过别人的反馈,发现你存在的盲区。而且,这是一个双向输出的过程,你也会帮助别人发现自我,也有助于你以后创业过程中的“识人”。
起初,真格学院录取时有一条硬核标准,就是入选者一定要亏超过300万人民币以上。第一期的13个学员,合共亏了超过一亿,也算是有过比较惨痛经历的创业者了。不过,真格学院也在不停地自我迭代,现在真格学院招收的学员都有比较明确的特征:知道自己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且渴望改变的人。
WHY
这是一条捷径吗?
在这个流量时代,真格学院注重的是品质的小众学习方式。
所以,很抱歉,这也许不是一条创业上的捷径。
有创业者上完这个班,决心结束之前苦心维持数年的创业,重新开始新的创业方向。
有企业高管上完这个班,决心离开舒适圈,辞职创业,走上一条更波折的路,因为他找了到自己的蓝海。
其实,在人生的这么一个很长的时间轴上,真正了解你自己、知道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是捷径。
真格学院真正的力量在于对创始人认知的打磨,把自我格局视野以及心性都上升了一个层次。这些思维上的变化,会牵动创始人各个方面的行为,譬如:少跟合伙人吵一次架、多一个高认知的朋友和伙伴、不因情绪的激动多做了一个错误决策、能与更多的人沟通等。这些点点滴滴日常的改变,汇总成了创始人更顺畅的创业道路。
最后,真格学院想要送你上周年礼
免费商业计划书咨询
欢迎所有创业者投递BP
我们特邀真格基金合伙人
郑朝予
给创业者的BP建议
 最终BP入选的10位创业者
可以与郑朝予老师进行1对1的BP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活动
**投递于2019年11月30日截止**
若对认知突破班有疑问,欢迎咨询真格学院小助手微信号(ID:Zhencademy1),或关注本公众号Zhenacademy,回复关键词认知突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